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央行發布《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指出,自2019年8月LPR改革以來,金融機構加大LPR定價推廣運用,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達到九成,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效率提升明顯。不過,部分金融機構在運用LPR定價時,還會面臨一些困難,例如自主定價能力不足、風險對沖工具不足等。
另外,央行在《報告》中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定位,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2019年8月LPR新機制落地,經過持續推進,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不斷暢通。在《報告》中,央行披露了LPR改革實施情況——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達到九成。
圖片來源:《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0)》截圖
2020年初,央行對各地區分支行和有代表性的150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開展的抽樣調查顯示,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2019年12月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分別達到92.0%、86.1%和94.5%。
與此同時,LPR改革後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效率提升明顯。具體來看,2019年12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12%,較LPR改革前的7月下降近0.2個百分點,降至2017年第二季度以來最低點,降幅明顯超過LPR降幅,反映LPR改革增強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提高貸款市場競爭性、促進貸款利率下行的作用正在發揮。
不過,《報告》也提及,金融機構全面運用LPR定價還面臨一些困難。一是金融機構內部定價尚未充分參考LPR;二是一些較小的地方法人機構自主定價能力不足;三是利率風險上升但風險對沖工具不足,目前掛鉤LPR衍生品市場仍處於初期,大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未獲得利率衍生品交易資格,缺乏有效的風險對沖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LPR改革後貸款利率隱性下限有效打破,金融機構不斷向實體經濟讓利,而利率下降傳導至存款端存在時滯。
受存款分布不均的結構性因素影響,一些小法人銀行採取「以價補量」的方式穩定存款,高成本存款增長較快,綜合負債成本難以降低甚至有所上升。2019年下半年,樣本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存款付息率中位數分別為2.61%、1.85%和1.70%,較上半年上升0.07個、0.24個和0.24個百分點。
央行表示,總體看,LPR改革取得了一系列良好成效。下一步,要加強定價能力培育,建立市場化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將LPR內嵌到內部價格傳導機制,增強參照LPR定價能力,持續提升利率風險管理水平;要深化LPR改革,完善LPR傳導機制,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要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製作用,維護公平定價秩序,嚴格落實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部分企業息外費用仍有下降空間
數據顯示,95%的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融資。2019年以來,央行多措並舉改善小微、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在對全國957家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得到有效緩解。
例如,在增強銀行信貸投放能力方面,央行2019年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為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提供2.7萬億元長期資金;以永續債為突破口助力銀行補充資本,全年銀行共發行永續債5696億元;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降低。
不過,央行同時指出,當前小微、民營企業融資仍需關注幾個問題,具體包括:一是融資渠道有待拓寬,融資擔保機制也有待完善;二是金融服務質效有待進一步優化,受信息不對稱等影響,商業銀行拓展小微、民營企業首貸戶的能力有待加強;三是部分企業息外費用仍有一定下降空間,小微、民營企業的貸款綜合成本中費用佔比相對較高,高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仍有一定下降空間。
圖片來源:《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0)》截圖
實際上,今年以來,受疫情衝擊影響,小微企業成為實體經濟的薄弱環節和金融支持的重點領域。日前,國務院金融委發布消息:將於近期推出11條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出台《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對商業銀行落實盡職免責要求,加強評價結果運用;另外,出台《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加快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前期監管層持續通過定向降准、MPA考核指標調整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本次「11條」則進一步聚集兩個關鍵點:一是「落實盡職免責要求」;二是「加快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前者解決「不敢貸」問題,後者解決「不能貸」問題。
王青表示,預計下一步各商業銀行會將盡職免責規定進一步細化,著力解決基層信貸人員的後顧之憂;同時,中小銀行資本資本補充渠道有可能進一步拓寬,除普通股、優先股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等手段之外,部分中小銀行還可能通過改革重組等方式,引入外部資金。
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0.1%,增幅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同時,商品房銷售額增速有所回落,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5%,增速比上年回落5.7個百分點。
另外,房價漲幅有所下降。2019年12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同比上漲6.8%和3.7%,漲幅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7個和4個百分點。
2019年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分別比上年增長14.8%和16.7%,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5.2個、1.1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0)》截圖
多個熱點地區房地產貸款新增佔比持續回落。例如,2019年深圳市房地產貸款新增額在全部貸款新增額中的佔比26.4%,同比下降14.9個百分點;天津市房地產貸款新增額在全部貸款新增額中的佔比為35.8%,同比下降7.7個百分點;浙江房地產貸款新增額在全部貸款新增額中的佔比為31.4%,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
央行表示,當前仍需警惕個別城市房價上漲較快、房地產市場過熱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下一步,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堅持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5/30/%e5%a4%ae%e8%a1%8c%e6%8a%a5%e5%91%8a%ef%bc%9a%e4%b8%8d%e5%b0%86%e6%88%bf%e5%9c%b0%e4%ba%a7%e4%bd%9c%e4%b8%ba%e7%9f%ad%e6%9c%9f%e7%bb%8f%e6%b5%8e%e5%88%ba%e6%bf%80%e6%89%8b%e6%ae%b5%ef%bc%8c%e9%9c%80/?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