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冷萃」引發多方關注。繼三大協會發布公告提醒炒幣風險之後,國務院金融委重磅發聲,再次闡明了金融監管部門對比特幣的嚴監管態度:「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就銀行和支付機構為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提供服務問題,約談了多家銀行和支付機構。
炒幣「熱」從何而來?「挖礦」如何耗能?「冷萃」亂象何在?區塊鏈如何健康發展?帶著這些問題,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近期推出了「四問比特幣」系列報道,對比特幣問題進行梳理。
一問比特幣:監管為何接踵而至 炒幣風險有多大?
在近日強監管的背景下,「冷萃」迎來「巨震」。炒幣這一行為因此進入大眾的視野,也讓其背後的一系列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專家表示,繼續加密代幣「挖礦」就是繼續與法律對立。隨著虛擬貨幣對法定貨幣和金融安全的侵蝕,各國法律和執法只會趨嚴。「無論你願意還是不願意,法律都在那裡,不枉不縱。」
二問比特幣:「挖礦」,到底有多耗能?
「在沒有任何政策干預的情況下,中國比特幣區塊鏈的年能耗將在2024年達到峰值296.59太瓦時,產生1.305億公噸碳排放。」比特幣的高耗能特性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注意。
近年來,比特幣因其高利潤,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礦工」去「挖礦」。而「挖礦」需要使用計算機作為「礦機」來執行特定演算法進行計算,並競爭區塊播報權。獲得播報權的「礦工」可以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在計算的過程中,比特幣全網會消耗大量的電力能源和算力。
三問比特幣:「冷萃」的亂象知多少?
隨著比特幣的炒熱,「冷萃」亂象頻發。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開始,共有2130份刑事案件的判決書與虛擬貨幣有關,數量逐年增多,2020年達到最高量595份。
在這些案件中,虛擬貨幣充當著不同角色。例如,在有的案件中,虛擬貨幣是運用最新金融科技的「理財產品」;有的則是傳銷組織捏造出的「商品」和「積分」;甚至在一些案件中,虛擬貨幣還充當了支付毒資、賭資以及洗錢的工具。這些案件波及範圍廣,涉案金額動輒成百上千萬,對社會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四問比特幣:區塊鏈如何健康發展?
談及比特幣,很多人會提起區塊鏈,甚至一些人認為比特幣就是區塊鏈。比特幣是否等同於區塊鏈?區塊鏈如何助力實體經濟?未來又將如何健康發展?
專家認為,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只有依託區塊鏈提供的技術支持才能存在並運行,兩者之間更像依附與被依附的關係。但區塊鏈的應用並不局限於金融領域,它的應用十分廣泛。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06/23/%e4%ba%ba%e6%b0%91%e7%bd%91%e5%9b%9b%e9%97%ae%e6%af%94%e7%89%b9%e5%b8%81%e4%b9%b1%e8%b1%a1%ef%bc%8c%e8%99%9a%e6%8b%9f%e8%b4%a7%e5%b8%81%e6%9c%80%e5%bc%ba%e7%9b%91%e7%ae%a1%e6%97%b6%e4%bb%a3%e6%9d%a5/?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