擴容新設想,讀懂近期走熱的模塊化公鏈 - 冷萃財經

擴容新設想,讀懂近期走熱的模塊化公鏈

擴容新設想,讀懂近期走熱的模塊化公鏈

原文標題:《一文讀懂近期走熱的模塊化公鏈》

最近,模塊化公鏈逐漸成為圈內討論的熱點。字面意思理解,模塊化公鏈就是將公鏈的技術、應用、規則和標準進行模塊化,便於不同的項目開發者根據個性化需求匹配處理方案。

當然,模塊化公鏈本質上是一種圍繞擴容解決方案所提出的設想,在目前的技術環境下並未產生完全成功的實驗者。因此,對於目前主打這一概念的項目,無論是投資者還是開發者,都應當審慎甄別、理性選擇。

另外,鑒於這一概念目前並未成熟,且業內解讀不一,故本文只是站在確保宏觀邏輯準確的前提下,以最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其核心原理,若某項細節存在一定偏差,敬請諒解。

基於Layer2的概念合集

具體來看,模塊化公鏈旨在將系統拆分成多個模塊組件,讓其具備區塊鏈的屬性,它們甚至可以擁有DEX應用鏈、穩定幣應用鏈、NFT應用鏈和衍生品應用鏈等細分功能。開發者可以將這些新模塊抽離出來,任意排序組合,用以實現更為高階的功能。另外,模塊化公鏈自有其一套獨特的邏輯,力圖弱化「不可能三角」的難題,踐行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精神。這其間的細節,我們會在下文談到。

其實早在幾年前,模塊化公鏈的概念就已被提及,但很快被其他熱點沖淡。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模塊化公鏈才反覆被大V提及,因為以太坊Layer2方案在那時開始興起,而Layer2正是實現公鏈模塊化的重要基礎和前提。需要注意的是,模塊化公鏈主要是針對以太坊升級提出的解決方案,其敘事邏輯圍繞以太坊展開。但是,目前也有其他鏈上的項目也以此為參考進行性能改進。

眾所周知,區塊鏈技術的「不可能三角」始終是開發者和用戶的一塊心病,Layer2等解決方案專為解決這一核心痛點而生。Layer2的具體路徑是將數據的計算和處理放到以太坊的第二層網路,第一層網路主打安全性也即共識。模塊化公鏈則更進一步,將區塊鏈細分為三層:執行層、結算層和數據可用層。

擴容新設想,讀懂近期走熱的模塊化公鏈

通常來看,上述三層其實早已存在,但是他們被耦合在以太坊網路之中,並無十分明確的界限和分工。模塊化公鏈要做的就是解耦,首先以Layer2應用為技術環境,將隱私安全、節點驗證、交易確認、數據存儲、欺詐證明等功能分門別類細化處理,整體上實現鏈上的擴容。下面圍繞這三層做具體解讀。

3層網路深度協同,次序化處理交易數據

首先看執行層,這主要面向用戶端,也就是各類Layer2的Rollup應用,如Arbitrum和Optimism等,核心職能是將用戶的交易快速打包處理。這一層比較好理解,也是鏈上應用的首要功能。但是,關於各類Rollup方案犧牲去中心化以追求性能的質疑從未間斷。在極端環境下,模塊化公鏈執行層高速率的另一面會不會是大節點聯合作惡?而這一疑問,將由結算層解決。

結算層主要負責驗證交易信息的安全性,也稱共識層。比特幣和以太坊的運行速率廣為大眾所詬病,但這是POW共識機制下,全節點驗證模式所帶來的。因此,比特幣和以太坊被公認為是全網最安全的公鏈。時下多條TVL排名前列的高性能公鏈,均是部分捨棄去中心化以求得性能上的突破。

在模塊化公鏈的設計中,執行層的打包後的交易數據,均提交給以太坊結算層成千上萬個節點共同處理和驗證,而防欺詐證明技術將在其中發揮作用,這本身就能較大弱化部分節點作惡風險,對沖Rollup端涉嫌中心化的隱患。當然,Rollup自身也在技術端不斷迭代,以進一步擁抱去中心化。

然而,隨著交易數據的激增,全節點驗證模式下的以太坊,一定會更加擁堵,這會進一步透支用戶的耐心。對此,模塊化公鏈給出的思路是,按照重要性對驗證數據進行優先順序排序,越重要的數據優先順序越高,可以更早地被更多的節點驗證。單個用戶之間小額點對點轉賬數據,則無需勞師動眾讓多數節點參與處理。這樣,就能極大地減緩以太坊的鏈上負荷,提高運行速率。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下半年以太坊共識機制從POW轉入POS,為此創造了條件。可以說,結算層對於交易數據的結構化、差異化、次序化、分類化處理,是模塊化區塊鏈的靈魂。

