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Oasis Labs:繼續拼 TPS,還是開拓隱私計算的新邊疆?》
撰文:orangefans
萬向區塊鏈周中的一天早上,我終於見到了 Dawn Song 本人,她是主打隱私計算的公鏈項目 Oasis Labs 的創始人。
其實這次會面之前,我們已經線上視頻聊過兩次。更早之前,在業內一些活動上也打過照面,但沒有坐下來聊過。
我一直感覺咱們這個行業容易走極端,要麼冷冰冰,要麼打雞血,冷冰冰的一面,行業里的嚴肅討論永遠是令人生畏的名詞和概念,別說普通人了,技術專家也有一半的詞是搞不太懂的。打雞血的一面就不用說了。
如此一來,中間態是缺失的:對個體的關注。每一個參與到這場遊戲里的玩家,都是活生生的個體,除了逐利性之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有時候我覺得這些特質是成就這個行業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是被嚴重忽視的。
見面聊天是了解個人特質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有了這次會面。
我們約在上午十點碰面,就在萬向的會場 W 酒店的餐廳。萬向周期間大家的日程都挺忙,憋了快一年沒出來活動,自然各種小聚會少不了。前一晚我們在微信上確定具體時間,她是 12 點 40 發了消息,早上六點確認,睡了不到六小時。
到了 W 酒店,Dawn Song 正好跑步回來。她穿著一身簡單的運動服,身形苗條,耳朵上掛著 airpod,把手機放口袋裡,笑著跟我打招呼。真人要比照片上感覺更年輕,可能是剛跑完步,相比餐廳里其他人,她的腳步更輕快。
我們找了張座子坐下來,她去拿了點早餐,四個雞蛋和四小杯酸奶,我吃過了,就拿了杯橙汁。就這麼邊吃邊聊了。
老讀者應該清楚,公鏈的競爭和演化是橙皮書特別關注的一個話題。「公鏈的大贏家會是誰」也是這個行業里的聖杯問題之一。
17 年到現在,行業對新公鏈的態度轉了個大彎,從開始的狂熱期待,到後來的極度失望,現在可能是有些冷漠的忽視。
我們對公鏈的看法也是一直在修正,到現在也沒定型。根據這幾年的經驗,我們能大致摸清一些公鏈做不起來的原因,但是依然搞不清能做起來的公鏈有什麼致勝秘訣。
一個可能的答案是,新公鏈必須給開發者和用戶提供全新的能力和收益,而不是「更好的以太坊」。新公鏈必須實現從 0 到 1 的突破,僅靠從 1 到 10 的優化是走不通的。
基於這個考慮,我們一直很關注主打隱私計算的項目。在這篇文章里,我們推斷,如果有一天區塊鏈能夠成為普世性的基礎設施,那一定是在數據成了很多主體的重要資產,而且需要頻繁交易的時代。要實現這個長期願景,隱私計算是必須跨過去的一個大坑,繞不過去的。
行業里去填這個坑的公鏈項目很少。本來公鏈就難做,加上隱私計算就是難上加難。Oasis Labs 團隊的實力和資源是夠的,Dawn Song 在學界很有影響力,研發團隊主要來自伯克利,一開始就融到 4500 萬美元,基本上行業內的頂級基金都在支持。
開局是很不錯的。兩年多的開發之後,Oasis 主網快要上線了。對一條公鏈來說,長徵才剛剛開始。
「剛看到新聞說,你們要和 Balancer 合作,把它移植到你們的主網上?」我問。
「對的,不止是簡單的移植,我們也想看看 Balancer 能夠怎麼使用隱私計算的特性,做出一些不一樣的功能。我們現在主網是支持 EVM 的,以太坊上的 DeFi 應用如果想遷徙,成本相當低,有些簡單合約一天就能搞定。幾天前我們搞了一個黑客松,就遷徙了幾十個項目。」Dawn Song 答。
這一步棋下對了。新出的公鏈越來越重視和以太坊生態的打通,畢竟絕大部分資源,包括用戶,技術,注意力,想法和開發者,都在以太坊生態里。以太坊生態就像沙漠里最大的綠洲城市,每一個新生的城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一條直達以太坊城的快速通道,接著就是招商引資,吸引開發者來做生意,同時也得積極攬客,招呼用戶過來玩。
