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意见|Non Popular Comment》是 NPC 全新的内容品牌,采用邀请制,组成 Non Popular Committee 网罗区块链行业资深局内人。为读者带来最深度,独特和一针见血的行业大事件点评,我们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复制粘贴。Lead,Not FOMO
公链赛道争夺已久,历尽寒冬之后,近期又一批新的以太坊挑战者密集进入大众视野,如 Nervos Network,Near Protocol,Solana,Dfinity 等等,试图去解决公链前辈们“致命”的问题。
这些项目,团队整容豪华,背景强大,但是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们讲述的一个个故事背后,事实是什么样的?究竟是「天王」,还是「地鼠」?
由此,本期 NPC 少数派意见,我们找到了两位行业内的技术大咖及一位投资人从不同角度聊聊这些新的公链们,他们分别是:
Ted
康奈尔大学博士,Ava Lab 联合创始人 & 首席协议架构师
Dominator008
Celer Network 核心开发者
孙宽
Derypto 创始人
下面,他们会从各自的角度来告诉你:
这些挑战者所谓的创新,是否有意义?
他们到底有没有夸大自己?
以太坊、比特币,这些公链前辈们的「痛点」真的痛吗?
作为一个投资人(韭菜),你是怎么看这些项目?
「一、这些项目都有自己创新点,比如新的虚拟机、共识算法等等,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些创新的重要性是否足够高?是否真的有必要?」
Ted:我觉得在这个时候说创新还是偏早了。就技术而言,许多问题都逐步有理论上的支持,然而到真正落地的话,能做到的又寥寥无几。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这时候走路可能就是最大的“创新”——落地上的技术问题有一大堆需要去解决,而这不是每一个项目团队都能做到的,也没有前人的大量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区块链的模式跟传统以公司为中心的互联网服务很不相同,说白了就是"The Byzantine assumption changes everything")
所以在我看来,与其关注有趣的创新点,不如好好观察一下团队在构建整合系统方面的硬实力,还包括研究能力。这里的研究能力不一定指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而是能够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平,对各种思路和方法进行思考并且清晰描述新的设想的能力。这一点上,很遗憾,不少项目都不具备;抑或是团队内部不具备经过了一定专业训练的人。
解读创新点和技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看一个项目的白皮书。据我观察 Solana 和 Near 都仅仅只是把一些传统分布式系统已有的,或者区块链圈子里已经流传开来的思路、说法甚至仅仅是表面的名词(俗称“饼”)进行组合,从而得到一些很“新”的东西。且不说这些共识,或是架构本身是否存在各种问题;就白皮书里的文字而言,我觉得已经可以体会这种拼凑感和不专业。Dfinity 确实有一个靠谱的同步共识算法,可能他们是有一定的分布式系统的研发能力,不过协议本身也有存在这不少改进的空间,作为同步共识,项目的推进也偏慢。Nervos 是基于传统中本聪共识的解决方案,相对会容易落地很多。别在 9102 年嘲笑中本聪共识,我觉得,让市面上的项目团队去从头自己实现一个 Bitcoin,未必能成。不过 Nervos 这个思路存在的问题也是极其明显的——在相同安全性下中本聪共识本质上的决策速度缓慢,并且相对难以在共识本身上进行创新。所以我猜想他们可能会把重心首先放在服务和整套生态链上面。在落地这一点上,我目前更看好他们。
Dominator008:这些公链的不少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比如 Nervos 的 Cell 模型实现了状态租赁(state rent)以解决状态爆炸问题。Nervos CKB 的二级发行,在 PoW 上加入了 Staking 机制,帮助加强网络的长期安全性,也是一种有意思的探索。
在智能合约开发上,Dfinity 推崇的 actor 编程范式是一种新颖的尝试,如果测试网能尽快上线,或许可以期待一个独特的开发者生态。
乐观一点来看,无论这些公链成功与否,把它们作为新技术、新经济模型的试验田,都是很有意义的。
那若悲观一点看的话,从市场和产品来看,大多数新兴公链估计还是难逃“主网上线之后不知道做什么”的命运。没有用户、没有生态,各种炫技只能是一文不值。比起钻研技术上的创新,如何找到更多杀手级应用,才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产品和市场中间总是有 Gap,经常出现“原来以为是爸爸,结果是个弟弟”的情况。新的公链至今都没有上线,但是市场预期已经很高,从技术的角度,是否会有上线后不符合预期的情况?」
Ted:别叫爸爸,不然你会云有爹。每年新名字的项目不要太多,不过真正意义上的“公链”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几个。我对于公链的定义是能否像 Bitcoin 或者 Ethereum 那样完全开源代码,并且同时允许人人下载乃至运行(地位平等的)结点;而不是只提供服务,靠企业自身维护核心的业务逻辑,充其量是个披着智能合约外皮的传统云平台。我见过不少所谓开源的公链项目,但这些 GitHub上 的代码无法编译运行,有的只是把最外围的 SDK 开放,这样做已经脱离了所谓“公链”的精神了。
所以与其说是否上线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其实我们反而很期待有没有项目能够真的“上线”——哪怕功能简单一点,至少先把区块链的核心精神贯彻(那已经很酷了),而不是逐渐沦为披着区块链外壳的资本游戏。所以让我们惊讶吧,有抱负的项目们!
