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鏈六六編輯 | 門人 運營 | 小石頭 風清揚2013年,當記者問「稜鏡門」的主人公斯諾登為何選擇逃亡香港時,斯諾登回復到,這裡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擺脫美國權勢的地方。
然而,2020年,總部位於香港的加密貨幣交易所BitMEX,卻遭到了來自美國強有力的司法監管。10月8日,在美國司法部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起訴BitMEX高管後,BitMEX相關的高管紛紛選擇了離職。就在今天,此前被美國司法部指控並逮捕的BitMEX CTO Samuel Reed最終以500萬美元的保證金換來了保釋。我們無從知曉,針對BitMEX的監管將會到什麼程度,或者只是一陣風波,交錢就能了事,又或者這個在加密貨幣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交易所,即將迎來自己最危險的時刻?
「 高管離職,BitMEX作鳥獸散 」
北京時間10月2日凌晨,加密貨幣行業曝出一條重磅消息:美國司法部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已對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所BitMEX的4位高管及其所有者和運營商提出刑事訴訟,指控BitMEX是未經註冊的交易平台,且其AML(反洗錢)與KYC違反了CFTC的規則。而此前一天,BitMEX CTO Samuel Reed已經在馬薩諸塞州被逮捕。
除此之外,在CFTC對BitMEX長達40頁的訴訟書中,BitMEX母公司HDR Global Trading Limited在內的多個有關聯的公司和個人都被告上了法庭。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一份聲明,本次BitMEX事件的被告之一還曾賄賂海外監管機構。此舉違反了美國《反海外腐敗法》(FCPA),該法律明確禁止美國人賄賂海外官員。
如果上述罪名成立,那麼每項罪名都能為涉案的4名高管帶來5年的監禁。
除了來自司法部的刑事訴訟之外,BitMEX同樣還遭受了來自CFTC的民事訴訟。CFTC表示,BitMEX在未註冊時執行期貨交易、提供非法期權、未能註冊為期貨委員會交易商、未能註冊為指定合約市場、未能執行適當的KYC規則等罪名。在遭到訴訟之後,BitMEX便發生了大規模的管理層人事變動事件。其中,創始人兼CEO Arthur Hayes和已被捕的聯合創始人兼CTO Samuel Reed同時卸任自己當前的職務、聯合創始人Ben Delo與其業務發展主管Greg Dwyer也選擇了離職。曾經擔任BitMEX COO的Vivien Khoo則臨時挑起了BitMEX CEO的擔子。值得注意的是,Vivien Khoo此前一直在德意志銀行、瑞銀以及高盛亞太合規部擔任重要崗位。
如此密集的人事變動,在一些人看來,這是BitMEX面對大難作鳥獸散。但也有觀點認為BitMEX此舉是對美國監管的變相反抗。畢竟,在CFTC推出訴訟書之後,BitMEX母公司之一的100x Group就公開譴責美國監管部門的指控。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遭到起訴的4名高管,除了CTO Samuel Reed被捕以外,其餘三人均未歸案。此外,10月7日,BitMEX發公告表示,將在香港時間當天下午4點和晚上9點完成兩次用戶提現申請,其中,當日下午4點是在常規每日提現安排之外增加的一次提現。這種加急的提現,立竿見影。
10月3日,根據區塊鏈分析公司Chainalysis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Gradwell在美國東部時間上午4:30披露的數據顯示,就在BitMEX運營商HDR Global Trading Limited被指控後不到24小時內,已經有3.2萬枚比特幣從BitMEX中被提取,價值約合3.35億美元。Gradwell預計之後還會有更多比特幣從BitMEX中被提取,而比特幣的大規模出逃也帶動整個比特幣價格出現波動。10月2日,BitMEX被告訴訟的當天,比特幣從10800美元瞬間跳水至不到10400美元。市場恐慌可見一斑。
「 禍事早有前兆 」
BitMEX的飛來橫禍讓很多人感到訝異,然而這起禍事早就有了前兆。2019年,BitMEX創始人Arthur Hayes就曾在推特上連續「失語」18天,而這也與當時的美國監管息息相關。從去年7月12日開始,此前每天都要發推特的Arthur Hayes就在社交媒體上「消失了」。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不僅是Arthur Hayes沒了聲音,就連BitMEX的官方推特也停留在了7月15日,其最後一條推特是關於Arthur Hayes與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 7月3日在中國台北的辯論。
