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央行「圍堵」比特幣 竟因其流動性已超過多個國家法幣 - 冷萃財經

多國央行「圍堵」比特幣 竟因其流動性已超過多個國家法幣

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三大協會聯合發布公告,要求金融機構、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緊接著,國務院金融委重磅發聲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隨後,比特幣等加密幣行情急劇跳水,市場劇烈波動。

事實上,不僅中國釋放出嚴格監管比特幣的信號,歐州央行、美聯儲、加拿大央行或財政部門等也相繼發布政策,要求加強監管比特幣,呈現「圍堵」之勢。

為何比特幣會遭到多國央行「圍堵」?多國釋放加快布局數字貨幣信號,背後有何考慮?為此,5月28日,百度財經獨家邀請北航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清華長江講座教授、天德鏈創始人蔡維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原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舉辦了線上論壇,共談比特幣未來方向,展望央行數字貨幣發展前景。

對於比特幣為何會遭到多國央行「圍堵」,蔡維德認為,比特幣有「三宗罪」,第一是洗錢詐騙犯罪,第二就是其開採、交易中耗費的巨量資源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道而馳,第三就是它在金融市場上暴漲暴跌的屬性實際已經干擾了金融市場正常的發展。不過,近期多國央行「圍堵」比特幣,主要原因是其市場流動性已超過了許多國家的法幣流動性。

「有分析稱,比特幣的市場流動性在2020年10月已列世界第6位,此後甚至衝到過第三位。在數字貨幣領域有一個很出名的領域叫做數字貨幣區,數字貨幣區有個很重要的理論就是交易量是決定這個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重要因素之一。假如按照這個理論來思考,2020年11月比特幣就已經不再是挑戰能源,不再是挑戰洗錢,也不再是挑戰暴跌暴漲,而是直接挑戰世界的法幣。比如今年3月,美聯儲首次公開承認比特幣在挑戰美元。」蔡維德說到。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根據德意志銀行官網的研報中2020年12月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在世界只剩四個國家法幣在流動性上能超過比特幣,分別是美元,人民幣、歐元、日元,同時世界上98%的國家法幣在流動性上已經被比特幣打敗。而在2021年3月,研報數據顯示,比特幣的流動性已經超過日元。

對於為何多國都在釋放加快布局數字貨幣的信號?黃震表示,數字貨幣跟加密數字幣有一個核心理念的差異。那就是比特幣和加密數字幣有一個去國家化、去中心化的理念,這是它們無政府主義的一種表現。基於這種根本差異,加幣數字幣和我們國家化的中心化貨幣以及現在發行的數字貨幣是完全相背離的。也正是在這裡它們兩者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各國央行都不願意承認比特幣為貨幣,或者數字貨幣。

另一方面正因為它去國家化、去中心化,所以它不在乎是不是有法律來保障它的法償性,所以它作為一種所謂的新型幣實驗,根本就是靠著所謂的代碼,視為代碼即法律這種憧憬的。而我們現在的數字人民幣或者數字貨幣是要靠國家制定法律來保障它的法定性和法償性的,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差別。

黃震認為,現在央行要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就是是要抵制比特幣這種衝擊,尤其是去國家化、去中心化這種理念的影響。如果這種理念能夠通過數字貨幣進一步深入人心,未來各國政府都會面臨很大的衝擊和影響,對於國家治理也是會面臨非常大的考驗。

蔡維德進一步分析表示,我們可以把比特幣當作是世界交易最大的銀行或者世界交易最頻繁的資產,但卻不把它當作貨幣。同時比特幣短時間內又不可能被歸零,因為其歸零的話我們將面臨一些其他的金融問題出現。所以現在我們只能跟比特幣和平相處,使其規範化和納入監管之中。

在最後,蔡維德還表達了一個極有意思的觀點。他說:「很多人都認為比特幣很容易洗錢,我卻持相反的觀點,其實現在世界的暗網都拒絕比特幣。因為美國政府已經可以用一些高科技追蹤到現在每一筆比特幣的交易,所以美國世界最大的暗網現在都拒絕比特幣,因為這樣下去,比特幣進入了暗網,暗網就不再暗了。」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05/29/%e5%a4%9a%e5%9b%bd%e5%a4%ae%e8%a1%8c%e5%9b%b4%e5%a0%b5%e6%af%94%e7%89%b9%e5%b8%81-%e7%ab%9f%e5%9b%a0%e5%85%b6%e6%b5%81%e5%8a%a8%e6%80%a7%e5%b7%b2%e8%b6%85%e8%bf%87%e5%a4%9a%e4%b8%aa/?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519 暴跌中,NFT 市場表現如何?

    下一篇

    Uniswap創始人Hayden Adams:流動性挖礦熱潮將重回 Uniswap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