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賽博民主-區塊鏈自治理社區演進史(DAO 的前世今生)》
撰文:IOSG Ventures
什麼是分散式自治組織
擒賊先擒王
我們常常在戰爭電影里看到這樣一個情節,英勇善戰的男主人公領導的守城軍隊在面對實力和人數碾壓般的敵方攻勢下節節敗退,本方陣營的將士們紛紛投降或逃跑,城牆馬上失守。但在千鈞一髮之際,男主人公如有神助般地越過敵方陣營,成功將敵方統領斬殺。敵方將士瞬間如無頭蒼蠅般,即使有著極大的領先優勢,卻也立即全面崩潰並撤退(有些帶奇幻元素的劇情里,士兵更是直接灰飛煙滅)。雖然感官上是爽快,愉悅的,但不禁讓人陷入了思考:這種「擒賊先擒王」的失敗,太沒有意義了。
在現代社會的各個角落,單一領導者的弊端也存在在企業或組織里。在最近的瑞幸造假事件中,瑞幸股價直接從 24 美金重挫到了 2.4 美金,並被納斯達克強制退市;馬斯克在一個電台節目中抽了一根史上最貴的*****(特斯拉市值蒸發 40 億美金);劉強東事件,儘管被懷疑是競爭對手作局,卻也讓經營狀況良好的京東市值蒸發 72 億美金。從這一系列事件中我們能看到,對於一個傳統公司,領導層的能力,信用甚至是私生活有時候更像是一枚定時炸彈。
那麼未來有什麼解決辦法呢?
分散式自治組織(DAO)
我們設想一個情形,在一個企業里,所有的制度、管理、章程、績效獎勵都被寫進智能合約里並且儲存在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把內部所有的個人和組織連接在一起。我們不再需要 CEO、CFO、CTO 等角色,我們的成員遍布世界各地,甚至不需要辦公室,也不會有水電等支出。所有的抉擇和治理都將通過相關規則,通證激勵下根據自由人群體協作而避免對中央權威機構或人的依賴,這也能極大減少尋租舞弊的風險。
- 首先,在這裡,複式記賬法變成了分散式總賬技術;
- 其次,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變成了智能合約;
- 最後,企業變成了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中文意思是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構建區塊鏈上,其治理和規則以智能合約的形式編碼的自治公司或組織。從它的中文翻譯我們可以看出,DAO 最重要和基礎的特徵就是「去中心化」和「自治」。
- 「去中心化」 體現在,這是一個完全「代碼為王」的組織,所有的日常運營都基於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區塊鏈上。所以它不是圍繞高層或股東,也無法被某一個個體或組織掌控。
- 「自治」 體現在,它的日常運行都是經過編程並達到某個特定條件自動強制執行的。所以「xxx 擁有最終解釋權」這種條款自然不復存在。
圖表 1:DAO 與傳統公司的區別,資料來源:BlockchainHub
Vitalik 將 DAO 定義為「一個生活在網路且獨立存在的實體,但也嚴重依賴於人來執行它本身無法完成的某些任務」。Richard Burton 甚至更明確地表示 :「DAO 是一種奇特的方式,它是一種生活在以太坊之上的數字系統。」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將去「去中心化」,「自治」和通證經濟激勵相融合,資產化區塊鏈上的各種元素,從而最大化組織效能和價值流轉。如果上述陷入醜聞的組織和企業是採用了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結構,足夠開放、公開、民主、透明,我們相信完全可以避免遭受無謂的損失。
IOSG 眼中的區塊鏈社區
圖表 2: 區塊鏈社區圖 , 資料來源:IOSG Ventures
我們認為,社區其實就是把用戶聚集在一起並進行互動的地方。根據圖表 2,我們大致把區塊鏈的社區分為三大類:
1.諮詢類社區:主要是為廣大投資者和開發者提供行業資訊和深度分析的平台。 2.論壇類社區:主要是為提供行業技術討論的平台,自媒體人、技術人員可以自由交流區塊鏈中技術和經驗。 3.DAO: 各類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在接下來會做重點的細分和對比)。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總覽
