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疫」,社會公共治理帶上「數字化思維」。
6月23日,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在「今冬明春」交際時,預計新冠肺炎疫情仍不會消失,但不會像第一波疫情出現這麼大的暴發。必要時,短期的措施是需要的,如中小學停課、大學暫時不複課、航班減少這類短期措施,仍需採用強力措施控制病情不再發生。
是的,「常態化」,中國乃至世界的疫情防控迎來一個新階段。人類必須做好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
人民日報微博截圖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類似疫情等重大危機往往會帶來社會習慣和產業生態的改變。不說遠,現在回顧起來,人們往往把2003年的非典當成是今日萬億級網購和快遞行業爆發的起點,儘管這種看法仍有爭議,但客觀上,一場「家裡蹲」,確實加速了居民網購習慣的建立。
危機過後,從政府 、企業到個人都會對未來進行思考。那麼,這次「新冠」疫情會成為哪些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催化劑?區塊鏈又會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今天我們首先把視角投向「人」,看看後疫情時代中的「人」將產生怎樣的變化。
1健康碼讓每個人數字化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中,各大互聯網平台所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前所未有的數字化技術的「無接觸」效應,提升了防控的全流程、多角色、多場景協同效率。
其中「紅黃綠」三色二維「健康碼」為典型代表。所謂「健康碼」,是以真實信息為基礎,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崗人員通過自行在線申報,經政府後台系統審核後,生成的屬於個人的二維碼,可作為疫情時期的數字化健康證明,憑碼通行。
健康碼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巨大的信息互通作用,它使得個人可以「隨身攜帶」自身相關的數字化信息標籤,從一定意義上,使我們每個人成為「數字人」。
國外同樣有健康碼,歐美版的「健康碼」採用藍牙的BLE(BluetoothLowEnergy)廣播技術,這項技術可以讓設備通過低功耗藍牙協議,向周圍的近距離其他藍牙設備進行廣播信息,系統本身不會識別身份,也不會記錄位置,用於警告那些曾經接觸過病毒攜帶者人,並提醒相關部門做好隔離。
從中外的健康碼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健康碼的意義不亞於移動支付,他事實上讓每一個人都數字化了,每一個人的公開行為都成為一個數字片段,人的行為、組織和政策的執行都通過數字化變成了一個在線的虛擬實時鏡像。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西方國家對人權和隱私的敏感、珍視和重視。此次疫情下的數據共享,是限定條件下符合每個人生命健康安全的。但如果這個模式常態化,就不得不考慮數據在跨主體、跨距離協作下隱私性和真實性的問題,而這正是區塊鏈的用武之地。
2數字身份助力社會公共治理
「健康碼」的核心是CTID(Cyber Trusted identity),也就是數字身份可信憑證。它將實體身份證件變成一枚手機終端的二維碼,並動態顯示使用者的健康信息,實現個人信息數據化的同時,也使這些數據得以跨領域、跨層級、跨部門流動。
「健康碼」是數字身份的一個應用,而非全部內涵。疫情之後「健康碼」何去何從?棄用無疑是浪費,升級則會催生更多可能性。
3月,杭州打通「市民卡+健康碼」系統,將「健康碼」模式將拓展至更廣泛的公共事業領域,市民可以憑藉刷卡挂號、就診、檢查、取葯,這是公民數字身份體系與數據驅動治理的全新嘗試。
如果各個省市都像杭州一樣,將「健康碼」升級為「市民卡」,將人的數字化深入到各個系統,比如政務系統、交通系統、社區管理、企業管理等,那麼它所涵蓋的服務就將從智慧醫療拓展至數字政府、智慧政務、智慧城市、智能金融,實現數字中國的偉大願景。
經此一「疫」,社會公共治理帶上「數字化思維」。推出全國統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碼系統,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一定程度上說,健康碼雖然邁出的是一小步,但未嘗不是社會數字化進程的一大步。
3區塊鏈構建分散式數字身份
未來,整個現實世界都將1:1映射變成數字孿生世界,現實世界每個人都有一個數字身份,這個身份是你在數字世界的唯一通行證。
在未來,通過數字身份,你可以在家完成政府、銀行和辦事機構的身份驗證。但是在共享數據的過程中,如何確保個人數據的安全性,防止個人隱私泄露是令人頭疼的問題。而且,抓取的信息越豐富、寬泛,個人隱私被泄露的風險就越高。因此,數字身份的發展方向,必將引入區塊鏈方式作為底層技術。
區塊鏈技術給數字身份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啟示:區塊鏈是數字身份開放協同的基礎和「信任根基」。
因為,區塊鏈數據的形成與存在方式,天然地為信任和共享而生。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實現個人信息多數據源之間的共享和驗證,在"鏈上"公共可信賬本上記錄完整的驗證信息,並由"鏈上"的智能合約計算和生成數據驗證結果,這樣便可以有效保證結果的信息可信度,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
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數字身份將會是數字世界的真正入口。只有分散式數字身份體系建立起來之後,才能使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互通,實現數字應用的全面落地,促進全球化數字經濟的發展。
危機總是會過去的,而危機帶來的改變,又或是對新經濟的催化加速都是時代趨勢,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作為個體,我們能做的保持一顆學習的心,對新鮮事物保持接納的心態,主動迎接改變。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6/26/%e7%96%ab%e6%83%85%e5%b8%b8%e6%80%81%e5%8c%96%e4%b8%8b%ef%bc%8c%e5%8c%ba%e5%9d%97%e9%93%be%e6%9e%84%e5%bb%ba%e5%88%86%e5%b8%83%e5%bc%8f%e6%95%b0%e5%ad%97%e8%ba%ab%e4%bb%bd/?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