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雨山
NFT市場在2021上半年取得長足發展。數據顯示,NFT市場規模於今年上半年達到25億美元,同比上漲182倍。
在此期間,NFT音樂這一細分領域同樣迎來爆髮式增長,二月銷售額達到2200萬美元,較1月增長24倍,並於三月繼續上漲至2600萬美元。同時,資本也在加碼押注NFT音樂賽道。今年5月,Nima Capital 、Sangha Capital及Tezos Foundation宣布投資NFT音樂平台OneOf,注資金額達6300萬美元,僅次於明星團隊Dapper Labs於今年3月所獲融資額,且接近上半年所有遊戲類NFT項目融資之和。
然而,與一二級市場的火熱相比,多數人對NFT音樂較為陌生。為什麼需要NFT?NFT與音樂的結合將帶來什麼?音樂行業的未來是NFT嗎?基於此,本文從音樂行業的市場現狀、NFT變革潛力及其可能帶來的新挑戰出發,為你全面解讀NFT音樂市場。
一、音樂業近20年的發展
歷史上,幾乎每一次重要的技術迭代都會觸動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而音樂行業自20世紀末以來的演變歷程更是直接反映這一點。
1998年,剛剛步入大學一年級的的Shawn Fanning根據點對點傳輸技術,設想出P2P交換音樂服務概念,推出可將音樂作品免費由CD轉為MP3的軟體「Napster」。在那個於互聯網聽歌極其困難的年代,Napster的出現不僅改變大眾欣賞音樂的方式,還直接將獲取音樂的成本降低為零。由此,Napster迅速走紅,高峰時期的用戶註冊量一度達8000萬。
然而,在任何市場競爭,一旦涉及「免費」,勢必觸動多數玩家的利益,引發「商戰」,音樂行業也不例外。2000年,以侵害版權為由,索尼、華納等五大唱片公司聯合美國唱片協會(RIAA)將如日中天的Napster告上法庭。最終,Napster敗北,被迫宣布關閉。
從Napster與唱片公司博弈的結果看,雖然前者失敗,但其對唱片公司,乃至整個音樂行業近二十年的發展都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
一方面,Napster的誕生促使數字音樂的概念得到普及,實體音樂銷售額走下坡路,推動唱片公司考慮轉向數字音樂市場。數據顯示,2001年至2010年,實體音樂銷售額下降超60%,年收入減少140億美元,而同期數字音樂銷售額從零增至40億美元。
另一方面,隨著數字音樂取代實體唱片,Apple Music、Spotify等流媒體服務商登上歷史舞台,音樂行業逐漸進入「流媒體時代」。根據IFPI報告,2020年數字音樂佔全球音樂收入的份額最大,僅流媒體服務就占整個行業總收入的62%,約134億美元。
回顧音樂行業近20年的發展, Napster為市場向數字化轉型打開想像的大門,而互聯網技術在20世紀初的迅猛發展,加速推進「流媒體時代」到來,在此過程中,儘管唱片公司收入受到影響,但與音樂家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二、流媒體時代的音樂家
2020年10月,隨著英國文體部(DCMS)宣布對Apple Music、Spotify等流媒體展開調查,音樂家在流媒體時代所面臨的公平報酬問題終於得到正視。當時,DCMS 委員會主席 Julian Knight MP直言,流媒體市場的增長「不能以犧牲才華橫溢和鮮為人知的藝術家為代價」。
在流媒體時代,唱片公司與音樂家的收入處於嚴重不對等狀態,多數音樂家表示其收到的報酬微乎其微。根據2019年數據,主要唱片公司僅通過流媒體每小時就可以賺取近100萬美元,而80%藝術家每年從流媒體中獲得的收入低於300美元。2020年5月,英國小提琴家TaMSIn Little透露,其音樂作品在6個月的時間內播放數百萬次,但這為她帶來的收入卻不足20英鎊。
