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比推特約撰稿人 Claire Wu
咕嚕表示,區塊鏈項目應該以產品和平台生態為發展主線,平穩地發展。在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令系統運行偏離原來的軌道。針對弊端進行制度的微調可能更有利於整個經濟體的長遠發展。
世界上最成功的自循環經濟體當屬美元經濟體。它能夠自己印錢,向全世界傾銷,美元又能夠通過和實體經濟綁定形成閉環......美元經濟體有很多方面值得區塊鏈項目方借鑒和學習。當然,區塊鏈項目最吸引眼球的是它擁有一個去中心化的發幣系統,以鼻祖比特幣為例,貨幣的發行時間和方式,供應量是否有上限等,都寫死在智能合約裡面。如要改變,需要通過社區投票決定。這和中心化世界的貨幣增發有著不一樣的運行方式,從而開始受到飽受通脹之苦的世界各地民眾的熱烈追捧。
Steemit是世界上首個結合通證激勵系統的內容創作平台,是BM離開比特股之後創辦的區塊鏈項目Steem的一個應用。最近Steem社區因和孫宇晨扛上了,雙方不斷以硬分叉作為角力的武器,事件令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的Steem又站到了舞台中心的聚光燈之下。
在去中心化的社區,也會出現「私人財產不受保護」的現象。孫宇晨從Steem管理團隊那裡買回來的Steem就被社區在硬分叉中刪除,以消除孫宇晨對分叉後的HIVE社區的影響力。然後孫宇晨又發動另一次硬分叉,把某些社區成員的Steem刪除。傳統世界裡曠日持久而昂貴的法律訴訟再也不會出現,代碼即法律,在這個案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也令吃瓜群眾感到不勝唏噓。
(圖片來源:鏈芝士)
去中心化社區和中心化的社區一樣,小散都是不太願意出來發表意見和投票的,他們甚至把自己的投票權委託給權重大戶或社區中的KOL。因此,假如社區出現嚴重分歧,解決問題將會是一個曠日持久的拉鋸過程。有人認為,如果有足夠的技術實力,比如將來極速進化的量子計算機,出其不意地攻擊去中心化網路也不是難事。然而,又有另一種聲音認為,當去中心化社區面臨強大的外敵入侵,處於生死存亡之際,也會迅速地團結一起作出應對,門羅幣社區就曾做出了一個經典的示範。
因此,筆者認為,無論是中心化社區還是去中心化社區,在危機處理中,社區中KOL的領袖魅力,他們提出的具前瞻性的觀點和策略,對社區的發展至關重要。
咕嚕承認在創立幣乎的過程中,團隊很仔細地研究了Steem的通證設計系統,借鑒了很多Steem通證設計的優點,並做了改良。
Steem的通證設計裡面有3種代幣,分別是Steem,Steem Power(SP)和Steem Dollar(SD). 其中Steem是三個代幣的核心,它可以隨時轉出到交易所進行交易,流動性相當好。另外兩個則是它的衍生品。SP的定位是股份。假若用戶把Steem轉換為SP進行鎖倉,平台就會放大這個用戶的各種特權,比如點贊的權重更大,賺錢更多,還會不斷獲得額外分紅。但SP是不可以交易和轉讓的。SP如果要轉換成為Steem,需要等30天。SD的定位是債券,1個SD的定價為1美元,類似我們熟知的穩定幣,屬於避險工具,但SD必須要轉換成Steem才能兌換其他加密貨幣或穩定幣。用戶在Steemit平台進行內容創作,有機會獲發的獎勵是SD和SP,SD和SP的比例由內容創作者自己決定。
可以想像,BM團隊一定不乏經濟學家和投資界高手,steem項目雖小,但五臟俱全,簡直就是現實金融體系的縮影,BM團隊最初的構想應該是很宏大的,他們希望在Steem這個區塊鏈項目上構建象APP Store那樣的應用體系。Steem的通證設計體系吸引了很多區塊鏈行業大咖對其孜孜不倦的研究,寫文開talk,同時也啟發了很多有志於區塊鏈領域創業的從業員,咕嚕就是其中一個。
