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幣圈發項目的都是同一撥人? - 冷萃財經

為什麼幣圈發項目的都是同一撥人?

為什麼幣圈發項目的都是同一撥人?
文章摘要:2018 年,歌手、綜藝主持人、饒舌樂團 Machi 團長、電競老闆、色情聊天平台 Swap 創始人等眾多身份為一體的黃立成(Jeffrey Huang),躬身進入幣圈,成了台灣音樂界第一個擁抱加密貨幣的藝人。

2018 年,歌手、綜藝主持人、饒舌樂團 Machi 團長、電競老闆、色情聊天平台 Swap 創始人等眾多身份為一體的黃立成(Jeffrey Huang),躬身進入幣圈,成了台灣音樂界第一個擁抱加密貨幣的藝人。

剛剛從圈外進場的黃立成並不是簡單的炒幣,他剛一進圈就解鎖了高階玩法:發幣。

在創立秘銀 Mithril 後,這個項目在當年 11 月就上線了幣安,成為「台灣首個上線幣安的加密貨幣發行方」。雖然項目定位宏大,旨在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但今天來看這項目只能說還「活著」:雖然社交渠道還在更新,但推特的內容早期轉變為新項目引流。

為什麼幣圈發項目的都是同一撥人?

Mithril 當前價格走勢

只做一個發幣項目並不能滿足黃立成。2019 年 12 月,由其創立的平台 Machi X 的版權代幣音浪 STYL 上線幣安 DEX,而黃立成本人,涉足的領域也從去中心化社交媒體延展到了版權+區塊鏈。

一年一個賽道的黃立成,今年又看中了 DeFi。今年 10 月,前身為 17 直播,並以「一對一 私訊」為名的情色聊天平台 SWAG 宣布引入代幣經濟,並計劃開啟流動性挖礦玩法。

此外,SWAG 還計劃推出所謂的拍視頻「挖礦」活動,只要用戶按照要求錄製視頻並上傳,官方會從中抽取部分玩家給予 SWAG 空投獎勵。而這個融合了 TOKEN、流動性挖礦和 DAO 等熱門概念的項目,背後的操盤手正是黃立成。

據律動觀察,這並非黃立成的第一個 DeFi 項目,在 SWAG.Finance 之前,還有一個已經在幣安智能鏈上線的去中心化借貸項目 Cream Finance。自己發新項目,並在自己的 DeFi 項目中開啟流動性挖礦,這種做法完全與此前的 KIMCHI 將並不流行的 TEND 代幣加入代幣池無異,最終 KIMCHI 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近一個月內暴跌 96%。

實際上,類似於黃立成這樣「老」團隊創立新項目在加密行業並非稀罕事,比如律動發現,雲算力服務商 Ankr 創始人 Chandler Song 與團隊,都深度參與了 Bounce.Finance、Burgerswap;而國內很多區塊鏈項目方同樣如此,流動性挖礦都曾被當成很多團隊「續命」的藥方。

「續命」項目方?

此前,一個老牌項目的消息被淹沒在了 DeFi 熱潮中。

9 月 24 日,Loom Network 前員工「Dilanka」公布了一張長圖,揭露官方雖然對外宣稱項目還在正常運行,但實際上項目自自從今年 5 月以來就陷入了停滯。此外,Loom 後續推出的新項目 Kickstarter 同樣如此,雖然他已經離職近一年時間了,竟然還能成功登陸原來的員工賬號(當然,這種做法並不對),「這很好地佐證了項目方的不作為。」

為什麼幣圈發項目的都是同一撥人?

事件完整鏈接:https://ipfs.io/ipfs/QmeYC6EsZ8cn8iyVBFRqZTdZtxJZWGJUSPtEzf1FaR5mv5

在曝光的這張長圖中,Dilanka 還提到,Loom Network 實際在 2019 年就終止了 Relentless 的開發,但這個事實被官方隱瞞了,後續 Loom 現任 CEO 也確認這個項目花掉了 150 多萬美金,而 Kickstarter 這個項目則籌集了近 30 萬美元的資金。

老項目名存實亡不如重新立項。

實際上,部分 DeFi 項目背後的玩家就是那些已經創立了一兩年的區塊鏈項目方。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律動,僅僅只是在 YFI 最火的時候,某公鏈團隊順勢推出的一個仿盤項目,一夜之間,官方合約賬戶就能轉入了數千個以太坊,無利可圖後就成功隱退了。而直到一周後,公眾才在媒體報道中看到該團隊宣傳著要扶持 DeFi 項目的消息。

