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區塊鏈協會共同主席方宏進:在港發行錨定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迫在眉睫 - 冷萃財經

香港區塊鏈協會共同主席方宏進:在港發行錨定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迫在眉睫

文章摘要: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委員、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提出關於「開展香港地區跨境數字穩定幣」的提案引發熱議。

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委員、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提出關於「開展香港地區跨境數字穩定幣」的提案引發熱議。

該提案建議將人民幣、日元、韓元和港元組成一籃子數字穩定幣,在監管沙箱先試先行應用在跨境貿易支付,同時建立電子錢包的儲備金託管制度,確保資金安全,推動內地及香港合作探索數字穩定幣與央行數字貨幣對接的場景研究、測試、評估,促成央行DC/EP率先在灣區實現跨境應用。

眾所周知,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佔據關鍵一席,歷來被視為重要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如果該提案得以通過,必將對香港金融市場以及國內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香港區塊鏈協會共同主席方宏進:在港發行錨定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迫在眉睫

(圖:方宏進去年參加火星大學區塊鏈公開課活動)

基於此,火星財經採訪香港區塊鏈協會共同主席、區塊鏈研究專家方宏進,聽他講述在港發行數字穩定幣的挑戰與機遇,以及人民幣在走向國際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困難。

方宏進: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原總主持,上海東方衛視原總策劃。2016年起開始區塊鏈理論研究,專註於通證項目的頂層設計。2018年6月主持設計了全球第一款錨定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型數字貨幣,對穩定幣的頂層設計、監管方式等有完整的操作經驗。目前主導開發出離岸人民幣存款的數字憑證在國際結算中的應用、人民幣存款數字憑證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質譜檢測加區塊鏈技術在食品溯源中的應用等區塊鏈應用解決方案。

以下為方宏進核心觀點匯總,由火星財經編輯整理:

1. 在港發行錨定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迫在眉睫

目前,境外有1萬1千多億離岸人民幣,這些錢目前的狀況是什麼呢?由於人民幣不是硬通貨,它無法參與到正常的經濟往來中,很多國家無法以很簡便的方式用它進行商業貿易的支付和結算,因而也就無法用它投資。在香港,儘管可以用這部分資金參與到一些投資,但回報並不是很理想。

在很多地方,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離岸人民幣在當地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因為一帶一路國家都缺美元,人民幣兌美元並不容易。此外,由於當地國家貨幣通常很不穩定,通貨膨脹嚴重,因此將人民幣兌成當地法幣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此,這些人民幣以離岸人民幣的形式存了下來,且不能流回中國。

基於此,我認為發行數字人民幣最大的戰略意義是:無論在境外還是境內,由於人民幣與數字人民幣是1:1兌換,所以在缺少硬通貨(例如美元、英鎊)的國家,數字人民幣可用於勞務支出,以及各種結算與支付業務。也就是說,通過數字人民幣,我們繞過了SWIFT系統(註:目前全球貨幣支付和結算都要經過此系統),實現去美元化。在目前傳統的全球金融格局中,這是很難做到的。因為美元非常強勢,人民幣在整個國際支付結算中的佔比僅為4%左右。

所以,如果能在數字領域形成點對點的支付形式,人民幣可能會大行其道。因為,從目前來看,數字美元的發展速度不及數字人民幣。這也是為什麼說Libra與數字人民幣會形成潛在競爭關係,因為它可能會變成一種代表美國利益的數字貨幣形式。

當然我個人更擔心摩根大通發行的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因為摩根大通是世界上最大的結算銀行,其客戶數量最多,結算額度最大。一旦摩根大通發行的數字貨幣真正流行起來,它可能會比Libra更容易在國際貿易中成為主流的支付工具,這將大大增加通過數字化渠道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難度。因此,我認為在香港發行錨定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迫在眉睫。

2. 數字人民幣目前面臨的兩大挑戰

人們普遍認為,央行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越早發行越好,其實在我看來,DC/EP的發行面臨相當多的困難。舉個例子,為保證數字人民幣的法償性,央行相關部門曾指出數字人民幣不能與智能合約綁定。換句話說,數字人民幣與我們手裡拿著紙鈔一樣,你可以用它買醬油、醋、雞蛋,但你不能在紙鈔上寫這張錢只能買雞蛋,那張錢只能買醬油。這意味著,為保證法償性,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會在很多具體場景中不便。

例如,在國際貿易領域,數字人民幣目前無法在很多具體應用場景中充當支付、結算工具。這個問題可以從傳統金融市場角度理解。

傳統金融為什麼要信用證系統?因為進行國際貿易有很多約束條件,只有符合條件,才能完成交易。而數字人民幣無法應用在信用證的交易場景中。因此,我認為DC/EP發行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在國際市場中使用。

其次,DC/EP發行後還面臨另一個挑戰,即如何撬動市場。換句話說,如何被大眾所接受並使用。要知道,DC/EP是存儲在數字錢包中,其安全性不及儲存在銀行中的紙鈔。不僅如此,存儲在錢包中的DC/EP是沒有利息的,這就加大人們將紙鈔兌換成DC/EP的難度。因此,想要刺激大家把紙幣兌換成數字人民幣,必須打造一系列配套的數字金融工具。

3. 數字穩定幣在香港最大的用例

回過頭來看,央行為什麼要動用國家信譽來推動數字化貨幣?這背後的原因是激活民間投資,使得整個經濟能活躍起來。從目前來看,這一新的投資趨勢不會在房地產行業、A股市場、外匯及黃金市場,而應該在所謂非典型的資產品類上,例如藝術品、珍惜的食材中藥材,還有房屋租賃的收益權等,這些目前無法通過IPO上市發行激活的資產。發行數字人民幣之後,國內非典型化資產可以通過數字化證券發行流通起來,方便普通人投資,易於交易,可以回籠大量資金進一步發展經濟。

因此,在香港發行數字穩定幣(我更傾向於叫「離岸人民幣銀行存款的數字憑證」),最大的用途除了作為大宗國際經濟貿易的支付工具外,就是購買國內大量的非標準化資產。如果香港能頂住疫情對金融造成的衝擊,咬緊牙走出這一步,香港很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中心。

4.在港發行數字穩定幣的難點

發行數字穩定幣的難點在於是否有權威金融機構支持與背書。向市場推出穩定幣,必須有中國銀行、滙豐銀行等具有權威性的金融機構做監管方面的背書。

為什麼Libra要聯合這麼多有國際影響力和應用客戶的機構來做穩定幣,就是希望把大家的信用綁在一起,為Libra做信用背書。因此,如果要在香港發行基於人民幣的穩定幣,必須有中資國有商業銀行集體背書,甚至獲得滙豐銀行等在港英資銀行的背書。至此,數字穩定幣才能在擁有信用的情況下順利流通。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20/05/26/%e9%a6%99%e6%b8%af%e5%8c%ba%e5%9d%97%e9%93%be%e5%8d%8f%e4%bc%9a%e5%85%b1%e5%90%8c%e4%b8%bb%e5%b8%ad%e6%96%b9%e5%ae%8f%e8%bf%9b%ef%bc%9a%e5%9c%a8%e6%b8%af%e5%8f%91%e8%a1%8c%e9%94%9a%e5%ae%9a%e7%a6%bb/?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亞洲鐵頭空軍VS歐美機構多頭,比特幣你選誰?

    下一篇

    報告:以太坊仍是最受開發機構青睞的區塊鏈平台,超35%的開發人員從事智能合約開發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