不過,看完Steem 的通證設計,假如你是一個幣圈小白新人,肯定被繞暈了。事實上,我的Steem,SD和SP,都原封不動地躺在平台提供的錢包里。剛聽說HIVE和Steemit硬分叉的時候,確實有點小興奮,因為既可以吃瓜,又有雙倍收入。然而,老實說,我已經很久沒有上Steemit了。
咕嚕認為Steem的通證體系太複雜,多一個代幣就多一個用戶教育的步驟,非常不利於用戶使用和項目推廣。因此,幣乎的通證體系只有一個代幣:KEY. 咕嚕及其團隊信奉「簡單就是美」的原則,這從幣乎和MYKEY的項目設計中處處可見,他們認為這樣才有利於項目出圈,達成更大的網路效應。
熟悉幣乎的幣東們都知道,幣乎的通證設計和Steem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圖片來源:一讀)
首先,鎖倉池裡的KEY解鎖成為可以隨時交易的KEY,需要30天。有幣東質疑,為什麼不是2天或一個星期?之前在以太坊The Dao危機中我們看到,所幸代碼中規定轉賬之後28天才能提現,給了以太坊社區足夠長的時間商量解決方法,否則以太坊前景堪憂。當社區成長為獨角獸的時候,就會引來更多黑客的關注,在滿布飢腸轆轆的黑客的黑森林,30天的解鎖時間可能是阻止用戶財富被蒸發的一線生機。咕嚕表示,在KEY 解鎖之前,用戶的利益和平台生態是一致的,幣東在這段期間心理上會認為自己是利益相關方,厭惡損失的心態會令幣東更願意投入平台的生態建設。
其次,如果KEY 鎖在鎖倉池,幣東可以享受點贊收益。有人認為相當於在銀行存定期有利息。但在這個通證設計裡面,和銀行存款收利息是有區別的。系統生成的新代幣,只會獎勵給那些願意提供資源的活躍用戶,比如在平台上閱讀,點贊,留言,轉發等有效活躍平台氣氛的幣東。整個系統通過這種巧妙的獎勵方式間接稀釋了未參與平台建設的代幣持有者手中的代幣,以此作為幣東獲取和留存的補貼,令去中心化的數字勞工市場相比其他市場設計更具競爭優勢。點贊收益一般介乎10-60%之間。
從咕嚕的角度看Steem的通證設計,剛開始,Steem的通脹率是100%,項目方把token都鎖定在鎖定池裡,強迫不能交易,令Steem在市場的流動性相當低。這段時間Steem的幣價很高,總市值進入世界排名的前5-10,出現群體博傻的現象。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博到世人的眼球,提升項目的知名度,但卻不利於產品長遠的發展。之後幣價的急劇下降會影響項目的發展。比較理想的情況是以產品和平台生態為發展主線,平穩地發展。現在已發行的KEY里有2/3是鎖定的,1/3在流動,這是比較健康的比例。
從費雪方程式MV=PQ,可以得到一些啟示,其中:
M: 已發行的貨幣總量
V: 幣的流通速度
P: 幣價
Q: 交易的商品總量
當M和Q比較穩定時,流通速度越大,幣的價格越高。這是為什麼有的股票上市之後會相較上市之前,可能享有高達5倍的溢價。當然,股價上升的原因可能還有很多。
「公地悲劇」現象也有可能存在於幣乎這樣的內容平台。「公地悲劇」是指有限的資源註定因自由使用和不受限的要求而被過度剝削。這樣的情況之所以會發生,源於每一個個體都企圖擴大自身可使用的資源,然而,在可使用資源的群體數目可能遠大於奪取資源的數目時,資源耗損的代價卻轉嫁給所有可使用資源的人們。
幣乎的平台幣KEY的發行總量為1000億。KEY的分配由4 部分組成:激勵池、推廣運營池、幣乎基金會、團隊期權。
激勵池的KEY代幣數量為450億,占代幣總量的45% ,用於激勵用戶發布優秀內容和發現優秀內容。激勵池中的KEY 初始由智能合約鎖定,按時間逐步釋放。每年釋放激勵池餘額的10%,即:第一年釋放45 億 KEY;第二年釋放40.5 億 KEY,以此類推,永續進行。
