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幣十一年發展史上,如果非要梳理出一些決定性事件,那麼以下事件必然會上榜。
2008年10月31日,比特幣白皮書發布;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2010年5月21日,程序員Laszlo Hanyecz用1萬個比特幣購買兩塊披薩;2017年8月1日比特幣發生硬分叉,比特幣現金BCH誕生(UTC)......
在所有這些大事件中,如果其事件都在推動比特幣沿著康庄大道上前進,那麼發生在2017年8月1日的BTC硬分叉事件,絕對是比特幣前進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個十字路口,是重點中的重點,對比特幣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擴容始末牽涉到的國內外大咖(部分)
剛剛過去的8月1日,是BTC分叉三周年,也是BCH三周歲的日子,藉此對比特幣分叉始末進行回顧。
貌合神離、臨時起意、雞同鴨講、攻守同盟等辭彙都不足以囊括比特幣分叉帶來的混亂,比特幣分叉至少有產生三方面重大影響:(1)曾經市值第二的比特幣現金BCH誕生,此後大量分叉幣誕生;(2)比特幣在「隔離見證+閃電網路」的路線上走得更加堅定了;(3)比特幣社區發生嚴重分裂。
1、最早討論比特幣擴容的人——中本聰
時間倒回至2010年10月3日,此時,距離中本聰隱退只剩下兩個月時間了,比特幣開發者Jeff Garzik在Bitcointalk論壇發帖,建議將容量限制提高到7.1M,他在論壇上說道,「我們至少要能趕上Paypal的交易速度」。
當時中本聰認為,比特幣區塊尚未填滿,但需要為未來的擴容做準備。
兩個月後的2010年12月12日,由於維基解密事件,中本聰徹底離開人們視野,比特幣擴容就此被擱置。
2、2013年,比特幣容量問題凸顯
時間再往前撥7年,2013年比特幣網路開始面臨交易暴漲的問題,彼時每個區塊佔用量已達到150K左右,佔比為15%。
比特幣開發者Jeff Garzik於2010年在Bitcointalk上與中本聰討論擴容的帖子再次得到熱議。
Jeff Garzik( 傑夫·加齊克 )
而到了2015年1月份,比特幣區塊使用量已經達到0.3M,佔比為30%,如果將開發周期考慮在內,擴容問題已十分緊迫。
3、提升比特幣交易速度的關鍵
比特幣每個區塊為1MB,按照平均每個交易大小為250位元組(Byte),那就只能記錄1024*1024 / 250=4194個交易。產生一個區塊平均需要10分鐘,那麼每秒交易筆數就為4194/10/60=6.99筆,通常我們所說的比特幣每秒7筆交易就是這麼來的。
每個區塊記錄交易數:1024*1024/250=4194筆;
每秒確認的交易數量:4194/10/60=6.99筆;
這裡面有三個變數,分別是區塊容量、交易大小、區塊時間,其中只有通過更改區塊容量提高交易速度的方法是可行的,例如將區塊容量從1M增加到32M,那麼每秒交易速度就會從7筆增加到224筆。如果不擴容,還想要增加交易速度,就只能通過側鏈進行。
這其實就是後來比特幣擴容之爭的兩條關鍵路線。
4、Blockstream,「隔離見證+閃電網路」路線的推動者
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聰從公眾視野消失時,將比特幣開發許可權交給了嘉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此後嘉文又把代碼管理許可權給了4位開發者,其中就包括格雷戈里·麥克斯韋
(Gregory Maxwell)。
Gavin Andresen
Adam Back(亞當·巴克)
2014年8月, 密碼學家亞當·巴克(Adam Back)、投資者Austin Hill、核心開發者雷戈里·麥克斯韋(Gregory Maxwell)、Pieter Wuille、Matt Corallo等合作創立了比特幣技術公司Blockstream。Adam Back出任CEO,Gregory Maxwell出任CTO。
Adam Back是著名的哈希現金(HashCash)機制發明人,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時就採用了類似於哈希現金的PoW機制,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介紹PoW機制時,專門向他致敬。
Blockstream是幹什麼的呢?
