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撰文:Joey DeBruin
編譯:Yangz
互操作性是未來社會網路的連接線。這是 Facebook 和 Twitter 努力從根本上改造其現有產品的原因,也是我認為加密貨幣發布平台 Mirror–這篇文章的發布地–被低估的理由,儘管它在發布一年後獲得了一輪 1 億美元的融資。互操作性是指為了在未來取得成功,建造者將設計單獨的樂高碎片而不是整個雕塑。
目前,消費技術的世界可能感覺無法跟上 NFTs、社交代幣、加密貨幣錢包、AR/VR、元宇宙。這些術語描述了新的產品和體驗,並將繼續變化,但互操作性是將它們結合在一起的核心機制。它將推動下一波產品的發展,包括而且特別是我花了大部分時間的科學。
因此,我將努力使互操作性像一個像素化的朋克一樣酷。我想列出通向轉折點的方法–當你有一天醒來時,互聯網與現在的情況幾乎無法相提並論。為了使這些方法在這個抽象的世界上儘可能地具體化,我將通過 Mirror 公司的鏡頭來做這件事,這家公司的願景是使互操作性的機會明顯化。
互操作性的夢想
從本質上講,「互操作性」意味著多種產品或服務可以利用相同的信息。
以醫療保健為例。如果我選擇更換醫生(因為我現在的醫生是個黑客),我希望我的新醫生能夠獲得我所有的醫療記錄。這很重要,因為它促進了競爭,並允許更多樣化的生態系統的發展。我的醫生應該根據誰能使我最健康來競爭,而不是誰能獨佔我的數據。醫療保健也說明了互操作性在隱私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但之後還會有更多的挑戰。
正如 Ben Thompson 在 中所指出的,互操作性實際上是在上一波消費者技術浪潮開始時提到的核心好處之一,即許多人所說的 Web2.0。但是我們並沒有從 Facebook、Twitter 等大型 Web2 巨頭那裡得到互操作性。我們得到的幾乎完全相反–它們的商業模式建立在捕獲數據、將其存儲在私人資料庫中,並向廣告商收取使用費。我們很快就把矛頭指向了 Facebook 或 Twitter,但指責它們與指責麥當勞是快餐的興起幾乎沒有什麼不同。這個系統,尤其是消費者的壓力顯然沒有為互操作性技術創造出有效的激勵。
十多年後,在 Web3 的破曉時期,消費者對更健康的互聯網的需求正在增長,有幾個重要的數據點表明,大規模的互操作性終於有可能實現。首先,我們看到,巨頭們正在以比你想像的更多的精力和開放性來探索這個空間。Twitter 通過他們的 “BlueSky” 項目正在非常公開地研究如何為社交媒體建立一個開放和互操作的標準。扎克伯格最近也一直在談論將 Facebook 打造成一個元宇宙公司。
社交巨頭考慮這樣大膽的新方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可互操作的圖表對創作者更有利,而創作者是迅速到來的下一個互聯網迭代中的稀缺資源。在一個可互操作數據的世界裡,最寶貴的資產將是創作者在其內容、受眾和其他創作者之間建立複雜的商業關係。訂閱者將被支持者取代,天使投資者被天使觀眾取代,合作者被共同擁有者取代。型科技公司有很多特點,但不包括沉默,巨頭們意識到,挖掘這些資金流是未來數萬億美元的源泉。
說白了,很難想像在這些現有的巨頭中如何實際發生向互操作性的過渡。雖然他們一直在按照上述以創作者為中心的戰略建立大量的新功能–小費、訂閱、對創作者的資助、更好的商業工具–但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他們是否能夠執行他們相當公開地探索的巨大轉變。
在 「有可能嗎?」之後的問題是 「我們為什麼要關心?」 如果 Twitter、Facebook、YouTube 和其他公司都開放了他們龐大的資料庫,會發生什麼?作為創作者和消費者,我們可以想像從一個更具有互操作性的世界中得到什麼新類型的產品?僅舉幾個例子來描繪一下。
對於創作者:
- 無論你在哪裡發布,也無論你與誰合作,它都與你獨特的 ID 相連,並分發給你的追隨者。
- 自動更新檔案。無需手動建立各種項目的 LinkTree,只需輸入你的通用創作者 ID,就會有自動填充和更新。
對於消費者:
- 以 Twitter 為例。發現一個版本的 Twitter,它將你關注的每個人和他們的內容都拉進來,但是是以一個單一的每日摘要呈現,而不是一個耗費時間的 feed。準備好回到 「正常 」的應用程序中去了嗎?這也很好–這些應用程序是平行的,擁有所有相同的內容。
- 喜歡泰勒-斯威夫特嗎?只需點擊一下,就可以在她所有的賬戶中關注她。
規模化的互操作性是可能的,它可以使產品的生態系統更健康、更多樣化。正如 指出的那樣,Web2 在未來是否還能作為 Web3 的平行存在,還有待觀察。但很明顯,Web3 即將到來,最終它是否能完全替代,將取決於我們作為創作者和消費者對媒體的價值。因此,下一步是看一下不斷變化的偏好和壓力,它們開始使互操作性成為主流。
Substack 和 Web2.5