談及音樂家的報酬問題,我們不得不提版稅。在音樂行業,版稅基本上是歌曲(或任何創作)被出售、分發、用於其他媒體(如商業或電影)或以任何方式貨幣化時支付給任何權利持有人的費用。在美國市場,每首歌曲通常被分成兩個獨立的版權「作曲版權」和「錄音版權」。
- 作曲版權:由詞曲作者和出版公司所有
- 錄音版權:由唱片公司和錄音藝術家所有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獲取歌曲,流媒體服務商(靠訂閱費和廣告賺錢)會與唱片公司達成協議,並為每首歌曲的播放量支付費用,而這部分費用將分發給上述各方。據悉,流媒體平台為每次播放量支付的費用通常不足0.01美元,(Spotify為0.003美元至0.005美元,Apple Music為0.008201美元),而每首歌所產生的總收入會分給平台自身(30%)、詞曲作者(15%)及唱片公司(55%)。
那音樂家收入佔比是多少?theconversation指出,唱片公司會將其收入一部分支付給藝術家,但這是在他們償還唱片公司對其投資之後發生的。粗略估計,音樂家只能從其音樂銷售或流媒體中獲得所有利潤的12%,其餘資金全部流向唱片公司這類中間商手中。《經濟學人》指出,平均而言,10億播放量能為大唱片公司帶來約700萬美元收入,其中可能只有100萬流向音樂家。
對那些知名、登上音樂榜榜首的藝術家來說,其或許可從流媒體中賺得不俗收入,但事實上,並非每位藝術家都能被大眾所熟知,多數藝術家在流媒體時代面臨窘境。非營利性音樂產業研究協會(連同普林斯頓大學和MusiCares)對1277名美國音樂家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音樂家的收入中位數約為 35000 美元(與音樂相關的來源僅為 21300 美元),61%音樂家表示他們與音樂相關的收入不足以支付生活費用。
因此,在流媒體時代,音樂家更多地以舉辦演唱會、銷售周邊賺取收入,不過隨著新冠疫情於2020年全面爆發,通過演唱會來賺取收入已不再是可行的選項。畢竟,對部分音樂家來說,依靠巡演所賺收入占其總收入的75%。
那麼,音樂家出路在哪?部分市場敏銳度較高的音樂家已經發現通往新世界的大門——NFT(非同質化代幣,可將音樂、畫作、遊戲裝備等虛擬或實物代幣化)。這些音樂家不僅看到NFT市場價值所在,還通過NFT銷售賺取可觀收入。今年早些時候,格萊美獎獲得者Anjos通過銷售新專輯NFT《YOU》獲得高達70.7萬美元的收入,這超過他過去10年專輯銷量總和。
三、音樂家湧入NFT市場
今年一季度,NBA Top Shot銷售額破億,藝術家Beeple作品拍賣價超千萬…..這些代表NFT市場起勢的關鍵事件,吸引那些在流媒體與新冠疫情壓力下尋求出路的音樂家。digitalmusicnews數據顯示,1月,NFT音樂市場銷售額達90萬美元,2月、3月分別突破2000萬美元、2500萬美元,漲幅達4位數。
據不完全統計,在發行的所有音樂NFT中,約 76% 屬於電音類別,搖滾和流行音樂占音樂NFT銷售總額的24%。以下為年初以來,部分通過NFT完成音樂作品銷售的藝術家:
電子音樂製作人Deadmau5 宣布進入NFT市場,通過WAX拍賣包括音樂作品、藝術品在內的一系列收藏品;
搖滾樂隊Linkin Park(林肯公園)主唱Mike Shinoda通過NFT拍賣籌集30,000 美元;
音樂家 PelleK 發布第一張NFT音樂專輯,該專輯在不足兩個小時的時間內迅速售罄,銷售額達160,000 美元。
電子音樂人Grimes通過Nifty Gateway平台銷售價值近600萬美元NFT音樂作品;
音樂家兼製作人 Justin Blau(又名3LAU )通過拍賣NFT作品賺取1160萬美元;
DJ 巨星史蒂夫 · 青木以420 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一系列NFT 作品,其中包括以 888,888 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 T-Mobile 的前老闆約翰萊傑爾;
