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龔荃宇
01 交易所監管與牌照類型
在巨大財富效應的誘導下,交易所如今已成為區塊鏈行業各路人馬趨之若鶩的生意,並在行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交易所行業都近乎處於一種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同時又異常舒適的狀態。
但與此同時,隨著各國對交易所監管的重視程度提高,來自各國金融監管部門的壓力開始劇增,並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懸浮在各大交易所的上方,各家交易所都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與資源用以探索合規化以及牌照申請。
在明確推出交易所監管政策的國家或地區,一家交易所獲得牌照即意味著它處於當地政府的監管之下,可以合法經營加密貨幣業務,用戶可以使用法幣支付方式入金,資產與信息安全受到較高保障。
但一家交易所如果沒有獲得牌照,就意味著交易所無法使用法幣方式入金,用戶使用門檻大幅提高,如果該國家執法尤其嚴格的話還會對交易所的任何運營活動進行查處,這幾乎意味著交易所無法在牌照發放地區為當地客戶提供交易服務,從而失去當地市場。
同時,牌照的數量與質量也反映出交易所願意為未來投入的信心與決心,以及交易所當前的綜合實力,對交易所擴大宣傳效應、鞏固用戶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從目前交易所的拿牌動作來看,如今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牌照類型可大致分為三個類型。第一類是明確面向加密貨幣交易業務的牌照,例如日本、愛沙尼亞、泰國等國家頒發的虛擬貨幣交易許可牌照。這個類型的牌照針對性最強,效用更加明確,也是多數交易所申請牌照的首選目標。
第二類是面向泛區塊鏈/加密貨幣業務的牌照,例如直布羅陀地區頒發的分散式分類帳技術(DLT)許可證、紐約金融管理局頒發的BitLicense牌照等。這類牌照目前僅有較少國家與地區發放,屬於監管部門探索加密貨幣監管的早期產物,但同樣對交易所們具有較強吸引力。
特別是紐約州頒發的BitLicense牌照,堪稱是主流交易所最青睞的牌照,諸如Bitstamp、Coinbase、Bitflyer、Gemini等知名交易所都擁有該牌照,進而獲得在全球金融體系最發達的紐約州經營加密貨幣交易業務的權利。
第三類是泛支付業務牌照,例如美國MSB牌照、英國的電子貨幣機構(AEMI)許可,波蘭金融監管局支付服務執照等,這些牌照大多都不是針對加密貨幣/區塊鏈業務推出,而是發放國在未有明確交易所監管政策時,將加密貨幣業務納入通用性金融監管政策,以確保加密貨幣行業健康發展的妥協性策略。
更具體而言,交易所獲取這類牌照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可以合法展開法幣業務,以在所在國設立銀行賬戶並儲存客戶資金,例如Coinbase在獲得英國金融管理局(FCA)授予的電子貨幣許可證後就表示,接下來英國用戶可以使用信用卡、互聯網等支付方式購買加密貨幣,同時可以將英國客戶的法定餘額都將從Coinbase的資金中分離出來,單獨存放在獨立的銀行帳戶。
無論類型如何,這些牌照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交易所業務,並允許交易所可以在當地合法運營,故而受到大量交易所的熱切追捧,一場關於自身實力與未來潛力的牌照戰實際上已經在主流交易所中拉開帷幕。
02 牌照的追逐與門道
對多數交易所而言,牌照的申請難度、周期與成本是選擇牌照申請地的最重要因素。對於申請成本較低的牌照,多數交易所都會嘗試申請註冊,但幾乎不展開任何本地化運營,主要目的是彰顯並宣稱自身的合規性;
對於申請成本較高的國家,多數交易所則更加謹慎,如果只考慮宣傳效應則很難覆蓋投入成本,因此只有具有市場教育程度較高、人口基數大的國家或地區才對部分主流交易所具有吸引力,並通過本地化運營覆蓋成本、創造利潤。
