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作品往往有單品和多版限量之分,都說物以稀為貴,但藝術品從來都無視經濟學定律。在過去,多版限量藝術品作為實現藝術民主的手段,其本身就是藝術創作的一部分,從而擁有了超越單品的投資價值。對加密藝術而言,多版限量攤薄了藝術品單價,降低了收藏門檻,不過這種創作銷售方式賦予了藝術品流量價值和社交工具屬性,其升值空間不一定遜於獨版單品。如果是你,會投資哪一種呢?
加密藝術品投資者在選擇加密藝術作品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所喜愛的藝術家的作品會有單品(Single Edition)和多版限量藝術品(Multiples)的區別,從投資回報角度來說,我們到底應該投資單品(Single Edition)還是多版限量藝術品(Multiples)?
單品藝術品「Green Bottle」,Osinachi,2020 年,Edition 1 of 1,收藏者:CaoYin,superrare.co/artwork-v2/green-bottle-10560
在給出我的結論之前,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多版限量藝術品的概念和來源,根據倫敦 Tate 美術館的定義,多版限量藝術品(Multiples),特指一系列相同的藝術品,通常是藝術家專門為出售而簽名的限量版。
多版限量藝術品「DCL - Open the Gates」,Hackatao,2020 年,Edition 1 of 23,拍賣地點:knownorigin.io/edition/136950 在過去,多版限量藝術品主要是各種鑄造青銅雕塑和版畫,比如羅丹的思考者青銅雕塑,羅丹一共親自鑄造了 25 座,每一件思考者雕塑一模一樣,都是羅丹的真跡,藝術家通過這種嚴格限制產量的多版限量藝術品,可以最大化作品的商業利益。
多版限量藝術品通常由藝術家簽名,編號和註明日期,每一份的藝術價值都是相同的,並無原版和復刻之分。除了專門用於出售的藝術品,藝術家一般還會為自己保留母版作品,這件作品會被標記為「AP」(Artist Proof)。還有一些多版複製藝術品是在藝術家去世後作為遺產而製作發行,比如羅丹基金會在1998年又翻制了26尊思考者雕塑。
紐約藝術書店 Printed Matter 在網站上製作的 Artist』s Multiple 合集,精選了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 小野洋子(Yoko Ono), 謝麗•萊文妮(Sherrie Levine)等人的多版限量藝術品。
在二戰後,隨著各種前衛藝術思潮的流行,藝術創作的形式和材料不再受限,各種形式的多版限量藝術品開始流行,到了風起雲湧的 20 世紀六十年代,在先鋒藝術和觀念藝術浪潮影響下,多版限量的行為本身就變成了藝術創作的一部分,藝術家們以多版限量藝術品作為實現藝術民主的手段,希望以多版限量為手段,打破精英階層對於藝術品收藏的壟斷,並以藝術為手段,把藝術家的政治觀點和社會思考傳播到普羅大眾中去,將藝術先鋒變成政治先鋒,大量的藝術家創作了各種多版限量藝術品。這些多版限量藝術品的非唯一性不僅不會影響藝術品的投資價值,反而使藝術品因為承載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政治內涵而更有價值,多版限量的行為本身成為了藝術表現手段。
杜尚的《手提箱》(Boîte-en-valise)是最著名的多版限量藝術作品之一,1935-1941 年製作完成。杜尚選擇了 69 件能夠代表他藝術生涯的重要作品,製作為微型複製品並精心排列,這組作品的首個訂單來自古根海姆美術館。
不過,目前市場上的多版限量加密藝術品同這些先鋒派多版限量藝術表現手段並不類似,多版限量還僅僅是加密藝術家們的銷售手段,但是考慮到加密藝術的收藏者們目前仍然以經濟並不寬裕的非專業年輕愛好者為主,因此,加密藝術品的多版限量降低了藝術品的單價,降低了年輕藏家們的收藏門檻,使加密藝術能被更多人所欣賞和收藏。但這不一定代表,多版限量加密藝術品的升值空間差於獨版單品。
藝術品市場似乎一直在無視大多數傳統的經濟學定律,雖然從歷史上看,供需關係對藝術品的價格有著關鍵影響,作品的稀有性是藝術品價值的重要來源。但是,隨著藝術的吸引力和價值成倍增長,以及藝術品收藏範式的改變,稀缺性原則也在默默地發生變化,我們可以從加密藝術之外的「傳統」藝術品市場近幾年的表現上觀察到這種有意思的變化。
去年 5 月,傑夫•昆斯(Jeff Koons)在紐約拍賣會上以 9110 萬美元的價格將他的不鏽鋼「 兔子」(Rabbit)出售,成為拍賣價格最昂貴的在世藝術家。自從 1986 年首次亮相以來,這隻浮誇的鋼鐵兔子就引起了輿論嘩然,當時頗具影響力的《紐約時報》藝評人羅伯爾塔‧史密斯(Roberta Smith)曾這樣形容:「巨大的兔子,帶著胡蘿蔔,曾用可充氣塑料製造。如今的不鏽鋼版本的它則把布朗庫西(Brancusi)所宣揚的完美形態帶入全新意境,儘管它好像把野兔變成了來歷不明的外太空入侵者」。但是,對於一件一共有三份的多版限量藝術品來說(其實還有一件藝術家保留版),9110 萬美元的天價,似乎有點不可思議,違背了藝術品市場的稀缺性原則。
傑夫‧昆斯,《兔子》 1986 年作,不鏽鋼。41 x 19 x 12 吋(104.1 x 48.3 x 30.5 公分)
但藏家對於頂級多版限量藝術品的追捧其實透露了全球頂級富豪社群中的一種矛盾價值觀:既希望卓爾不群卻又極端從眾。這些站在財富金字塔頂端 0.01% 人群希望擁有能夠在彼此之間可識別的財富象徵。高端的汽車,奢侈的手錶,定製的服裝都是如此,但這些奢侈品的象徵性都不如多版限量藝術品。