幣乎的社區文化有一個特點,就是平台裡面經常都充斥不同的聲音,互懟有時候也會上熱門欄,包括對官方的批評。前段時間,有幣東懟的一個現象就是「公地悲劇」的表現。有幣東認為,一個熱門的權重作者每天發幾篇文章,那麼,他可能每天都能夠從KEY的激勵池裡分到一個很大的比例,而令其他作者的收益降低。在幣乎經常更文的作者都知道,除非是團隊運作,否則日更是很浪費時間的,能夠每天打磨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已屬難能可貴,如果是多篇,其好文是否可以保持水準,就見仁見智了。當然,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他會認為自己的作品也為幣乎生態做了很多貢獻,得到獎勵是理所當然的。
現實社會中的階層固化問題,同樣有可能出現在幣乎這樣的內容平台。一個項目社區是一個經濟體,也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當社會資源被權重大戶霸佔,其他人,尤其是新人,缺乏向上游流動的空間,很多人就會對平台產生不滿而選擇離開。因此,一個自穩定的系統,一方面應該鼓勵權重大戶在一定製約的條件下做出貢獻,另一方面也給資源缺乏的新人一個按勞所得的上升通道。
早期的幣乎經濟體和Steem有一個非常相似的特點,就是權重大戶對作者的收益分配影響極大。權重大戶的「能量贊」可以直接影響作者的收益。在Steemit,獲得高額收益的都是那些元老級的大戶。管理層也可以因為某些事件把小散大幅降級,大有永不得翻身的感覺。
(圖片來源:幣乎)
幣乎在2020年進行改革的「好文演算法」,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局面。一方面降低了權重大戶的賣贊收益,另一方面,大幅提高了幣東們的閱讀收益,只要你閱讀文章3分鐘以上,留言互動,點贊並轉發文章,就可以獲得非常高的收益。結果是,大量新面孔在熱門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開闢了新人的上升通道。當然,新人也需要懂得營銷技巧,怎麼包裝文章,標題如何吸引讀者的眼球,如何和社區的幣東們互動,發紅包的技巧,統統都能夠從文章的收益中體現,還有,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的筆耕。
另外,咕嚕透露幣乎平台計劃會把用戶分層,將會開設一個專欄,展示有深度的精彩好文,供喜歡技術類和會花時間深入分析加密貨幣各領域的區塊鏈從業員觀看,也給新人一個展示精彩作品的機會,真正實現「好文有好報」。這樣,喜歡吃瓜文的可以去吃瓜,畢竟受歡迎的文章不一定需要有深度。喜歡深度的可以去「精選區」慢慢搜尋探索。希望可以做到陽春白雪,各取所需。
綜上所述,一個自循環經濟體的通證設計,包括比特幣,以太坊,Steem,幣乎..... 全部都首先要確立相對公平公正的分配製度,才會有大規模的協作產生,令系統有效地長久運行。經過兩年的實戰,幣乎社區和Steem社區一樣,在實踐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問題,令系統運行偏離原來的軌道。Steem社區以硬分叉來解決紛爭,幣乎則以改革演算法來優化結構。結果顯示,針對弊端進行制度的微調可能更有利於整個經濟體的長遠發展。
作者:比推特約撰稿人Claire Wu
文章評論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6/18/%e5%92%95%e5%99%9c%e6%b4%9e%e8%a7%81-%e5%90%b8%e5%8f%96steem%e7%9a%84%e7%b2%be%e5%8d%8e%ef%bc%8c%e8%b5%b0%e5%87%ba%e8%87%aa%e6%88%91%e9%a3%8e%e6%a0%bc%e7%9a%84%e5%b8%81%e4%b9%8e%e7%bb%8f%e6%b5%8e/?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