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君暉
近期,針對虛擬貨幣炒作的監管措施密集出台且持續加碼。梳理相關政策脈絡可以發現,監管層對虛擬貨幣交易的鏈條有著全面的了解,對其危害有深刻的認知,打擊的態度也非常明確。在監管層看來,虛擬貨幣交易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擾亂經濟金融正常秩序,要堅決予以打擊,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從三部門聯合出台禁止相關支付機構提供交易服務,到金融委會議提出要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再到央行約談銀行和支付機構,體現出監管態度之堅決。從出台的措施來看,也頗有「打蛇打七寸」之感,在生產和交易兩端齊入手。一方面,大力度全面清退比特幣礦場,國內礦場幾乎全軍覆滅;另一方面,在交易端,禁止銀行、支付寶等機構提供產品或交易服務,全面排查識別虛擬貨幣交易所及場外交易商資金賬戶,及時切斷交易資金支付鏈路。
實際上,早在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就曾要求金融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比特幣相關業務。多年來,為何虛擬貨幣炒作和交易屢禁不絕?通過場外交易規避監管是重要原因。在虛擬貨幣交易中,法幣與虛擬貨幣的兌換是實現交易的關鍵步驟,在當前的主流交易平台,通過場外交易等方式均可以實現這種兌換。用戶通過平台聯繫,繼而通過支付寶或銀行卡直接轉賬等方式實現交易,交易中介為泰達幣(USDT),用戶先將法幣兌換成USDT,再通過USDT實現與其他虛擬貨幣的兌換。這種方式避免了直接兌換,場外交易的方式也讓交易平台規避了違規風險,具有極強的隱蔽性。
虛擬貨幣交易鏈條較為複雜,炒作手法多樣,給監管帶來新挑戰。除了挖礦和交易環節外,法幣與虛擬貨幣兌換及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中介和定價服務,代幣發行融資以及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等相關活動,也應納入監管範圍。對金融機構來說,應該同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劃清界限,如:開展虛擬貨幣的儲存、託管、抵押等業務;發行與虛擬貨幣相關的金融產品;將虛擬貨幣作為信託、基金等的投資標的等。
受多方利空消息的影響,比特幣近期價格在35000美元左右徘徊,相較前期已經「腰斬」,在技術指標上已經進入熊市。加強監管消息出台後,全球396個可交易虛擬貨幣幣種,有371個處於下跌狀態。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的逐步落地,風險資產的價格搖搖欲墜,且前期獲利盤擇機變現出貨壓力加大,價格進一步下跌也是意料之中,炒作「暴富」故事,誘使不明就裡者進場接盤的做法可以休矣。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06/23/%e8%af%81%e5%88%b8%e6%97%b6%e6%8a%a5%e5%a4%b4%e7%89%88%ef%bc%9a%e7%9b%91%e7%ae%a1%e6%8c%81%e7%bb%ad%e5%8a%a0%e7%a0%81%ef%bc%8c%e8%99%9a%e6%8b%9f%e8%b4%a7%e5%b8%81%e7%82%92%e4%bd%9c%e5%8f%af%e4%bc%91/?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