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園長 編輯/石燦
來源:刺蝟公社
10月的最後一天,茅台集團召開了一次高層會議。會上,高管們討論的不是白酒的生產和銷售,而是一個聽起來非常跨界的概念——「區塊鏈」。
「茅台集團也應增強政治和技術敏感性,研究區塊鏈技術究竟會對茅台發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集團負責人李保芳表示,他們還要儘快交出一份「研究報告」。
10月24日以來,與區塊鏈有關的消息不斷「刷屏」,再次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不少主流媒體快速推出速讀區塊鏈的文章。從那時起,像李保芳一樣,對區塊鏈「如饑似渴」的傳統實體產業負責人越來越多,人們喜迎區塊鏈。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區塊鏈還是一種「後天」技術,現在,傳統行業大多處於」提前布局、儘早籌劃「的狀態。
只有一些和互聯網緊密相關的產業,最先迎來了區塊鏈時代的曙光——比如金融行業,區塊鏈技術已經初步應用到電子票據、證照等場景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任成本,為交易提供了便利。
內容產業同樣和互聯網關係密切,也是最先試水區塊鏈技術的行業之一。在版權保護和激活用戶等方面,也有了一批將內容和區塊鏈技術相勾連的先行者。
對於內容產業來說,區塊鏈會帶來一個全新的機會嗎?
區塊鏈版權保護業務整起來
「我知道區塊鏈快3年了,但我說不清它究竟是什麼。」一位接觸過區塊鏈的媒體從業者告訴刺蝟公社。
這是人們對區塊鏈普遍的認知狀態。很多人不了解區塊鏈,或者只知道它是一個「分散式賬本」,對於區塊鏈在各個實體行業落地、發揮作用的過程,還處於「認知黑箱」狀態。
最近,區塊鏈的百度搜索指數「暴漲」 圖源:百度指數
不過,這也不能說人們對區塊鏈的認識不夠。直到今天,就連區塊鏈行業也沒有一個對區塊鏈統一、公認的定義。因此,人們在面對「區塊鏈是什麼?」這一基礎問題時,容易被枯燥冗長的解釋弄得失去耐心。
對於區塊,一個常見的解釋是:區塊就是儲存信息的單元,儲存的信息是一定時間內所有單元(區塊)的全部信息。
「於一毫端,現十方寶剎」,在區塊鏈上,部分就代表著整體。信息在各個單元中都能得到複製,進行篡改的難度也遠超中心化的儲存模式。
人們喜歡用賬本來比喻區塊鏈:賬本放在村長家,村長很容易偷偷修改賬目;賬本放在各個村民家,大多數人同意才能對賬目進行修改,就不容易錯亂或損失。
區塊鏈技術,就是讓各個村民家都有賬本、都能行使「記賬權」。
也就是說,區塊鏈的應用可以在不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的情況下,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交易保障。因此,區塊鏈可以更高效地建立信任機制,顯著降低交易成本。特別是在一些信任機制不完備、侵權行為高發的產業,區塊鏈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數字內容行業就是一個抄襲、盜版等侵權行為高發區。文本、音視頻、應用程序等「數字資產」,被複制和非法傳播的成本極低,版權所有者的維權成本卻很高:單單證明「我的作品是我的」,就要經過多方公證和鑒定;很多時候,讓侵權者承擔責任並賠償損失,需要的時間往往以年為單位。
區塊鏈不可篡改和透明的特性,讓它天然就具有很強的存證能力。藉助區塊鏈技術,版權所有者能夠大大減少在「確權」上的麻煩,不必經過作為「中介」的鑒定、公證等機構,可以直接使用保存在區塊鏈上的信息,證明其原創性。
在國內,已經有不少公司落地了區塊鏈版權保護業務。2019年7月,人民網與微眾銀行共同推出了「人民版權」平台,使用區塊鏈技術構建新聞版權「聯盟鏈」,推動數字版權確權、監測、侵權取證、訴訟的全流程線上化和自動化。
目前,「聯盟鏈」的形式,已經是區塊鏈在版權保護上的普遍做法。
