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在部分业务场景已开始从概念验证逐步迈向业务实践,包括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证券结算等,但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定距离。”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银行业正加速区块链应用布局。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先后公布了两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其中,有工行、平安、浙商、江苏、微众、苏宁银行6家银行公布了14项区块链服务内容,这些服务集中于底层开源平台、供应链金融、民生等领域。
有关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来看,区块链技术对银行来说是一个窗口期,对银行的运营和收益的作用在短期内可能是双刃剑式的影响;长远来看,商业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效率、创新管理模式将是国际趋势。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银行业还在加快区块链底层研究,试图通过这一技术进一步挖掘数字服务价值。
公司业务触“链”起航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区块链技术可被应用于银行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帮助公司银行、零售银行等诸多业务条线开拓新业务模式,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可更有效地防范风险。
目前来看,区块链的应用还主要集中于公司业务领域,特别是结合票据电子化、智能合约等技术,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从备案的服务来看,浙商银行备案的“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采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模式,盘活原本流动性较差的应收账款资产,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成员单位、上下游企业等拓展了创新型融资渠道。
同时,平安银行备案的“SAS区块链平台”,应用“平安区块链”四大核心技术,建立多方互信机制,穿透管理底层资产;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实施智能核验和持续监测。
另外,工行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该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出“工银e信”网络融资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核心企业应收账款在供应商中信任转递、流转,上线首月已注册包括中铁、招商局等500多家供应链企业,累计签发6.1亿元银行贷款,交易流转金额达5亿元,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风控难题和环节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受到关注,主要是起到了降低基础贸易中操作、流程的“不确定性”的关键作用,降低应收账款确权、货物/动产确权的风险,以自动化、智能化加快业务操作的速度和效率,解决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操作“痛点”。
“核心企业与其各级供应商的交易信息将以可验证的方式永久记录在开放的分布式账本中,使得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有效传递至不同层级的供应商,降低因伪造交易等欺诈行为带来风险。银行可对不同层级的供应商实现差异化定价,并建立广泛且稳定的客户群。同时,整个流程的数字化使成本更低,也更加方便快捷。”
BCG董事总经理何大勇认为,这直接体现在“供应商融资时无需开户,交易活动无需再次审核,使供应链金融服务更加高效、成本更低,风险也得到更好控制。”
零售业务应用谨慎推进
与在对公业务上的成熟应用不同,目前零售银行方面的区块链应用大部分处于研发与概念验证阶段。
“零售银行采取谨慎态度是可以理解的。”麦肯锡最新报告中提到,金融领域有关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任何举措都没有大规模推出,银行业严格的监管要求也为区块链的引入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且区块链自身未来的监管仍不确定。
中国银联电子支付研究院区块链负责人周钰也曾提到,区块链系统性能、容量、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技术难点,没有形成行业一致认可并共同使用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另外,各家区块链平台缺乏互通性、兼容性,业务数据无法交互,制约了区块链的技术转化、成果应用及产业布局。
“区块链应用仍存在安全稳定性、隐私泄露风险、责任主体难认定、合规风险等风险,底层技术有待发展成熟等不足和问题。”董希淼认为。
零售银行业要想在采用区块链技术方面取得大规模进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证明该技术的价值。不过,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区块链在数据存储、身份识别、KYC(客户调查)等方面的应用正在被持续探索,许多银行已申请了相应专利以助力未来发展。
“对于银行来说,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数据共享和存储平台,不仅可以节省由纸质存储带来的成本和不便,还可使链上被授权各方实时掌握最新的客户数据信息,提升风险评分和反洗钱的工作成效,降低合规成本;对于客户来说,KYC等流程的简化和效率的提升会减少客户的时间投入,避免信息的重复提交,提升客户体验。”何大勇表示。
以KYC为例,零售银行已经在打击欺诈、保护数据和防止洗钱、投资于自动化和标准化、引入实时信息共享以及建立预测模型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有关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措施提高了效率,却导致了更长的走流程时间和更高的成本,反映出需要进行重大的运营模式更改和人力支持。
区块链则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的技术可以让客户在信息载入或开户时使用数字指纹。像实际的指纹一样,数字指纹可以用作唯一的标识符,它可以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上,并被网络中的任何银行引用。数字指纹的所有者可以用它提交新的账户申请,并在整个区块链网络中用于证明自己的身份。”麦肯锡认为。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结构消除了在KYC和AML合规检查方面的重复
(因为银行可以共享认证信息),减轻了信息认证负担,并使银行能够在数据更新时传播这些数据。”麦肯锡估计,基于区块链的客户信息载入解决方案可以为全球零售银行节省高达10亿美元的运营成本,并将监管罚款减少20亿至30亿美元。同时,预计区块链解决方案将减少70亿至90亿美元的年度欺诈损失。
挖掘数字社会服务新价值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短期来看,区块链技术对银行来说是一个窗口期,对银行的运营和收益的作用在短期内可能是双刃剑式的影响。
“以区块链技术在银行跨境交易上的应用为例,区块链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银行跨境交易的时间和成本,但同时也会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如对跨境交易手续费和佣金造成下行压力。”
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分析表示,当前银行在跨境交易中能够收取可观的交易费用和佣金,而且交易准确汇率由银行决定,但区块链提供近乎瞬时交易的机会,降低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将优化网络内的外汇交易和流动性,随着国内和国际付款流程的简化,再加上银行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银行收取额外费用的范围将会减少。
但长远来看,商业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效率、创新管理模式是一个国际趋势。天风证券认为,未来商业银行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紧着手布局:一是积极参与组建银行业的区块链大联盟;二是深入研究数字货币;三是力争在多个业务领域积极布局区块链,抢占先发优势;四是内外并举,开辟金融服务新范式。
《金融时报》记者观察到,嗅觉较为敏锐的银行已开始积极筹谋,投身区块链研究和应用大军中,且正在试图通过这一技术进一步延伸业务触角。
工行正推动数字金融与政务信息化的融合创新。此前,工行携手贵州省政府联合共建,打造了业界首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实现扶贫资金管理的高效与透明,目前扶贫基金划拨近5000笔,拨付金额超过70亿元。
与此同时,该行还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以开放、共享的区块链平台服务融合各行业,主动探索出一条区块链提升管理智能化、精准化的特色道路。”据悉,在智慧雄安建设中,工行与雄安区政府合作推出雄安征迁资金区块链平台,在“千年秀林”工程以及唐河污水库生态治理等建设项目中成功投入使用,有效实现信息跨行业、跨区域业务协同办理。
微众银行在探索区块链商业场景的同时,尝试将区块链技术与社会治理相结合。近日,微众银行发布了“善度”参考框架,这是一种针对“善行”实现度量、激励、跟踪、监督机制的社会治理框架,探索低碳出行、健康生活、企业社会责任、公益慈善等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应该更好地为数字社会服务,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在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看来,银行业可以借用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化,让社会变得更加可持续发展。
冷萃财经原创,作者:Awing,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ccjd.top/2019/11/06/%e5%8c%ba%e5%9d%97%e9%93%be%e5%8f%91%e5%b1%95%e7%aa%97%e5%8f%a3%e6%9c%9f%ef%bc%9a-%e9%93%b6%e8%a1%8c%e4%b8%9a%e5%8a%a0%e9%80%9f%e6%8e%a2%e7%b4%a2%e6%95%b0%e5%ad%97%e6%9c%8d%e5%8a%a1%e6%96%b0%e4%bb%b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