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塊鏈技術領域,關於跨鏈的研究從來都是熱潮迭起。其實分析起來也不奇怪。區塊鏈經過幾年的喧囂、沉澱、升華,尤其是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區塊鏈應用落地逐步成熟。落地應用的成熟發展,逐漸催生與其他應用交互的外聯需求,而跨鏈作為解決這種需求的基礎設施,自然而然會被重視起來。
大家是怎麼聊跨鏈的
跨鏈不是個新鮮話題,早在2016年9月, Vitalik Buterin所著的《Chain Interoperability》就對跨鏈的技術方案和應用價值進行了詳細闡述。其中提到,較為實用的三種跨鏈技術為「公證人機制」、「側鏈/中繼」、「哈希鎖定」;幾種可能的跨鏈應用場景包括資產交換、原子交易、預言機、信息互通等。
此後國內外討論跨鏈的各類話題,大多繞不開這三種跨鏈技術,正如同早期大家討論區塊鏈時,都在討論共識機制一樣。但其實,共識機制的先進性只是區塊鏈平台設計的維度之一,譬如安全性、易用性、可擴展性等其他維度,也是區塊鏈平台設計的考慮重點。再者,區塊鏈的性能也不單純依賴共識機制,全流程處理機制、非同步化、並行性以及其他編碼、壓縮、傳輸機制等,均對區塊鏈性能有所影響。
好比共識機制之於區塊鏈,前面所提三種技術對於跨鏈而言,只是保證跨鏈訪問安全可信的一種機制。機制固然重要,但站在應用落地的角度看,如何設計合理的跨鏈架構、如何設計簡便的適配協議、如何提供易用的跨鏈介面、如何保證可信的跨鏈治理等等問題,都是跨鏈設計所應考慮的。
因此,
文章評論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7/08/%e8%b7%a8%e9%93%be%ef%bc%8c%e8%af%a5%e6%80%8e%e4%b9%88%e8%b7%a8%ef%bc%9f/?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