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顶着“新一代公链”、“分布式云计算平台”、“A16z投资”等巨大光环的Dfinity主网上线。不过,它承载了多少希望,现在就有多少失望。根据火币平台的价格,Dfinity项目代币ICP上线后最高价格为1555美元,而截止至昨日其收盘价格停在46美元之下,上线54天,价格的最大跌幅已超过97%,比阴间还阴间。
不过,从客观的角度来看,ICP的下跌也与加密市场由牛市高潮转为阶段性回撤的市场氛围相关。Dfinity上线之初属于本轮牛市投机热情的最高峰,而随着超级KOL马斯克对BTC态度的变化、地域性监管政策的调控,市场投机情绪迅速回潮。在此背景下,热门项目估值的快速回落也是正常现象。这一点在今年2季度上线的几个明星项目如Chia、Swarm等表现得也十分明显。
对于项目的投资,我们更应该以一种穿越牛熊的态度来观察,既不能过分强调信仰,也不应在市场低潮期过度悲观。本文希望能最大程度还原Dfinity的项目现状,对投资Dfinity这一项目提供更清晰的观察。
Dfinity的核心愿景与价值
Dfinity的核心愿景是成为新一代“分布式互联网计算机”,它希望能重塑互联网基础架构,成为一个分布式的云平台,咋听起来,这似乎与以太坊的“超级计算机”的概念非常相近。
不过,随着近些年以太坊的发展,“超级计算机”的概念渐渐不被人们提及,毕竟这是一个太过于宏大的愿景,而由于DeFi市场的爆发,以太坊目前的定位更像是资产发行和结算中心,这也是最被市场认可之处。
也许随着DFINITY 生态的建设,它的愿景也会发生改变,但目前Dfinity是想变革目前互联网上的TCP/IP协议为ICP协议。从这点来说,Dfinity更像是Filecoin,都想用分布式技术来替代传统行业中的中心化模式。
在应用上,不同于以太坊的资产结算层,Dfinity想将更多复杂的应用、资源以及服务集成到链上(例如它第一个上线的社交类应用CanCan),同时,降低开发门槛,开发者可以快速上手,编写代码创造出符合自己想法的应用程序,不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这是DFINITY 作为一个互联网计算机最核心的价值。
它在解决什么问题
相对于其他公链,Dfinity相当于搭建了一个结合智能合约的分布式云计算平台,它的优势在于构建各类应用无缝连接以及无限性能。从去年开始,以太坊被人诟病最多的便是它的“贵”和“堵”,而Dfinity正是从这两方面填补了以太坊的缺失,这可能会成为DeFi生态乃至公链发展中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l 低Gas费。在DeFi市场中,Gas费是绕不开的话题,用户需要储备一定额度所在公链的代币作为Gas费消耗。在Dfinity的生态中,Gas被称为Cycle。Dfinity基于反向Gas模型,用户在使用基于Dfinity的应用时,不需要自己支付Cycle就可以与智能合约交互,Cycle费是由运行Dapp的智能合约(软件容器)提供。另外,虽然软件开发者在支付Cycle时需要用平台代币ICP支付,但Cycle价格却锚定法币(1瑞士法郎=1Cycle)。这种设计不仅解决了高额Gas费的问题,还降低了很多中小资金用户的进入门槛,便于更多的投资者体会DeFi生态带来的便捷。
l 扩展性强。在Dfinity的生态中有一套独特的语言表述系统。“软件容器”就是我们说的智能合约,“神经元”代表着网络内的节点,“神经网络(NNS)”则可以理解为链上治理DAO。在神经元与软件容器之间靠子网(即分片)相连,而神经元可以根据网络内的整体负载量动态调整子网的数量从而增加网络整体的TPS。相比于ETH2.0的分片以及各类二层网络的建设,Dfinity通过对子网的动态调整完成了网络的扩容。在网络中,子网的增加与合并是按需进行的,在扩容过程中也不需要停止Dapp的服务。对用户与开发者来说,扩容的过程是丝滑而毫无感觉的。
l 互操作性高。在交互性上,Dfinity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了以太坊对区块链世界的基础功能,因此独创了一套Chainkey技术,可以自由的调用以太坊合约。使用Chainkey可以为Dfinity的区块链创建一个只有48字节的唯一公钥,任何的设备(即使是智能手表)也能独立完成链上的验证确认。该技术可以避免在以太坊验证过程中同步大量的签名数据,大大降低了网络运行的时间以及提高了Dfinity与以太坊之间的互操作性。
虽然Dfinity的技术特点远不止这些,但以上三个特性却是一套解决当前加密市场中扩容以及市场进入门槛高问题的潜在方案。能否真有疗效,还需Dfinity生态的进一步建设。
