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區塊鏈從「泥沙俱下」到「正本清源」 - 冷萃財經

金融時報:區塊鏈從「泥沙俱下」到「正本清源」

金融時報:區塊鏈從「泥沙俱下」到「正本清源」
文章摘要:來源:金融時報記者:李國輝註:《金融時報》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是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授權公布金融統計資料的唯一媒體,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的重要信息披露媒體。

金融時報:區塊鏈從「泥沙俱下」到「正本清源」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李國輝

註:《金融時報》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是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授權公布金融統計資料的唯一媒體,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的重要信息披露媒體。

「一個下午要接待好幾波客戶。」

「之前猶豫的客戶現在又回過頭來找我們談合作了。」

近日,區塊鏈行業迎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乃至急切投資。

「今後的區塊鏈市場環境應該會有比較大的變化,至少會讓那些前期對區塊鏈存在誤解的人們堅定信心。」北京阿爾山區塊鏈聯盟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邸爍對《金融時報》記者說。

中國人民大學大數據區塊鏈與監管科技實驗室主任楊東預計,區塊鏈技術將進一步得到重視,從而掀起一波區塊鏈技術大規模產、學、研、用的高潮,而這正好是區塊鏈行業正本清源的時間點。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開始擔憂隨之而來的「過熱」行情:「最近區塊鏈相關的活動又開始熱起來了,但很多參與者還是原來幣圈的那些主角。因此,首先需要做好技術概念的澄清。」

因近年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受到資本熱捧,作為其底層技術的區塊鏈也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但有不少人誤將區塊鏈和比特幣的概念等同起來。同時,由於該技術具有去中介、難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在過往的數年裡,區塊鏈曾被「神化」,也曾被「妖魔化」。

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都強調,事實上,區塊鏈並不等於比特幣,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應用。區塊鏈行業在之前的發展中出現了誤解、跑偏、泥沙俱下等情況,但除去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有大量的應用場景,其對於數字經濟的推動作用也不言而喻。區塊鏈雖仍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如今它脫掉了「無用」「傳銷」之類的標籤,從幕後走到台前,成為我國有可能引領全球的關鍵性技術之一。

區塊鏈:一種特殊的資料庫

區塊鏈就是一種特殊的資料庫。它和傳統資料庫的區別主要在於,傳統資料庫裡面每一個數據單元就是一個純粹的數據,而區塊鏈里的每一個數據單元多了兩個要素——數字身份和時間戳。

「區塊鏈技術由多種傳統技術整合而成,它並不是一項新的前沿技術,而是一項新的應用模式。」談到區塊鏈的特點,工信部電子五所區塊鏈主管相里朋說。

邸爍還表示,從技術角度講,區塊鏈本身並沒有獨特的技術創新,它是用包括分散式存儲、密碼學、網路通訊協議、虛擬計算等現有的一些成熟技術搭建而成。

「簡單來講,區塊鏈就是一種特殊的資料庫。它和傳統資料庫的區別主要在於,傳統資料庫裡面每一個數據單元就是一個純粹的數據,而區塊鏈里的每一個數據單元多了兩個要素——數字身份和時間戳。另外,很重要的是,這些數據必須在共識機制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夠往上面記賬,並不可篡改,這一點是傳統資料庫做不到的。」邸爍說,這種特性實際上是強化了業務管理里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誰做的事情誰就要認賬」,因此也能夠大幅提升作假的成本。

基於區塊鏈的上述特性,它通過技術實現規則層面的重構,或將帶來生產關係的變革,這對於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意義重大。「區塊鏈是通向數字經濟、數字文明的『鑰匙』、『通行證』和『基礎設施』。」楊東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人工智慧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那麼區塊鏈就是生產關係,它一方面為大數據、人工智慧提供技術支撐,另一方面又能在人與人的生產協作方面產生重大的變革和影響。

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

如今我們處於信息互聯網的時代,未來將向價值互聯網轉變,核心就是要發掘數據的價值。區塊鏈作為一種新的理念,把鏈上所有參與方的數據都聚集在同一個共享賬本里,最大程度避免由於信息不對稱和篡改數據導致的不誠信問題。

過去20多年,互聯網發展積攢了海量數據,對於這些數據怎樣使用,如何挖掘其沉澱價值,世界各國都在探索。

在採訪中,啟迪區塊鏈集團總裁石東偉高度評價數據的重要性——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一家「數據」公司,而前提是數據要能流動。如果數據不流動,就是沒有價值的。