Dominator008:从技术上来说,这几条公链中最标新立异的是 Solana。Solana 在 BFT 共识之前,加入了历史证明(Proof of History)来统一各个节点的时间戳。PoH利用了对SHA-256的迭代运算,达到“可验证延迟函数(Verifiable Delay Function)“的效果。然而,由于验证这个函数至少需要在 GPU 上进行,目前主流观点并不认为它是一个 VDF 而最多是一个 DF。Solana 的说法是时至今日,即使是移动端的轻量节点也已拥有高性能 GPU,所以可以加入验证。个人对这个观点和 PoH 的有效性都不是特别认同,好奇看看主网上线后效果如何。
「三、实际上以太坊作为头部的智能合约平台地位非常难以撼动,这些公链项目描述的以太坊的痛点,以太坊自己是否能够解决?是否有特别大的问题,会给到竞争者弯道超车的机会?」
Ted:取决于哪种程度上的“解决”。据我观察,人们解决问题方式一般有两种:要么解决问题,要么是解决问题自己。以太坊系统目前存在的种种瓶颈当然是可以去分析解决的。不过由于戴着历史的镣铐,以及去中心化的实质,这个过程可能会推行缓慢。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Ethereum 2.0 及其核心 Casper。记得大概16年甚至更早时候就已经听说了这个未来协议的名字,后来它也有了 arxiv 上的paper。但是左等右等,始终没有动静。开个玩笑来讲,如果现在Vitalik要落地2.0,我觉得他可以干脆直接用受到 Casper 影响的 HotStuff,而不是 Casper 了,因为后者更加本质和高效。不好意思,小小地广告了一下。另外一种可能性是,在尝试解决这些痛点的同时也可以去思考这些痛点是否技术上值得去解决——是否有更多别的“爽点”以致痛点不再痛?又或者是这个痛点已经时过境迁不再是难事。这种情况不仅限于 Ethereum,许多做项目的甚至是科研的都会有这种体会。我觉得所谓“弯道超车”还是需要技术积累的,而目前有技术积累的团队屈指可数。我更倾向于未来的一段时间会继续保持“群雄割据”的态势。直到一些项目技能树点通,站稳脚跟,打通任督二脉。
Dominator008:个人同意目前来看,以太坊作为头部平台的地位难以被撼动。对普通用户来说,以太坊目前最大的痛点还是带宽不足导致主网容易拥堵,但1.x中通过二层扩容(侧链、Optimistic Rollup、状态通道)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2.0加入分片之后底层的性能也会提高很多。所以扩容的问题,我认为以太坊自己能解决。
对开发者来说,Solidity + EVM确实有很多坑,但公链的本质还是在于状态存储和复制,智能合约开发语言、虚拟机相对来说属于上层建筑 2.0 会加入Wasm,甚至更多类型的虚拟机都是可行的,所以开发体验(Developer Experience, DX)也不是大问题。
个人认为,以太坊 1.x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模型有欠合理之处。ETH的价格共识没有 BTC 那么强,”ETH is money”更像一个梗。即使 DeFi 锁仓了不少 ETH,还是容易被人诟病为滥发。另外就是简单的“竞价排名”手续费机制不合理。我认为 EIP-1559 提出的燃烧基础手续费+给矿工小费的模型是个更加合理的机制,期待之后的进展。
总之,从共识强度、用户基础和开发者生态上来说,目前以太坊遥遥领先,新兴公链任重而道远。依我看,相比“取代以太坊”,不如建立好自己的生态,然后通过跨链去和以太坊交互,或许是一条更踏实的路。
【四】作为一个投资人(韭菜),你是怎么看这些项目?
