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覽 BTC、BCH、BSV 三者的分歧處以及各自優劣勢 - 冷萃財經

速覽 BTC、BCH、BSV 三者的分歧處以及各自優劣勢

原文標題:《科普 | BTC、BCH、BSV到底在爭什麼?》

BTC在幾年前區塊容量逐漸接近上限之時,已經就擴容問題討論許久,礦工、開發人員、用戶之間的博弈相對混亂,在談不攏的情況下,分叉成為唯一的結局。

於是,在 2017 年 8 月 1 日從 BTC 中分叉出 BCH,將區塊大小從 1M 提升至 8M,號稱自己才是中本聰「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的真正體現。2018 年 11 月 15 日,BCH 內部再次因為 BCH 的未來發展方向出現分歧,導致 BCH 分裂為比特大陸系 BCHABC(前者後來拿回 BCH 稱號)與 Nchain 系 BCHSV(後來命名為 BSV)。

至此,比特幣終於形成三國鼎立之勢。BTC 電子黃金、BCH 電子現金和 BSV 全球賬本。接下來的篇章,將從告訴你它們到底在爭什麼,以及各自的優劣勢。

 

 01 BTC、BCH、BSV

BTC 的目標,是讓一台普通電腦也可以運行一個全節點,把 BTC 做到真正徹底的「去中心化」。也就是說,只要世界上還有一台計算機在運行 BTC,BTC 便不可能被殺死。

這種方式固然有其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優勢,但同時因為 1M 的「超小區塊」以及 ASIC 礦機的誕生,導致家用電腦成為節點成了一種「妄念」。

在 2017 年 12 月份之時,BTC 的轉賬費用最高達到過幾十美金,據說還有一位網友的轉賬,整整幾周之後才到賬。至此,BTC 的「電子現金」之路,算是暫時終結了,BTC 成為一個「好看而不好用」的幣種,走上「電子黃金」的儲值道路。

2019 年,閃電網路開始大行其道,在年初也著實火了一大把,當時的閃電網路「火炬傳遞」幾乎傳遍了各大微信群。然而,要知道的是,閃電網路目前只是一個雛形,實際支持閃電網路的商家少之又少。未來 1~2 年,尤其是明年比特幣區塊獎勵減半前後,會是閃電網路的關鍵發展時期,具體原因往下接著看便知。

2、BCH

BCH 的底層哲學是再現「電子現金」這個白皮書標題所體現的含義,因為 BTC 當前的區塊容量,當真是無法擔負現金「支付」這個最為重要的功能。

相對於 BTC 鎖死 1M 小區快和 BSV 無限擴容的底層邏輯,BCH 在底層上顯得更加「靈活」,亦或者說,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底層邏輯。區塊大小,夠用不堵就行,不夠用了再擴;閃電網路,看著挺好,暫時不部署但不排除將來會部署;智能合約,覺得不錯,嘗試一下總沒錯。不過,蟲洞和哥白尼開發團隊的解散可以說宣告了智能合約方向上暫時的失敗與告一段落。

從近期 BCH 的發展路線來看,又有回歸純粹「電子現金」的意圖。這或許是好事,找到一條路線,並堅持去實現它,才至少有資格參與這場三國爭霸。搖擺不定,找不到一個主心骨,終究是落了下乘。

3、BSV

BSV 的底層哲學是「協議鎖定+自由博弈+無限擴容」。

因為要做的是全球賬本,而非電子現金或是黃金,所以 BSV 的發展路線主要是針對 To B 市場,想要做出真正可以吸引大公司和機構可用的區塊鏈,或者說,一個穩定協議,不可篡改的全球賬本。

因此,必須先擴容區塊大小,一個 G 是起碼,未來會有 TB 級別的擴容計劃。

至於這個全球賬本的野心,在 BSV 上叫做 Metanet,終極目標是把當前互聯網當做側鏈,形成一個價值網路,進行數據的傳輸和存儲,且不可篡改。簡單來說,就是 BTC+ETH+IPFS(Filecoin),基本上萬鏈歸一的節奏。

 

 02 分歧的根源

速覽 BTC、BCH、BSV 三者的分歧處以及各自優劣勢

在剛才的底層之下,其實,還有更深一層次的最底層哲學,即:比特幣的價值,究竟源自何處?