Blockstream公司側重於側鏈技術與閃電網路,2014年底和2016年初,Blockstream分別獲得210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和5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按照Gregory Maxwell的說法,Blockstream就是為了比特幣開發而建立的。
Gregory Maxwell(喬治·麥克斯韋)
2015年2月閃電網路白皮書發布,2015年12月隔離見證(Segwit)方案被提出。此後,Gregory Maxwell將閃電網路寫入比特幣路線圖,形成了「隔離見證+閃電網路」的技術路線。
該擴容路線,實際上並沒有改變區塊大小,而是通過巧妙的設計,與鏈下處理的方式加快比特幣確認速度,與嘉文、傑夫所堅持的路線完全不同。
隔離見證:不把對交易的見證信息寫入區塊,從而使得區塊大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減少單筆交易的信息量,來容納更多的交易。
閃電網路:在有頻繁往來的交易對手之間以保證金的方式構建一個預付款的池,只要不超過這個額度,所有的交易不在主鏈區塊里記錄,只有在結算的時候才發生一筆交易,從而減輕小額交易對主網的壓力。
5、擴容方案一:Bitcoin XT大區塊方案
Bitcoin XT是嘉文為比特幣擴容,在2012年建立的與Core兼容的比特幣全節點版本。
在此版本上,Jeff Garzik提出了比特幣改進建議BIP100,建議礦池進行鏈上投票,超過75%算力同意既可以擴容。Gavin Andresen和Mike Hearn提出BIP101,建議先擴容到2M,然後每兩年翻倍。
2015年6月,考慮到更大區塊帶來的網路延遲,來自中國的礦工們同意BIP100擴容方案,即當超過全網算力75%同意,就可以將同意將區塊先擴大到8M,嘉文的擴容方案被拒絕。
2015年下半年,比特幣區塊佔用從0.3M迅速增加至最高0.7M,比特幣社群關於擴容的討論聲音愈加高漲,擴容事不宜遲。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徹底扭轉了故事發展方向。
Mike Hearn( 邁克·赫恩 )
2016年1月,大區塊的鼎力支持者Mike Hearn宣布退出,賣掉所有BTC之後,推出加密社區,並宣布「比特幣已死」!
原因有三個:1)Core和Blockstream對比特幣開發權的控制;2)在Reddit上,討論Bitcoin XT擴容版本的版塊r/bitcoin遭到管理員管制。同時在bitcointalk.org上,關於擴容的討論也遭到管制;3)掌握優勢算力的中國礦工對Core非常忠誠。
Mike的退出,Bitcoin XT方案失敗。
6、擴容方案二:Bitcoin Classic 方案與香港共識
2016年1月,嘉文等建立新的開發組Bitcoin Classic,擴容進入Bitcoin Classic階段。
2016年2月22日香港會議召開,中國礦工、比特幣核心開發者、Blockstream CEO Adam Back達成協議:2016年4月發布隔離見證;7月完成硬分叉代碼;2017年7月在社區支持的前提下實施硬分叉升級。這就是香港共識。
中國礦工拋棄了嘉文建立的開發組Bitcoin Classic,選擇支持核心開發組(Core)。
2016年5月,比特幣區塊中位數已經達到1M!手續費開始提高。然而,Core並未履行香港共識的承諾。5月份,Core核心開發者Gregory Maxwell和Mark Friedenbach等人公開反對香港共識,香港共識破產。
重啟Bitcoin Classic的呼聲重新發出,此時的嘉文仍然是推動擴容的重要力量,但一個意外事件,徹底粉碎了嘉文的擴容之旅。
7、CSW事件與嘉文黯然離場
2015年底澳大利亞人克雷格·賴特(Craig S. Wright,簡稱CSW)開始公開聲稱自己是中本聰,得到嘉文承認。
2016年5月4日CSW公然離棄此前答應的轉移中本聰幣的承諾,嘉文名譽受到巨大損失,黯然退場。
Craig S. Wright(澳本聰)
2016年1月,擴容幹將Mike退出,Bitcoin XT擴容方案失敗;2016年5月,因為澳本聰事件,嘉文失去公信力,Bitcoin Classic擴容方案失敗。擴容陣營的兩位堅定支持者就這樣全部隕落。
關於嘉文,其為比特幣生態的發展做出了大量貢獻:
2016年1月,擴容幹將Mike退出,Bitcoin XT擴容方案失敗
2016年5月,嘉文失去公信力,Bitcoin Classic擴容方案失敗
總結嘉文與比特幣的淵源,這也許可以專門出一篇栩栩如生的調查報告
也許嘉文還會回來,但畢竟一直為比特幣未來奔走的嘉文,徹底離開了
2010年底,嘉文建立比特幣水孔頭,被中本聰指定成為首席開發者
2011年, 嘉文正式接管比特幣開發許可權
2012年, 嘉文建立比特幣基金會,並放權給四位開發者
2016 年,因支持奧本聰,核心開發者撤銷了嘉文的「提交訪問許可權(commit access)
His commit access to Bitcoin Core on GitHub was revoked in May 2016 after stating Wright is Satoshi Nakamoto.