拉丁歌手Ozuna在15分鐘內從NFT 拍賣中賺取超456,000 美元;
搖滾樂隊Kings Of Leon(萊昂國王)通過出售新專輯NFT《When You See Yourself》獲得超200 萬美元收入;
獨立說唱歌手兼製作人Tory Lanez將三首新歌曲以NFT方式出售,該作品在初始銷售中產生超 400,000 美元銷售額,並被300逾名粉絲轉售;
華人歌手陳奐仁在 Treasureland發布77個音樂NFT,作品在發售1分鐘內售罄,斬獲約20萬美元收入;
華人歌手阿朵發行首支NFT音樂《WATER KNOW》,作品拍賣成交價達 304271元人民幣。
如果流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音樂家而言是場災難,那麼蓬勃發展的NFT市場將有望成為音樂家的「避難所」。在收入分配問題短期難解,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無法通過舉辦演唱會賺取收入)的雙重夾擊下,通過NFT銷售音樂作品的方式或可徹底改變音樂家以及音樂行業的發展。
四、NFT如何影響音樂家
NFT對音樂家帶來的影響不止收入這一方面,還包括知識產權保護、連接粉絲以及打擊黃牛等。
1.遏制盜版音樂
基於區塊鏈技術特性,NFT音樂將更難使不法分子通過傳統方式「竊取」音樂,而音樂家也可避免為解決盜版問題支付高昂的法律費用。
2.掌握音樂作品控制權
NFT將改變音樂業由三大唱片公司主導的局面。目前,索尼、環球及華納主導價值110億美元的音樂業,三者掌控藝術家的收入。音樂作品產生的收入在製作人、分銷商及唱片公司等各方之間分配,而音樂家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流程繁瑣)才能收到在總收入中佔比極低的版稅。
今年2月,Linkin Park 聯合創始人 Mike Shinoda通過NFT銷售賺取10,000 美元(7,000 英鎊),其隨後發布推特稱,「即使我將包含歌曲的完整版本上傳到全球的 DSP(數字流媒體平台),扣除 DSP、唱片公司和營銷費用後,我的收入也永遠不會接近 10,000 美元」。
3.通過轉售增加版稅
音樂家不僅可以通過NFT平台銷售作品,獲得收入,還可設置易手比例,在二次銷售中抽成。
例如,音樂家在Zora平台發售NFT作品,標價0.5枚ETH,轉售比例10%,那麼如果有人以10枚ETH價格二次出售,則藝術家可獲1枚ETH。
不過在此之前,藝術家在鑄造NFT時需要思考清楚出售的究竟是什麼。一般來說,除非有特殊說明,否則NFT轉讓不會包含知識產權。「就像購買CD一樣。你不會因為購買CD就擁有知識產權,你擁有的其實是唱片副本。」Fowlkes Firm創始人Karl Fowlks 說道。「這與NFT市場的情況一樣。你買入NFT並不擁有知識產權,除非這在智能合約里寫明了。」
因此,這就需要音樂家選擇支持出售版權的平台來發行NFT作品。今年4月,芝加哥說唱歌手Taylor Bennett通過Bluebox,將新單曲的75%的版權直接出售給粉絲,為自己保留25%版權(如發行權、根據作品衍生新作品的權利)。
4.連接粉絲
NFT既能使粉絲擁有他們喜愛的音樂,同時也為音樂家提供了保護其知識產權的途徑。
「 NFT 為創作者提供一種重要的新方式,可以與粉絲建立聯繫並從中賺錢。」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狄金森法學院的知識產權學者 Tonya Evans表示。目前,許多黑人藝術家走在NFT熱潮最前沿,他們通過 Clubhouse等論壇來營銷其作品。
5.打擊黃牛
音樂家可以發行NFT門票,打擊黃牛販賣假票行為,確保粉絲買入真實門票。
五、音樂家眼中的NFT市場
「無論音樂家想從音樂行業獲得什麼,區塊鏈、NFT應用以及由此衍生的技術分支都是答案所在。」Imogen Heap說道。
