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exander Limonov
譯者:Hameiz
譯文摘要
智能合約驅動經濟的可行性尚未可知,作者按照「法治」和「關係強度」 兩個維度初步提出了概念模型,分析了銀行、在線零售商等用例。進一步地,作者提出智能合約適用於分散式市場,展望了資金轉賬等未來用例。
引言
由部署在公共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來驅動經濟,其可行性基本上還屬未知。雖然dApp的現實應用已經成為可能了,但是看看用戶數量[1]就會發現,現有用戶大多數是在參與博彩或轉賬/轉換加密貨幣(博客平台Steemit是一個值得注意、有趣的例外)。
這種類型的參與,具有高度的投機性風險,又是由區塊鏈承載的可感知未來價值所驅動,會讓博彩和投機交易的收益變得毫無價值。賦能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開發商們所面臨的問題是,找到一種方法來釋放這種感知價值,並為功能強大、部署簡單的應用程序提供一個平台,這些應用程序將填補目前現有機構、企業和市場服務不佳的利基市場。
概念模型
由於區塊鏈領域缺乏連貫的高層次業務框架,可行性問題解決方案的可能路徑變得模糊不清。作為初步嘗試,為了捕獲破壞信任的成本,我們試圖按照兩個維度,對商業關係(即針對服務、商品或履行法律義務的貨幣交換)進行分類。第一,反映可能給偏離一方造成的潛在外部成本,我們稱之為「法治」(Rule of Law);第二,反映內在投資和退出關係的潛在沉沒成本,我們稱之為「關係強度」(Relational Strength)。
法治的維度反映了兩方面考慮,交易所的監管程度和法制化程度是正式組成部分。然而,現實中,在評估某一特定商業關係的落腳點時,必須把法庭准入條件差、缺乏公正性和承擔巨額法律費用風險,視為複雜因素。應當指出的是,這些考慮並不是關係本身固有的,而是由關係所在的社會從外部強加的。
關係強度的維度反映了兩個考慮因素,這與法治很像,不過這些考慮因素是關係的內部因素。一個是相關雙方(或可能更多方)典型關係的長久度,特別地,因為長期關係使得聲譽很重要。另一個是建立或維持關係所需的投資成本,比如投資於特定關係的實物資本或培訓所產生的成本。
現在,我們詳細討論幾個例子。
銀行(高等級法治、高等級關係強度)—社區銀行的簡單個人支票賬戶,有來自多個政府機構的監督和保險(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等)。客戶也傾向於很長時間業務留在同一家銀行——也許是他們一生的時間。
在線零售商(中等級法治、中等級關係強度)—與亞馬遜的帳戶可能是長期關係,但是兩次使用同一個帳戶或在不同帳戶之間切換的差別很小。此外,雖然可以向法院申訴,但就一雙延誤送達、質量不佳的鞋子提起訴訟,並不是一個嚴肅的選項。
政府機構(高等級法治、高等級關係強度)—所有美國公民都要遵守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所規定的各種法律義務,這些法律義務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要嚴格執行並持續一生。
跳蚤市場(低等級法治、低等級關係強度)—就一雙不匹配的鞋子,雖然可能很難贏得對亞馬遜的官司,但如果這雙鞋是在雜亂街頭市場、從一位幾乎匿名小販那裡買的,那贏得官司將是完全不可能的。
最後,看看其他一些商業關係在我們概念框架中的可能位置。
這與賦能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有什麼關係?
在公共區塊鏈上部署智能合約,通常被視為中心化機構(如銀行)去中介化的一種手段。這種觀點受到了「密碼朋克」(cypherpunk)思想的嚴重影響,即如果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其支持者所感知到的潛力,商業考慮與政治意識形態密切相關的話,可能會被政府視為威脅。正如Vlad Zamfir所指出的[2],這種意識形態上的糾葛,使得在區塊鏈上建立業務的前景極為危險,部分原因是開源項目通常仍然依賴核心開發團隊,而這些團隊可能很容易遭到政府起訴。直接攻擊大型機構是不明智的,因為這些機構對政府政策具有重大影響。
非中介化道路上的另一個障礙是,在現實中,發達國家的中心化第三方機構並沒有呈現出極端去中心化倡導者們所想像的危險。簡單地說,大多數人不會多想這樣的可能性:他們的銀行會欺騙他們,或是破產,而他們卻無法以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支付方式或法院和解形式收回他們的錢。此外,銀行可以非常方便地發展和維持與上述機構的關係(例如,透支保護、易於使用的統一用戶體驗等)。對銀行的非中介化沒有根本性需求。
就像客戶與銀行或醫生之間的「制度化」關係一樣,無論是從法律追索權還是穩定長期關係的價值方面,大多數人對網上零售商是相對滿意的。供應鏈關係可以持續幾十年,類似於垂直整合。
智能合約適用於哪兒?