「中國互聯網發展走過了20年,接下來,中心化的技術可能要尋求一個新的路徑,區塊鏈就是下一代的互聯網技術。如果說互聯網對於通信來講是一種突破,那麼區塊鏈對於互聯網來講也是一個突破。」石東偉說,如今我們處於信息互聯網的時代,未來將向價值互聯網轉變,核心就是要發掘數據的價值。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的理念,把鏈上所有參與方的數據都聚集在同一個共享賬本里,最大程度避免由於信息不對稱和篡改數據導致的不誠信問題。

「我們發現,基本上90%以上的區塊鏈應用都可以歸結為所謂的數字資產管理。我們把一些有價值的數據定義為數字資產,對待這類數據不能太隨意,它必須要有身份,數據的產生者、數據的操作者、數據的生命周期都要記到鏈上。」邸爍說。

杭州複雜美科技創始人吳思進設想了這樣一種情況,「未來在區塊鏈上,消費者下訂單就相當於發行一個通證,這個通證可以在區塊鏈上一直傳遞,電商平台、生產企業、配件廠商、原料商等等,相互之間形成價值的互相信賴,這就是區塊鏈技術在採購、消費、製造環節的應用。」

「區塊鏈不能僅在單一領域應用,而應在相關的領域都用,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我們提出了基石鏈的想法,通過統一的數字身份、Dapp跨鏈互操作、數字資產管理等平台基礎服務,大幅降低區塊鏈的使用難度和成本,整合和打通各種區塊鏈系統及其上面的數據和應用價值。」邸爍說,這樣一來,區塊鏈生態體系就能夠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構建信任——數字經濟的基石

由於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區塊環環相扣以及數據不可篡改等特性,其在降低信任風險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區塊鏈的本質是構建信任,這使它可以成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重構經濟發展的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要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

由於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區塊環環相扣以及數據不可篡改等特性,其在降低信任風險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亦有業內人士把它直接稱為「信任鏈」。

「從整體上理解,區塊鏈是『信任的機器』,是構築『價值互聯網』的關鍵技術。」FT生態發起人張健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強調,信任是區塊鏈發揮效用的基礎,是區塊鏈與其他技術不同的重要內涵。

區塊鏈的本質是構建信任,這使它可以成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重構經濟發展的路線。在螞蟻金服副總裁蔣國飛看來,區塊鏈構建的價值網路,將對數字經濟甚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數字化過程中,區塊鏈讓數字資產實現可信流轉,智能合約在區塊鏈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上鏈量將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信任』至關重要,是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相里朋表示,區塊鏈之所以能夠成為數字經濟的戰略性支撐技術,也是因為它符合數字經濟的一些特性,例如開放共享、包容創新、安全可控。區塊鏈能夠將公平和共享貫穿到數字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紮實推進政府數據共享開放,著力探索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智能製造等前沿領域,加快公平共享,從而能夠打造透明營商環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基於這種特點,吳思進認為,區塊鏈是一個非常好的共享經濟的工具。「共享經濟現在都是由中心化的機構在做,利潤很高。如果我們用區塊鏈,就可以把成本降低。這種成本其實是一種組織協作的成本,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可以把組織協作的成本降低。」在他看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也會倒逼這些中心化機構去改善服務。

不僅在共享經濟領域,在很多人看來,區塊鏈未來的應用會是泛行業的,尤其是在數據和價值需要流轉的地方,在效率比較低、流程特別長的地方,發展速度將尤其快。

高科技「賬本」解決金融難題

金融與區塊鏈有著天然的契合點,因為金融是基於信用或信任的,數據的真實性是重要基礎。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可以在很多金融場景中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報告,2018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為1.6億美元,同比增長108%。從行業來看,金融、製造和零售行業投入最多,其中金融行業投入佔比絕對領先。

在很多人看來,金融與區塊鏈有著天然的契合點,因為金融是基於信用或信任的,數據的真實性是重要基礎。

張健認為,區塊鏈在清算結算、審計、跨境支付、票據、保險、供應鏈金融等方面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可以在很多金融場景中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另外,數據透明、強隱私保護、數據上鏈不可篡改、沒有單點故障、系統不依賴對人的信任、智能合約使區塊鏈可以應用於更複雜的場景……這些特點無不昭示著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價值。」張健說到。

尤其是針對當下突出存在的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區塊鏈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邸爍表示,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其原因在於金融機構很難以低成本的方式獲取到他們的真實數據。現在,很多銀行開始建立區塊鏈驅動的徵信或助貸系統,將那些透明、不可篡改的真實數據利用起來。