作為區塊鏈技術擁護者,這位格萊美獲獎者早在2015年便將其作品(歌曲《Tiny Human》)數據發在以太坊鏈上,並稱「對藝術家而言,我們正處於歷史中的偉大時刻,革命正在發生,這將讓藝術家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掌控自己的音樂和他們想表達的內容。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區塊鏈。」
如今,Imogen Heap進入NFT市場,並在完成NFT銷售後將銷售額的5%支付給初創公司Nori(減少碳排放),以幫助從大氣中去除約 20 噸二氧化碳。Imogen Heap此舉旨在減少鑄造NFT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數據顯示,在以太坊上鑄造三個 NFT 就會產生915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談及對NFT看法,Imogen Heap表示,NFT可以促進音樂業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應得的報酬,每個行有價值之事的人都能留在「遊戲」中。
與Imogen Heap不同,另一位格萊美獎獲得者、知名混音師André Allen Anjos對NFT的期望不僅僅是報酬。Anjos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希望利用區塊鏈技術改變音樂行業的運作方式,特別是代理人、工作室高管及律師從音樂家收入中分羹。「如果我們能重建音樂行業的運行規則,那麼所有這些中間商都必須與代碼競爭。」
對NFT的看法,多數音樂家持肯定態度,當然也有例外。美國歌手Zola Jesus便是其一。最初,Zola Jesus對NFT抱有希望,她本人也發布NFT作品「KTHON」,但隨著對NFT了解更加深入,其對整個市場的看法變得消極,從樂觀者變為懷疑者。
Zola Jesus表示,最成功或最昂貴的NFT作品與其說是藝術,不如說是文化藝術品。像其他市場體系一樣,最終被評估的是市場參與者的反映。被鼓勵作為NFT出售的藝術是一種加密社區驅動和策劃的藝術。因此,市場的運作方式和以往一樣:趨勢和投機。
她坦言,個人確實喜歡NFT的某些方面,比如它突出對藝術家的支持,並且也喜歡看到全新的藝術形式在新媒體中蓬勃發展。」但是,我認為NFT市場需要一些嚴格的監管,然後它才能對藝術家來說是一個真正公平的市場,人們購買藝術品是因為它所表達的價值,而不是它在未來可能產生的利潤。我不希望人們像賭賽馬一樣賭我。」
六、新的挑戰與問題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既要看到NFT為藝術家帶來曙光,也不能忽視其帶來的新挑戰與新問題。
1.新型盜版和侵權問題
今年3月,藝術家@Weird Undead發推稱,有人竊取其作品,並將此鑄造為NFT出售。同時,她還發現盜竊者一直在銷售基於其推文的NFT。
無獨有偶,Meltem Demirors(CoinShares首席戰略官)、Neeraj Agrawal( Coin Center總監)也發現有人隨意將其推文包裝成NFT出售。
2.NFT鑄造過程中的版權問題
目前,市場中有不少視聽形式的NFT(包含圖像和音樂),但這非常容易造成版權混亂,因為這些類型的NFT可能包含多個藝術家的作品,如視覺藝術家、詞曲作者、製作人等。
LaPolt Law 創始人Dina LaPolt提醒稱,藝術家要謹慎使用未參與NFT鑄造的其他人的知識產權。「我見過一些NFT里有迪士尼或漫威角色,這非常糟糕,因為你無權使用這些作品。」
因此,藝術家在鑄造NFT之前要事先徵得所涉及的每個版權所有者的同意,並提前明確NFT的版稅分配。
3.跨市場轉售中的版稅問題