更激進一些的方案,就是直接和大品牌合作,花錢請他們搬過來,比如 OasisNetwork 和 Balancer 這種,後續效果目前還不好評估。
DeFi 最火的那段時間,很多公鏈也希望能幫以太坊分擔下負荷,的確有些用戶過去了,但是據我了解大部分又重新回到以太坊生態。其他公鏈的確手續費低,還不卡,但是這個優點不足以彌補離開以太坊生態的損失。
除非新公鏈能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比如有了隱私計算能力的 DeFi。之前大家討論過 DeFi 世界沒有隱私的弊端,比如 front running 和黑暗森林攻擊,如果有好的方案能夠在 Oasis Labs 上跑起來,解決這些問題,會是不錯的開始。
不過,隱私計算的主戰場大概率不在 DeFi,還是得看數據資產。
「你們是怎麼和 Nebula Genomics 合作上的呢?」我問。
「其實挺巧,最開始這家公司是想自己做的,基因數據嘛,他們覺得應該讓用戶自己來掌管,做了才發現,實現起來太難,後來就找到我們,還是得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Dawn Song 答。
「挺有意思,在這個合作里,推動隱私保護的其實是商家,而不是消費者。當然消費者肯定有這種訴求啦。不過基因數據還是偏小眾,還有什麼數據是可以資產化的呢?」我說。
「我們覺得現階段還是金融和醫療數據比較靠譜,兩個方向我們都在和機構聊合作,比如金融的話,可能是跟銀行合作,用戶可以導出自己的消費數據,在 Oasis Network 上借給其他願意付費的公司使用,整個過程中用戶的數據都是安全的。」Dawn Song 答。
Oasis Network 的隱私計算功能目前主要是靠 TEE 來實現的,相比其他技術路線,比如 MPC 和零知識證明,TEE 最大的優勢就是計算性能好太多了,在商業場景里的實用性也更好。當然也有代價,TEE 在安全性上更依賴對 Intel 的信任。
換做兩年前,我肯定會覺得這樣不行,不夠「去中心化」。現在我倒是覺得,探索新世界的時候,實用主義會比理想主義更有效。如果必須用 TEE 才能在現實商業環境中跑通業務邏輯,那就先用吧,潛藏的安全問題等碰到了再解決。不然的話,數據資產的構想就只能一直在空中飄著。沒有真實世界的反饋,是公鏈生態最不願意看到的。
「你應該經歷過 2000 年互聯網早期的那段歷史吧?現在和當時有啥不同么?」我問。
「當然,我還經歷過更早的。九幾年我在清華讀書,那時候在學校機房,上機有一點像是特權。但現在你看,所有人都有手機,小孩子都會玩 iPad。我相信人們對於數據的掌控也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剛開始因為技術或者成本的原因,數據都被大公司控制和使用,普通人根本沒辦法,但是慢慢的,掌握自己的數據會成為一種普世的權利,就跟擁有自己的計算機一樣。」Dawn Song 平靜卻有力的說。
「這是必然的。」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11/19/%e4%b8%93%e8%ae%bf-oasis-labs-%e5%88%9b%e5%a7%8b%e4%ba%ba%ef%bc%9a%e6%88%91%e4%bb%ac%e6%83%b3%e5%bc%80%e6%8b%93%e9%9a%90%e7%a7%81%e8%ae%a1%e7%ae%97%e7%9a%84%e6%96%b0%e8%be%b9%e7%96%86%ef%bc%8c/?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