2019 年 DAO 迎來集體爆發的元年,各種新型的概念和拓展層出不窮,特別是今年我們看到新型合規融資型和金融資產管理型 DAO 的誕生,我們把現有的 DAOs 以進階階段性分為兩大類-融資類和治理類,並且把 Moloch 以及其分叉分成 4 個階段,進行了特色,規模,領域,治理模式等維度的介紹和對比 。
圖表 3: DAO 社區對比圖,資料來源:IOSG Ventures
DAO 構建者和基礎設施
雖然這一類別屬於底層服務提供商,嚴格意義上不算是 DAO。但是 DAO 構建者和基礎設施提供者是旨在提供工具和平台來大規模構建分散的組織的項目,對於 DAO 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支持分散治理的最著名的 DAO 構建器和基礎設施平台是 :
Aragon:是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一個可以讓任何人創建和管理任意組織(公司、開源項目、非政府組織 NGO、基金會、對沖基金等等)的 DApp。Aragon 專註於為一般組織的組建提供安全和通用的骨幹網,而不是圍繞特定的決策機制構建產品。關於 Aragon 的治理機制最大的亮點就是其所有 ANT Token 持有者都有權去監督所有的決策議案,包括(重要性從最高到最低排序):智能合約的可升級性、法庭(等級,結構,審理費)、ANT Token 政策、Treasury 的財政政策。另外 Aragon 正在構建一個非常完整的生態,包括仲裁,最近他們剛成立了 Aragon 法庭。所有基於 Aragon 的公司、組織或者個人,如果產生糾紛都可以通過 Aragon 法庭來調節。
DAOstack:專註於為 DAOs 建立更大規模的協調平台,利用所謂的全息共識和預測市場來找出組織成員應該關注什麼 (將注意力當作一種稀缺資源)。DAOstack 明確重視去中心化決策機制,該項目更加著重解決大規模去中心化決策的固有問題。Daostack 的治理模式則是採用一個叫 GEN 的 Token,GEN 的擁有者可以「推廣」一項他們認為很重要的提案。由於在 Daostack 的演算法中是加入了 GEN 的影響的,這使得被 GEN「推廣」的提案會在 DAO 的投票中排在前面,從而更早更多地吸引 DAO 成員有效的注意力。
Colony:數字公司平台,帶有類似插件的協作和支付工具,可以被普通公司用來利用社區主導的 DAO 的一些優勢。和 Aragon 基於組織相比,Colony 是基於網路的,更加開放,無邊界。
融資類型
這類型的 DAO 最顯著的特徵是-主要的投票決策是基於是否對某個項目撥款,投資。
而其中最著名的項目莫過於 The DAO, 是一個投資基金,只不過它的投資決策是由集體直接投票做出,而不是委託給專門的投研經理。它在 2016 年在以太坊上被黑客攻擊,由此導致了以太坊的硬分叉事件,後宣布關閉。雖然 The DAO 是個失敗的項目,但它形式上的創新是前所未有的,為未來的各類型 DAO 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在這裡我們主要以 Moloch 這個項目作為基礎,以及其衍生的各類分叉。
Moloch
Moloch 是一個以太坊基金計劃,旨在為以太坊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眾籌資金)。
Moloch DAO 的運作機制是,有意向者可以向系統發送(捐贈)一定數量的 ETH,現有成員投票決定是否接納其成為會員。會員可以向平台提交資助建議,並對系統中其他會員的其他資助建議進行投票表決(少數服從多數)。經過投票表決,Moloch DAO 會向某些項目進行資金支持。值得一提的是,Moloch DAO 會員是匿名的;投票以及捐贈 ETH 全部在鏈上完成,投票權是按照捐贈 ETH 的數量決定的。如果某一會員掌握大量的投票權並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其他會員可以選擇「Ragequit」退出;屆時將按照投票權比重分配資金池的 ETH 資金。Moloch 新穎的地方在於不像傳統的組織,在這個組織中,股權不代表你可以持續控制和管理組織的資本。相反,獲得組織資本的使用權只有一種辦法,就是銷毀自己的股權以及相應的投票增發股票的許可權,這樣可以有效瓦解傳統公司部門分立的做法來激勵協作。
