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萬字深度:元宇宙,改良還是革命? - 冷萃財經

大摩萬字深度:元宇宙,改良還是革命?

大摩萬字深度:元宇宙,改良還是革命?

隨著Facebook更名為Meta,投資者越來越好奇未來元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摩根士丹利認為,雖然創造和演變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元宇宙仍很可能成為下一代社交媒體、流媒體和遊戲平台。

與這些平台類似,元宇宙最初極有可能成為線下產品的廣告和電子商務平台。

但是當前數字媒體和電子商務產品實力空前強大,加上多種不確定因素,市場在短期不會輕易採用元宇宙。

可定址的消費者支出市場空間高達8.3萬億美元

在數字世界中,時間非常寶貴。

摩根士丹利分析發現,美國日活用戶每年花在社交媒體、流媒體和遊戲平台的時間分別為6到39天不等。

大摩萬字深度:元宇宙,改良還是革命?

日活用戶每年花費在數字媒體的時間總計高達110億天,這些就是元宇宙要搶佔的時間。

大摩萬字深度:元宇宙,改良還是革命?

如果算上月活用戶,元宇宙將需要搶佔更長的時間。

為了加以比較,摩根士丹利還統計了美國人在其他方面耗費的時間。統計發現,美國人每年耗費140億天觀看有線電視,耗費350億天在睡覺上。

大摩萬字深度:元宇宙,改良還是革命?

摩根士丹利表示其經常在分析基於消費者的平台時採用 「參與+創新=貨幣化」的框架,元宇宙也適用該框架。

目前領先的社交媒體平台以每小時0.04-0.13美元的價格將用戶時間貨幣化,因此,當與創新和支出相結合,消費者的時間將具有顯著價值。

大摩萬字深度:元宇宙,改良還是革命?

該機構預計,元宇宙仍很可能成為下一代社交媒體、流媒體和遊戲平台。並且與當前的數字平台相似,元宇宙最初極有可能成為線下產品的廣告和電子商務平台。

這也意味著美國可定址的消費者支出市場空間(TAM)高達8.3萬億美元,涵蓋房地產、核心零售、汽車、遊戲等領域。

大摩萬字深度:元宇宙,改良還是革命?

其中5.1萬億美元來自沉浸式體驗。沉浸式體驗與商業和交易有更加直接的聯繫,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獲利。

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看到了更多沉浸式體驗和解鎖元宇宙的機會,包括在服裝、化妝品、遊戲、視頻流、汽車、房地產和家居設計、音樂和教育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這8.3萬億美元並不包括新的潛在消費支出項,比如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s,NFT)、數字收藏品或新的創作訂閱。

該銀行預計,數字收藏品和NFT會隨著下一代元宇宙的發展而實現增長。但是,在虛擬產品大規模取代實體(即數字珠寶、數字跑車或數字電器完全取代實體)之前,還需要一段更長的時間。

此外,為了將可定址的消費者支出貨幣化,摩根士丹利認為,任何元宇宙項目都必須構建交易、傭金系統或具有高度針對性的廣告產品,並在後端建立實物產品的交付機制。

數字支付的未來如何?

摩根士丹利相信,隨著網購增加,元宇宙有可能增加數字支付的次數。但是長期看來,其結果是不確定的。

如果消費者普遍繼續使用傳統貨幣,那麼元宇宙守門人(例如Facebook和Roblox)可能會與現有的支付平台產生競爭。但鑒於現有的支付網路具有相對較好的消費體驗,他們也可能需要尋求合作。

也就是說,加密貨幣要從元宇宙中得到發展,可能需要採用Facebook的Novi或Diem加密錢包服務來進行貨幣化。

此外,監管環境也給這種貨幣化機會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元宇宙獲得採用的關鍵障礙

1.當前數字媒體太強了

在摩根士丹利看來,當前的數字媒體和電子商務產品前所未有的強大,並且還在不斷改進市場不會很快或很容易採用元宇宙。因此,元宇宙的硬體和技術產品必須更好。

該機構認為,元宇宙做到「比第二好的產品好10倍」非常重要。但是截至目前,多種產品(5G、雲遊戲、電子商務等)還沒有達到這個高門檻。

因此,任何元宇宙都可能需要合作來推動市場採用,或開發新的「殺手級產品」以推動大規模使用

2.隱私、人性以及監管問題成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更加頻繁使用社交媒體,也再次說明了社交媒體的實用性,但摩根士丹利承認,不太確定未來10年消費者是否會選擇分享更詳細的數字信息,分享正在做的事以及和誰一起做。這是有可能的,但這樣做必須有一些積極作用,而且還必須足以抵消其產生的負面影響。

在安全方面,雖然Facebook和YouTube在清理平台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前者自2016年以來花費超過130億美元,但仍然存在安全隱患。兩者均因泄露用戶資料、兒童安全漏洞而飽受詬病。

此外,目前尚不能確定,在未來10年中,相關監管環境是更加嚴厲還是會有所放鬆。

Facebook的B2B元宇宙能否成功?

10月28日,扎克伯格正式宣布將Facebook更名為Meta,開啟其元宇宙的新紀元。在中,元宇宙將「接觸到10億人和數千億美元的數字商務」。

摩根士丹利對Facebook的元宇宙在B2B中能否獲得成功有些猶豫,即便是在數字B2B、通信和生產工具將會繼續改進的情況下。

一方面,由於Meta面臨大量數據隱私泄露的醜聞以及利用演算法放大有害內容等令用戶越來越疏遠,消費者和企業可能不願意完全信任Facebook。另一方面,Facebook當前是基於社交的平台,缺乏企業工具的專業背景。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離更加安全、接受度更高的元宇宙還有多遠?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11/21/%e5%a4%a7%e6%91%a9%e4%b8%87%e5%ad%97%e6%b7%b1%e5%ba%a6%ef%bc%9a%e5%85%83%e5%ae%87%e5%ae%99%ef%bc%8c%e6%94%b9%e8%89%af%e8%bf%98%e6%98%af%e9%9d%a9%e5%91%bd%ef%bc%9f/?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DeFi的2.0是進行時:並非一蹴而就

    下一篇

    首份中國數字化票據中心白皮書發布:為企業開啟數字經濟時代新篇章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