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首先,若按刻舟求劍的魔咒,比特幣減半第二年,市場轉熊。類似2014年、2018年,全年陰跌,回溯K線,準確來講是一月之後。若還是這一個規律,那麼2022年市場,也是不容樂觀的年頭。懷著最壞的打算,去展望2022,更有種向死而生的坦蕩和淡定,希翼念念迴響的合力,驅使我們喜歡的品種和賽道,大威天龍,衝破魔咒,衝破陰雲密布,迎接曙光,探索和賦予上漲的動力。
一、比特幣
明年,即將新增320000多個比特幣,這部分拋壓的消化,現在除了囤幣愛好者,那麼明年的延續,還會有如Microstrategy這樣的上市公司(持有12萬5000個比特幣),如薩瓦爾多這樣的小國,2021年完成了從0到1的過程,我們期待2022年延續,在這個減半周期,完成從1到10,即10個Microstrategy這樣購買力的公司,10個薩瓦爾多這樣影響力的小國家,進入比特幣市場。
二、以太坊
明年第二季度,是eth2.0上線的時間,合併。這將是以太坊進入新一階段的開始,我知道很多人對此非常期待。然而,對這樣市場利好期望集中的時間點,我總是有種瑟瑟發抖,刻舟求劍的魔咒不斷讓我想起2018年6月1日EOS的上線,直接帶崩整個市場向下震蕩。從籌碼拋壓學來講,比較清晰,因為現在eth2.0質押里鎖定了近1000w個eth,現在兌換回來是不容易的(如binance上的beth–eth),有損兌換且流動性不足,讓兌換者是消極的,但在eth2.0上線後,直接可以1:1的兌換,我們要考慮到籌碼拋壓的問題,即到時候會有多少質押的eth會釋放出來,對市場的影響如何,補充一下,當時eth2.0開始質押的時候,eth的價格是600美金。
至於以太坊的利好方面,市場上到處是答案,2021年是以太坊高速發展的一年,期待2022年延續這種發展速度(尤其是L2的飛翼),能夠抵抗和消化可能存在的eth2.0時間點的籌碼拋壓。
三、L2
這是一個非常確定的市場,即2022年以太坊L2將獲得長足的發展,不管是已經上線的Arbitrum(已完全開放),還是半上線的Optimism(僅白名單接入公鏈),還是1/3上線的zkSync,抑或其他方案,總之2022年將是L2從新公鏈們的熱度中奪回市場份額的年份。
dydx正在啟發其他dapp,利用Starkware打造專屬於自己的L2,這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L2的發展,利好eth和eth上的原生defi代幣(如uni等),一定程度上利空「僅能降低手續費」的新公鏈們。即使是今日,不少新公鏈,面對Arbitrum,優勢僅僅是有代幣,有補貼,然而補貼來的生態其實是脆弱的。
四、新公鏈
公鏈賽道,在可見的年份里,都是最熱門最有想像力的賽道,所以這一賽道的創新和湧現不會停息。2022年即將產生更多的新公鏈,同時也會有很多新公鏈正在死去,現在而言,很多新公鏈的生態都非常脆弱,DEX+LEND+GAMEFI+NFT這一套不斷重複造輪子,然而穿透來看,這一套存在的邏輯,是有人願意為這些鏈上代幣買單,願意hold或farm,不少新公鏈的玩法已經是一邊在binance賣公鏈代幣,一邊回購鏈上dex和lend的代幣,但這個是一個負和的事情,無法持續。當然,也有意外,比如ron……反向操作之,先賣axs和slp,來補貼ron,這種意外,在於這個鏈的生態,先有dapp,再去搞鏈。而其他鏈的先後順序是先有鏈代幣,上線binance,然後再搞defi生態。
說到底,現在新公鏈們的湧現,還在於以太坊生態還不夠龐大,若隨著時間發展,以太坊生態足夠龐大,龐大到創業者意識到「呃,再去做一個新公鏈很無聊」,就像移動互聯網行業,手機系統一樣,無人願意再創造一個安卓系統,更願意在安卓或蘋果系統上做app。當然龐大的手機系統都有兩個,公鏈也不會只有以太坊一個。
新公鏈創造者,可能會轉向cosmos或dot生態,從「單獨做一個公鏈太Tm難了」到「到一個生態里做鏈吧」。就我個人而言,對新公鏈的期待,屬於抽象的渴望,具體的拒絕。
五、Defi
這是一個比較確定的市場,進入defi的錢,一直在持續加速,總體tvl的浮動,只是裡面代幣(如btc和eth的價格浮動),而實際上外部資金(穩定幣),尤其是第四季度起機構資金的進入,一直很迅猛。2021年初160億美金,2021年末1100億美金。
2020年,我們為tvl突破10億美金的defi協議歡呼;2021年,已經有5個defi協議的tvl突破了百億美金;2022年,大膽點,看能不能在2022年年末出現一個TVL突破1000億美金的defi協議。
defi依然是一個公鏈發展最重要的領域,若我主觀劃分,defi80%不過分,其他gamefi+nft+web3.0+元宇宙等等之和佔20%則足足夠。