有錢能使鬼推磨,而作為創作者建立自己的業務歷來都很困難。它需要將許多不同的構件堆疊在一起–內容創作、分銷、創收、管理等等。整合或協調這些不同積木的成本對於個人或小規模的創作者來說,難度很大,而這就是他們只在《紐約時報》寫文章,只在索尼發片唱歌,只在迪士尼演戲的原因。
但事情正在發生變化–消費者越來越喜歡與個人或小團體建立信任。Packy 在「」中說得最好。
「人們追隨人,而不是公司,但公司長期以來擁有優勢,因為建立規模化產品需要所有的協調 ……Ben Thompson 說過,媒體公司是第一個適應新模式轉變的公司,因為他們的產品相對簡單。它們對各方的協調要求很低,只需要捕捉和傳播一個人的想法、圖像或舞蹈動作的能力即可。」
最先漂過 Web2 護城河的媒體船是 Substacks 和 Patreons。他們是第一批通過優化創作者的成功而不是消費者參與來建立巨大業務的主要媒體網路。他們仍然是完全垂直的,但創作者們理論上可以下載他們的受眾的電子郵件,並將其帶走。
我之所以稱之為 Web2.5,是因為 Substack 和 Patreons 是開放的,但不是互操作的。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我下載我的 Substack 用戶和帖子,並手動轉移到一個新的平台。數據是可訪問的,但不是可互操作的,這在構建未來的互聯網時,有著很大的影響。
Web2 與 Web3 中社會圖表的並列比較
因此,如果互操作性是可能的,令人激動的,而且我們看到了它發生的早期跡象,那麼媒體中真正的互操作性究竟會帶來什麼?以下:
我承認,我甚至不確定我能否想像一個所有互聯網都以這種方式運作的未來。我們可能永遠存在快餐式的東西。但問題是,有些東西會有,因為有些東西已經有了。現在我們終於準備好舉起「鏡子」(Mirror)了。
Mirror:互操作性未來的映射?
Mirror–紅極一時的「加密 Substack」,剛剛從 A16Z 和其他公司手中籌集了超過 1000 萬美元的資金,現在開始看起來更像是 「加密 Kickstarter 和加密 Patreon 遇到了加密 Substack」。
隱藏在模糊的新功能背後,Mirror 的核心結構是一致的和有遠見的。這是一個值得理解的賭注,賭的是可互操作的內容的未來,以代幣形式存在的互聯網原生貨幣,以及因為它們而可能出現的動態新業務。
從遠處看,Mirror 確實很像 Substack–它有一個發布工具和一種產生收入的方式。最明顯的區別是,它有很多花哨的加密貨幣工具來運行眾籌,為你的內容生成 NFT,並獲得小費和其他創收方式。
然而,經過仔細檢查,我們可以通過上述同樣的標準,看到它離 Web3 的互操作性模式並不遙遠。
- 一個獨特的創作者 ID:我使用我的公共以太坊地址,通過私鑰擁有,在 Mirror 上發布。
- 一個開放的內容資料庫,與我的 ID 相連:Mirror 將內容存儲在一個名為 Arweave 的去中心化存儲系統上。如果 Mirror 明天關閉,我可以通過查詢 Arweave 來獲取由我的以太坊地址簽署的帖子來訪問我所有的文章。
- 開放的社會和經濟圖表:Mirror 上建立的所有重要關係都是公開存儲的。向平台添加新成員是通過他們的 $WRITE 競賽進行的,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可公開查看的投票,現有成員的權重更高。當我與另一位作家分享我的文章收益時,或者當觀眾通過我的文章在眾籌中購買 NFT 時,所有這些事情都通過以太坊地址簽署並公開存儲。任何人都可以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建立應用程序,例如,一個 「創作者的 Crunchbase」,顯示了每個創作者在一段時間內獲得了多少資金,以及這些資金的來源。
- 標準:Mirror 既使用也幫助建立他們使用核心技術的開放標準。他們使用以太坊標準,如 ERC20 用於同質化代幣,ERC721 用於 NFT,簽名標準用於驗證數據等等。其他一些領域如 NFT 銷售和特許權使用費還沒有標準,Mirror 正在努力建立可供他人使用的標準。而更好的標準意味著更多採用這些新技術,然後使 Mirror 受益,因為它是擁有最佳創造者經驗的地方,可以利用這些技術來建立一個企業。
從中可以看出,擁有內容對 Mirror 的戰略護城河並不重要。Mirror 的與眾不同之處,並使其成為創作者的粘性產品,在於它提供了許多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建立業務的方式。Mirror 極大地降低了作為作家創建複雜的在線業務的協調成本–隱藏在看似內容平台的背後,實際上是一個集眾籌、電子商務和媒體平台於一身的強大的加密支持工具。它是 Kickstarter、Patreon 和 Substack 的合體。
