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究竟行不行?不妨看看 Yearn 如何戰勝傳統資管巨頭 - 冷萃財經

DeFi 究竟行不行?不妨看看 Yearn 如何戰勝傳統資管巨頭

DeFi 究竟行不行?不妨看看 Yearn 如何戰勝傳統資管巨頭

Yearn 憑藉較少的員工數實現了比傳統金融機構同行更高的收入。

撰文:Lucas Outumuro
編譯:Perry Wang

DeFi 領頭羊 Yearn Finance 正在迅速轉變為資產管理巨頭。在其蓬勃發展的社區推動之下,Yearn 的業績基本面看起來比傳統金融同行更為強大。

在總鎖倉價值(TVL )最近創下 50 億美元以上的歷史新高之後 ,Yearn 還打破了月度營收最高紀錄。

DeFi 究竟行不行?不妨看看 Yearn 如何戰勝傳統資管巨頭

來源:Yearn Newsletter

僅在 5 月份,Yearn 的營收就超過 1000 萬美元,預計年營收將達到 1.2312 億美元。相比之下,據報道,諸如 Betterment 和 Wealthfront 之類的新型智能投顧平台年化收入分別為 5000 萬美元和 3000 萬美元——當然,這一數據分別是 2019 年和 2018 年的有記載數據,遺憾沒有更新的數據。

依據每存入一美元所產生的營收,以及相對於其營收的估值計算,Yearn 的表現也明顯更為優異。

DeFi 究竟行不行?不妨看看 Yearn 如何戰勝傳統資管巨頭

Yearn 數據依據截止 2021 年 5 月的營收和股指數據估計得出。來源: IntoTheBlock, Yearn Newsletter, CoinGecko, MacroTrends, FinExtra, Growjo;Betterment, Wealthfront 和 Blackrock 的估值數據分別為 2019、2018 和 2021 數據

儘管上述比較並未完全是對等的對比,但值得強調的是,這是 Yearn 自成立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所取得的強勁財務狀況。

此外,其開創性的人力協調方法也意味著 Yearn 可以憑藉較少的員工人數產生更高的收入。

根據 YFIStats 的統計,Yearn 目前有 21 名團隊成員,大部分是匿名,整個 4 月的薪水為 133,716 美元。 相比之下,新型智能投顧平台 Betterment 和 Wealthfront 分別擁有 293 名和 231 名員工,而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擁有 16,500 名員工。

DeFi 究竟行不行?不妨看看 Yearn 如何戰勝傳統資管巨頭

來源: IntoTheBlock, Yearn Newsletter, CoinGecko, MacroTrends, FinExtra, Growjo 。Betterment、Wealthfront 和 Blackrock 分別於 2019、2018 和 2021 年的數據

這意味著,按每位員工產生的美元營收計算,Yearn 的效率要高出幾個數量級,預計今年每位團隊成員所產生的營收將高達 586 萬美元。

Yearn 團隊支付的很大一部分成本用於平台及其戰略的開發。通過對協議的 GitHub 資料進行分析, Yearn 團隊和社區的承諾增長是顯而易見的。 

DeFi 究竟行不行?不妨看看 Yearn 如何戰勝傳統資管巨頭

數據截止 6 月 21 日,來源 IntoTheBlock』s YFI social indicators

Yearn 開發者社區的增長與 YFI 持幣者的數量保持呼應。YFI 持幣者的數量,就像協議的 TVL 和營收一樣也在最近創下新高。

不管最近的市場行情崩潰帶來怎樣的衝擊,Yearn 在各個方面都繼續保持了增長。雖然 Yearn 極少進入傳統媒體的報道視野,但 Yearn 的資產管理平台在幾個層面已經超越了新型銀行。預計 Yearn 不僅能比傳統金融機構同行獲得更高的收入,而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做到這一點,僅依靠的是一個相對較小但不斷增長的用戶社區。

DeFi 究竟行不行?不妨看看 Yearn 如何戰勝傳統資管巨頭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06/23/defi-%e7%a9%b6%e7%ab%9f%e8%a1%8c%e4%b8%8d%e8%a1%8c%ef%bc%9f%e4%b8%8d%e5%a6%a8%e7%9c%8b%e7%9c%8b-yearn-%e5%a6%82%e4%bd%95%e6%88%98%e8%83%9c%e4%bc%a0%e7%bb%9f%e8%b5%84%e7%ae%a1%e5%b7%a8%e5%a4%b4/?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區塊鏈技術與公司治理的融合:價值、路徑和法律因應

    下一篇

    從場內到場外:解讀「9·4」 與 「6·21」中國加密貨幣監管政策異同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