拆分各個賽道,DEX和LEND依然是最大的龍頭,代幣價值也得到市場認可,同時,對於許多新公鏈而言,公鏈代幣和dex代幣、lend代幣是三位一體的,三者背後的開發團隊也是一起的,一個正確的公式是,其團隊一邊在binance市場出售「TVL越來越高的新公鏈夢想」的公鏈代幣,得到資金後,一邊去接盤持續不斷被挖礦出來拋壓的dex代幣和lend代幣。
對於個體捕獲defi里的紅利,我一向的做法是挖提賣,或許現在可以細化為:1.對於有補貼的公鏈挖提賣,如;2.對於沒有代幣補貼的defi協議,還在不斷增長的協議,可以配置一點代幣,我現在主要是uni,當然現在uni的問題有兩個:1.團隊和投資人的籌碼釋放,11月份釋放了一批;2.目前還沒賦能uni代幣。不過我想uniswap依然佔據了以太坊鏈77%的交易份額,這個是在它沒有任何補貼的情況下,其他鏈也沒有去,其他鏈的dex大多數也是用uni的代碼,uniswap團隊既然發了uni代幣,始終要考慮賦能這件事,比如大膽點設想,若和cake一樣,拿出LP手續費的萬分之五回購uni代幣,那將是一個打開格局的想像。
這裡延伸一下,講講我對「共識推動和業務推動」兩種投資的看法。雖然整個市場是一個共識事業,即大家看好這個賽道,就踴躍去購買這個賽道,押注賽道各個協議的代幣,共識的推動,會短期拉動漲幅,但也會讓人容易忽視業務推動的邏輯。
但從長期來看,還是要思考這個代幣賦能的事情,則這個代幣拿著能做什麼,有什麼收益,賽道或協議好起來後,如何從業務方面把紅利傳遞到代幣身上。不管是nft、gamefi、defi、去中心化存儲、web3.0或元宇宙等等,未來業務收入很重要,業務收入是各個錢包地址和協議之間摩擦產生的手續費,如dex的lp手續費、lend的息差、gamefi的收入、nft的銷售額、去中心化存儲的費用收入、web3.0的傭金、元宇宙賣地的費用等。比如我一直很看好arweave,去中心化存儲,目前各種defi協議、nft、web3.0項目都會選擇它作為數據存儲,但真實里arweave的收入非常少,前段時間有人統計過一個月整個協議收入只有幾萬u,而其目前的流通市值是20億美金,從業務推動來講,不是我建倉的選擇。目前所有的協議里,手續費最多的還是dex協議,高頻純粹的摩擦,比如小狐狸錢包的swap就靠著「空投」的預期,每天幾十萬u的收入,其次是lend協議。至於web3.0,協議的收入很難,比如mirror,目前做得比較好的寫作平台,若期待它靠摩擦的手續費來傳遞給代幣,這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現在各種defi協議的排行榜,都是採取mcap/tvl的排行,即協議代幣的總市值/協議上鎖倉的總市值,現在看來這個比率還是比較粗糙。更科學的應該是:協議代幣的總市值/每日協議上產生的手續費收入*365天,這類似股票市場的PE值(市盈率)。
業務推動這一樸實的邏輯,在冷萃還沒流行,但我相信會流行起來的,投資每一個協議代幣的時候,會看它的基本面,會看它的前景,也會看它的協議代幣的總市值/每日協議上產生的手續費收入*365天。
基於此,我看空目前市場上很多正在死去的defi協議代幣,拿yfii舉例,目前其市值1億美金,然而其tvl100w美金,協議手續費收入幾乎略微不計。類似yfii的還有很多協議,其實已經死去,但只因為上線了中心化交易所,普通投資者不明所以,還在持有或購買。2022年,或許交易所都會下架這類死去的協議。
六、NFT
區塊鏈最出圈的領域,外部體育、娛樂明星大流量正在流入,但作為個體來講,暫時沒想到確定性比較大的盈利模式。不深入了解,不敢BB。
七、GameFI
和NFT一樣,暫時沒想到確定性比較大的盈利模式。不深入了解,不敢BB。
八、DAO
因事情而聚而DAO,協議盈利後賦能代幣,選擇這樣的DAO,其實每一個defi協議都是一個DAO;僅僅因為人而聚而DAO,可以去貢獻力量,對於代幣暫時保持觀察。
八、Web3.0
不要去買代幣,去建設,去貢獻力量獲取代幣。
如上,對於其他領域,如nft、gamefi、dao、web3.0、元宇宙等。我只想說,以終為始的思想是長期守住財富的要則,不過對於個體而言,在每一次簇擁的技術浪潮中,不管是泡沫或有可能發展出科技樹新分支,也可以採取最適合自己的戰術獲取紅利,若暫時沒有找到適合的戰術,可以先閑置保持觀察。
自覺不曾偷懶於舊歲,故而也無從振奮於新春。
諸位,新年快樂,我們2022年共同進步。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2/01/07/%e8%b6%85%e7%ba%a7%e5%90%9b%ef%bc%9a%e4%bb%8e%e4%b8%9a%e5%8a%a1%e9%80%bb%e8%be%91%e5%87%ba%e5%8f%91%ef%bc%8c%e7%9c%8b%e7%a9%ba%e5%b8%82%e5%9c%ba%e4%b8%8a%e8%ae%b8%e5%a4%9a%e6%ad%a3%e5%9c%a8/?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