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1日,一則消息出現在人民銀行官網《人民銀行就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問題約談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記者老友催稿,要求颯姐抓緊寫些個人觀點。哭,到底誰才是新聞工作者,俺只是個業餘普法小青年。這幾天在思考國內的虛擬幣錢包行業如何生存,結合這一「小切口」談一談。
一、虛擬幣炒作的治理邏輯
曾幾何時,國內出新政策對於國際幣價的影響可謂「打個噴嚏震天響」。如今,交易所出海,ICO落戶新加坡,礦機遷至加拿大等事件後,國內涉幣政策和監管風向對於國際數字幣價影響逐漸趨緩。用冷萃人的說法就是:習慣了,「狼來了」喊了N遍,該撤的撤了,撤不走的轉入地下繼續進行。
本次央行約談銀行和支付機構,也是在三協會公告、各銀行公告、地方紅頭文件、金融安全政策之後,重申了監管機關對於虛擬貨幣「炒作」問題的嚴厲態度。但颯姐認為,有幾個共識值得關註:
(1)中國人持有虛擬財產的合法性,沒有變;
(2)虛擬幣交易確實帶來資金外逃和反洗錢難度增加等問題;
(3)虛擬幣炒作確實影響了國家金融管理秩序和經濟秩序。
監管治理邏輯正如那句經典的鯊魚和魚翅公益廣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從交易環節治理涉眾金融風險,不失為有效之法。只要斷開法幣與虛擬幣的交易「橋樑」即銀行、支付機構的服務,國內涉幣交易的「增量」就起不來。一個進水管,一個出水管,只要先把增量控制住,問題就有解決的機會。同時,使用「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幫信罪」「非法集資類犯罪」「礦場關停」等多重施壓,將國內新玩家和「造幣機器「的路徑堵死,把存量業務逐漸壓縮,降低中國玩家在交易所的活躍度等,最終,維護金融安全和經濟秩序。
二、錢包怎麼活下來?
No zuo, no die. 對於錢包而言,最重要的是活下來,就颯姐的觀察「劣幣驅逐良幣」是錢包行業的通行法則。玩得野的,賺到錢;膽子小的,窮光蛋。如果說前幾年各國對於虛擬幣的真相還沒有看清楚,讓子彈飛一會兒是對待新事物的第一反應,那麼,通過這些年的實踐已經得出「要新技術,不要虛擬幣炒作」的結論。今年的一系列涉幣操作,也表明了嚴肅態度,颯姐認為,以往涉幣犯罪中較少使用的非法經營罪、洗錢罪,甚至外匯類犯罪都會站上歷史舞台。
在這種條件下,錢包未來可以做哪些業務?
颯姐個人觀點,僅供讀者批評指正:
1、非金融化的聯盟鏈積分存儲、流通;
2、NFT的保存、展示;
3、DCEP相關業務的對接;
4、Q幣等傳統虛擬財產的保存、流通;
5、文創產品的宣發和引流(含粉絲經濟);
6、區塊鏈技術基礎上的稅費發票存儲、記賬;
7、供應鏈、物流等行業的通證存儲、轉換等。
同時建議錢包公司進行刑事合規,注意以下負面清單:
1.理財功能,不得開放給中國居民;
2.不得宣傳收益率、歷史收益等;
3.不得推廣帶有金融性質的服務;
4.海外持牌公司,不得在中國境內宣傳未經國內監管批准的金融服務和產品;
5.號稱服務全球客戶的錢包,請勿使用人民幣計價或簡體中文進行金融產品描述;
6.不提供猜漲跌服務;
7.不提供交易所導流鏈接;
8.不提供幣價分析策略報告。
如果猜測沒有錯,未來檢察院對錢包公司審查是否提起公訴,也許也會參考如上要點,請老友們自查自糾,防止出現刑事風險,後悔莫及。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06/22/%e5%90%8e%e7%ba%a6%e8%b0%88%e6%97%b6%e4%bb%a3%ef%bc%9a%e8%99%9a%e6%8b%9f%e5%b8%81%e9%92%b1%e5%8c%85%ef%bc%8c%e5%a6%82%e4%bd%95%e5%90%88%e8%a7%84%e7%bb%8f%e8%90%a5%ef%bc%9f/?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