Moloch v1 分叉 (總分叉為 89 個)
- 代表項目:Metacartel, Marketing DAO
Moloch v1 分叉一般為非盈利性,其特點在於:
- 只支持單一資產 - ETH。
- 提案通過之後,受讓人會收到一些 「份額」 —— 可以向公會銀行換取一定比例的 ETH。然後,受讓人通過 「怒退」 機制將這些份額換成 wETH 。
- 只有 DAO 成員能發起提案。
- 提案申請後直接排隊進入投票環節。
- 從頭到尾需要大約兩周的時間來處理提案,也就是說,「份額」 的價格也會隨著 ETH 的波動而變化。
Metacartel是一個分叉於 Moloch v1 的 DAO,旨在通過探索智能合約和新型社區治理方式 ,向以太坊的開發團隊提供資金幫助,跟 Moloch 主要區別在於,Metacartel 主要資助的對象為應用層級的開發團隊,主要根據開發團隊產品取得的效果和完成狀況進行發放。
Marketing DAO專註於品牌宣傳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該組織分叉於 MolochDAO,旨在以一種以太坊式的品牌增長方式對以太坊的品牌進行宣傳。已經發放補助金給 10 個提案,每個提案 80 DAI。都是有助於宣傳以太坊品牌的提案
Moloch v2 分叉(總分叉為 24 個)
- 代表項目:Daosquare Metafactory
一般為盈利性。加強了技術層面的協作。
- 支持 200 多種不同資產
- 提案通過後,所得任意資產,無需發起「怒退份額」操作」,避免受到波動性影響。
- 加入 GuildKick, 可由任意成員發起,強制某個成員怒退。
- 任何人都可提交提案。
- 可發起交易提案,讓 DAO 交易其基礎資產,進行抵押品互換。
- 提案需要某一成員選擇「資助」才能進入投票階段。
Moloch v2 旨在將 MolochDAO 的運行從純粹單一的公共產品捐贈擴展到一個由捕獲和支出 (或投資) 所形成的無限資產組合。多代幣支持使得 DAO 項目可以持有多種不同的資產 —— 直接優化了它的投資能力,還可以獲得不同類型的代幣作為收益。
DAOSquare是一個通過DAO 運行的商業化創業項目,DAOSquare 發行了名為 RICE 的代幣,映射公司的股權。們旨在建立一個全球化的網路,原因在於 1)社區的建立可以增加參與者的積極性。2)用地圖化可視化的呈現方式,實現價值互聯。成員通過質押 RICE 的方式獲得 DAO 等額的 share,從而擁有 DAO 的治理權和分紅權,其中,治理通過投票實施。同樣,成員隨時可以通過 Ragequit 退出,燃燒 DAO share,並贖回抵押的 RICE。
Metafactory屬於業務型的 DAO, 專註於社區自由時尚品牌的孵化平台,這種類型組織更加像一個公司,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某個業務而展開的,比如做某一個產品和提供服務。該平台的拍賣參與者實際是購買了該品牌的一部分表決權(並依比例收穫利潤),用戶還可以參與品牌管理,並對該品牌標籤的未來方向進行投票。
合規化 Moloch V2 分叉
- 代表項目:Metacartel Ventures, The LAO
在這一類項目啟動之前,DAO 的模式是有缺陷的,根據現行法律,僅受智能合約約束的 DAO 在成員募集和盈利方面受到限制。如果 DAO 是盈利性質的,那麼就會遇到證券法的約束。即便 DAO 是公益的目的,它也會觸碰到法律的灰色地帶。該類型的 DAO實現了合法的商業化,為傳統商業世界和區塊鏈世界架起了橋樑。
MetaCartel Ventures是與法律實體結合的盈利性投資 DAO 項目。MCV 擁有傳統風險投資基金的所有功能,但為希望參與的人降低了進入門檻。從法律文件上看,MetaCartel Ventures 是一家成立於美國的有限責任風投公司,由 33 家 (截至目前) 認證投資者和建設者組成,並保持決策夥伴的關係。而其本質則是一個去中心化組織,使用 MolochDAO 的 v2 版本來管理組織資金、分配股份以及管理組織成員之間的投票。