當時,末日博士直言Arthur Hayes是個騙子,BitMEX允許非合格投資人玩100倍槓桿,且無身份認證,沒有反洗錢規定。然而,儘管該言論遭到了Arthur Hayes的駁斥,但來自CFTC的監管卻不期而至。7月19日,彭博社發布了一篇名為《美國監管機構調查加密貨幣交易所BitMEX客戶交易》的文章,這篇文章披露了這樣一個事實:BitMEX正在被CFTC調查,而且調查已經長達數月。報道稱CFTC調查的重點是BitMEX是否違反了規定,允許美國人在BitMEX上交易,因為BitMEX並沒有向該機構註冊。
面對CFTC的指控,Arthur Hayes並沒有出面回應,而是由BitMEX發言人回應稱,根據BitMEX的主體公司HDR Global Trading Limited的政策,我們不對任何有關政府機構、監管機構調查的報道發表評論,對於該報道我們也不予置評。儘管BitMEX一如既往的做出了否認,但市場的反應卻很誠實。
7月20日,鏈上數據分析機構TokenAnalyst在對各大交易所過去24小時的比特幣流入/出情況統計後發現:BitMEX平台的比特幣提款金額最高。在Binance、Bitstamp、Bittrex、Poloniex等交易平台比特幣流入和流出金額大抵持平的情況下,BitMEX 比特幣的流入金額只有1200多萬美元,但是流出金額卻高達8500多萬美元,也就是說有價值7300萬美元的比特幣出逃。
然而,儘管BitMEX已經面臨如此危機,身為創始人的Arthur Hayes卻依然沒有發聲回應。最終,2019年8月1日,因CFTC調查事件消聲數周的Arthur Hayes終於出現,並表示自己正在某森林的遊艇上做交易,9月再見。而這時,BitMEX也早已因為調查引發的資金流出損失1.45億美元。
但Arthur Hayes不在乎,在他看來,只要自己的交易所依然能夠平穩運行,先前虧損的資金總有一天能賺回來。就像末日博士質疑他根本不管玩家的錢是哪兒來的,而只關心自己能不能賺錢時,Arthur Hayes做出的回應:100倍槓桿又如何?客戶找到了我們,他們願意投機,我們是一家正直的平台。
「 野蠻生長暗藏危機 」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如果回顧過往的話,可以發現,BitMEX的發家史天才而又野蠻,而其崛起之因也正是其禍端之因。2014年,門頭溝(Mt.Gox)因被盜而最終關門大吉,全世界比特幣的重心由於中國礦工的存在,被轉移到了中國。那年Arthur Hayes 28歲,一年前他在華爾街的花旗銀行裁員潮中被掃地出門。一年後他到香港時看到了一個機會:比特幣搬磚套利的機會(中國內地的比特幣價格比香港高20%)。當時,由於銀行的轉賬限制,他甚至會在香港乘坐一小時的巴士到深圳的銀行,取出所允許的最高提現額2萬元,再帶回香港,過程雖然繁瑣,但完全合規。就是憑著這樣一次次的人工搬磚,他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時間長了,不安分的Arthur不再滿足於搬磚套利,而是要自己坐莊,打造加密貨幣交易所。他找到了兩個創業合伙人:Ben Delo,他曾為摩根大通開發高頻交易系統,和來自美國的資深程序員Samuel Reed。三人進行了合理分工,精通金融衍生品的Arthur擔任創業團隊的首席執行官;熟悉高頻交易系統的Ben Delo任首席策略官;有著十幾年程序開發經驗的Samuel Reed擔任首席技術官,自此鐵三角形成,起名BitMEX。
在當時,儘管加密貨幣交易所並沒有現在發展的蓬勃,但同樣不乏優秀的競爭者,尤其當時,OKCoin、火幣等交易所已經儼然有頭部翹楚的潛力。如何在一眾優秀的交易所中脫穎而出?這似乎是所以交易所老闆都頭疼的問題,但對於Arthur Hayes而言,卻不是什麼大問題。BitMEX被打造成了一個純期貨合約平台,撮合期貨合約的買家和賣家,無論加密幣走勢如何,BitMEX都能保證自己賺錢。
若是比特幣,則平台收取0.05%的結算費用,萊特幣等其他流動性較低的幣種,平台則收取0.25%的結算費用,並且為了繞過銀行系統,BitMEX上的所有交易都以比特幣結算,不轉換為任何法定貨幣。同時,Arthur與Delo一個天才般的設計,讓BitMEX從比特幣期貨合約交易平台中脫穎而出,那就是永續掉期合約(perpetual swap),即XBTUSD永續合約。與一般定期合約不同,一般定期合約最終會到期並觸發標的資產的交割,而這些永續合約永不終止。它追蹤與比特幣的美元價格指數,投資者可以在不中斷的情況下,長時間做多或做空比特幣。用戶要想參與其中,只需要一個郵箱。是的,在BitMEX上,用戶並不需要KYC。正因為此,BitMEX扶搖直上,乘風而起。
2018年,BitMEX租下了香港也是全世界最貴的辦公室—長江中心第45層整層,為了到達這一步,高盛集團用了百年,BitMEX只用了4年。而今年2月3日,Arther發推特宣布,自2016年推出XBTUSD交易至今,XBTUSD永續合約交易量已突破2萬億美元。BitMEX風頭一時無兩,春風得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BitMEX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比特幣期貨交易平台,佔據著比特幣期貨交易中最大的市場份額,即使Arthur在推特上開開心心地分享著交易平台激動人心的數據,告訴人們在BitMEX上未平倉金額超過10億美元,永續合約總交易量超過2萬億美元。但依然無法掩蓋一個事實,那就是BitMEX並沒有合規牌照。
