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fei You
好久不见,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下最近思考Web3的一些想法。和很多人一样,作为“古典产品经理”的我在初接触这些概念时也是满脸问号、将信将疑,直到看到了Web3能够切实解决的问题,我开始完全相信这将是又一次剧烈的变化。退一步说,这至少会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实验。
先不讨论Web3是什么,让我们从当下的互联网公司面临的困境先去发现问题。
相信最近几年愈演愈烈的全球全民声讨互联网公司大潮每个人都关注到了,总结一下,发现有如下矛盾:
一是互联网公司和用户的矛盾。
二是互联网公司和生产者的矛盾。
平台型的互联网公司(指同时拥有创作者和消费者,平台自己不供给)受益于生产者们提供丰富的供给,但是却给生产者们处处设卡、征收高额佣金,甚至不分享收益:高达30%的苹果税被Epic为首的新兴公司重拳出击,FB/微博/朋友圈等个人用户的信息流成为平台赚取广告费的垃圾场,腾讯“黎明计划”出尔反尔来回忽悠,阿里/美团对商家“二选一”被重罚;
而互联网平台的确凭借商业模式和内容形式的创新,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新的工种和价值,诸多的老百姓因为成为平台上的商家和内容生产者成为“斜杠”,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三是互联网公司和员工的矛盾。
互联网公司(特别是平台型公司)因为智力高度密集且享受巨大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出现了大量劳资问题:各大996公司一旦步入成熟期就开始内卷,拼多多恐怖的人力资源体系(核心在掌握了公司大量核心信息但是无法获得核心待遇),字节教育一裁裁一窝,各类35岁警戒线潜规则等;
而人才涌入互联网的确得到了更高的收入,即便哭着也要打工下去。
我们发现,目前的互联网平台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体,有生产者的产品(创作者创作的内容、商家生产的商品、服务者提供的各类服务),有消费者进行的消费活动(内容消费、商品和服务履约),有分配的渠道(社交关系、搜索推荐等分发方式),有保证交易的环境(平台的经营规则和审核客服)。
而公司的天然特征是追求利润,即便互联网公司创造了亏损也可以上市和千倍万倍P/E估值倍数的案例,但企业家和平台主要建设者的主要回报仍然来源于股权价值,资本市场对于公司的评估仍然是“净现金流预期”,而这个只能来源于互联网公司在形成规模效应之后产生的巨额利润。所以
长期以提高“税收”作为经营目标,不仅会限制平台内“GDP”的提高(因为各方的交易成本不断在增加),还会带来现在体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无限制地利用用户隐私攫取流量、为了提高平台内的收入而为内容创作者和商家增加门槛、不断提高佣金比率,等等。
同时,互联网公司积累下来的利润资本效率非常低下,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巨大的浪费。因为互联网跨越了地理边界后形成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使得运转效率高的公司已经俨然成为“印钞机”——不需要负担平台上内容的生产制造成本(由创作者和商家自行负责),只需要付出维持平台运转和更新的费用(主要是人员工资、带宽成本等),利润的不断增长既不分红,也无法投入本业务的再生产,于是只能拿来或自建新业务来扩张业务边界。已经非常常见中大型互联网公司账面上的现金堆积如山,流入了体系成为了M2,造成了巨大的通胀压力。
试想,如果适度地降低“征税”,把更多的利益让渡给创作者和商家(生产更多的内容和商品),丰富生产供给,对于整体的效用不仅会有一个本质的提高,也会解决目前互联网平台和公众利益冲突的问题。
问题又来了。
同时以太坊发行了自己的加密作为交易货币来结算以太坊上的记账行为,将记账行为的工作量标准化后以Gas为计量单位去为不同的记账行为定价,价格以ETH作为表示。
适用于货币流通规律(货币供应量*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商品总量),
回看互联网公司,当不分红派息成为一种常态,“利润”对于团队激励唯一的价值便是作为股权价值定价的锚点。而以太坊的案例说明了,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平台即使不赚钱,也能激励团队不断努力创造价值。而且呼应前文,他解决了太多问题。
在以太坊的案例中,“平台”只是收取了基本的记账费用(可以理解为服务器成本),且这里的费用是透明地提供给了以太坊上帮助记账的矿工们,如果智能合约开发者们获取了收入,以太坊也不会再收取佣金或向广告主收取广告费(想一想苹果收取的30%收入分成)。这里的利润都分给了开发者(创作者)。
开发者(创作者)们会有额外成本,比如运行团队的费用、使用一部分中心化服务器的费用(大量的非交易数据目前还是在中心化服务器进行存储和计算)、包括业务的一些交易摩擦费用(比如去中心化的资金池成本),这个由开发者们自行决定收费标准。在的案例中,开发者将95%的利润分给了在中贡献内容和体验的用户,带来了其“Play to Earn”模式近日的风靡。
同时,(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模式也使得传统的协作关系变得更加健康。试想在一个非利润驱动的组织,每个为组织目标做贡献的人通过Token确定部分权利和分享Token上涨的收益,这远比传统的工资+大饼模式更吸引和激励人。
这个部分会在下一篇文章“What & How Web3”里分享,大致说一说我对如何去实现的一些构想。
冷萃财经原创,作者:Awing,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ccjd.top/2021/11/30/why-web3%ef%bc%9a%e5%85%ac%e5%8f%b8%e5%88%b6%e5%b7%b2%e7%bb%8f%e8%90%bd%e5%90%8e%e4%ba%8e%e5%bd%93%e4%b8%8b%e7%9a%84%e6%95%b0%e5%ad%97%e6%97%b6%e4%bb%a3/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