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有規則下,BTC能活下來么? - 冷萃財經

在現有規則下,BTC能活下來么?

在現有規則下,BTC能活下來么?
文章摘要:作者:Deribit Market ResearchBTC允許用戶在不信任任何第三方的情況下存儲和轉移價值。然而,每個區塊只能容納4400筆交易(如果算上一對多的支付會更多)。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BTC的交易容量受制於區塊的大小。目前的區塊大小限制是由於技術和激勵的相容性導致的,這種情況不可能很快就會消失。

在現有規則下,BTC能活下來么?

作者:Deribit Market Research

BTC允許用戶在不信任任何第三方的情況下存儲和轉移價值。然而,每個區塊只能容納4400筆交易(如果算上一對多的支付會更多)。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BTC的交易容量受制於區塊的大小。目前的區塊大小限制是由於技術和激勵的相容性導致的,這種情況不可能很快就會消失。

有些人認為,你可以通過增加區塊大小來擴大BTC單區塊交易規模。雖然這將使得每個區塊能包含更多的交易,但BTC本身的價值存儲和轉移特性將變得更差。因此,BTC通過排除超過安全容量限制的使用量來保護其價值特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安全容量限制可以被擴大(例如可通過像Lightning這樣的附加層擴大容量)。

其實筆者認為BTC將風險排除在外的能力被高估了。即便BTC可以控制網路內部的用戶數量,但它無法控制通過託管銀行訪問網路的用戶數量。這個銀行層的增長不在網路的控制範圍內,也就可能會發展成為BTC的系統性風險。

用戶之所以採用託管銀行的原因是因為它們在多個維度上提供了更低的交易成本,比如他們可以享受到更強的網路效應、更快的支付清算、更快的法律追索權、更低的交易費用,或者還能進入交易所或貨幣市場獲得其他金融服務。

如今一個流行的設想是,未來的「BTC堆棧」將由不同的層組成,這些層代表著信任/成本圖(trust/cost graph)(流程)上的獨特一點。如果較高的層出現故障,用戶可以回退到較低一層。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展示託管銀行層如何為BTC帶來系統性風險的,並解釋是什麼驅動了託管銀行層的增長,且該怎樣抑制其給BTC帶來的負面結果

託管銀行層如何能為BTC帶來系統性風險的

想像一下未來有2億人使用BTC,其中大部分人通過託管銀行層管理BTC。這些銀行使用比特幣網路作為銀行間結算網路。用戶通過BTC 借據的方式在託管銀行層存款。

這種安排是否長期穩定就在於到底是誰對誰有「槓桿作用」了。如果用戶可以隨時離開(到競爭對手那裡去,包括系統的去信任層),那麼託管銀行系統就會受到約束。但如果用戶被鎖住了,那麼用戶資金所帶來的「力量」就在銀行(進而是政府)手裡。用戶是否會被鎖住取決於退出系統的成本有多大

手工退出成本(Manual exit cost)

當政府進入數字貨幣市場進而取消BTC的可贖回性(redeemability)時,這可能會被視為將系統的退出成本抬高到無限大。政府可能會覺得控制網路層本身很困難,但在這個例子中,他們根本不需要這樣做。因為他們已經控制了銀行

1933年美國公民的黃金就是這樣,1971年美國國內持有的其他民族國家的黃金也是這樣。

如果BTC的可贖回性被取消,BTC就完成了向法幣的過渡(基於Dalio的長期債務循環)。

       在現有規則下,BTC能活下來么?