「之前沒有辦法證明自己信用的企業和個人,可以通過區塊鏈來累積自己的信用,從而能夠獲得更好的融資環境。」吳思進說。

去年,騰訊打造了「供應鏈金融+區塊鏈+ABS平台」——微企鏈平台,目前已為2.7萬家小微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相較於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微企鏈平台通過區塊鏈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特點,打造應收賬款拆分、流轉與變現的功能,實現應收賬款融資的模式創新,將核心企業的信用穿透並傳遞至長尾中小微企業,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螞蟻金服也將注意力放在應收賬款的流轉和融資上,通過實現應收賬款靈活可靠的拆分流轉,重點解決供應鏈末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相關負責人介紹,區塊鏈技術提升了供應鏈上下游交易的透明度,交易狀態也變得更實時和可靠,金融機構可以基於區塊鏈應收憑證對中小微企業進行融資,建立起可靠和穩定的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

除新金融外,銀行保險機構亦參與其中。例如,2018年,民生銀行聯合中信銀行、中國銀行設計開發的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台投產上線,系統為福費廷業務打造預詢價、資產發布後詢價、資金報價多場景業務並發、邏輯串列的應用服務流程。建設銀行推出區塊鏈銀行保險平台,並成功辦理業內首筆區塊鏈國際保理業務。針對保險市場保單信息流轉環節的各種「痛點」,眾安科技聯合多部門嘗試在開放資產協議的基礎上推出保險通證,實現了保險資產的通證化。

各領域競相布局區塊鏈

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區塊鏈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政府治理能力領域也能發揮極大效用。當下,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正在給一些領域帶來細微變化。

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區塊鏈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政府治理能力領域也能發揮極大效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區塊鏈落地的主流方向將會是上述行業。井通科技COO黃晏清談到,其中,基礎設施方向將是數字身份、徵信信息和區塊鏈技術等,而版權、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將是區塊鏈在B端落地的先行方向,在C端的落地、實驗、實踐的先行試點方向將是電商、零售、遊戲、物流、旅遊、媒體等。

當下,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正在給一些領域帶來細微變化。2018年8月10日,全球第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市落地,騰訊金融科技為區塊鏈電子發票底層技術提供方。經過一年多的落地應用,目前已接入企業超過7600家,開票數量突破1000萬張,開票金額超70億元。區塊鏈電子發票具有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與發票邏輯吻合,能夠有效規避假髮票,完善發票監管流程。同時,還具有降低成本、簡化流程、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的優勢。

開票企業表示,在上線區塊鏈電子發票後,體驗到了不少便利,如無需定期往返稅務局領購發票,降低了辦稅人員的工作負擔,免費用票也讓企業降低了財務成本;此外,用戶在平台上購物時,自行申請開票,無需人工干預,減少了企業的人力投入。對於消費者而言,結賬後通過手機微信功能即可自助申請開票,獲得了全新的安全快捷體驗。

螞蟻金服區塊鏈技術的首個落地場景則是公益捐贈。2016年7月,螞蟻金服與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合作,在支付寶愛心捐贈平台上線首個區塊鏈公益籌款項目「聽障兒童重獲新聲」,實現善款流向全程可追蹤。區塊鏈提升了公益的透明度和信任度,數據顯示,此後試水的區塊鏈公益項目籌款速度達到了普通項目的兩倍。

「未來會有更多的交易和信息交換會通過區塊鏈建立互聯互信體系。」蔣國飛表示,這將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產生巨大的改變,民眾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藥,醫療保險體系更加高效快捷,各種流通交易的票據將實現從一個物理世界搬到另一個鏈上數字世界,最終實現一個「萬物互聯+萬鏈互聯」的世界。

從行業出清到重新起跑

2017年以來,區塊鏈行業經歷了一輪出清,很多當時抱著投機心態湧入的人或項目,現在已經消失了。但同時,區塊鏈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成長並沒有減速,區塊鏈理念在全世界的傳播也更加廣泛和深入。

顛覆式技術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泡沫和喧囂。當年的互聯網曾經歷過這一過程,如今的區塊鏈亦如此。從2017年至2018年,由於數字貨幣炒作、ICO不斷暴雷等原因,區塊鏈行業陷入低潮期。當下,在給予區塊鏈極高關注度的同時也需要思考,區塊鏈的真正價值是什麼,又要如何儘可能減少風險與泡沫。

「2017年以來,區塊鏈行業經歷了一輪出清,很多當時抱著投機心態湧入的人或項目,現在已經消失了。但同時,區塊鏈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成長並沒有減速,區塊鏈理念在全世界的傳播也更加廣泛和深入。」張健表示,現在全球範圍內參與區塊鏈的廣度和深度均和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據中國電子學會統計,2017年全球區塊鏈產業規模為52億美元,2018年為78億美元,預計2019年將達到120億美元左右,從2013年至2019年的年均增長率超過60%,增長勢頭迅猛。

