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言品
日前,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出爐,「元宇宙」位列其中。所謂元宇宙,被一些人視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的載體,潛藏著遊戲、社交等場景變革的機遇。近期,「炒房熱」也刮進了元宇宙。
這股「元宇宙炒房」熱先在國外出現,是伴隨元宇宙概念火起來的。今年11月23日,美國虛擬平台分散式大陸(Decentraland)中的一塊數字土地賣出243萬美元,高於現實中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平均單套房價;11月30日,美國虛擬遊戲平台沙盒(Sandbox)上一塊虛擬土地,賣到430萬美元;一些藝人也參與進來,有歌手出資12.3萬美元購買虛擬土地。用現實世界的資金,購買虛擬世界的土地,並形成真實可操作的市場,確屬新事物、新領域。
在國內,虛擬房地產也引來不少人搶房囤房。某遊戲平台發行了35萬套虛擬房屋,並給房子分級以代表稀缺度,一些玩家入手所謂「稀有房產」後,放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掛售,標價甚至高達90多萬元。買地皮,買房屋,買物料,搞裝修,等升值,再出售……虛擬房地產買賣,與現實生活中的房地產交易,在過程上大致雷同,只是所處空間不同、場景各異。不過,究竟是投機還是投資、是泡沫還是風口、是炒作還是趨勢,仍需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圖源網絡)
新事物必然帶來各種各樣的新認識。對於「元宇宙炒房」,如何界定性質、如何預估走向、如何看待趨勢,人們的看法千差萬別。有人視為機遇,認為是未來的「財富密碼」;有人感到魔幻,「肉身還沒地方寄託,就開始精神造房了」;有人參與投機,「如果能漲到幾百萬,就把它賣了」;有人視為炒作,「製造轟動性傳播效應,以吸引投資者」;有人充滿期待,認為這類房產具備交易和流通屬性,有升值空間;有人不免擔憂,恐其暗藏「擊鼓傳花」的騙局……凡此種種,每種觀點都猶如多稜鏡的一面,還不足以呈現全貌。或許,還需要讓子彈飛一會兒,在更長時間段內,才能觀察得更清晰、理解得更深入。
當前,元宇宙及其相關應用場景,還處在發展的最初階段。這是圍繞相關話題展開分析與討論的基本前提。特別是作為一種產業的元宇宙,雖然存在無限可能性,卻更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不管是豐富概念還是開掘延伸、不管是發展產業還是市場投資,仍是基於技術、構想與需求的探索嘗試。這是一個漸進式發展的過程,從虛擬到真實,從看得見到摸得著,還有不小距離,不妨冷靜三思,謹防熱到燙傷的風險。
新的事物也必然伴隨新的風險。目前,「元宇宙炒房」往往基於NFT(非同質化代幣)進行。從這個意義上說,虛擬房地產交易,存在「炒房」又「炒幣」之嫌。有專家指出,NFT投資市場存在交易平台的合規風險、發行方是否構成發幣行為的合規風險、購買方再售時是否有流動性風險等。與此關聯的「元宇宙炒房」,也存在產品金融化傾向及暴漲暴跌、炒作欺詐、非法集資、賭博洗錢等風險。更重要的是,我國對NFT的法律性質、交易方式、監督主體、監督方式等,尚未明確;一些其他形式的虛擬資產交易行為,在我國及其他很多國家都未受法律支持。其實,任何創新產品的價值增長,都應建立在安全的市場環境、正常的金融秩序中,意識到並防範住潛在風險,才有助於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因此,新事物的超前發展,既不能無界也不能無序,既需要包容也不能縱容,應該鼓勵監管走在創新前頭。
參與「元宇宙炒房」,究竟是財富機遇,還是被割韭菜?目前,號稱元宇宙的虛擬世界產品很多,任何一家公司只要出現衰退,投資者購買的虛擬產品必將血本無歸,這類教訓在遊戲道具交易史上比比皆是。「元宇宙炒房」是阿里巴巴的山洞還是潘多拉魔盒,我們不妨且行且看。不過理應清醒的是,置身虛擬空間,錨定賺快錢的投機,有可能是一戳即破的「泡沫」。說到底,新概念及其產業的成熟,仍需要一磚一瓦建造出來,有了技術的發展、現實的支撐、規則的約束、共識的凝聚、觀念的進步,才能真正行穩致遠。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12/10/%e4%ba%ba%e6%b0%91%e6%97%a5%e6%8a%a5%e8%af%84%e5%85%83%e5%ae%87%e5%ae%99%e7%82%92%e6%88%bf%ef%bc%9a%e7%83%ad%e5%88%b0%e7%83%ab%e4%bc%a4%e7%9a%84%e9%a3%8e%e9%99%a9%e5%be%97%e9%98%b2/?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