通常來看,愛沙尼亞MTR牌照、美國MSB牌照、澳大利亞DCE牌照等是交易所最為熱衷於申請的牌照類型,例如今年Bitget、MXC、CITEX等眾多交易所都曾宣布拿到相關牌照。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這些牌照的申請門檻與費用都相對較低,尤其是美國MSB牌照。根據鏈捕手從中介機構獲取的一份資料顯示,申請美國MSB牌照的費用為2萬人民幣,周期為2-3周;申請澳大利亞DCE牌照的費用為10萬元,周期為2-3月;申請愛沙尼亞MTR牌照的費用為20萬人民幣,周期為2-3月。
某頭部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呼奇(化名)告訴鏈捕手,MSB在美屬境內從事金錢服務相關業務的企業都必須申請的許可牌照,其只是合規進行數字資產交易業務的必要非充分條件,但由於美國聯邦層面目前對幣幣交易沒有其他明確監管要求,因此美國很多交易所都是在只持有 MSB 的前提下開展幣幣交易業務,但具體在哪個州開展交易還需要具體獲取並遵守該州的MTL拍照。
「美國MSB牌照相當於交錢就發牌照,沒有什麼含金量,拿到牌照也不能證明你多有實力,或者證明你有多合規,什麼都證明不了。」HBTC全球總經理Tyler說。
澳大利亞DCE牌照與愛沙尼亞MTR牌照的申請程序相對複雜,但仍然含金量不足。某知名交易所高管張勵(化名)告訴鏈捕手,根據他申請愛沙尼亞MTR牌照的經驗,實際花費大概15萬元,主要成本在於僱傭當地律師事務所準備資料,以及註冊公司並注入資本,但這種註冊制並不會對交易所的運營機制與風控技術有所要求或檢查。而根據FinanceMagnates報道,截止19年初愛沙尼亞MTR牌照已經發放數千份。
相比之下,亞太地區作為全球推出交易所牌照機制國家最多的地區,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哈薩克、菲律賓等國家都已經出台交易所牌照機制,但交易所們過去的牌照申請熱情並不算高。
據鏈捕手了解這主要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國家申請費用過高,或者運作機制不透明,很容易被坑。「曾經有中介機構向我們推介印尼的交易所牌照,泰國以前還有泰國的牌照,菲律賓的牌照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牌照。價格從幾十萬到幾百萬美金不等。HBTC全球總經理Tyler告訴鏈捕手,「這些國家市場化程度低,它們的市場准入性與官方背景掛鉤,即便是買到了牌照,但是實際情況可能會因為政府或者軍方負責人的變化變得一文不值」
「就算申請下來牌照,也要組織團隊到當地去管理業務,同時要對當地社會文化、政商關係非常了解,要考慮到本地利益糾葛問題,需要投入很多資金與精力,要不然到時候牌照怎麼吊銷的都不知道。」Tyler繼續說道。
另一方面,以日本為代表的國家審核流程相當嚴格,同時對合規交易所業務設有諸多限制,故而眾多交易所知難而退,即便是火幣也是選擇在19年耗資超過千萬元以收購的形式獲得日本交易所牌照,目前總共有20家左右交易所擁有日本交易所牌照。
「日本交易所牌照的申請門檻非常高,申請周期也非常長,我們了解到幾家交易所都申請很久了還沒有拿到。」ChainUP全球市場總監Jade Chen說,「即便拿到了日本的牌照,交易所上線任何新功能、新幣種都要向牌照簽發機構申請,如果出現一些安全問題,監管機構還會勒令整改,可能半年都不能再上線新功能。」
今年以來,香港、新加坡、韓國在交易所牌照機制方面都有明顯進展,例如香港地區開始對數字資產交易所進行沙盒監管,據年初報道稱已有不超過5家交易所入圍;韓國在今年3月初出台了包含加密交易所牌照制度的特殊金融法,規定所有實體將有六個月的寬限期來遵守新法律;新加坡則在今年2月通過《支付服務法案》,其中交易所可以以大型支付機構的身份申請牌照,幣安、ZB、BitStamp、Coinbase等至少20多家交易所進入豁免企業名單。
但總體而言,交易所們在這些地區的牌照申請前景不容樂觀,這些地區都具有相對發達的金融業態與監管體系,交易所監管政策的推出也呈現出相對清晰嚴格的步驟與思路,其實際申請難度或許不會亞於日本。
