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比特幣可能無法在比特幣標準下生存
比特幣允許用戶在無需信任任何第三方的情況下存儲和轉移價值。然而,每個區塊最多只能記錄4,400筆交易(如果算上一對多支付,會更多)。在所有其他條件均相同的情況下,比特幣的容量受限於區塊的大小。當前的區塊大小限制是由技術和激勵相容(incentive-compatibility)的原因所致,不太可能很快消失。
有些人推斷,你可以通過增加區塊大小來給區塊擴容。雖然這的確會增加交易筆數,但這些交易得到的保證則會更差。因此,比特幣通過排除安全容量限制之外的使用來保護其根本特性。安全容量限制(safe capacity limit)可隨時間擴展,例如通過閃電網路(Lightning)之類的附加層來實現擴展。
筆者認為,上述正統觀點看似正確,但比特幣排除用戶的能力實則被高估了。雖然比特幣可以控制網路內部的用戶數量,但它無法控制通過託管銀行訪問網路的用戶數量。該銀行層的增長不受協議控制,並且可能發展為比特幣的系統性風險。
用戶之所以採用託管銀行(custodial bank),是因為其在多個維度上提供了更低的交易成本。具體可能包括更強的網路效應、更快的支付清算、追索權(legal recourse)、更低的交易手續費以及交易所或貨幣市場等金融服務的獲取權。
如今,大家都認為,未來的「比特幣堆棧(Bitcoin stack)」將由不同的層組成,這些層分別代表信任/成本圖(trust/cost graph)上的特徵點。當較高層發生故障時,用戶可以退回較低層。
文章評論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7/05/%e6%89%98%e7%ae%a1%e9%93%b6%e8%a1%8c%e5%b1%82%e5%a6%82%e4%bd%95%e7%bb%99%e6%af%94%e7%89%b9%e5%b8%81%e9%80%a0%e6%88%90%e7%b3%bb%e7%bb%9f%e6%80%a7%e9%a3%8e%e9%99%a9%ef%bc%9f/?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