儘管公共區塊鏈作為偉大顛覆者和去中心化者角色的前景明顯黯淡,但仍有機會進入並徹底改變一個完全不同的利基市場。這一利基市場就是分散式市場。目前形式的區塊鏈,支持半匿名參與者之間以此前不可能的方式任意進行數字資產交易(雖然這很無聊,但加密貓就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證明)。即使Steam有一天也會消失,帶走自己所「擁有」的數字資產,但在分散式市場中,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而且,無法禁止人們進入分散式市場。
交易中心是人類生活的基本特徵,分散式市場就是交易中心演化發展的未來。未來的區塊鏈,可以提供該領域(區塊鏈自身)的數字等價物、常規權重和估量(加密安全)以及合同仲裁(智能合約),非常像100年前組織良好的街頭市場做的那樣。它所提供的優勢,除了可以進行全新種類的商品貿易外,可以為自發的市場帶來強大的法治(法規強制執行)和高度的關係強度(由於缺乏信任),而不需要複雜的政府機構或高額投資(在參與者方面)來支持它們。
未來應用的常見示例(以及不適用原因)
資金轉賬——雖然比特幣或以太坊可能有助於在惡性通脹時期規避資本管制或存儲價值,但正是這些用途,使得這類應用不太可能無限期持續下去,至少在擁有強大執法機構的國家會是這樣的。
供應鏈跟蹤-公共區塊鏈對於過去幾年的供應鏈關係來說是不必要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有一些用途(例如,亞馬遜供應商從中國不同的小製造商訂購各種小型家居用品)。
未來應用的更好示例
個人責任-智能合約可以解決的一個問題是,一旦達成協議,就會鼓勵陌生人見面(例如,在第一次約會時)。兩個人和一個第三方(比如餐廳)將代幣存入一份返回存款的合約中,該合約能為第三方或合約創建者帶來利潤。一旦兩個人都應用對方智能手機確認了到達見面地點,第三方(比如餐廳)就會自動驗證他們都接入了第三方的Wi-Fi網路。區塊鏈解決方案避免了中心化平台對個人數據的二次使用,同時此類合約的部署相對容易,無需維護中心化伺服器。雖然這個例子看起來可能有局限性,但它說明了一個無需法治的案例(無需簽署經過公證的合同),關係強度也非常低。
科學引文追蹤——目前,科學界面臨著一個挑戰,即如何讓公眾和其他學者更容易使用到他們的研究發現。儘管免費的非營利期刊可能是未來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但這樣的解決方案幾乎肯定需要收取投稿費,這就限制了機構研究資金有限的學者們。然而,區塊鏈支持微支付和驗證已發表論文中的引文。也就是說,發布到區塊鏈上的每篇具有合約編譯的論文,都會相應地轉交給被引用的學者。如果論文本身引用率高,其作者將因未來的被引用而收回這些費用。該追蹤系統的弱點——需要建立一個規範,即論文發布到區塊鏈上,而不是「鏈下」——可以通過對早期採用者的獎勵制度來緩解。與前一個例子類似,很少有人會求助於版權法律,而且一位學者和他所引用學者之間往往只有短暫關係。當然,第三方非盈利出版集團可以按照這些思路實施一個系統,但會帶來學術界強烈感受到派系利益(如某一特定理論的支持者)的風險。區塊鏈出版系統甚至可以與普遍使用的同行評審機制進行集成(或許僅限於引用次數高、可在區塊鏈上立即得到驗證的學者。)
原文注釋:
[1]https://www.stateofthedapps.com/rankings?sort=dau&order=desc
[2]https://medium.com/cryptolawreview/against-szabos-law-for-a-new-crypto-legal-system-d00d0f3d3827
原文來源:
https://medium.com/casperlabs/feasibility-of-the-smart-contract-economy-3ede9f42c0a0
譯者注釋:
1、2020年7月16日-23日,力場與卡斯珀實驗室(CasperLabs)聯合組織《翻譯CasperLabs,就在今天!》活動,本譯文系參賽作品。
2、原文作者Alexander Limonov,卡斯珀實驗室(CasperLabs)經濟學家,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管理經濟學與戰略方向博士候選人、凱洛格商學院科研助理。
3、CasperLabs是一家創建開源區塊鏈平台的初創公司,目標是在不犧牲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實現網路擴展。宗旨是為所有需要高度安全性、快速執行和可預測的經濟性的應用程序構建一個變革性區塊鏈平台。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7/24/%e4%bb%8e%e6%b3%95%e6%b2%bb%e5%92%8c%e5%85%b3%e7%b3%bb%e5%bc%ba%e5%ba%a6-%e5%87%ba%e5%8f%91%ef%bc%8c%e6%8e%a2%e8%ae%a8%e6%99%ba%e8%83%bd%e5%90%88%e7%ba%a6%e7%bb%8f/?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