另一方面,美國則是交易所們最渴望進入但又最困難的地區。「美國的合規成本特別高,首先每個州的法律法規要求不一樣,其次美國的資金成本很高,包括對於美國文化和法律法規上的理解成本,需要大量的專業律師和機構去支持。」Jade Chen表示。
據了解,美國部分州還要求從事數字貨幣交易的企業,通過發行數字擔保債券來對投資者利益進行保護,債券金額範圍從2.5萬美元到100多萬美元不等。
Tyler也進一步指出,交易所需要考慮面對高昂的成本如何經營才能盈利,畢竟美國已經有幾個大的競爭對手已經獲得了牌照並且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
03 牌照的未來與意義
Jade Chen還告訴鏈捕手,嚴格監管的國家對交易所的合規考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底層技術,涉及伺服器、數據、錢包等,另一方面是業務層,涉及KYC、風控、政府對接介面等。有些地區會要求交易所要獨立掌管錢包,數據要實時與監管機構進行同步,有些地區會嚴格要求伺服器部署在本地,並提供平台系統滲透測試報告。
這意味著具有含金量的合規牌照會對交易所的技術與風控投入提高相當高的要求,同時這種投入成本是多數交易所無法承受且不願意接受的,由此加密貨幣交易所們也將分化成不同的發展路徑。
在可預見的未來,當前這批交易所大致將會有三條路徑,第一條路徑是堅持合規化發展、擁抱監管,第二條路徑是仍在灰色地帶野蠻式發展,第三條路徑則是快速圈錢後走向跑路或者死亡。
對於選擇第三條路徑的交易所,牌照當然毫無意義。但對於選擇前兩條路徑的交易所,牌照則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如果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希望未來能進入主流金融體系,在監管下合規化發展,那麼牌照對它就意味著生死符,決定其發展命運。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目前牌照的有無對交易所發展沒有實質性影響,但現在無用不代表未來無用。一家成功的企業必須隨時為將來做打算,正如比爾·蓋茨所言:「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日本、韓國等國家已經立法實現數字資產交易合法化和合規化,印度撤銷了加密資產交易禁令,數字資產合規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未來交易所牌照的有無將直接決定一家企業的命運。」呼奇認為。
如果一家交易所滿足於當前的野蠻式發展,那麼牌照對它而言就是吉祥物,用以「裝扮門面」改善自身形象、提升用戶信心,而由於加密貨幣的特殊屬性,這種情況儘管會嚴重限制交易所發展空間,但基本無礙於其維持原本發展境況。
牌照,是加密貨幣交易所進入主流社會的「敲門磚」,也是交易所合法性與綜合實力的彰顯,但由於不同國家對牌照的定義標準、審核機制不同,一方面部分中小國家利益驅使下大量頒發交易所牌照,另一方面許多交易所拿出低含金量的牌照混淆視、大肆宣傳,牌照在當前交易所行業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實際上成為了大部分交易所相互攀比、「裝飾門面」的工具。
但在主流金融體系與話語體系中,牌照的價值與意義並不會因為交易所們的扭曲而有所改變,並逐漸拉開交易所們在用戶量、地位等層面的差距,現有交易所格局由此迎來徹底的改寫。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6/12/%e4%ba%a4%e6%98%93%e6%89%80%e7%9a%84%e7%89%8c%e7%85%a7%e5%b1%80%ef%bc%9a%e4%b8%80%e9%9d%a2%e6%98%af%e7%94%9f%e6%ad%bb%e7%ac%a6%ef%bc%8c%e4%b8%80%e9%9d%a2%e6%98%af%e5%90%89%e7%a5%a5%e7%89%a9/?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