「聯盟鏈」不難理解,就是指區塊鏈的節點由多家實體機構組成,加入和退出都需要經過授權。「聯盟鏈」可以擴大區塊鏈版權保護的範圍,也避免了節點規模過小造成的集體篡改風險。
安妮股份旗下的「版權家」平台官網 圖源:版權家
除了人民網的「人民版權」平台,應用「聯盟鏈」的還有A股上市公司安妮股份的「版權家」,騰訊等公司推出的「至信鏈」等等。國家版權局發布的《中國網路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網路版權產業規模已達7423億元人民幣。區塊鏈在保護上的應用,也將給這塊巨大的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版權存證和確權服務,也是區塊鏈技術在內容行業最早應用的領域。不過,這是區塊鏈+內容目唯一體系化落地的場景。
區塊鏈能減少假新聞?可能是「暢想」
不論產業界還是學界,都不希望區塊鏈在內容產業中的應用僅限於版權領域,人們都希望區塊鏈能夠在內容產業發揮更多、更核心的價值。
比如,藉助區塊鏈防止信息在傳播中「失真」。2019年6月,傳媒學者喻國明等人在論文中提出設想,希望能夠在VR和直播等技術的支持下,利用區塊鏈更好地還原新聞現場。
「社交媒體的去中心化並不徹底」,喻國明等學者認為,熱點事件背後往往有商業力量的運作。在傳播過程中,區塊鏈技術能夠讓「技術把關」代替「價值把關」,也不會存在固定的中心節點,用戶可以自主決定信息傳播的中心點,在維護信息的客觀、真實性上優勢明顯。
和利用區塊鏈進行版權保護一樣,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等特點,同樣給了利用區塊鏈維護新聞真實性的廣闊前景。喻國明等學者在論文中表示,「直播、VR拍攝、區塊鏈這三者的結合,將有助於人們全場域把握第一現場。」
知網搜索「新聞+區塊鏈」 可以發現已經有不少相關論文成果
2019年10月,IT調研與諮詢服務公司Gartner預計,到2021年,至少有10家大型新聞機構將使用區塊鏈追蹤並證實新聞信息是否屬實;到2023年,全球將有30%的新聞和視頻內容將通過區塊鏈驗證真實性。
這也從側面說明,區塊鏈在內容行業的落地絕不是1對1式的簡單結合,想要實現更複雜、更實用性的應用場景,區塊鏈必須和多種技術相結合才能實現——例如,在維護新聞真實性上,學者們預見了VR、直播等技術和區塊鏈的深度融合。
此外,在信息的傳播上,區塊鏈本身也並非完美。區塊鏈本身只是一種信任機制,它不能干預鏈路之外的信息和事件。
比如,在信息被上傳到區塊之前,區塊鏈本身不能判斷它的真實與否,也不能判斷它是不是來自惡意上傳,只能判定這一信息的在傳播的過程中沒有失真和掉包。因此,還需要配套的技術來保證信息本身的「真實」。
但為區塊鏈「配套」、保證真實的技術,如今還沒有出現。不光是內容行業,其他許多行業也面臨著區塊鏈在落地上的技術障礙。某種程度上講,區塊鏈本身是一種「後天」技術,人們還沒有做好讓它落地的準備。
這也使得藉助區塊鏈促進信息真實性,減少「假新聞」,但現在仍只是一種「暢想」。不過,即使區塊鏈的技術真正落地,傳統的傳媒行業也很難藉助它扭轉下滑的趨勢。
目前看來,傳媒行業與區塊鏈結合,並不能帶來實效性新商業模式,這也意味著其中很難找到新的商業化價值。但這個結論仍需時間的檢驗,在降低交易成本上,區塊鏈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我們仍然可以對區塊鏈在傳媒行業落地的前景抱有期待。
天涯和簡書,已經用上區塊鏈技術了
區塊鏈的提出和應用已經有十多年,早在2008年11月,中本聰就在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隨即開展了區塊鏈最早的實際應用——比特幣。
一開始,區塊鏈就和數字貨幣掛鉤。現在,數字貨幣也是區塊鏈最成熟、最廣泛的應用場景。這造成了一種現象:一提區塊鏈,人們馬上就想起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繼而產生對其中蘊含「財富」和「寶藏」的聯想。
百度搜索「區塊鏈+發幣」的新聞資訊 大多為負面
