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ETC(Ethereum Classic),浮現在你腦海中的是什麼?
有人對它讚譽有加,認為它是堅守區塊鏈精神的有力證明;有人卻對它嗤之以鼻,認為它是早該被淘汰的前朝遺民。
屢次遭受雙花攻擊、ECC(Ethereum Classic Collective)董事會內鬥、近期市值突破歷史新高…這些話題感爆棚的事件讓ETC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之中。在震驚一眾看官之後,與之同時到來的還有一重又一重的爭議。
今天,請跟隨我的視角,一起回顧ETC的發展歷程,思考ETC的發展困境和潛在突破點,進而展開關於區塊鏈世界中「Fork」的思考。
瘋狂列車ETC:地獄與天堂的驚險之旅
對於ETC的投資者和Ethereum Classic生態的參與者來說,最近一段時間的日子很難找到一個完全貼合的辭彙來形容,用「喜憂參半」或「否極泰來」來形容都顯得不夠貼切。在眾多消息的影響下,近期的ETC市值呈現巨幅的震蕩,對相關投資者來說,堪稱一次「地獄與天堂」的驚險之旅。
接下來,我們分別對近期ETC有關的熱門事件進行回顧:
多次遭受雙花攻擊
雙花攻擊,又稱為51%攻擊,是幾乎所有採用PoW共識演算法的公鏈面臨的一大共同挑戰。
雙花攻擊的實現需要攻擊者掌握半數以上或接近半數的區塊鏈網路算力資源,具體的實現方法是攻擊者通過掌握的大量算力資源而實現對區塊鏈網路的篡改。
由於PoW公鏈對於算力資源的需求極大,一個成熟穩定的公鏈往往能夠吸引大量的算力資源為其服務。在這個時候,和該公鏈採用相同或相似演算法的公鏈就會成為潛在的易受攻擊對象。
由於ETC和ETH在核心演算法上的高度相似,ETC成為了最常被攻擊的大型公鏈。在創立之初,ETC每個月都會遭受大量的雙花攻擊,礦工和持幣者的權益遭受著極大的挑戰。即使是近些時日,ETC依然不時發生雙花事件。
ECC董事會內鬥
ECC,全稱為Ethereum Classic Collective,是一個通過接收和管理灰度公司旗下以太坊經典信託基金提供的資金,致力於維護和推動ETC的發展的非營利性機構。在ETC的發展過程中,ECC提供了很多方面的幫助。
ECC的董事會由三名董事會成員組成,分別是James Wo(ETC Labs創始人)、Barry silbert(Digital Currency Group首席執行官)和Cody Burns(Accenture區塊鏈架構經理)。內鬥風波的主人公是前文提到的James Wo和ECC執行董事Bob Summerwill。
James Wo在其公開聲明中直接指責Bob Summerwill在領導和管理方面的眾多問題,以及隨之產生的「ECC在預算、運作和項目方面缺乏透明度」的問題。雖然James Wo在後續的聲明中強調自己不會離開ETC,但該事件依舊可以反映出ETC生態的非盈利性組織ECC在運行中存在問題,增加了ETC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
創造並連續刷新歷史新高
進入2021年後,ETC的幣價進入了持續上漲的衝刺狀態。從年初的5.6美金一路上漲突破百元美金大關,並在5月6日短暫達到歷史最高位180美金(火幣價格)。截至撰文其總市值牢牢佔據加密項目TOP20。
不到半年時間,30多倍漲幅讓許多投資者為之瘋狂,一些長期堅守的信仰者也獲取到了不菲的收穫,關於ETC的未來,投資者也開始產生新的思考和期待。
一次風暴後的分道揚鑣: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說起ETC,就一定要提到ETH。雖然目前兩者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差異,但在最初的時候,兩者源自於同一條公鏈。是一次名為「TheDAO資金被盜」的黑客事件,讓原先以太坊的生態參與者產生巨大分歧,並最終分成了「並蒂同源」的ETC和ETH。
2016年6月,去中心化自治項目「TheDAO」內的千萬ETH資產遭遇攻擊,並成功被黑客獲取。作為彼時最大的區塊鏈項目之一,大部分以太坊生態的參與者都遭受到了這次攻擊的影響。其中也包括V神(Vitalik Buterin)等一眾核心的以太坊開發人員。
於是,一場自以太坊創建以來最大的爭論就在社區內展開了。包括V神在內的大多數成員希望通過硬分叉升級,實現對被盜資金的追回,並最終保留了Ethereum的名稱。而一些執著於維護原鏈的成員則承認了這次被盜事件,以以太經典(Ethereum Classic)的名稱獨立發展。
ETC既是原鏈,也是被拋棄的「失敗版本」。而擁有眾多生態核心成員支持的新分叉,則憑藉強大的持續創新力,繼續加密世界的探索,維持著加密世界公鏈之王的地位。
現階段在兩者之間做比較,ETC和ETH擁有大量相似的基礎框架和設計,但生態的豐富度相差過大。
如果讓我們分析兩者誰更成功,從現在的結果來看,毫無疑問ETH才是那個成功的答案。其生態發展、價值積累、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和資金上的厚度無可比擬。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ETC保留了以太坊的諸多經典設置,是對區塊鏈精神的很好的體現。
未來還有無限可能,也許只有時間才能夠告訴我們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路途坎坷的ETC,怎樣才能走出一個未來?