The LAO或稱之為「合法自治組織」(Legal Autonomous Organisation) 是一種基於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投資載體,旨在重新定義股份制公司,其主張是為投資人構建一個原始資本規模為 250 萬美元的實驗性風險基金。它採用的 OpenLaw 工具 可用於創建有約束力的法律協議,並將它們與一個或多個智能合約 (包括創建和管理 token 的智能合約) 的執行綁定在一起。通過這種方式,任何在以太坊上運行的 token 和任何智能合約都具有法律效力。LAO 將成立一個法人實體 (在本例中是一家位於特拉華州的有限責任公司),但主要的管理工作則通過在線應用程序 (DApp) 和相關智能合約進行。The LAO 將提供一種法律結構,使成員不僅可以提供贈款,還可以投資基於區塊鏈的項目,以換取 token 化的股票或實用性 token(utility tokens)。無論實體項目還是基於以太坊的項目,一旦提交給 LAO,便可在數天內獲得其項目的融資。
治理類型
這類型的 DAO 主要的投票決策不是為了孵化項目或者捐贈,而是對於協議或者區塊鏈的治理進行決策。另外一個區別是,不同於融資型 DAO 主要是為了為了某個 ecosystem 的發展做貢獻,治理型 DAO 一般只專註於自身。
協議專門 DAO
- 代表項目:MakerDAO、Kyber
主要是針對鏈上的交易或者抵押協議進行治理決策。
MakerDAO是以太坊上自動化抵押貸款平台,同時也是穩定幣 Dai 的提供者。而 Maker 也運用了 DAO 的框架去進行協議治理決策,使得整個去中心化的質押貸款體系得以運轉。MKR 投票者會參與 Governance Poll 和 Executive Vote,更改 Maker 協議和治理機制。Governance poll: 主要是調研評估是否需要調整穩定費和 DSR 是否需要調成。如果投票結果同現有利率差不同,治理系統則會發起 Executive Vote (執行投票),MKR 持有者將再次投票決定,是否將之前 Governance Poll 的利率差調整結果寫成新合約併入 Maker 協議。
Kyber是純鏈上的去中心化的代幣交易協議,可以在任何支持智能合約的區塊鏈上執行。KNC 持有者將投票決定網路手續費率、手續費收益的分配方式以及價值創造方案。質押者可以將其投票權委託給第三方「池」來代表他們投票。在每個投票周期結束之後,都有預留的 ETH 作為投票獎勵。
Layer 1 鏈上管理 DAO
- 代表項目:Dash
代幣持有者直接使用網路的內在代幣對相應的措施進行投票。協議將會直接計算投票,後續結果也將自動進行。
Dash是一個公鏈,作為首個落地的分散式自治組織,其代碼將區塊獎勵 (通常用於支付驗證交易工作的財務獎勵) 的一部分(10%)進入資金池分配給網路成員管理的預算,用於獎勵對項目有用的技術開發和推廣行動。迄今為止,在 DashDAO 中已通過了數百項提案,涉及的領域包括資助開發工作、市場營銷和社群意識方面的努力。
金融資產管理 DAO
- 代表項目:StakerDAO, Stake DAO
StakerDAO是一個由投資者組成的社區,基於 Tezos 區塊鏈,目的是創建一個具有新投資者模型的治理流程,以啟動新的去中心化的金融應用程序。以 STR 視為共享令牌,並依靠 Tezos 區塊鏈來管理令牌的分配和交換。STKR 代幣持有人負責選舉理事會,選舉五名 Staker council 成員,並與運營團隊合作提交每月的 Staker 提案。提議示例可以包括例如發起合成代幣,指數基金或穩定代幣的代幣。五名 staker council 成員對該提案進行表決。項目利潤最終流回 STKR 代幣持有者。有點跟 makerdao 類似(準備發穩定幣)但又不盡相同(決策範圍)。StakerDAO 發布了第一個 Blend token 的金融產品,錨定了一籃子的 POS 公鏈代幣。
Stake DAO服務於 Staking 服務提供商 Stake Capital,通過 Stake Capital token (SCT) 將一攬子 DeFi 服務產生的價值分配給 Stake Capital 的代表或參與者。