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對很多用戶都能產生吸引——別管值不值錢,先拿到了再說。一些面臨用戶流失難題的內容社區,正在用區塊鏈貨幣對用戶的原創內容和活躍行為進行激勵,試圖喚回用戶、止住流失趨勢。
比如天涯。你沒看錯,就是那個產生過芙蓉姐姐等「初代網紅」、成立至今已有20年的「全球華人網上家園」。
天涯不缺註冊用戶。截止2019年11月,天涯已經積累了超過1.4億註冊用戶。為了盤活龐大的用戶體量,讓社區恢復良好的內容生態,天涯官方在2018年7月引入區塊鏈代幣「天涯分」(Tianya Token,簡稱TYT),用來獎勵原創內容和對社區活動的參與。
不論是在論壇、部落、天涯號,還是在直播、評論區,用戶的所有原創內容和活躍行為,天涯都會根據相應規則,計算活躍度、原創度的貢獻值,給用戶發放天涯分。用戶的原創內容越好、瀏覽熱度越高,收穫的天涯分也越多。
天涯社區「天涯分」上線時的媒體報道
在社區中,天涯分是一種支付和交易的手段,持有天涯分的用戶可以購買社區特權和道具等虛擬商品,對社區用戶有一定的實用性。與傳統的用戶積分不同,天涯分總量被控制在90億,數量相對有限,從理論上講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間。
這就能夠激勵用戶通過生產內容、增加活躍度的方式來「挖礦」。這種「挖礦」與數字貨幣挖礦不同,平台並不在意用戶能「挖」到多少數字貨幣,而是在意用戶「挖礦」這種提升活躍度的行為本身。目前,天涯的同時在線人數達到了30-40萬。區塊鏈和代幣的發行,對於維持用戶規模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天涯創始人邢明曾說,「區塊鏈不是救命稻草,而是天涯重新崛起的核武器。」與天涯一樣,希望通過區塊鏈和代幣激勵用戶的還有簡書。
2018年10月,簡書推出了「簡書鑽」,可以通過購買會員、參加社區活動等方式獲得。藉助區塊鏈技術,簡書可以通過一套公開透明的貢獻證明規則,記錄和計算用戶的活躍程度,並向用戶發放代幣作為激勵。
但這種激勵措施還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
一位區塊鏈行業人士向刺蝟公社表示,所有涉及「發幣」的行為,本身就處於法律邊緣的灰色地帶。為了防範可能的金融風險,早在2017年9月,國家就明確禁止區塊鏈代幣的發行和流通。
自產生之日起就伴隨著爭議的區塊鏈,在內容產業的落地生根也磕磕絆絆。目前,不論是哪個產業與區塊鏈結合,都面臨著不少難以解決的痛點:交易不便、程序繁瑣;甚至還有涉嫌詐騙、非法集資等破壞金融市場秩序的亂象。
但區塊鏈對社會最大的改變,還是在於降低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改變傳統的信息流動模式。
一度流傳很廣的「王欣區塊鏈天書」 圖源:王欣微博
在國內,快播創始人王欣被認為是最早把「去中心化」概念做到極致的先行者。他在最近的一條微博中表示,「區塊鏈今天最重要的成果還只是理念佈道,就是讓大家看到了『信息互聯網』的不足與『價值互聯網』的趨勢。」在前沿互聯網領域裡,區塊鏈被認為是價值互聯網的基石。
對於內容行業而言也是如此。人們對區塊鏈保持關注,並從中尋找機會,就預示著解決問題的可能。區塊鏈也將是構建信任機制的基礎設施,對這樣的新生事物持樂見其成的態度,無疑是明智的。
「未來,上鏈量(指信息上傳到區塊鏈上的數量)將成衡量數字經濟水平的重要指標。」2019年9月的雲棲大會上,螞蟻金服副總裁蔣國飛這樣描述區塊鏈在未來產業經濟中的地位。
那時,不僅僅是內容產業,整個經濟社會都將迎來區塊鏈時代的黎明。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11/05/%e4%b8%ba%e4%ba%86%e6%95%91%e8%87%aa%e5%b7%b1%ef%bc%8c%e5%a4%a9%e6%b6%af%e5%92%8c%e7%ae%80%e4%b9%a6%e5%81%9a%e8%b5%b7%e4%ba%86%e5%8c%ba%e5%9d%97%e9%93%be/?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