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行業中Uniswap的異軍突起引發了市場的關注。這是一個有趣且潛力巨大的DEX項目,在過去的一周,Uniswap的日均交易量邁過了1億美元的大關,而在3個月前這一數值僅僅為1百萬美元。為此很多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以Uniswap為代表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在未來將代替目前的主流交易所。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資料來源:Uniswap官網
我第一次關注Uniswap是在今年年初,主要被其簡潔的經濟模型所吸引:
其中x是第一種數字貨幣的數量,y是第二種數字貨幣的數量,k是一個恆定的常數
這個公式有一種獨特的數學之美,正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雖然都是一個簡潔的公式,但卻打開了新時代的大門。
具體而言,我們在過去進行加密貨幣交易時,都依賴訂單薄模式,即交易者需要將自己的訂單提交至訂單薄(Order Book)上,隨後進行撮合併完成交易,流程複雜,對系統的技術要求極高;而Uniswap則採用了一種全新的交易模式---利用儲備金流動性來完成加密貨幣的交易兌換,以此實現了自動做市場商(Automated Marker Maker)。
我們以Uniswap中ETH和ERC20代幣交易為例。公式x*y=k中,x、y分別是ETH和一種ERC20代幣的數量,而k是一個常數。x,y和k的初始值由流通性提供者確定,因為ETH和ERC20代幣之間的匯率P = x / y,所以在確定x和y初始值的同時,也確定了匯率P的初始值。
假如一個交易者想用m個ETH購買一定數量的ERC20代幣,為此他需要向Uniswap交易合約的ETH資金池發送m個 ETH,交易費用為h。為了保證k值不變,那麼智能合約需要向投資者支付n個ERC20代幣,即
公式(3)即決定了支付給交易者的ERC20數量n。
從圖像上看這一交易過程更為簡潔:因為k是一個固定的常數,所以兩種代幣的數量x和y只能在下圖中的反比例函數圖像上運動。開始時(x,y)在圖中的a點,當交易者向智能合約打入A代幣時,(x,y)的坐標來到b點;為了使(x,y)在反比例函數圖像上運動,必須減少B代幣的數量,隨後(x,y)運動到了新位置C,並完成交易。
從上面的交易流程我們可以發現,Uniswap完全不需要訂單薄,且沒有交易撮合這一過程,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3)即可實現交易的完成。如此簡潔的一個公式,卻顛覆了傳統的交易模式,讓人讚嘆不已。
然而,正如西方諺語中所說的:「A coin has two sides」,Uniswap簡潔的數學模型在給它帶來種種優勢的同時,也為其未來發展埋下了種種隱患。
首先,Uniswap的交易深度不足,無法支持大額交易。交易深度是衡量一家交易所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反映的是市場在承受大額交易時價格不出現大幅波動的能力。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樣,如果不考慮交易費用,那麼Uniswap的成交價格為P = n/m。從圖像上看,在交易前合約內兩種數字貨幣的數量為(x1y1),交易後變為(x2y2),那麼其實際交易價格為:
由於y = k / x,所以的值越大,的變化幅度越小,此時趨近於0。這意味著當用戶向交易合約中放入越多數量的代表A,換回的代幣B數量越少,即交易價格越高。因此,Uniswap的交易深度非常差,用戶無法在Uniswap上進行大額交易,否則將要支付很高的價格。
其次,Uniswap無法獨立定價,必須依附於主流交易所。Uniswap捨棄了訂單薄模式,即捨棄了「價格優先」的交易原則,無法捕捉到市場的最新交易價格。為此,Uniswap不得不引入套利機制:一旦Uniswap上的價格與市場公允價格不同,就會出現套利空間,並將價格拉回正軌。這註定了Uniswap永遠無法成為主流交易所,否則套利機制將失靈,交易無法保證按正常市場價格執行。
因此,基於以上原因,即便我對Uniswap的數學美感不惜吝嗇之詞,卻也不得不遺憾地說,Uniswap很難取代目前的主流交易所。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8/05/okex-jay-hao%ef%bc%9auniswap%e5%be%88%e9%9a%be%e5%8f%96%e4%bb%a3%e5%bd%93%e5%89%8d%e7%9a%84%e4%b8%bb%e6%b5%81%e4%ba%a4%e6%98%93%e6%89%80/?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