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再次重拳出擊,後市如何? - 冷萃財經

監管再次重拳出擊,後市如何?

昨天一條重要的消息在圈內刷屏:在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五十一次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堅決防控金融風險,強化平台企業金融活動監管,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在我的印象中,這是監管層第一次明確提出要打擊比特幣挖礦,因此值得我們深入解讀。 看完完整的新聞報道,我認為這次會議包含了一明一暗兩重意思和一個關鍵點:

1、明面上國家是為了防範金融風險,並防範一切可能讓金融風險從個體外溢到整個社會的苗頭。而在監管的思路里,比特幣挖礦和交易也屬於重點監控的領域之一。 

2、消息也暗含監管認為當下的大環境面臨極大的金融風險,為了防止這種風險引爆、擾亂我國的金融秩序,全國要提前做好防範措施。 3、整個消息的關鍵點在於「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我們先看第二點,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這個風險來自哪裡呢?我認為這個風險的來源主要還是在海外,尤其在美國。美國政府大量放水,導致資金四溢,推高了幾乎所有投資品(包括比特幣)及商品的價格,開始將通貨膨脹輸出到全球。

而這種風險一旦被引爆,將禍及全球,因此國家在提前作準備,並嚴格防止個體被捲入到這個風險,所以專門提及了比特幣挖礦及交易。 實際上這種風險不僅是國家層面要考慮的,作為數字貨幣投資者的個人也應該考慮到並提前做好防範,那就是我曾經反覆提及的:不要玩槓桿、不要梭哈、不要負債投資、不要用影響生活的資金。 

借這則消息,我們每個投資者再次提醒下自己這個風險也是好事。 我們再看第一點:國家為什麼會明確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我覺得除了金融風險,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國家認為部分比特幣挖礦是利用火力發電,這和國家的碳中和發展策略是相悖的。 最後,我們尤其要注意新聞中的關鍵字眼「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國家擔心的是散戶的不理性行為傳導到社會。 

不管國家的這個政策本身如何,接下來恐怕包括比特幣挖礦在內的整個礦業會出現兩個重大變化: 一是基於POW的數字貨幣挖礦會大規模遷移,逐漸由國內遷往海外;即便在國內,可能也只會在四川等水力發電為主的地區存在。 二是挖礦企業為了防範風險可能將逐漸面向企業及大資金投資者,而不會向散戶開放。 就在消息發出後,網上已經傳出國內某大型礦企開始取消對散戶提供的礦機代購服務。

未來可能參與挖礦的資金門檻會被礦企調得非常高,以此攔住散戶的參與。 有了這個例子示範,未來不僅比特幣挖礦,包括以太坊挖礦、Filecoin挖礦等國內礦企都有可能會為了避開監管風險不再直接對散戶開放。 一般的投資者除了要面臨這個新出台政策帶來的麻煩,在業內還長期面臨出入金的問題。但實際上受這個問題影響較大的也是散戶。

因此,綜合看來這個行業現在出現了一個越來越明顯的信號:散戶參與的門檻越來越高了,未來資金量小的散戶在這裡找尋機會的空間會越來越小。 國家是希望借這次治理整頓,讓廣大中小散戶退出這個領域,以避免散戶因為難以把控風險、投資受損引發社會動蕩。

所以如果從風險管控的角度去理解國家的這個政策,就能理解監管的用心。說到底還是要看每個投資者是不是對這個領域的風險有清晰的認識,能不能承受這個領域的種種風險。 投資者對所有這些風險包括來自監管的風險都有清晰的認識,同時也是對每一位理性投資者的考驗。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05/23/%e7%9b%91%e7%ae%a1%e5%86%8d%e6%ac%a1%e9%87%8d%e6%8b%b3%e5%87%ba%e5%87%bb%ef%bc%8c%e5%90%8e%e5%b8%82%e5%a6%82%e4%bd%95%ef%bc%9f/?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發聲:比特幣有望成為「數字黃金」

    下一篇

    SubGame:詳解波卡平行鏈插槽競拍帶來的行業紅利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