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 DeFi 市場爭奪戰正愈演愈烈 - 冷萃財經

經濟學人: DeFi 市場爭奪戰正愈演愈烈

原文來源:The Economist

原文編譯: Unitime 南風

對信仰者來說,開放的公共區塊鏈為構建數字經濟提供了第二次機會。構建在這些區塊鏈之上的應用相互協作,且它們存儲的信息對所有人都是可見的,這一事實讓人回想起互聯網早期架構師們的理想主義,那時大多數用戶還沒有接受科技巨頭提供的「圍牆花園」。過去一年,隨著構建在各種區塊鏈上的應用在規模和功能上蓬勃發展,一種新型「去中心化的」數字經濟成為可能。 

也許這種數字經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應用,這些 DeFi 應用使用戶能夠交易資產、獲得貸款和存儲存款。現在,這一領域的市場份額爭奪戰正愈演愈烈。最重要的是,以太坊,這個領先的 DeFi 平台,似乎正在失去其近乎壟斷的地位。這場競賽顯示了 DeFi 是如何受到其他新興技術中爆發的標準之戰 (standards war) 的影響——想想 20 世紀 70 年代索尼 Betamax 和 VHS 錄像帶之爭——也說明了 DeFi 技術是如何以閃電般的速度進步的。 

DeFi 背後的想法是,區塊鏈——也即分布在許多計算機上並通過加密技術保持安全的資料庫——可以幫助取代像跨國銀行和技術平台這樣的中心化機構。這個新生的金融體系 (DeFi) 中存儲的資產價值已從 2020 年初的不到 10 億美元攀升至今天的逾 2000 億美元,見下方圖表。 

經濟學人: DeFi 市場爭奪戰正愈演愈烈 

上圖:自 2020 年以來,存儲在 DeFi 應用中的資產的增長情況。數據來源:DeFi Llama

直到最近,以太坊區塊鏈是所有這些 DeFi 活動的無可爭議的主導者。以太坊創建於 2015 年,是一種更通用的比特幣版本。比特幣的資料庫存儲了相關加密貨幣 (即 BTC) 的交易信息,提供了誰在任何時候擁有什麼的證明。相比之下,以太坊存儲更多信息,比如計算機代碼行。通過代碼編程的以太坊應用程序可以保證會按照編寫的代碼來運轉,從而消除了對中介的需要。但正如以太坊在比特幣基礎上不斷改進一樣,它現在也被更新、更好的技術搶佔市場。Circle 是一家發行了受歡迎的美元穩定幣 USDC 的公司,其老闆 Jeremy Allaire 表示,這場競爭就像電腦操作系統之間的競爭。

目前的區塊鏈技術既笨拙又緩慢。比特幣和以太坊都使用一種稱為「PoW」(工作量證明) 的機制,計算機競相解決數學問題來驗證交易,以換取獎勵。這降低了網路的速度並限制了容量。比特幣每秒只能處理 7 筆交易;以太坊只能處理 15 筆。在網路繁忙的時候,交易要麼很慢,要麼成本很高 (有時兩者兼有)。當以太坊網路上完成交易的需求很高時,支付給驗證這些交易的計算機 (節點) 的交易費用會上升,結算時間也會增加。你可能需要花費了 70 美元來把 500 美元兌換成 ETH,然後等了好幾分鐘才從一個加密錢包轉到另一個錢包中。 

長期以來,開發者們一直試圖提高以太坊的容量。實際上,其中的一個方向就是變革區塊鏈的共識機制。今年晚些時候,開發者們計劃將以太坊轉變為一個更容易擴展的機制,稱為「PoS」(權益證明)。另一個想法是將區塊鏈拆分 (通過一個稱為「分片」的過程來實現)。這些分片將分擔這些負載,從而擴大容量。此外,一些開發者還在致力於研究捆綁交易的方法 (比如 Rollups),以減少必須直接 (在 L1 主網) 驗證的交易數量。

問題是,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成本。DeFi 的支持者吹捧其優點是能夠安全地進行交易,而且沒有中心化的中介機構參與。但可擴展性提升必須與安全性或去中心化的損失相權衡。在交易到達區塊鏈之前將它們集中起來,這通常是由中心化實體來完成的。對於黑客來說,攻擊區塊鏈的一個分片可能比攻擊整個區塊鏈更容易。因此,以太坊開發者們一直在緩慢地對其進行更改。 

這種緩慢以另一種方式對該網路帶來不利——推動了競爭對手的崛起。在 2021 年初,幾乎所有鎖定在 DeFi 應用中的資產都在以太坊的網路上。但摩根大通銀行 (JPMorgan Chase) 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估計,到 2021 年底,鎖定在以太坊上的 DeFi 應用中的資產份額已經降至 70%。越來越多的其他網路,比如 Avalanche、Binance Smart Chain、Terra 和 Solana,現在使用 PoS 來運行區塊鏈,這些區塊鏈做著與以太坊相同的基本工作,但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舉例來說,Avalanche 和 Solana 這兩個區塊鏈網路每秒都處理數千筆交易。 

美元穩定幣 USDC 經歷的情況說明了這些轉變。USDC 於三年前在以太坊網路上推出,但此後已在許多競爭對手網路上推出,包括 Algorand、Hedera 和 Solana。USDC 背後的發行公司 Circle 的老闆 Jeremy Allaire 表示,以太坊上的交易受到成本和速度限制,而 Solana 上的交易可以處理「Visa 規模的交易量」,「結算時間約為 400 毫秒,交易成本約為二十分之一便士」。其他 DeFi 應用,比如成立在以太坊上的交易所 SushiSwap,也已經在其他幾個區塊鏈網路上推出。 

摩根大通的 Nikolaos Panigirtzoglou 寫道,由於以太坊計劃中的一些變更很可能需要至少一年時間 (如果不是更長時間的話),「風險是……以太坊網路將進一步失去市場份額」。對 Jeremy Allaire 來說,當下的格局充滿了競爭。「就像在網路領域,Windows、iOS 和 Android 都存在競爭,區塊鏈平台之間也存在競爭。」他認為最終的勝利者將是吸引最優秀的開發者來構建應用並因此獲得網路效應的網路。 

但這個操作系統的比喻可能只能延伸到此為止,部分原因是開放的公共區塊鏈的性質。任何人都可以訪問它們產生的數據並查看它們的操作代碼,這使得構建跨多個區塊鏈網路的「橋樑」或應用成為可能,也使得構建在不同的區塊鏈之間聚合信息的應用成為可能。一些應用,比如去中心化交易所聚合器 1inch,已經在「掃描」各個區塊鏈上的交易所,以找到加密貨幣交易的最佳執行價格;而像 Polkadot 和 Cosmos 這樣的「多鏈」區塊鏈,其運行方式就像是在不同網路之間的「橋樑」,使得跨網路運作成為可能。 

只要 DeFi 有潛力獲得成功,那麼圍繞成為 DeFi 網路選擇的競爭自然而然會愈演愈烈。但是,「贏家通吃並獲得對數字經濟及其發展方式的全面控制權」的想法,有一天可能會像錄像帶一樣過時。

***本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2/01/22/%e7%bb%8f%e6%b5%8e%e5%ad%a6%e4%ba%ba-defi-%e5%b8%82%e5%9c%ba%e4%ba%89%e5%a4%ba%e6%88%98%e6%ad%a3%e6%84%88%e6%bc%94%e6%84%88%e7%83%88/?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MicroStrategy股價隨幣價大跌,SEC又來挑「記賬問題」

    下一篇

    回顧2021:資本湧入,觸發區塊鏈應用的無限可能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