到現在為止,所有的關鍵角色都已登場:Blockstream、擴容派、礦工 。
8、擴容方案三:Bitcoin Unlimited
2015年11月26日Andrew Stone等開發者發布了Bitcoin Unlimited版本。
Andrew Stone( 安德魯·斯通 )
Bitcoin XT失敗、香港共識失敗、Bitcoin Classic失敗,擴容陣營一路慘敗,而以Gregory Maxwell作為代表的核心開發組與Blockstream卻在「隔離見證+閃電網路」的路線上越走越堅定。此時礦工紛紛轉向逐漸崛起的Bitcoin Unlimited,分叉大戰即將打響。
2016年10月比特大陸參與投資的Viabtc礦池創始人楊海坡率先宣布支持BU。
江卓爾
楊海坡
為了不受制於人,著名比特幣早期投資人,被稱為「比特幣耶穌」的Roger Ver也創建了Bitcoin.com礦池,宣布支持BU。BTC.top礦池創始人江卓爾、比特大陸的螞蟻礦池等也相繼支持BU。
Roger Ver
但是,2017年2月到4月期間,由於BU軟體漏洞,多次導致大量節點掉線,大量中立者對BU失去信心,開始轉向支持Core開發組,BU失敗。
9、擴容方案四:紐約共識鬼影憧憧
2017年5月份,在Barry Silbert( 巴里·希爾伯特 )極力促成下,礦工、開發者們達成紐約共識,約定實施SegWit+2M綁定擴容的方案,也就是SegWit2X,在不硬分叉的前提下,達成擴容。
實際上,2017年5月份,比特幣已經處於堵死狀態,比特幣區塊容量基本被用盡。
這一時期,各個加密貨幣價格瘋漲,2017年3月到6月,ETH的價格從13美元飆升至385美元,翻了近30倍;XRP三個月翻了近53倍;LTC也翻了7.5倍;同期BTC只增長1倍。
但是,就在紐約共識準備向外公布的前一刻,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在James Hillard搶先提交了一個與紐約共識名字完全一樣,但內容不同的提議——BIP91,這會導致投票混亂——礦工到底是支持James Hillard,還是支持真正的紐約共識?這為紐約共識的執行覆蓋上一層陰影(具體細節,參照劉昌用老師的《比特幣擴容之爭始末 》一文)。
Barry Silbert( 巴里·希爾伯特 )
此外,紐約共識先實施SegWit軟分叉,即8月1日,實施SegWit方案——「用戶軟分叉激活」(UASF),直接繞過礦工,不升級到分叉後的版本的礦工挖礦得不到區塊獎勵,兩個月後再硬分叉擴大區塊容量(到2M),也就意味著該方案直接繞過算力投票,這也給紐約共識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紐約共識首先沒有Core開發者參加、二缺乏技術優勢、三2M擴容無保障且仍可能導致分裂,共識十分脆弱。
最終到達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分叉。
10、硬分叉:2017年8月1日,比特幣硬分叉,BCH誕生
2017年6月30日,荷蘭阿納姆召開了擴容系列會議。會議期間,Bitcoin ABC的Amaury( 阿默里 )拿出了可以實行UAHF,即將容量簡單擴大到8M的比特幣新版本。
吳忌寒、楊海坡、Roger等決定落實UAHF。
2017年8月1日,已經形成了BCH穩定的交易市場。8月1日,隨著Viabtc挖出了第一個BCH區塊,隨後江卓爾的BTC.top和比特大陸螞蟻礦池等也加入挖礦,BCH誕生。
11、一場事關信仰的戰爭
分叉,並不只是關於區塊大小的爭執,還是一場事關信仰的戰爭!
參考鏈接: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8/04/bch%e4%b8%89%e5%91%a8%e5%b2%81%e5%9b%9e%e9%a1%be%ef%bc%9a%e6%af%94%e7%89%b9%e5%b8%81%e6%89%a9%e5%ae%b9%e5%be%80%e4%ba%8b%ef%bc%8c%e4%b8%80%e5%9c%ba%e4%ba%8b%e5%85%b3%e4%bf%a1%e4%bb%b0%e7%9a%84/?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