如果你收藏一隻傑夫•昆斯的不鏽鋼兔子,也就意味了你進入了另外兩個擁有同樣兔子的超級富豪(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谷歌一下他們是誰)的社交俱樂部,你們之間或許可以通過這隻單品價值 9110 萬美元的兔子產生某種能夠誇耀的秘密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頂級的多版限量藝術品與其說一種收藏品,不如看成一種金字塔頂尖俱樂部的寶貴會籍。
而且,由於當代藝術品與梵高、畢加索、莫奈等經典藝術品不同,沒有經過時間沉澱,作品的藝術史地位並不確定,因此當代藝術品的價值越來越像玄學,很多時候買家花了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美元拍下來的當代藝術作品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而多版限量藝術品至少為這些買家提供了一點安全感,因為至少已經有其他人為完全一樣的藝術品買了單,尤其是,如果已經有知名收藏家或者美術館已經拍下並收藏了同樣的多版限量藝術品,那之後拍下來的買家將更有安全感。傑夫•昆斯的不鏽鋼兔子就是如此,當去年五月拍賣的時候,同樣版本的另一隻兔子正在牛津大學美術館中展出。
雖然現在所有加密藝術品的總價值加起來可能還不如一隻傑夫•昆斯的不鏽鋼兔子,但是這只不銹鋼兔子背後的多版限量藝術品市場機制在加密藝術品上也是通用的,我們可以總結一下:
1、多版限量的加密藝術品可以使得每一件作品的拍賣價格之間互相提供市場價格參考,從而實現價格支撐。(這點對於整體處於價格發現階段的加密藝術市場尤其重要)
2、多版限量的加密藝術品可以成為相同藏家的社交身份象徵,並成為藏家之間的社交紐帶,想像一下,如果你和 KAWS 收藏了同樣的加密藝術品會怎麼樣。(這點在小小的加密藝術品市場中已經得到體現,自從我開始拍下了 Osinachi 的 Green Bottle 之後,好幾位 Osinachi 的收藏者在 Twitter 上通過私信聯繫了我)
3、多版限量的加密藝術品有更大的展示可能性,因為會有更多藏家擁有同一作品(這點對於目前的加密藝術品市場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藏家手裡加密藝術品目前主要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展示,比如 Instagram、Twitter、Wechat、Facebook 等,而且加密藝術品的畫廊也大部分是線上的,並且也是在社交媒體和專門的加密藝術品平台上展示,比如 Superrare、KnownOrigin 等)
關於最後一點,我想在此繼續展開,加密藝術品的價值同藝術品的展示流量密切相關,而且根據互聯網的梅特卡夫定理,網路的價值等於流量的平方。加密藝術品作為互聯網原生的藝術品,因此加密藝術品的價值應該也與展示流量的平方之間是正比例關係,我們可以用公式來表示,加密藝術品市場價值 Value= 展示流量 Volume^2*正比例關係常數 n。
假設某件單品加密藝術品的展示流量是 10,其價值 =100n,而某套 10 件的多版限量加密藝術品的單件展示流量也是 10,其總展示流量就是 1010=100,則這套多版限量加密藝術品的單件價值 =(100100)n/10=1000n,甚至大於單品的加密藝術品價值。
當然這種計算方式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真正優秀的單品藝術品的展示量應該同一整套同樣優秀的單品藝術品的展示流量相同,以及多版限量藝術品的版本數量不能過多,否則就徹底違背了藝術品的稀缺性規律,價值公式也就不再有用,可能在 10 份以內是多版限量藝術品合適的版本數量。
隨著藝術品收藏者的世代更替,收藏範式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正在崛起的年輕收藏家們眼中,Fine Art 和潮流商品之間的界限正在日漸模糊,因此他們也更容易接受具有商品屬性的多版限量藝術品。
2018 年,Pace Prints 將超級巨星 KAWS 的三幅絲網印刷作品引入了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一共銷售 100 份,每套售價 65000 美元,並在藝術展的 VIP 開幕式上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在展位上銷售展示 15 分鐘。主辦方還通過 Instagram 進行營銷。結果,這一套 100 份的作品大受歡迎,不僅在 15 分鐘內全部賣光,而且主辦方還不得不採用抽籤的方式進行銷售。
KAWS, 「LOST TIME,」 「ALONE AGAIN」 and 「FAR FAR DOWN」 (2018), 絲網印刷 , 32 x 53 ¼ 英尺每幅 , edition of 100.⠀65000 美元 / 套
在過去,多版限量藝術品是杜尚、畢加索、安迪沃霍爾、博伊爾等上一代藝術家使藝術民主化的一種方式。但在當代,在不用社交媒體就不會社交的互聯網時代,多版限量的創作和銷售方式卻賦予了藝術品新的流量價值和社交工具屬性,對於真正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優秀藝術品,多版限量不僅不會降低市場價值,反而會使藝術品更值錢,而加密藝術品的互聯網屬性,可能更會放大多版限量的市場效應。收藏家們,是時候重新思考稀缺性的意義了。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6/08/%e6%9b%b9%e5%af%85%ef%bc%9a%e9%87%8d%e6%96%b0%e6%80%9d%e8%80%83%e5%8a%a0%e5%af%86%e8%89%ba%e6%9c%af%e5%93%81%e7%a8%80%e7%bc%ba%e6%80%a7/?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