在這一點上,BTC 與 BCH 的最底層哲學是一致的。BTC(BCH)本身的價值呈現,是「貨幣」,成為貨幣(支付功能+儲值功能)既是 BTC(BCH)的初始形態,亦是它的終極形態,其價值來源主要是作為區塊鏈第一個項目,十年積累的巨大共識和「不可殺死」的能力。

BSV 則不認同這一點。BSV 認為,無論是貝殼還是黃金,或者說所有在歷史上擔任過貨幣的事物,首先是有使用價值,然後經過長時間的共識,再成了貨幣屬性。比特幣過去的 10 年,其使用價值的起源,卻是暗網的資金轉移。也就是說,由「地下非法貨幣共識」形成的「貨幣共識」本身,其核心是無法自證,或者說自洽的。

BSV 的最底層邏輯認為,比特幣本身是車輪,全球賬本(Metanet)才是車,比特幣是這個全球賬本上的通用貨幣,其目的是提供這輛車的燃料,維護這個不可篡改賬本的安全以及提供經濟激勵。在有了使用價值之後,才延伸出「通用貨幣」,或者說「錢」的屬性。只是在造車的時候,需要先造輪子,有了輪子之後,才上車架。

還有,BSV 也並不認同 BTC 或者說 BCH 對監管的「不友好」,認為區塊鏈技術應該去幫助商業機構,擁抱監管,走合規路線,讓罪惡與證據暴露在陽光之下,區塊鏈之上。

與很多區塊鏈極客主義所信奉的「Code is Law」不同,BSV 認為這個世界很複雜,「Code is Code, Law is Law」。

 

 03 各自有何優勢?

在未來 5~9 年內,當前的三國爭霸局面很有可能將會被打破,當前這樣三家並行發展的局面極有可能不復存在,原因很簡單:一切源於中本聰最早帖子里的那句話:

速覽 BTC、BCH、BSV 三者的分歧處以及各自優劣勢

當前的區塊獎勵是 12.5,一年後減半為 6.25,5 年後是 3.125,9 年後是 1.5625,區塊獎勵幾乎是現在的十分之一,已經不能作為礦工的主要收入來源。那麼,屆時比拼的其實就是鏈上交易量與價格。

三者都用的是 SHA256 演算法。如果 9 年之內量子計算機沒有威脅到比特幣的話,那麼屆時的算力之爭與礦工之爭,將會決定最後的勝利歸屬。如果沒有量子計算機威脅,哪家卻率先決定換演算法的話,其實便是宣告了失敗。

那麼,從這一點出發,很容易推斷出未來幾年,三家的勝負手分別是什麼:

1、BTC

優勢:無以倫比的巨大共識,絕大多數人眼中「真正的比特幣」,已經開始吸引機構和真正的大資金入場,目前是絕對王者。

勝負手:BTC 要想保持其安全性,吸引足夠的礦工來維護網路,則必須在幾次減半之前實現以下這兩點中的任意一點,若是兩點都實現,則優勢會變得很大:非常高的價格;閃電網路大規模普及和商家支持所帶來的足夠多的鏈上交易量。

2、BCH

優勢:背靠比特大陸這棵大樹,在礦機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當有人不看好比特幣使用價值與擁堵問題,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很有可能是 BCH。

勝負手:BCH 的勝負手,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在自己,而在 BTC,尤其是閃電網路。原本 BTC 作為黃金,主打儲值,BCH 作為現金,主打支付,但閃電網路無疑是動了 BCH 的蛋糕。

所以 ,BCH 的勝負手,在於比閃電網路更有優勢的體驗和更低的手續費,當然更重要的是至少與 BTC 接近的商家支持度。畢竟,若是沒有商家接受 BCH 作為支付手段,作為一個「現金」類貨幣也就沒了用武之地,而單靠用戶之間的轉賬撐不起足夠的鏈上交易量,幾次減半之後礦工手續費會很低。

3、BSV

優勢:Nchain 的上百個區塊鏈專利,目前熱火朝天的各類應用開發,以及 CSW 是中本聰的可能性。

勝負手:若是拋開 CSW 身份的問題,BSV 的勝負手,其實在於與 ETH、Cosmos、EOS 等底層公鏈在開發成本、使用體驗、安全性、客戶群體等多個維度的競爭,包括 UTXO 與 Account 模型的競爭,小世界網路 PoW 與 PoS、DPoS 的競爭等等。

至於三國爭霸,最終 BTC、BCH、BSV 誰能獲勝,只能等個幾年才會知道答案。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1/04/22/%e9%80%9f%e8%a7%88-btc%e3%80%81bch%e3%80%81bsv-%e4%b8%89%e8%80%85%e7%9a%84%e5%88%86%e6%ad%a7%e5%a4%84%e4%bb%a5%e5%8f%8a%e5%90%84%e8%87%aa%e4%bc%98%e5%8a%a3%e5%8a%bf/?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Dapper Labs 75億美元的估值是「玩」出來的?

    下一篇

    三分鐘速覽 DFINITY 生態優質項目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