它的实际困境
Dfinity上线后价格一直承压,一方面有整体市场下行的原因,这其中还包括部分早期投资者的抛售,但另一方面,Dfinity在网络建设与设计中也有受到用户质疑之处。
首先,从上线之后的网络节点数据来看,Dfinity的发展似乎有些不及预期。根据官方的最新数据,目前DFINITY共存在18个子网,共由 174个节点维护,这个节点分布在20个数据中心。其中大部分数据中心位于美国,欧洲的分布数量紧随其后,亚洲目前运行的数据中心只有3 个,均位于新加坡。另外,全球还有11个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中。从数据分布来看,Dfinity无论在节点数量还是分布都显得过于中心化。
这样的节点数据一方面是由于项目主网刚刚上线,基数发展较小,但另一方面维护节点的成本也成为很多用户关心问题。由于运营数据中心费用庞大,真正能节点硬件的成本非常昂贵,除了少数富有的爱好者之外,只有专用数据中心才能大规模部署这样的节点硬件。而官方预计在十年内的数据中心数量达到数千个,节点数量达到数百万。在Dfinity网络的推广上,似乎官方的预期过于乐观了。
而与官方乐观预期对应的是传统企业的竞争。Dfinity的愿景是要构建分布式互联网云计算平台。而在中心化云计算平台市场AWS、微软、Google、阿里、华为等大型企业已经形成了头部格局,在技术和性能上,Dfinity似乎并不具备优势。而Dfinity的优势在于NNS网络的去中心化治理结构,可由于目前节点与数据中心的分布仍然存在中心化的问题,去中心化的治理在目前更多是形式大于意义。
第二,当前Dfinity系统在钱包识别上过于呆板。官方钱包账号是要关联生物识别(比如指纹),同时需要硬件支持。例如电脑端,如果是windows系统电脑,需要接入yubikey(YubiKey是由Yubico生产的身份认证设备,支持一次性密码(OTP)、公钥加密和身份认证。其实就是类似网银U盘);而在手机端只支持苹果手机,对安卓系统的手机极不友好。这种硬件上的门槛可能是用户采用Dfinity生态产品的另一大障碍。
以上是市场对Dfinity批评比较集中的地方。不过,新产品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可以继续关注Dfinity的发展,如果能在未来的升级中,官方能将自身发展路线与市场需求想结合,对于其自身发展与币价的反转都是一种正向支持。
生态建设
从目前官方列出的生态项目来看,社交类应用占据了生态的发展的主体,这也与Dfinity强调将更多复杂的应用和服务搬到链上来的理念相符。而在DeFi、NFT、钱包及基础设施的生态建设上,Dfinity生态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未来随着公共子网的开放,肯定还会有更多的生态应用上线,Dfinity生态的扩充空间还是非常巨大。
有没有是一回事,而有没有足够的人来用又是另一回事。之前DeFi市场的爆发,也正是基于有足够基数的使用人群和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Dfinity在社交应用生态上出现了很多产品但是否能有足够的应用人群,还有待后续的观察。而在DeFi生态上,虽然Dfinity在公链性能上朝着解决扩容和gas费的问题而努力,但正如我们在它所遇困境一节中所谈,若钱包识别的硬件要求不做改变,这始终会影响新用户的进入,从而影响整个生态发展的进度。
因而,正如ICP当前的价格,市场已经反映了投资者对于Dfinity目前的看法,虽然看上去未来存在着巨大的反转空间,但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是结合其未来的发展路线与市场需求进行很好的融合和改进为前提发生的。
冷萃财经原创,作者:Awing,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ccjd.top/2021/07/03/%e3%80%90%e9%a1%b9%e7%9b%ae%e8%a7%82%e5%af%9f%e3%80%91%e4%b8%8a%e7%ba%bf54%e5%a4%a9%ef%bc%8c%e8%b7%8c%e5%b9%85%e8%bf%8790%e7%9a%84dfinity%e8%bf%98%e5%80%bc%e5%be%97%e6%8a%95%e8%b5%84%e5%90%97%ef%bc%9f/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