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vs 傳統金融:打破許可許可權制和信息不透明,加速金融創新 - 冷萃財經

DeFi vs 傳統金融:打破許可許可權制和信息不透明,加速金融創新

DeFi vs 傳統金融:打破許可許可權制和信息不透明,加速金融創新

DeFi vs 傳統金融:打破許可許可權制和信息不透明,加速金融創新

重點摘要

  • DeFi的可組合性讓開發者能夠在開發中使用無須許可且抗操控的基礎架構,從而專註於核心商業邏輯的開發。
  • 可以將多個DeFi應用(即「貨幣樂高積木」)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應用場景和金融產品。
  • 傳統金融系統由於需要許可才能進入,而且准入壁壘和成本都非常高,因此在現實應用中很難實現可組合性。
  • DeFi應用如果要實現可組合性,就必須對每個協議展開盡調,以降低整個DeFi生態的系統性風險。

以太坊發布了可編程智能合約後,催生出了無須許可和無邊界的新型網路,網路中許多去中心化應用(dApp)可以同時並行。

首個應用場景是在區塊鏈上生成數字通證並追蹤通證的所有權。然而,最近一輪dApp創新則超越了原本的通證所有權追蹤,在傳統金融產品之上進一步拓展和創新,開發出了獨特的管理和轉讓模式。這個創新的金融體系也被稱為去中心化金融(即DeFi),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包括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抵押貸款、借貸平台、槓桿交易、合成資產、預測市場以及支付網路等各種功能。

加速DeFi創新和應用的關鍵要素就是為開發者提供無須許可的可組合性。可組合性可以將系統中的各個模塊組合在一起,滿足具體的應用需求。DeFi的獨特之處是讓開發者可以任意組合DeFi協議,無需任何特殊的許可,這將為傳統金融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動力。

本文一開始將探討目前傳統金融體系的瓶頸;之後將分享幾個落地的應用場景,並討論可組合DeFi應用如何實現無須許可的金融基礎架構;最後我們將重點說說如何應對這個模式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傳統金融 vs DeFi

可組合的金融應用並不是什麼新的概念。實際上,許多面向用戶的主流應用(如:Uber、Lyft和AirBnB)都採用了可組合的設計理念。比如,Plaid and Stripe這個金融服務就集成了眾多web應用,為用戶提供原生支付功能。這極大降低了開發者的工作量,並縮短了上市周期,因為開發者無需從零開始打造法幣支付基礎架構。

然而,模塊化金融應用本身存在一定瓶頸。

訪問許可權需要許可才能獲得

傳統的中心化金融服務需要許可才能打造,雙方之間必須簽訂金融合約,而這個合約僅僅是紙面承諾。這就提高了准入門檻,開發者很難開發出完全自動化或完全公正的金融應用,因為訪問許可權可能隨時被取消。中心化實體可以控制應用的關鍵模塊,這無法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所需的高確定性。

而DeFi應用採用了無須許可的模式,這完全顛覆了傳統金融模式,建立了一個開放的平台,任何開發者都可以立即獲得許可權訪問金融基礎架構,並相信金融基礎架構具有高度的防篡改性和可靠性。這將催生出真正公平且高確定性的應用,這些應用將嚴格按照代碼運行,並完全無法被關閉。應用接入DeFi基礎架構無需原始開發者的許可,這將降低創新門檻,消除一切中間瓶頸。

信息不透明

傳統金融服務一般缺乏透明性,或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公眾很難看清楚後端架構的情況。這導致了未知的風險,並降低了風險管理能力。比如,金融機構採用可組合的設計理念,在已有的抵押貸款基礎上打造新的抵押貸款證券。許多人認為這類金融產品非常安全,因為它們非常多元化,而且獲得了傳統評級機構的3A評級。然而,2008年時大家發現許多證券其實包裹的都是有毒的次貸資產,這也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如果信息更加透明,這場危機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相比之下,DeFi產品在本質上是公開透明的,它們是使用開源技術開發出來的,而且用戶和dApp之間的每一筆交易和每一次交互都是記錄在不可篡改的分散式開放賬本上的。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如果破產可能要到幾個月甚至幾年後才會被發現,但是DeFi的運營狀況是向開源社區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隨時觀察到任何欺詐行為和系統性風險。

可組合的DeFi應用

DeFi生態採用可組合的設計理念,開發者隨時可以無須許可地訪問關鍵基礎架構,因此可以專註於核心商業邏輯的開發。DeFi開發者鑄造新通證時不用建立自己的交易平台,也不用花錢在某個專有的中心化平台上交易通證。他們可以在已經建立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中發布通證,而且這個交易平台經過了安全審計且擁有自己的用戶群體。通證持有者可以立即交易手上的通證,並參與各個金融應用場景,這將極大豐富通證的功能。