用戶可將 SCT 放入 DAO 中,並獲得定期的 staking 獎勵。SCT 代幣也可用於治理投票,用來進行主要決策,包括上架的 staking 服務類型、修改收益持續周期、 SCT 支出率(每一個周期後將減少,以獎勵早期投資者)。同時,每一種抵押資產將以 1:1 的比率生成代幣 Liquid Token (LToken),作為衍生品可在二級市場交易。
小結
在上述的 DAO 之中,規模最大,最成功的莫過於 DASH 和 MakerDAO,而我個人認為最新穎的是金融資產管理型的 StakerDAO, 其沿用了 Maker 的雙幣模式進行治理,卻又不局限於穩定幣一種金融資產,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合規化的 DAO 則是最符合未來趨勢的。我們沒有深入到每個 DAO 裡面去實地了解和感受裡面的社區氛圍,所以沒有辦法評判哪個 DAO 最好。但我們認為,一個成功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必須具備以下這四點:(1)強大的開發團隊;(2)優秀的代碼和通證激勵(2)社區共識的凝練高;(3)多元化並包容度高;(4)活躍度高。
但歸根究底,了解一個組織最好的方式,是加入它。
分散式自治組織優勢和問題
優勢
去中心化治理
它為每個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平等的機會來塑造他們組織未來的成功,並在決策過程中擁有發言權。由於組織結構不受傳統的等級管理線的限制,每一個創新的想法和建議都可以被整個組織充分考慮。
高效率
官僚主義一直是等級組織內部的一個挑戰,大大減緩了過程。在完全分散的組織結構中,事務處理時間更快,效率更高。此外,由於提交提案和參與投票都需要每個利益相關者一定數量的令牌,這鼓勵他們不要在無效的解決方案上浪費時間。
透明度
作為一個構建在區塊鏈上的 DAO,每一筆金融交易、規則、細則和決策都記錄在公共分類賬上,供每個人查看。採用協商一致的系統還意味著每個利益相關者都參與幫助決定如何使用組織資金和跟蹤所花的金額。
可能問題和缺點
安全問題
由於技術本身不成熟以及存在安全隱患,智能合約的不可變性既是 DAO 的優勢也是劣勢。一旦對合約的規則進行了編碼,系統將啟動並運行,就很難對其進行更改。此外,由於代碼對所有人都可見且難以修復,因此任何已知的安全問題都可能被利用。其他已知的智能合約安全性問題還包括交易順序依賴(transaction ordering dependence,TOD)、時間戳依賴(timestamp dependence)、處理異常(mishandled exceptions)等。
法律地位
雖然有一些國家已經使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合法化,但使用 DAO 作為通用結構的確切法律地位仍不清楚。採用 DAO 業務結構的初創企業需要一個法律框架,以便在某些司法管轄區合法地開展業務,並與傳統金融體系和知識產權世界進行互動。否則,DAO 的參與者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
決策層面
由於 DAO 的決策權十分民主,但技術知識十分複雜深奧。很多投票者並不具備相關的決策能力,有的甚至對他們投票的問題一無所知。其採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機制,所以投票的結果並不一定是最優的,而且有可能被財閥 / 持有多數投票權所主導。
IOSG Ventures 對 DAO 的未來展望
IOSG 相信,DAO 是加密經濟的終極形態,但現在還在發展的初期,尚有許多問題包括:協議技術安全、合規性、治理決策內生的問題等等尚未被解決。在誕生之初,它就是希望和爭議並存的。一方面,The DAO 的隕落讓它的安全性備受質疑。另一方面 , MakerDAO 和 DASH 的成功又燃起了希望。在越來越多的技術突破和 DAO 服務商的出現下,我們能夠預測得到去中心自治組織的未來趨勢:
- 更多理論研究的出現,對 DAO 的特點進行界定,並借鑒經濟學、生物學、歷史學人類學等維度進行深度研究,為未來的發展和技術突破打下基礎。