Source: Linkedin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用戶可以「UASF(User Activated Soft Fork,即用戶激活軟分叉)」的時候,也不是對BTC的協議層做出改變的時候。因為BTC的標準仍然遵守BTC協議的規則。但現在用戶允許它成為一個需要政治途徑來解決的政治問題。

整體退出成本(Organic exit cost)

實際上,政府甚至不一定要取消比特幣的可贖回性,因為BTC的整體退出成本會很大。

就拿一個銀行跑路的場景來說,這時所有人(或者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想離開銀行系統,即從棧道下移到去信任層。其中一部分人可以成功過渡,但他們將成為拍賣會的贏家,交易費會被炒到幾千到幾萬美元。剩下的人將會被留在更高的層上。

如果上層相對於下層的容量增長過大,人們就失去了向下層移動的選擇權。當用戶發現自己被永久鎖定在上層時,政府可以在系統中實施各種稅收或規則的變更。

是什麼驅動了託管銀行層的增長

人們使用更高的層數的原因是因為這些信任/成本圖上的點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優勢。請記住,「成本」可包括很多東西,不僅僅是交易費用。它還包括網路效應、結算時間、可逆性、隱私等。

恐怕存在這樣一個反饋循環,即託管層越大越有吸引力,從而將更多的用戶推向託管層

這一點可以先用黃金的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試想黃金持有者都在市場上與其他用戶競爭,如果他們能夠早些結清債務,供應商就更願意與他們做生意。如果銀行業能給他們提供更低的費用,他們就可以把這種價格節省的費用轉嫁給貿易夥伴。結果也就產生了一個反饋循環,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會遷移到最便宜的解決方案。

另外,使用銀行來記賬的好處是局部的、即時的,而壞處則是全球性的,而且往往要延遲幾十年才會發生。

同樣的反饋循環也存在於BTC中(但可以說是以更強的方式存在)。如果託管銀行層變得非常成功,想像一下,所有這些結算交易推動了底層交易費用的上漲。突然間,越來越多的人變得完全不支付去信任層的交易費用。託管銀行可以為基礎層空間支付更多的費用,因為他們的交易代表著成千上萬的鏈外用戶的捆綁利益。

       在現有規則下,BTC能活下來么?       

因此,以前的非託管用戶可能面臨著使用託管或是完全停止使用BTC的選擇。這也適用於閃電網路(只是程度並沒有那麼嚴重),在閃電網路中,你無法安全地路由小於3.5倍的鏈上費用限制的支付。

有趣的是,如果交易費用很低,這個反饋循環仍然可以維持。原因還是在於該交易費用只是整個交易成本中的一個方面。如果主鏈的安全預算非常低,結算時間可能會變得過長。這就進一步增加了銀行等託管的鏈外解決方案的相對優勢。

該怎樣抑制託管銀行曾給BTC帶來的負面結果

我認為有兩種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託管銀行業務層的系統性風險。

首先,社區可以阻止用戶大規模採用借據。這就涉及到這樣一種舉措:既能讓新用戶仍然享受到持有BTC的好處,但不以銀行在無託管層上佔優的方式使用它。

       在現有規則下,BTC能活下來么?   

其實這種情況在過去幾年裡已經發生了,這說明BTC社區「本能地」認識到如果太多人用錯了方法,BTC的價值特性對每個人來說都會退化。

其次,我們需要繼續創新,將BTC的去信任能力擴大到更多用戶。具體來說,我們需要開創性地讓多個用戶共享一個UTXO的方式,這樣他們也可以將利益捆綁在一起,在區塊鏈鏈上市場上求生存。

BTC有一個隱含的假設,那就是用戶會支付更多的費用來使用底層或其他免信任的擴展方式(如閃電網路)。實際上,比特幣不僅要與法幣甚至其他數字貨幣競爭,還要與BTC託管銀行競爭。

很多人認為BTC發展太快有很大的風險,而發展太慢幾乎沒有風險。如果BTC能夠以自己的步調發展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它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確保市場上有足夠的需求是被去信任容量滿足的,否則就會有託管銀行系統永遠蠶食基礎層的風險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5/29/%e5%9c%a8%e7%8e%b0%e6%9c%89%e8%a7%84%e5%88%99%e4%b8%8b%ef%bc%8cbtc%e8%83%bd%e6%b4%bb%e4%b8%8b%e6%9d%a5%e4%b9%88%ef%bc%9f/?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Telegram首席執行官向俄羅斯慈善項目捐贈10 BTC

    下一篇

    區塊鏈的Layer 2擴容(Scaling)是否兌現了其承諾?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