開發DeFi應用的去中心化基礎架構包括:

  • 智能合約區塊鏈()
  • 防篡改的預言機網路()
  • 永久性的數據儲存/網頁寄存()
  • 抗操控的域名()
  • 可靠的數據查詢和索引()

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發布通證是最簡單的可組合性用例,但與此同時還可以在現有應用中接入新的DeFi應用,這就像一樣。

DeFi領域的「貨幣樂高積木」包括:

  • 訂單簿模式的交易平台(和)
  • 自動做市商(和)
  • DeFi聚合商(h和)
  • 穩定幣(和)
  • 貨幣市場(和)
  • 合成資產(和)

可以將許多模塊組合在一起,搭出各種架構,使各個模塊產生協同效應,發揮出更大的價值。這裡要提醒一句,上述許多應用都無法完全被歸為某一類,也就是說同一個應用可以用不同方式組合,產生不同的效果。

「DeFi最大的價值主張是它具有互操作性。我們的金融體系可以與更大的生態交互,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將兩個協議組合在一起(比如Aave和Synthetix)打造新產品,並創新用戶體驗。好的產品很快會產生網路效應,因為流動性也會相互轉移,這將徹底顛覆傳統的金融行業。」

–Aave的創始人兼CEO,Stani Kulechov

可組合性的網路效應

可組合的DeFi應用有一個核心功能,那就是它可以將各個去中心化應用連接在一起。這將提升資金效率,資產可以同時被用於多個應用,幾乎不存在任何摩擦成本也不需要任何許可。另外,這還可以擴大網路效應,每個新的DeFi應用都可以接入已有的DeFi應用,並增強其功能和實用性。

比如,一名用戶可以通過發放超額抵押貸款的方式打造去中心化的穩定幣,並以此獲得運營資本。然而這些穩定幣如果存入去中心化的貨幣市場,並成為非託管的附息通證,那麼將會產生更大價值。換句話說,雖然貨幣市場中的底層穩定幣可以通過貸款賺取利息,但基於穩定幣所有權創建的附息通證可以用於其他DeFi應用,或甚至用來支付產品和服務。

除此之外,多名用戶還可以將附息穩定幣都放在同一個資金池中,打造出無須許可的無損儲蓄遊戲。在這類dApp中,資金池的穩定幣在一定時間內所產生的所有利息都會獎勵給中獎者,而最後所有人都可以原數取出自己的本金。這種無損儲蓄遊戲可以將用戶存款變成可以交易的通證(即存款的所有權證明),並不斷推動模塊化DeFi應用的發展。

上述應用已經在DeFi領域落地了,以太坊、Chainlink、MakerDAO、Compound和PoolTogether都參與了其中。PoolTogether使用了Maker的穩定幣DAI、Compound的貨幣市場cTokens以及可驗證隨機函數,打造出了創新的去中心化應用,從而無須親自創建穩定幣、開發貨幣市場協議或可驗證的鏈上隨機數。

DeFi vs 傳統金融:打破許可許可權制和信息不透明,加速金融創新一組貨幣樂高積木,展示了DeFi無須許可的可組合性設計理念

從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聚合數據

另一個專註可組合性的DeFi應用就是。1inch是一家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聚合商,從以太坊上所有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獲取價格數據,將鏈上通證交易滑點降至最低。1inch將大單交易分割成多個小單,並在多個不同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進行結算,以獲得最優惠的兌換匯率。

1inch為用戶提供了絕佳的交易體驗,用戶無須對比各家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當前的匯率,只需要登錄一個平台就可立即獲得以太坊上所有的交易價格。

閃電貸

另一個實現了可組合性的應用就是去中心化的貨幣市場。這個平台通過閃電貸極大提升了資產流動性,從而提高了資金效率和存款收益。閃電貸是臨時的無抵押貸款,必須在同一筆交易中還款,另外還需支付一小筆交易費。如果閃電貸的貸款人不及時償還貸款,那麼交易會回滾,因此協議和借款人不會承擔違約風險。

閃電貸的概念非常強大,不僅具有原子交易特性(註:交易要麼成功要麼回滾,不存在中間狀態),而且任何人都可以臨時借到一大筆錢,這最終為DeFi領域真正實現了公平性。閃電貸的應用場景非常豐富,比如在不同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之間套利、在貸款上加槓桿、或者將貸款中的抵押物或債務置換出來等等。

將「貨幣樂高」作為抵押物

除了上述用例以外,Aave還針對一種獨特的抵押資產提供了支持,那就是來自其他DeFi應用的通證。比如,首個獨特的抵押資產就是Uniswap推出的流動資金池份額,Uniswap是自動做市商()去中心化交易平台。Aave之所以在幾周的時間內就推出了這個功能,是因為他們集成了Chainlink預言機為他們提供所需的價格數據。Aave接入Chainlink Price Feeds,可以安全無縫地集成高級模塊。