目前,雖然Zora這類NFT交易平台允許藝術家在二次銷售中獲得收入,但只有當二次銷售在該平台完成時,其才會為藝術家支付報酬。這意味著,如果購買者在除Zora之外的交易市場出售NFT作品,藝術家將無法從中獲益。
針對該情況,Zach Burks和James Morgan撰寫以太坊改進提案EIP-2981(處於審核階段),以創建 ERC-721 版稅標準。據悉,該提案支持NFT轉售中產生的收益支付給藝術家,無論其是不是在另外一個市場出售。
3.環境問題
有觀點認為,鑄造NFT極其耗能,其過程破壞環境。數據顯示,僅2018年以太坊挖礦消耗的能源與整個冰島相當。雖然以太坊最終將從PoW轉向PoS,但這一過程較為漫長,隨著NFT市場不斷擴大,以太坊是否會面臨與比特幣一樣的局面——被指破壞環境,尚難下定論。
4.價格波動問題
與加密貨幣市場一樣,在NFT市場交易同樣面臨價格波動問題。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今年3月參與Grimes 的首次NFT作品(Earth & Mars)銷售,並想在30天後轉售,那麼將面臨近5000美元的凈虧損。nfts.wtf指出,Grimes 發布的這兩件作品在出售時均為7500美元,但此後價格不斷下跌,於四月跌至2700美元。
Halsey和Diplo的NFT作品銷售情況同樣如此,二者NFT作品在轉售時的價格較首次出售下降50%。
七、結語
縱覽NFT音樂市場近半年的發展,我們需要認識到,雖然以NFT形式出售的音樂在市場上大獲成功,但這並不意味著NFT音樂已經深入普通消費者心中。相反,NFT音樂購買者多是富有的加密貨幣市場重度參與者。
「約90%(購買者)是非常富有的加密貨幣持有者,這就把買不起高價品的粉絲排除在外。「 曾為電子音樂製作人Deadmau5提供數字收藏品、Blockchain Music 的聯合創始人Jimi Frew 說道。
如何吸引更多用戶進入NFT音樂市場?格萊美獎獲得者Anjos、搖滾樂隊Kings Of Leon的做法為我們提供思路。前者放大稀缺性,後者利用實體唱片具備的優勢。據悉,Anjos出售的NFT音樂作品Circular沒有最終狀態,」如果你今天訪問 Asynch Music 網站,你會得到一首與昨天不同版本的音樂。「Kings Of Leon則在出售NFT的同時,發售特別的黑膠版本以及「黃金門票」(可在每次巡演中獲得四張前排門票以及享受VIP待遇)。
未來,隨著更多普通消費者參與NFT音樂市場,NFT對音樂業的影響將更加深刻,倒逼唱片公司轉型,打擊流媒體在音樂業的地位。「唱片公司將變成NFT公司。流媒體服務將僅作為營銷工具,用於推廣音樂NFT作品,例如新發行的專輯和重新發行的經典專輯。此外,由於智能合約被用於版稅分配,ASCAP這類版權管理組織的作用也將減少。「
參考資料:
《Streaming Royalties and the Starving Artist: How Musicians Make Money》
《MUSIC-RELATED NFT SALES HAVE TOPPED $25M IN THE PAST MONTH》
《Can NFTs Crack Royalties And Give More Value To Artists?》
《The NFT Craze Offers Easy Money—And Hard Copyright Questions》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07/15/%e5%85%a8%e6%99%af%e5%bc%8f%e8%a7%a3%e8%af%bbnft%e9%9f%b3%e4%b9%90%ef%bc%9a%e5%b8%82%e5%9c%ba%e7%8e%b0%e7%8a%b6%e3%80%81%e5%8f%98%e9%9d%a9%e6%bd%9c%e5%8a%9b%e3%80%81%e6%8c%91%e6%88%98/?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