孙宽:我国人民似乎特别喜欢攒出各种“X大”,X取值常为 4 或 10。这一喜好体现在我们文化的方方面面,“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十大元帅”,“十大武功”等等不一而足。而到了币圈,这一文化的巅峰表现就是流传于 2017 至 2018 年之交的“十大天王项目”榜单。在那个最后的 ICO 狂欢时光里,有好事者列举出了十个被认为最有潜在回报率的区块链项目,这份榜单当时在各大社区得到病毒式传播并最终达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榜上项目成为了所有人心中的女神,额度空前难求。虽然版本大同小异,但是各种榜单里,Dfinity 与 RSK、Bluzelle、ONT、Zilliqa、POA Network、Orchid、Trinity、GoNetwork 都成为了最受肯定的“天王”而出现在每一个版本的榜单里。不过时过境迁,2年后的今天再回头看,“天王”们跑路的跑路,归零的归零,几乎全部都掉下了神坛,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更加警惕和严肃的认真认识每一个自己将要投资的项目。
就拿 Dfinity 来说,在 2017 年 2 月,2018 年 2 月,2018 年 8 月进行了三轮募资,而金额据信达到了惊人的 1.95 亿美金。投资者们包括了 Andreessen Horowitz, Polychain 等知名加密货币基金。在完成了 2018 年 8 月的 1.02 美金的募资后,Dfinity 的总估值也达到了惊人的 20 亿美金,这个数字足以让 Dfinity 直接进入加密货币总市值前 10 名(2019 年 11 月 8 日数据)。
与财务方面的所向披靡相比,Dfinity 的进度却显得磕磕绊绊了许多。说好的 2018 年上线的主网一拖再拖,如今社区管理员对 19Q4 上线也报悲观态度。
与跳票一起,T恤一词也是不少投资者时常拿来时常调侃戏弄 Dfinity 的一个高频词。这一个梗来源是之前因为很多投资者一直没有收到支付邮费后的 T 恤赠品,将其戏称为“不守信的硅谷T 恤商”。同时由于 Dfinity 团队的技术开发成果较为封闭,大家平时没有更好的谈资也只好互相调侃“拿住,团队在做衣服”。而对广大吃瓜群众们而言,很长一段时间里 Dfinity 给大家拿出的答卷,可能就只有T恤了。一个融资 1.95 亿美金,总估值 20 亿美金的公司,目前拿出的产品只有几件永远发不了货的 T 恤,这成为了投资者们的谈资,也成为了 Dfinity 批评者们的证据。畸形的估值印证了上一轮牛市的疯狂。
20 亿美金能买到什么?前面已经提到在加密货币界你可以直接成为一个 Top10 的主流币。而在高溢价资本市场如 A 股,你可以买到一个中等市值的上市公司。拿成衣制造的代表性企业美邦服饰(002269.SZ)来说,当前市值为 50 亿人民币左右,一个 Dfinity 能买约 2.8 个美邦。而美邦在2018年全年的服装销售量为 8215.55 万件,营业收入为 76.7736 亿人民币。如果拿衣服件数来算,Dfinity 的估值能买到的年产能为 2.3 亿件衣服,如果单纯以T恤来算,Dfinity 能买到的年产能约为 8 亿件T恤(此处我们取T恤的批发价格为 25 元)。目前的 Dfinity 官方电报社群有 2.5 万人,每年可以给每人 32000 件T恤了!一天 100 件的水平!还是牌子货!
虽然上面的类比有打趣的成分,期间的科学性也有待讨论,但是 Dfinity 所代表的高估值项目一直为大家所诟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真心希望类似 Dfinity 这样的项目能够拿出一个令大家满意的产品,能够真的如愿景所说的那般为世界带来一个创新的技术方案。我们很不希望看到 Dfinity 会成为下一个陨落的“天王”,如果最终结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少几个“天王”,多几个“美邦”,因为至少后者也是慢慢地改变着这个世界,slowly but surely.
【完】
冷萃财经原创,作者:Awing,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ccjd.top/2019/11/10/%e5%85%ac%e9%93%be%e8%a7%92%e9%80%90%ef%bc%8c%e5%a4%a9%e7%8e%8b%e5%9c%b0%e9%bc%a0%ef%bc%9f/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