在這裡先介紹一下背景:當用戶在Uniswap的流動資金池存入資金時(註:每個資金池都要求存入兩種通證),他們會收到UNI資金池通證,這個通證就是資金所有權證明。UNI資金池通證接著被存入Aave貨幣市場,並作為貸款的抵押物。這可以極大提升做市商的資金效率,因為他們不僅可以在Uniswap上提供流動性並獲得交易費,還可以用資金作為抵押獲得貸款。然後,他們可以將貸款繼續存入Uniswap,對資金池裡的Uniswap交易費和資產進行加槓桿做多。

可組合性的潛在風險

雖然可組合性擁有上述好處,但開發者在開發可組合的DeFi應用時也要小心防範風險,以免打造出「空中樓閣」。開發可組合的DeFi應用時可能遇到的風險可以總體分成四大類。

一,去中心化應用所在的區塊鏈網路在協議層面可能存在一定風險。如果基礎層無法達成共識或遭到篡改,那麼在網路中運行的所有應用都會面臨風險和操控。這並非可組合DeFi應用獨有的問題,而是去中心化應用普遍存在的風險。

二,每個智能合約應用在運行的過程中都會存在特殊的風險。每個應用為了滿足具體的需求,在設計上都會做不同的權衡取捨。比如,應用的源代碼有可能存在bug,這會導致去中心化應用發生意外事故。為了解決這些安全漏洞,Chainlink協議展開了多輪智能合約安全審計,其中包括對每個新產品功能展開審計,開展尋找bug的賞金任務,並將代碼完全開源。除了上述這些風險防範策略外,我們還在數據源、節點和網路三個層面實現了去中心化,打造出深度防禦策略。這能使用戶絕對放心地將應用接入Chainlink預言機。

三,將多個智能合約連接在一起會擴大上述所有領域的攻擊表面。兩個去中心化應用可能各自都是安全的,但組合在一起就可能存在風險。應用中所包含的模塊數量增加會導致攻擊表面也隨之擴大,而且整體的攻擊表面大於單個應用的攻擊表面。這會造成更多的edge case,需要提前處理,才能保障應用穩定運行。另一種可組合性風險是,某一DeFi應用(比如貨幣市場)中的抵押資產可能不達標,而這會直接影響整體的穩健性。

四,用戶缺乏足夠的認知和信息渠道。用戶如果不了解他們所使用的應用,就更有可能承擔更多風險而不自知。因此,用戶教育和風險披露是維持生態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可組合的DeFi應用可以在短時間內變得極其複雜,因此關鍵是要將其中的每一環節都分解到用戶可以輕鬆理解的程度。

開源社區的各個成員必須要積极參与研究DeFi應用及其模塊,這樣才能及時有效防範上述風險。可組合的DeFi應用包括許多可移動的模塊,每個模塊都需要最高的質量保障。另外,還必須建立並實施行業標準,在整個生態中建立最佳實踐,通過尋找bug的賞金任務、代碼審計、黑客松等各類開發者活動不斷提升安全水平。這樣就可以建立更穩健的金融生態,並為用戶資金提供最強大的安全保障。

總結

DeFi已經發展成了一種新型金融生態,與傳統金融體系並駕齊驅。DeFi無須許可,具有可組合性和抗操控性,並且可以完全透明。具體而言,模塊化的DeFi應用加速了開發者創新金融應用的腳步,讓開發者無需重建核心基礎架構,也無需依靠許可制的中心化金融服務。

DeFi具有開源且無須許可的特性,因此可以為所有人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參與者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住市場份額。如今的DeFi應用採用了可組合的設計理念,為下一代dApp奠定了基礎,未來的dApp將包含更多更高級的功能模塊。無須許可的可組合金融產品將會實現無數創新的應用場景,前景可謂一片光明。

開始用Chainlink進行開發

如果你是一名開發者,並希望將智能合約連通鏈下數據和基礎架構,請查看。如需要討論與Chainlink深度集成的相關事宜,請聯繫。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11/27/defi-vs-%e4%bc%a0%e7%bb%9f%e9%87%91%e8%9e%8d%ef%bc%9a%e6%89%93%e7%a0%b4%e8%ae%b8%e5%8f%af%e6%9d%83%e9%99%90%e5%88%b6%e5%92%8c%e4%bf%a1%e6%81%af%e4%b8%8d%e9%80%8f%e6%98%8e%ef%bc%8c%e5%8a%a0%e9%80%9f/?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Nansen :如何理解Arbitrum將引領以太坊的擴展?

    下一篇

    眼光超前,知名研究機構Messari的創始人"有兩把刷子"?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