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不少人的消費觀念,以往手頭有了閑錢,大家總會想著制定個旅遊計劃,或者換個手機之類的,而現在越多越人也開始為不時之需做準備。有這種訴求的用戶畫像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對衝風險。
暴漲暴跌的比特幣行情
為防止突發情況,拿年終獎做投資是個選擇,但投什麼卻是個問題。有人會選擇買塊金條,有人卻會將目光投向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加密貨幣,因為那宣稱是「數字黃金」。然而真是這樣嗎?數字幣標籤上「數字」的部分可能成立,但「黃金」的部分卻不然。
比特幣從2009年誕生起就經常被和黃金綁在一起,以「數字黃金」之名來博取人們的認可。其實這算是一種常見的蹭熱點式的營銷策略。然而讓不少人始料未及的是,至少單從價格看,比特幣比黃金更「值錢」。畢竟在2017年3月2日,一枚比特幣的價格首次超過了一盎司黃金的價格,而到3年多以後,一枚比特幣價格最高時已頂得上30多盎司黃金。
雖然這兩年來金價錄得兩位數的可觀漲幅,但這只是比特幣漲幅的零頭。雙子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創始人、被稱為首位加密貨幣億萬富翁的雙胞胎兄弟之一的泰勒•溫克萊沃斯甚至稱,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超越50萬美元的標杆。他認為比特幣將勝過黃金。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比特幣的市值將超過9萬億美元。
9萬億的大餅足夠誘人,所以一度吸引一些資金從黃金領域流出,轉而買入比特幣。可這並非為了避險,而是高風險偏好的選擇。事實上作為比特幣的擁躉,那些投資者唱多自己的資產無可厚非,但認為比特幣會勝過黃金有些言過其實。因為2017年比特幣第一次大漲然後迅速下跌時的判斷顯然現在依然成立,比起比特幣來,黃金的波動性較低,擁有一個流動性更好的市場,且在更加成熟的監管框架內交易。
比特幣的擁躉們反覆宣稱,這輪牛市和之前那次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比特幣在投資組合中的作用更加為人熟知。上次是散戶投資者推動價格上漲,這次有了更多機構的參與。但這是一種邏輯上的詭辯,因為只要有足夠的利潤,總會引得大鱷下場,這並不足以作為這輪上漲會更加穩定的依據,畢竟十多年前給金融市場造成重大打擊的次貸危機,就是從大型金融機構開始的,華爾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成為祭品,貝爾斯登也搖搖欲墜。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那些機構在危機中被「祭天」後不久,比特幣誕生,金價也一度創下了歷史高點。
之後十幾年的伴生,比特幣的發展超出了樂觀主義者的估計。比特幣之父中本聰一度信心滿滿地表示,比特幣的目標是4000美元。而現在比特幣狂飆的速度已經早早超出了創始人的預期,事實上也已經超過了所有理性的控制。
瘋狂注水的不只是央行發行的貨幣量,更是虛擬資產。過去兩個月里比特幣過山車式的行情,足以滿足玩心跳的所有需求。目前用於購買當前比特幣資產的4100億美元中,超過一半發生在過去一年裡,其中約超過四分之一美元的購幣均價低於3.6萬美元。這意味著除非比特幣價格達到或高於3.6萬美元,否則絕大多數投資都沒有獲利——而比特幣的價格很可能一夜之間就低於這個價格。
去年年中時拿出1萬元買了比特幣的人,目前賬戶里的大約有2.5萬元。而花同樣錢買了金條的人,現在值1.1萬元。這一差距看似很大,數字幣更加誘人,不過這種誘人是危險的、也是不穩定的。在數字幣泡沫退潮後,不僅能看到哪些人在裸泳,也能看到什麼樣的避險資產真正堅挺。
數字幣和黃金的投資存在底層邏輯差異,追逐短期暴利和尋求長期避險一般情況下並不存在交集。但在一些機構的蠱惑下,一些超乎常識的事情正在發生。機構衝鋒,難道大夥就要跟上嗎?至少在2020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有人選擇了這個策略,確實有資金從黃金ETF流出,轉職成「幣軍」中的一員。加上黃金價格進入沖高回落的調整期,比特幣的價格接連創出歷史新高,在此期間也不斷傳出聲音,即比特幣會取代黃金。
那麼,現在是放棄黃金,轉向購買比特幣的時候了嗎?投資者要有自己的清晰判斷而非情緒判斷。
實際上比特幣更像是一種風險投資,甚至是投機工具。在經歷了2013年和2018年的幾次泡沫破裂後,比特幣確實證明了自己是一種比許多人所認為的要持久一些的資產,但和黃金數千年的使用相比仍不算經歷過什麼考驗。在當前各國央行,特別是美聯儲,實行史上規模最大的量化寬鬆政策的當下,投資者尋找法定貨幣的替代資產成為一種趨勢。隨著市場對美國政府的信任度不斷降低,以及大量經濟刺激措施即將出台,投資者明智的做法是尋找能夠保值的資產,以對沖不確定性、貨幣貶值和通脹風險。這讓比特幣借著這個風口飛上了天,但沉浸於價格狂歡總的人很少考量:風停了,怎麼辦?當然,很多投資者根本不了解比特幣也不擔心這種可能,以為他們購買比特幣最常見的理由之一只是別人也買了。
對那些成為「別人」的精明投資者而言,比特幣的波動性則帶來阻力,妨礙其被用於交易。根據過去90天收盤價計算出的比特幣日線波動指標不但遠高於黃金,也高於美股標普500指數和美元等資產。比特幣的波動性太大,價值也太容易被操縱,這註定了其無法成為真正的避險資產。當然,許多投機者正是受到波動性的吸引才去投資比特幣,這就讓比特幣高高的價格建築在沙灘之上。
相比之下沒有人會懷疑黃金的價格會跌到零,因為黃金有其物理屬性作價格支撐,這使得它除了作為避險資產外,也有其他價值。但數字幣的內在價值有限,它依賴於其持有者的縹緲信念以及基本的電力供應。隨著各國央行繼續開發數字貨幣,數字支付系統將成為主流,對未來技術的發展保持開放的態度,這並不意味著比特幣將永遠佔據主導地位:它只是第一個,而不一定是最好的那個。
對於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來說,從數字幣風潮中撈一筆無可厚非。但一般情況下這部分投資者和黃金並沒有交集,因為黃金作為防禦性資產,帶來的是保護效應,而非高收益。將一些高波動性的資產轉化為比特幣符合一貫邏輯,但如果將數字幣視為黃金的取代性資產,那麼會產生危險的資源錯配。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06/01/%e7%8e%a9%e5%bf%83%e8%b7%b3%e5%92%8c%e6%b1%82%e9%81%bf%e9%99%a9%ef%bc%9a%e6%95%b0%e5%ad%97%e5%b8%81%e4%b8%8e%e9%bb%84%e9%87%91%e7%9a%84%e9%80%bb%e8%be%91%e5%b7%ae%e5%bc%82/?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