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鏈茶館
原文標題 | 去中心化預言機 Chainlink 獨佔鰲頭,NEST、 Tellor 等還有機會嗎?
最近 DeFi 概念風靡區塊鏈世界,拉動了大量 DeFi 項目市值的暴漲。而作為所有 DeFi 項目都離不開的預言機,也迎來了大漲。
預言機的龍頭 Chainlink 從 7 月份以來更是一路絕塵,代幣 LINK 從 4.5 美元最高漲到了 8.3 美元,24 小時漲幅超 44%,市值躋身全球 TOP 10。
截止 7 月 14 日發稿,價格雖有回落到 7.1 美元,但市值也仍是 TOP 10。
那麼預言機到底是什麼,以及當下的市場格局如何?預言機能否迎來爆發?鏈茶館帶你盤點。
預言機——提供真實數據
眾所周知,區塊鏈的可溯源、防篡改等特性能夠讓數據更可信,但如果原始數據就出了問題,那區塊鏈也解決不了。
而預言機就是作為中間件,將現實世界的數據寫入到區塊鏈上,比如價格、天氣、成績等現實世界的信息。
對於智能合約而言,在區塊鏈上運行就需要有可靠的第三方信息源,否則就可能危及智能合約的正確執行。
所以說,凡是與數據相關的行業,都是預言機的應用場景。
而對於 DeFi 項目來說就更是如此。
可以說,如果沒有預言機提供「高度確定性市場信息源」,DeFi 協議就無法獲得價格信息、波動率等核心數據。
Chainlink——一騎絕塵的龍頭
Chainlink 之於預言機,大概相當於以太坊之於公鏈,而且還是 2018 年之前的以太坊,因為對手很少。
Chainlink 是世界第一個去中心化預言機,目標是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預言機網路,節點兼容以太坊、比特幣和 Hyperledger。
Chainlink 的客戶包括谷歌雲、甲骨文等世界頂級互聯網公司,還有波卡、比原鏈、IOST 等知名公鏈,DeFi 項目更是不計其數。
去年初,Chainlink 的代幣 LINK 還是 0.4 美元,而今天已經是 7.2 美元,全球市值市值第 10,超過了 EOS。
如果要挑毛病的話,Chainlink 的費用比較高。但值得一提的是,LINK 的持幣地址將近 17 萬個。
Band Protocol——後生可畏
Band Protocol 是一個新興的去中心化預言機,今年 5 月底主網才上線。
Band Protocol 創始人曾登上過福布斯「30 Under 30」排行榜,有紅杉資本的投資,並且在幣安上線,是一個明星項目。
與 Chainlink 相比,Band Protocol 更便宜,而且可以直接調取外部數據。
而且在生態布局上,Band Protocol 已經和跨鏈巨頭 Cosmos 合作,但其它客戶並不多。
目前對 Band Protocol 給予厚望,很像當年的 EOS。
2019 年 9 月,Band Protocol 的代幣 BAND 上線幣安,價格為 0.6 美元,一路漲到了目前的 2.2 美元,當下 BAND 的持幣地址是 2000 多。
Tellor——聚焦 DeFi
Tellor 是幣安支持的另一個預言機項目, PoW+PoS 的組合,以確保任何願意參與者能夠提供真實數據並獲得獎勵。
與 Chainlink 相比,Tellor 的定位更加輕量。比如 Chainlink 的目標是允許任何智能合約查詢幾乎任何一條鏈下數據,而 Tellor 則只允許智能合約每 10 分鐘查詢一次
因為 Tellor 主要是想在 DeFi 上發力,目標是成為 DeFi 的核心,為 DeFi 協議提供安全和去中心化的數據。
Tellor 的缺點是不能實時檢索數據,而且在以太坊上存儲數據比較貴。
Tellor 採取的是結合了 PoW 挖礦和 PoS 質押的混合機制。目前其代幣 TRB 持幣地址 2600 多,截止發稿,24 小時漲幅達 28%。
NEST——不一樣的預言機
NEST 也是一個新興預言機項目,號稱是「唯一可用於 DeFi 的預言機」。
作為分散式價格預言機,NEST 是通過去中心化激勵方案解決價格數據上鏈的問題。
具體來講是通過礦工雙邊報價的方式來生成價格,然後驗證者如果覺得報價與市場價格之間有偏差,那就可以吃單套利,然後在鏈上直接生成價格。
而以 Chainlink 為代表的其他預言機,是通過分散式節點向鏈上合約「喂數據」的方式形成預言機數據,通俗來講就是由節點(也即礦工)把數據上傳到鏈上。
相對而言 NEST 的價格比較能夠代表市場公允價格,而不是依賴於節點的判定,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 NEST 未來可能面臨的瓶頸,即團隊影響力被弱化。
但總體來說,NEST 還是令人眼前一亮。
NEST 已於 7 月 13 日實現了 NEST 3.0 上線以太坊主網,目前持幣地址 4000 多。
2020 年的預言機的格局,很像 2017 年的公鏈,都被寄予厚望,都是一家獨大,都還沒有太多開發者的湧入。
但公鏈後來經歷了千鏈大戰,以太坊殺手們在鏖戰中幾經凋零,市場仍是以太坊一家獨大。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7/16/chainlink-%e4%b8%80%e9%aa%91%e7%bb%9d%e5%b0%98%ef%bc%8c%e5%85%b6%e4%bb%96%e5%8e%bb%e4%b8%ad%e5%bf%83%e5%8c%96%e9%a2%84%e8%a8%80%e6%9c%ba%e9%a1%b9%e7%9b%ae%e8%bf%98%e6%9c%89%e6%9c%ba%e4%bc%9a%e5%90%97/?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