作為一個更具體的例子,一個電影團隊剛剛籌集了 200 萬美元來製作一部關於以太坊的紀錄片。像 Kickstarter 這樣的眾籌平台的捐款限額為 1 萬美元,需要銀行賬戶,並且只支持某些司法管轄區。另一方面,Mirror 的加密貨幣原生眾籌工具有可編程的捐款限額(最高捐款超過 20 萬美元),只需要一個加密貨幣錢包,並對任何有互聯網連接的人開放。
Patrick Rivera–Mirror 的工程師,也是了解這一領域最值得關注的人之一–將其稱之為 「」。像 Mirror 這樣的公司目前擁有出版和發行,因為考慮到加密貨幣中普遍存在的用戶體驗問題,他們必須建立垂直解決方案。縱向整合使 Mirror 能夠在強大的協議中建立簡單而有效的通道,這些協議將成為他們未來的戰略護城河。
沒有垂直整合的加密貨幣產品最終會讓他們的用戶穿過不同的加密應用程序的複雜迷宮,而這些應用程序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可用性。要將用戶旅程整合到一個單一的應用程序中,使加密產品能夠顯著改善用戶體驗,以推動更好的獲取、參與和長期保留,關鍵是要使用開放的代碼和數據標準來構建高質量的集成體驗。
鋪開目前隱藏在 Mirror 垂直整合解決方案下的開放結構,你可以看到,從一個出版公司到管理一個充滿活力的協議經濟的轉變,與內容本身沒有多大關係。它是關於為團隊建立開發者工具來使用他們的合約和內容工具。這是關於 SDK、API、子圖和文檔。他們的競爭對手將是世界上的 Stripes 和 Stirs,而不是 Substack。在這一點上,可能會有多個不同的應用程序處理髮布和分發,所有路由通過 Mirror 的業務層來處理諸如資金、治理、收入分割等問題。(註:Stripes 是一個使用最新的 Java 技術來構建 Web 應用的展現框架。)
互操作性會抽干 Web2 的護城河嗎?
互操作性不會在一夜之間建成,而且可能永遠不會大規模發生。幾個關鍵的障礙包括高額的交易費用,管理加密貨幣錢包的難度,以及該領域的人才稀缺(儘管這些都在迅速改善)。更不用說隱私、安全和節制了–這些話題可以單獨寫一整篇,但有充分理由相信這些是可以解決的技術限制。
應對這些挑戰的動力只能來自於指數級的用戶體驗改善,因為每一個新的可互操作產品都會被添加到生態系統中。換句話說,可互操作的生態系統的網路效應與 Web2 的圍牆花園網路效應相競爭。 使用你的以太坊錢包作為你的 Mirror 賬戶是很酷的,但如果你可以使用同一個錢包來登錄你使用的另一個重要產品,好處就會成倍增加。在某一點上,你可能會主動喜歡使用那些允許你使用錢包的產品,就像你喜歡在接受你的信用卡的企業購物一樣。這就是轉折點。
我希望像 Mirror 這樣的公司將努力推動互操作性,即使他們專註於通過垂直整合的解決方案建立通往加密貨幣的通道,從而控制最終用戶的體驗。如果他們能積極建立與其他開放內容平台(如 )的無縫集成,就能極大地加快採用更開放的互聯網的速度。
開放平台越是依賴和開發相同的技術,它們就越是在有效地相互投資。它們成為一個超級有機體,一個蜂群。正如 Packy 在「誰破壞了破壞者」()中所說,人們想知道哪個新平台將挑戰巨頭,但對真正的轉折點構成最大威脅的是開放平台的蜂群。
當涉及到互操作性時,像 Mirror 這樣的平檯面臨著如此巨大和重要的挑戰。但這並不全是激動人心的事情–對於一個更加開放的模式來說,還有一些重大的挑戰。你可以談論他們正在做的工作,但中心化平台在隱私和節制方面有獨特的優勢,這些優勢將很難建立在一個更去中心化的網路中。
有趣的是,我發現最好的地方是 Twitter 的 BlueSky 項目,可以閱讀所有關於大規模建立去中心化媒體平台所需要克服的挑戰。他們在 項目中策划了大量的內容,內容涉及開放身份、適度隱私、貨幣化等。因此,也許我們不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而失望–如果不出意外,我們應該從那些擁有大筆資金的人對這個話題給予相當多關注的事實中獲得一些信心。
Patrick 和我將主持一次聚會,討論互操作性、Mirror 和一些令人興奮的新發展–當我們確定日期時,請在 Twitter 上關注我或加入 Forefront discord,以搶佔一個位置。
*非常感謝 Patrick Rivera、Jarrod Dicker、Raphael Menezes 和 Dan Shipper 幫助撰寫此文。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10/12/%e4%ba%92%e6%93%8d%e4%bd%9c%e6%80%a7%e6%88%96%e5%b0%86%e6%8a%bd%e5%b9%b2-web-2-%e6%8a%a4%e5%9f%8e%e6%b2%b3%ef%bc%8c%e4%bb%a5-mirror-%e4%b8%ba%e4%be%8b%e6%98%a0%e5%b0%84%e4%ba%92%e6%93%8d%e4%bd%9c/?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