在國內,目前已有大量互聯網公司、國有企業、投資機構布局區塊鏈行業。市場上活躍的區塊鏈企業約800家,這些企業不僅聚焦於區塊鏈+行業應用,個別企業更是深耕底層核心技術攻關。

不過,總體而言,區塊鏈行業還處在發展初期,這是毋庸置疑的現實狀況。蔣國飛表示,目前只是區塊鏈加速商業化的第一步。區塊鏈商用的前景雖然非常廣闊,但總體來講仍處於起跑階段。對此,吳思進也持相同態度,他強調,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要有一個過程,先要上鏈,然後走向成熟。

除了需要技術攻關和商業化落地外,楊東強調,區塊鏈本身比較複雜,較難理解,需要更多的宣傳、教育、推廣。「缺乏這些外部環境,行業往往出現『泥沙俱下』的情況,導致區塊鏈在之前的發展中出現誤解和跑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行業泡沫和技術泡沫。」

最近一段時間,社會上對於區塊鏈的討論越來越多,理解也越來越深刻,尤其是強調不能把區塊鏈等同於比特幣,避免混淆概念。「此前,社會上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理解被嚴重誤導了,事實上技術是中性的,關鍵看你怎麼用它、用它做什麼。」邸爍說。

「鞋適應腳」還是「腳適應鞋」

對於監管部門而言,區塊鏈技術的產生和普及也意味著監管方式需要革新。除了監管因素,區塊鏈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也面臨著標準不統一、基礎設施不完善等挑戰。

在不久前召開的外灘金融峰會上,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提出,需要警惕新技術的安全漏洞,加強對新技術的引導和規範。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也坦言,「當我們不太清楚某一種業態會向什麼樣的方向發展時,必須注意風險管控。」

對於監管部門而言,區塊鏈技術的產生和普及也意味著監管方式需要革新。尤其是網路匿名和去中心化會給區塊鏈監管帶來挑戰。

「新興領域必然會出現和監管框架存在摩擦的地方,這時候必須要做出『鞋適應腳』還是『腳適應鞋』的選擇。」張健表示,當前,以全球而論,儘管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區塊鏈的巨大潛力,但在監管層面,還是偏保守的居多。相較而言,當下國內對區塊鏈的態度,正努力讓中國在區塊鏈領域走在理論最前沿、佔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

楊東強調,適當的監管機制將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種監管必須根據區塊鏈的發展不斷調整,適應不同階段的需求。在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之前,監管應著力服務於區塊鏈的健康發展,以及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加以防範和預見。楊東建議藉助監管科技(RegTech),也就是「技術驅動型監管」,進行主動的、動態的、分散式的、及時有效的監管。

「對區塊鏈進行監管需要打破傳統,採取一些新型方式。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以鏈治鏈』,也就是建立起『法鏈』(RegChain),藉助區塊鏈技術來對區塊鏈行業進行監管。若區塊鏈技術被用於監管而非將監管者排除在外,那麼,基於區塊鏈的規制系統將有助於提高監管的有效性。」楊東表示,以區塊鏈技術為依託的監管科技(RegTech),可以構建內嵌型的、技術輔助型的,解決政府與市場雙重失靈並考慮技術自身特性的有機監管路徑。

區塊鏈技術仍然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除了監管因素,區塊鏈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也面臨著標準不統一、基礎設施不完善等挑戰。這既是區塊鏈進一步發展和應用要面臨的挑戰,也是事物發展的必經階段。

「這些問題無法在書齋里想出答案,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針對不同的場景,經過事實的驗證,標準才會逐漸出現。」張健還提到,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尤其是在通證經濟的實踐中,常遇到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比如現有的公鏈並不是很適合一些場景等等,「我們作為從業者,有責任逐步完善這些基礎設施」。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11/05/%e9%87%91%e8%9e%8d%e6%97%b6%e6%8a%a5%ef%bc%9a%e5%8c%ba%e5%9d%97%e9%93%be%e4%bb%8e%e6%b3%a5%e6%b2%99%e4%bf%b1%e4%b8%8b%e5%88%b0%e6%ad%a3%e6%9c%ac%e6%b8%85%e6%ba%90/?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比特幣表現遠超黃金!後續仍將持穩增長,將成完美「避風港」?

    下一篇

    彭博社:研究稱,某個比特幣巨鯨才是2017年牛市真正的推動者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