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在中國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的法律分析 - 冷萃財經

一文了解在中國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的法律分析

文章摘要:單志廣,博士,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網路技術研究所博士後,現任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區塊鏈服務網路(BSN)發展聯盟理事長,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單志廣,博士,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網路技術研究所博士後,現任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區塊鏈服務網路(BSN)發展聯盟理事長,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何亦凡,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科學專業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在投資金融領域工作多年,現任北京紅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虛擬貨幣」(Cryptocurrency)在很多宣傳中被定位為「貨幣」或者「金融投資產品」,但不論每個人如何認知,可以肯定的是,在金融範疇內,「虛擬貨幣」並非「貨幣」。雖然在中國沒有專門針對「虛擬貨幣」的立法,但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於2017年9月4日發布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94公告」),所謂的「『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同等的法律地位,也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另外,根據《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銀髮[2013]289號)(以下簡稱「289號文」)的規定,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因此,根據94公告、289號文等中國現行金融監管政策,「虛擬貨幣」屬於沒有經過合法註冊的涉金融和投資屬性的事物,「虛擬貨幣」在金融領域是被禁止與法定貨幣兌換、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買賣,或進行發行融資交易的。

但因為「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和可離線交易的特點,從技術和監管角度又難以做到讓其在國內完全消失。因此,近年來國內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的人群仍然廣泛存在。雖然這仍是一個小眾市場,但隨著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參與「虛擬貨幣」的人群越來越多,可能對中國金融監管和社會秩序產生影響。

文章評論

一文了解在中國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的法律分析

請先 登錄 後評論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11/03/%e4%b8%80%e6%96%87%e4%ba%86%e8%a7%a3%e5%9c%a8%e4%b8%ad%e5%9b%bd%e6%8c%81%e6%9c%89%e5%92%8c%e4%ba%a4%e6%98%93%e8%99%9a%e6%8b%9f%e8%b4%a7%e5%b8%81%e7%9a%84%e6%b3%95%e5%be%8b%e5%88%86/?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在 DeFi 遇冷時重論DeFi 協議的護城河:如何創造並捕獲價值?

    下一篇

    9月交易所共流入可疑資產13.53億美元,OTC打擊力度持續加碼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