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行業自身存在著一系列弊端,其中主要的弊端就是鯨魚(大戶)操縱。 在過去的幾年中,在行業中,大型實體不定期或定期轉移其持有的資產,這種現象已經很普遍了,而且由於大筆交易訂單,價格反覆受到影響。
來源:Pixabay
The block的最新媒體文章中引用了一個最近的例子。 2020年5月,比特幣網路上發生了一筆50個比特幣的交易(自2009年以來從未移動過),一個Twitter機器人(Whale Alert)聲稱這筆交易可能來自與中本聰相關的錢包。
這個消息立刻在行業引發了劇烈波動,但這個消息表明大型錢包的移動不一定意味著價格操縱。
鯨魚在行業中的地位
根據The Block的文章,由於一些因素,該行業中的大多數鯨魚已成為大型幣種/代幣持有者。這些鯨魚要麼創建了與數字資產相關的組織,要麼是進入加密貨幣領域的極早採用者,因此,它們通常比普通投資者具有更多的優勢。
每當像Grayscale這樣的大型實體大舉進入該行業時(Grayscale從5月11日至5月29日共買入了18,910個BTC),這很可能表明存在信心跡象,因為投資者繼續增加其在BTC中的頭寸。該報告補充說,
「儘管看起來18,910個BTC數量可觀,但比特幣仍然高度去中心化。當資產高度分散時,它就不容易受到鯨魚的攻擊。」
即使每筆大筆交易都未必表明有人操縱,但通常會在行業中留下自己的印記。以前有報道說,較大的轉移帶有不確定性,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但並不總是那麼直接。效果還可能取決於轉賬類型,例如冷錢包存款,冷錢包提款,熱錢包存款,熱錢包提款或非交易所轉賬。
儘管大額交易經常被懷疑「操縱」,但並非總是如此,總轉移價值會造成一種無意的價格差異。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6/08/%e8%a7%82%e7%82%b9%ef%bc%9a%e5%a4%a7%e9%a2%9d%e6%af%94%e7%89%b9%e5%b8%81%e8%bd%ac%e8%b4%a6%e5%b9%b6%e4%b8%8d%e6%84%8f%e5%91%b3%e7%9d%80%e5%b8%82%e5%9c%ba%e6%93%8d%e7%ba%b5/?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