改頭換面趁勢做新項目,已經成為不少項目方的普遍做法。國內某公鏈項目運營王佳告訴律動 BlockBeats,他所在的團隊今年 9 月初也推出了某流動性挖礦項目,雖然從表面上看,公鏈本身與項目並沒有關係,因為「對外會說是節點做的」,但實際上,這類項目就是由公鏈項目方提供技術、宣發和安全審計支持,因為公鏈本身就有社區,流量也不錯。

他表示,「整套產品的開發難度並不大」,問題是要設計出「團隊能接受的獎勵機制」,如果是從他們那裡拿一手的方案,除去後續的維護費用,成本價大概在 5、6 萬元。而一旦轉到市場價,一整套方案的起步價會直接飆升。

一位專門出售盤系統的商家稱,「一般這類方案起步價報 10 萬」,其實由於代碼都是開源的,開發難度並不高。雖然這一兩周 DeFi 熱度已經有所下降,他個人也還是賣出了好幾套類似系統,「轉向私下搞」。

和當初的 IC0 一樣,一個新的 DeFi 項目基本形成固定的流程:複製現有頭部 DeFi 項目的代碼,找意見領袖站台、放大項目創新點,再通過流動性挖礦方式分配代幣,最後是造勢配合拉盤。

其實我們在之前關於 Uniswap 發幣的文章中分析過,當流動性挖礦項目泥沙俱下的時候,很多項目會通過升級無常損失、夾帶私貨以及收取礦稅等方式收割新玩家。據統計,自今年 9 月以來,被標註為嚴重漏洞或跑路的 DeFi 項目,包括了 Justfolio(JFT)、EMD(翡翠)、CherryFi(櫻桃)、FYIII 和 Chick 等項目,甚至在 EMD 跑路事件中,還上演了官方與投資者協商退還的戲碼。

為什麼幣圈發項目的都是同一撥人?

DeFi 項目 EMD 跑路後與社區協商退還事宜

DeFi 項目的壽命短了

流動性挖礦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雖然每天還是有十餘個新項目出現,但其中大半部分可能一周後便不復存在了,很多新項目本身並沒有流動性,誕生的目的就是迅速收集資金,然後永久消失。

相對於以前的 IC0,DeFi 項目創立、發幣、上幣的成本更低了,很多 KOL 和項目方在原來的「主營業務」之外,還搞起了新項目,甚至出現了之前好幾個加密大 V 攛局發幣,由於被社區 Diss 最終不了了之的醜聞。

越來越多的項目出現,單個 DeFi 項目的壽命卻越來越短。連 Aave、Synthetix 這樣的項目,代幣價格都較歷史高點跌去了一半,而很多 fork 的項目,則下跌了 90% 甚至更多,更別說一些 DeFi 騙局。幣價下跌遭受損失的不只是普通投資者,10 月 7 日,加密分析師 Josh Rager 就表示,當初以 1.5 萬美金成本買入的某個 DeFi 項目代幣,最終只賣了不到 20 美金,只能自我安慰「可以拿來抵稅」。

而目前市面上的頭部 DeFi 項目,大部分是基於以太坊或側重於以太坊生態的項目,這些項目又與其他項目環環相扣,互相綁定。

以 Layer 2 項目 Looping 為例,它離不開 zkRollups,也離不開用於報價的預言機和提供深度的穩定幣,更不用說提供交易的諸如錢包、節點服務商,以及 IPFS 等基礎設施。這既是已初具規模的 DeFi 項目的門檻,也是新進入者想要追趕而上的難點所在,除完備的產品性能,項目方更需要建立一個擁有共同價值觀和使命的社區,才能形成一種共同的文化/歸屬感。

而同一批人做不同的項目,也就越來越普遍了。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11/04/%e4%b8%ba%e4%bb%80%e4%b9%88%e5%b8%81%e5%9c%88%e5%8f%91%e9%a1%b9%e7%9b%ae%e7%9a%84%e9%83%bd%e6%98%af%e5%90%8c%e4%b8%80%e6%8b%a8%e4%ba%ba%ef%bc%9f/?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鏈上指標表明:比特幣礦工對價格的影響正在減弱

    下一篇

    閃電網路推出Lightning Pool,能幫助它解決支付通道的流動性問題嗎?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