「 BitMEX的出路 」
今年3月4日,英國金融監管機構因為牌照問題對BitMEX發出了警告,如果其不能完成合規,就意味著將要放棄英國市場。無獨有偶,去年年初,在美國監管之下,BitMEX關閉了美國用戶的賬戶,此後是加拿大魁北克、中國香港、古巴、敘利亞......在全球監管日趨收緊的形勢下,不合規的BitMEX不斷地被各個國家和地區驅逐,而與之相對的其他交易所則開始了對BitMEX的蠶食。
3月12日「黑色星期四」因許多事情而被銘記。但對於加密貨幣投資者來說,3月12日的崩盤已經改變了比特幣衍生品市場的格局。但對於BitMEX來說,312閃崩則是對其比特幣期貨市場份額的致命打擊。根據CoinMetrics的數據,BitMEX的未平倉合約期貨市場份額從3月中旬的35%迅速跌落至4月的20%以下,與之相對的,則是OKEx、幣安的強勢崛起,其中,幣安所佔份額達到了25%,超過了BitMEX。
區塊鏈分析師Antoine Le Calvez當時表示,自比特幣崩盤以來,最大的加密資產期貨市場發生了洗牌,BitMEX的部分市場份額被幣安奪走。外患加內憂,BitMEX的日子不會好過。截至目前,Arthur Hayes的推特也已經9天沒有更新了,不知道這次Arthur的失語能否換來BitMEX的平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國當局針對BitMEX的監管力度遠遠超過此前對幣安等交易所的監管力度。畢竟,直接上升到抓人高度的監管案例,在頭部交易所中十分罕見。對BitMEX而言,倘若無法度過此次難關,那麼一直漂泊於世界各地的Arthur Hayes恐怕就要背著通緝「亡命天涯」了。而就算度過這一難關,對於流失巨額資產的BitMEX而言,或許也很難再恢復以往的光輝。畢竟現在已經有不少人,認為BitMEX甚至對行業造成了損害。前芝加哥期權交易所資深交易員David Carman表示,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所BitMEX沒有遵守美國的監管規定,這對整個加密行業造成了傷害。
「如果他們不守規矩,只會傷害整個行業並將其拖垮。」事實上,伴隨著BitMEX被調查,行業內的各大加密貨幣交易所風聲鶴唳。10月2日晚間,就在BitMEX被提起訴訟的當天,一家合約交易所Bybit發聲表示自身符合當地法規,且其不在美國管轄範圍內,沒有面臨類似問題的風險。
無獨有偶,10月9日,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首席執行官Brian Armstrong發布博文稱,自從該公司明確發布不參與政治的立場後,公司已經有60名員工接受遣散費離職,佔Coinbase總員工數量的5%。儘管Coinbase此舉並無直接證據表明和BitMEX有關,但瓜田李下,難免杯弓蛇影。畢竟,對於長期處於灰色地帶的加密貨幣行業而言,交易所們很難保證自身的行為不會引起監管機構的警覺。比特幣巨鯨Joe007就在近期發推表示,監管機構不會止步於此,加密貨幣交易者應做好準備。伴隨著BitMEX事件,是全球監管的加強。
早在去年5月,包括七國集團在內的15個國家便開始構建針對加密貨幣監管的計劃,並預計於2020年完成。此外,今年9月24日,歐盟也宣布將開始加強對加密數字資產的監管。面對BitMEX的當前處境,有人感動於BitMEX這種「毋寧死乎」的精神並為其拍手叫好,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伴隨著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壯大,目前整個行業價值3443億美元,養活數百萬從業者,當前的加密貨幣行業和早期的千山獨行的那種極客實驗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萬向肖風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區塊鏈的趨勢不是原教旨主義的去中心化,而是用去中心化的方法優雅地解決問題,不是為了去中心而去中心,而是為了人類社會福利的增加。對於加密貨幣來說也是一樣,去中心化或許是一個很動聽的詞,但在法律監管邊緣遊走或者對抗終究不是明智之舉。或許經此一擊,曾經不管不顧,野蠻生長的BitMEX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現在和未來了。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10/10/%e8%a1%8d%e7%94%9f%e5%93%81%e4%ba%a4%e6%98%93%e6%89%80%e4%b9%8b%e7%8e%8bbitmex%e5%b7%b2%e5%88%b0%e6%82%ac%e5%b4%96%e8%be%b9%e7%bc%98/?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