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出自尼爾·斯蒂芬森(NealStephenson)1992年發布的科幻小說《雪崩》。
斯蒂芬森創造了一個並非以往想像中的互聯網,而是和社會緊密聯繫的三維數字空間——虛擬實境,與現實世界平行,在現實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絕的人們可以通過各自的「化身」進行交流娛樂。
人們可以通過虛擬形象在元宇宙內生活,其中有完整的經濟和社會系統。
當前A股圍繞著元宇宙炒作主要是內容製作商,也就是遊戲類的股票為主。
但我們認為元宇宙概念帶來的產業鏈是非常廣的,並非只有遊戲股可炒。
所以本文將試著梳理元宇宙產業鏈,以供投資者參考,其中提到的個股不做投資推薦。
1.元宇宙未來的核心入口
隨著內容日漸豐富,全球VR/AR設備出貨量穩步增長,產業將邁入深度沉浸階段。
VR設備方面,受《半衰期:愛莉克斯》等VR內容發布及產品價格不斷下探影響,2020年全球VR頭顯設備出貨量大幅上漲,達到670萬台(yoy+72%);AR方面,AR眼鏡出貨量達40萬台(yoy+33%)。
根據VR陀螺預測,VR軟硬體生態已步入拐點,而AR產業因價格未達到消費級水平,截至目前(2021年9月)仍主要應用於B端,未來發展取決於功耗、重量等難題攻克。
而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虛擬(增強)現實白皮書(2017年)》,2022年VR/AR產業將正式步入深度沉浸階段,技術升級有望驅動硬體設備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
VR、AR作為元宇宙重要硬體載體,因此,投資者關注傳輸、光學、顯示、感測、晶元等增量環節以及相關公司。
A股上市公司中相關概念的有:
歌爾聲學、水晶光電、當虹科技、海康威視、立訊精密、北方華創、士蘭微、景嘉微等公司。
2.遊戲是元宇宙最初落地場景
遊戲被普遍認為是元宇宙的最初入口,其給予玩家虛擬身份,且玩家可依託該身份在遊戲內進行社交,但遊戲相比元宇宙仍有較大差距,具體體現在沉浸感、低延遲、隨地、自有經濟系統等,因此底層技術進步是遊戲至元宇宙成熟形態的必經之路。
根據伽馬數據《2021年遊戲產業發展趨勢報告》,中國遊戲市場規模將保持持續增長,2021年國內遊戲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900億元,其中手游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300億元,增速近10%。
隨著遊戲產業向精品化升級的成果逐步顯現,遊戲產品的流水聚焦能力進一步加強,上半年有多達56款移動遊戲的流水超5億元,數量上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遊戲出海同樣維持正增長,全年國產遊戲海外收入規模有望突破170億元。
A股中相關概念的公司有:吉比特、完美世界、三七互娛、中青寶、崑崙萬維、電魂網路、盛天網路等。
3.區塊鏈是元宇宙升維的關鍵技術
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一個信任的機器,用技術的方式低成本地來建立信任。
區塊鏈的一些常規分法,如聯盟鏈、公有鏈,本質上就是把區塊鏈用在不同的領域——信息互聯網和價值互聯網。
在信息互聯網領域,目前用得很成熟的有身份管理,存證、溯源,防篡改等;
在價值互聯網領域,目前有數字權益(如騰訊的萬和),數字資產等,這些本身就是有價值的東西,而區塊鏈在裡面是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基礎設施。
這些都是元宇宙經濟系統裡面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區塊鏈是元宇宙的核心基礎設施。
經過幾年的發展,Layer2(二層網路)從理論雛形進入到應用落地階段,其成熟將為更大規模的區塊鏈應用,乃至元宇宙落地奠定基礎。
Layer2對Dapp(去中心化應用)的發展推動效果是明顯的。
就DEX(去中心化交易)來說,由於效能較低的主鏈限制,促進了AMM(自動化做市)的崛起,但對於交易用戶來說(尤其是量化、期貨合約用戶),訂單簿撮合模式顯然是最為方便的。
Layer2顯然是實現鏈上訂單簿型交易所的最佳方案,這方面典型的案例是dYdX,其訂單簿撮合效率與CEX(中心化交易所)幾乎無異,且用戶在鏈上完成註冊,整個交易過程透明可信。
A股中相關概念的公司有:新開普、衛士通、南天信息、中文在線等。
4.5G與邊緣計算實現低延遲
元宇宙要求高同步低延時,從而用戶可以獲得實時、流暢的完美體驗。
根據諾基亞貝爾數據,5G端到端時延可控制在10ms以內。元宇宙中需對大量數據進行迅速傳輸,需依賴強大的通訊基礎設施。
受限於基站數量,5G實際傳輸速率或難以達到其設計水平,而根據日韓對6G網路技術的展望,6G時延有望縮短至5G的十分之一,傳輸速率有望達到5G的50倍,有望真正實現元宇宙低延遲的關鍵特徵。
此外,邊緣計算常被認為是元宇宙的關鍵基建,通過在數據源頭的附近採用開放平台,就近直接提供最近端的服務,從而幫助終端用戶補足本地算力,提升處理效率,儘可能降低網路延遲和網路擁堵風險。
A股中相關的公司有:新開普、傑賽科技、智光電氣、數據港、中興通訊、太辰光、網順科技等。
5.物聯網隨時隨地接入元宇宙
物聯網技術能夠滿足隨時隨地以各種方式接入元宇宙的要求,同時為元宇宙感知外部信息來源提供支撐。
元宇宙的要求之一就是便捷的訪問方式,因此人們與互聯網交互的方式將不局限於移動手機和電腦,各種穿戴設備、汽車、家居等都將接入網路中。
此外,物聯網感測器是人類五官的延長,能夠確保元宇宙世界捕獲更多的外界信息。
放眼全球,根據GMSA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產業規模達1.1萬億美元,其中IDC預計中國物聯網支出佔全球比重將達到26.7%,位居首位,根據ABIResearch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連接設備數預計達309億。
中國方面,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數據,202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1.7萬億元,同比增長13.3%。
根據GMSA預計,中國物聯網連接數相比20年翻倍增長至80億,呈現爆髮式增長態勢。
未來十年,隨著物聯網連接數的爆發,物聯網將取代人聯網成為新的產業發展方向。
物聯網全產業鏈可大致分為四層:感知層、網路層、平台層和應用層。
其中感知層中的晶元等產品主要由國際廠商主導,將有望實現國產化替代,平台層是物聯網提供應用及增值服務的基礎,下游智能駕駛、智能家居等應用層的場景逐漸豐富,能夠帶動平台層、網路層的增長。
因此從供需兩端來看,我國物聯網行業的原材料價格有望持續下降,同時需求端不斷增加,有望實現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11/14/%e5%85%83%e5%ae%87%e5%ae%99%e4%ba%a7%e4%b8%9a%e9%93%be%e6%a2%b3%e7%90%86%ef%bc%9a%e5%8f%97%e7%9b%8a%e7%9a%84%e4%b8%8d%e4%bb%85%e4%bb%85%e6%98%af%e6%b8%b8%e6%88%8f/?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