- 更加豐富的類型創新出現,以滲透的方式對實體世界的各行各業進行改革升級。想像一下如果武漢的救援是基於 DAO 來決策,目標一致,所有的信息上傳至區塊鏈,所有參與者皆通過智能合約來迅速募集物資,並根據鏈上信息對各醫院進行物資的分配投票,並同時點對點將物資快速運輸到醫院。從而避免信息不對稱,中間放流程、人員等問題,會不會更加應急?
- 更加合規化 , 地方政府出台各種法規約束 DAO 法律責任的文件。更多類似 The LAO 法人形式的 DAO 出現。
- 隨著 Defi 在 2019 年後的強勢壯大,DAO 作為 DeFi 的最佳治理工具也會受到更多關注。
- 相關規則約束、通證激勵的強化,在自由和效率找到平衡點。因為過分去中心化會降低參與度低下,目標缺乏統一,因此效率低下,關注點模糊,而過分中心化,那就回缺乏對成員意見的凝聽,變得失去了初衷。
最後,我們認為數字民主的概念,既保護了民主社會的原則,又通過技術發展、模式創新、合理的激勵機制來改善腐敗和系統崩壞等弊端。隨著 2020 年越來越多不同類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出現和升級,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 DAO 的應用一定會自下而上地發展,從現在的鏈上治理、融資等形態反覆試驗,不斷完善,直到足夠強大,最終被國家層級或大規模企業所採用
參考文獻
1. Daohaus [EB/OL]. https://daohaus.club/.
2. Marketing DAO [EB/OL]. https://marketingdao.org/.
3. Moloch [EB/OL]. https://molo.ch/.
4. Metacartel [EB/OL]. https://www.metacartel.org/
5. DAOsquare [EB/OL]. http://dao2.io/
6. 初析 MolochDAO:顛覆公司制度的一種全新的組織 . [EB/OL]. http://www.lianchaguan.com/archives/6223
7. Blockchainhub. Tokenized Networks: What is a DAO. [EB/OL]. https://blockchainhub.net/dao-decentralized-autonomous-organization/
8. 區塊傭兵:淺談區塊鏈自治社區的理想模式 [EB/OL]. https://www.tuoluocaijing.cn/article/detail-27296.html
9. Lane Retting. The key ingredient to be a better blockchain. [EB/OL]. https://www.etherean.org/blockchain/community/2019/09/19/key-ingredients-better-blockchain-part-iii-community.html
10.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發展現狀、分析框架與未來趨勢 .[EB/O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51291-1198720.html
11. 數字民主和治理 2.0:從比特幣到 DAO,區塊鏈的創新是如何影響的?[EB/OL]. https://www.hulianmaibo.com/posts/info/35663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5/31/%e4%b8%80%e6%96%87%e7%ba%b5%e8%a7%88%e3%80%8c%e8%b5%9b%e5%8d%9a%e6%b0%91%e4%b8%bb%e3%80%8d%e5%8e%bb%e4%b8%ad%e5%bf%83%e5%8c%96%e8%87%aa%e6%b2%bb%e7%bb%84%e7%bb%87dao%e7%94%9f%e6%80%81%e5%85%a8/?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