最後來看數據可用層,這是Rollup數據的存儲層,用來存儲最原始的交易數據。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備胎,因為他的功能非常單一,只有存儲,不執行任何智能合約協議,完全不涉及計算。他的核心職能,就是保證交易數據正確可用,為防欺詐證明提供資料,或者在遭遇網路攻擊的情況下憑藉原始數據幫助用戶追溯資產、降低損失。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如果將數據存儲在L1層(結算層)會非常昂貴,單辟出一條僅供存儲的鏈,或許是高性價比的選擇。所以,數據可用層是整個公鏈系統的補充,可為信息安全提供雙重保險。

部分玩家發起探索,期待設想最終落成

模塊化公鏈之所以在最近走熱,主要是被Celestia等一系列相關項目帶火的。

2月7日,Cosmos官方宣稱,其模塊化區塊鏈網路Celestia第一個公共測試網將於2022年第二季度推出,並將於年底上線主網。但是Celestia並未發布通證,也沒有公布經濟模型。與Celestia技術邏輯相似的Avail,則是由Polygon於去年6月底推出。二者之間的共性是從技術上,扮演著一個單獨的數據可用層或共識層的角色,以輔助整個系統的運轉。最關鍵的是,Celestia和Avail是可插入的,並且內存佔用空間很小,功能僅限於交易排序,但是這也為整個系統的模塊化提供了靈活性。有趣的是,Avail去年推出的同期,就被Celestia指責抄襲。

另外,已在行業消沉多年的公鏈項目IOTA,也開始積極嘗試轉型模塊化。在去年底,IOTA開發了新鏈Assembly。Assembly具備可擴展性,可以不斷部署新的合約鏈,並與EVM兼容。有分析認為,Assembly可以看成Layer1.5,這是一個智能合約架構層,在Assembly上搭建的各個智能合約鏈才是真正的Layer2。

不容忽視的是,從今年開始,以太坊社區停止使用「Eth1」與「Eth2」,轉而使用「執行層」與「共識層」描述即將到來的以太坊升級。這一稱謂上的變化,似乎也在無意中為模塊化公鏈打call,至少這兩大事件在被外界關注的時間上大致重合,也暗含著一種巧合。

須知,這一改變,也伴隨著以太坊轉POS共識機制的臨近,且技術性能很可能會英因此下降。具體的技術邏輯,我們在《ETH 2.0改頭換面,六月份升級影響幾何?》已經進行過詳解,歡迎點擊查看。此時模塊化公鏈設想的走紅,暗示和所指愈發清晰。

儘管目前已有一部分實力尚可的玩家,在公鏈模塊化上做出了嘗試,但是能否成功落地應用,還需要時間來驗證。儘管這些公鏈都是高性能公鏈,與以太坊的技術邏輯和機制設計有所不同,甚至受其交易量和節點數所限,至今也沒有架設Layer2的必要,但毋庸置疑的是行業在發展,用戶在增長,更靈活的模塊化公鏈,或許更能適應未來多鏈時代的需求,這也是未雨綢繆之舉。

總結來看,模塊化公鏈的核心思路,就是在Layer2的基礎上,按照功能將網路結構分為交易打包、節點驗證和數據存儲三層,並且自動識別交易數據的屬性,以差別化地調用節點的力量,完成高效率、去中心化的運轉,並在這種理想的良性循環體系下增加節點數量,實現整個鏈上系統的擴容。

可以說,設想很美好、邏輯很縝密,但是技術上的實現難度依然很大。所以,能否真的落地目前無法判斷。但是,在「不可能三角」這個痛點中,似乎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模塊化公鏈的設想卻展現出了一種在三點之間求得平衡的務實精神,這一點值得肯定。

無論成功與否,模塊化公鏈也是一種推動行業向縱深發展的祈盼,用戶也期待看到相關的技術和方案實現真正的突破。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2/02/16/%e6%89%a9%e5%ae%b9%e6%96%b0%e8%ae%be%e6%83%b3%ef%bc%8c%e8%af%bb%e6%87%82%e8%bf%91%e6%9c%9f%e8%b5%b0%e7%83%ad%e7%9a%84%e6%a8%a1%e5%9d%97%e5%8c%96%e5%85%ac%e9%93%be/?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AC加持的Solidly能否成為DeFi 2.0的大爆款?

    下一篇

    為什麼各國央行對數字貨幣如此重視?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