一直以來,ETC都生活在ETH的陰影之下。雖然保留著和ETH相同的基礎架構,但由於生態內的核心開發人員的轉移,ETC失去了公鏈競爭中最重要的持續創新能力。
同時,由於ETH的良好發展,大量的算力資源聚焦在以太坊網路。由於兩者在核心演算法上的高度重合,ETH的磅礴算力成為了高懸在ETC頭上的一把「利劍」,隨時都有可能對ETC的網路安全構成重大威脅,這也是ETC容易遭受雙花攻擊的最大原因。
「世人皆知ETH,鮮有人識ETC。」
所以,ETC該怎樣走出屬於自己的未來呢?
第一種情況,是等待ETH的PoS轉換。由於當前ETH的鏈上擁堵和高額礦工費等問題,核心開發團隊已經制定出了轉換PoS共識機制的計劃。屆時,隨著共識機制的改變,礦工的利益必將受到影響,ETC很有機會接收這些算力,隨即而來的市場關注和資金沉澱有機會促使ETC實現蛻變。
另一種情況,則需要依靠ETC自有的開發力量,在生態的開發重點上和ETH進行一些區別側重。
在筆者看來,與ETH創造出差異性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不尋求改變,而是一味的模仿,也並非沒有發展可言。參考BSC(幣安智能鏈)和Heco(火幣生態鏈)這些近期火爆的公鏈,雖然在技術上沒有太多創新,但憑藉著與ETH幾乎完全相同的基礎設施,還是能夠吸引大量的投資者和生態參與者。不過如此一來,ETC便永遠成為了ETH的「附屬」,幾乎再沒有超越的機會。
一言不合就「Fork」,是前進的動力,還是發展的阻力?
「Fork」譯為「分叉」,是指在開源項目開發的過程中因產生不同的開發思路而對老版本的差異化升級。
近些年間,隨著Github和區塊鏈精神的發展,Fork的含義和應用範圍越來越豐富,隨之而來的,還有關於Fork的爭議。
一些人認為Fork是對區塊鏈精神的最好證明,也是選擇正確道路的最好方法。當一個組織出現爭議,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落實,而市場最終會選擇正確的那條路徑。
另一部分人則認為Fork往往是對項目的背叛和吸血,產生的效果往往是負面的。Fork在廣義上的使用場景很多,而在區塊鏈的語境中,往往代表著一條公鏈共識和發展的一分為二,或一個新項目對老項目的複製粘貼。我們不難看到很多項目在經歷分叉後的動蕩,以及原有社區的分裂割據。
以一個客觀的立場思考,Fork對於區塊鏈的發展是利大於弊的。有Fork的存在,任何一個佔有話語權的機構或個人都不能完全操控社區;有Fork的存在,項目的發展除了有外界的競爭壓力,也有來自內部的創新驅動,這樣才更利於項目的發展。
時至今日,關於ETC的看法依然是區塊鏈世界中一個非常有爭議的部分。作為最具參考價值的Fork案例之一,也許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最終的答案。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05/26/etc%e7%a9%b6%e7%ab%9f%e6%98%af%e3%80%8c%e6%9c%ab%e8%b7%af%e7%8b%82%e5%be%92%e3%80%8d%e8%bf%98%e6%98%af%e3%80%8c%e6%96%87%e8%89%ba%e5%a4%8d%e5%85%b4%e3%80%8d%ef%bc%9f/?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