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通識課」:每天燒掉上千萬的算力大戰到底在爭什麼? | 第11講 - 冷萃財經

「區塊鏈通識課」:每天燒掉上千萬的算力大戰到底在爭什麼? | 第11講

文章摘要:在上一講中,我們介紹了區塊鏈實際上是分散式的賬本,記賬員會參與猜數字搶紅包的遊戲,誰猜中了數字誰就可以記賬並且領紅包。 

在上一講中,我們介紹了區塊鏈實際上是分散式的賬本,記賬員會參與猜數字搶紅包的遊戲,誰猜中了數字誰就可以記賬並且領紅包。 

萬一有一家超級有錢、又有人脈的公司,收買了大多數的記賬員,也就是最低51%的比例。此時發現最新的區塊信息不同,大家還是紛紛掏出各自的小賬本,被收買的人的賬本上記錄了同樣的假信息。這種情況下,這條假信息就會變成真信息了,其它沒被收買的記賬員不得不更改自己之前的記錄。 

既然如此,區塊鏈還安全嗎?大家不必擔心。FIFA爆出過世界盃侯選國向評委行賄的醜聞。這是因為評委的數量並不多,並且成功舉辦世界盃帶來的經濟收益遠遠高於行賄的錢,所以人們甘願冒被檢舉的風險,有動力私下去行賄。 

區塊鏈是如何避免弄假成真呢?以比特幣為例,據報道比特幣的記賬員,也就是礦工的數量達到了幾十萬之多,這些人分布在各個國家,如果要收買其中的51%的人,不僅聯絡的成本非常高,非常耗時,還要花費一筆相當大的數額。所以當有人動了收買礦工的念頭,他就會計算一下收益和付出,究竟哪個更大。中本聰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讓系統出的那道猜數字的題目特別難,無形中增加了礦工的成本。因為礦工在一定時間能做出的猜測是有限的,能猜多少個數,稱為礦工的計算能力,簡稱算力;並且由於比特幣的數目有限,能被挖出的比特幣越來越少,這道猜數字的題目的難度還是波動增加的,又進一步增加了礦工的成本。所以當有人向礦工行賄時,礦工也會考慮接受賄賂到底劃不划算。 

中本聰設計的系統保證了收買單個礦工的成本就很高,從而收買大多數的礦工成本更高。所以想要通過收買礦工,來隨意篡改賬本是不可能的。中本聰摸透了人們的心理,憑藉利益回報的博弈計算,保障了區塊鏈的安全。 

但是因為礦工是由人構成的,凡事不能那麼絕對。當猜數字的題目變得越來越難,單個礦工成功挖礦獲得獎勵也就變得越來越難。礦工的組織就向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了。個別富豪礦工,購買了更多的挖礦機器,組建了礦場。更多的礦工選擇聯合起來抱團取暖,組成了礦池。 

2014年年中的時候,一家名叫蓋世礦池(Ghash.IO)的組織擁有了全網50%的算力。這是歷史上一家礦池最接近51%的一次。後來,蓋世礦池呼籲礦工們能自發地去小礦池,很多礦工就自發撤離了這個礦池。不可否認,無論哪一家礦池所佔的算力比例過大都是潛在威脅。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十家礦池,有九家是屬於中國的。其中相當大的兩家,一家是BTC礦池(BTC.COM),另一家是螞蟻礦池(Antpool),都是屬於中國一家名叫比特大陸的公司的。這兩家礦池加起來的算力,可以超過全網算力比例的40%,人們不禁擔心這是否會對比特幣的安全造成影響。 

不過,這個問題也可以從反面再來看看。假如比特幣的區塊鏈賬本被篡改了,最大的懷疑對象就是比特大陸。因為比特幣的信用系統被破壞了,比特幣的價格就會下跌,受害最大的也是比特大陸。所以比特大陸從自身利益考慮也會維持整個區塊鏈系統的信用價值。 

所以,從實際發生危險的角度,51%算力威脅並不大。更大的威脅是發生分叉。分叉又是怎麼回事呢? 

就像到達了一條岔路口,有人堅持往左走,有人堅持往右走。大家意見不統一,就只能分成了兩撥人,各自前進了。 

比特幣在發展過程中也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中本聰在一開始設計區塊鏈的時候,是每10分鐘產生一個新的區塊,每個區塊的並不大,大概是一首標準MP3歌曲的五分之一,區塊中的每筆交易大概佔到區塊大小的四千分之一,因此比特幣區塊鏈的處理能力是每秒鐘大概能處理7筆交易。 

隨著使用比特幣的人越來越多,比特幣產生的交易也越來越多,每秒7筆的處理能力已經跟不上人們的需求了。 

因此人們呼籲,將區塊的大小提高32倍。但是這一呼籲並沒有在比特幣社區內部形成一致的意見,一部分認為當前的區塊大小已經滿足使用了,另一部分人則堅持提高區塊的容量。就像岔路口前的抉擇一樣,兩派意見導致了群體的分裂,並且堅持提高容量的人選擇新的交易,也就是新的區塊鏈上的交易不能追溯原先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新區塊和舊區塊水火不同爐,最終導致了硬分叉。產生了一條新的區塊鏈,這條區塊鏈屬於比特幣現金(BCH)。假如新區塊的的信息還可以追溯舊區塊的信息,就被稱為軟分叉。 

從比特幣分叉的歷史來看,硬分叉佔到了多數。就在2018年底,比特幣現金陣營又發生了爭論,有人認為區塊大小提高到32倍還是太小了,主張再提高到128倍。此次社區內的分歧比上一次還要大,主張維持區塊大小不變的陣營是比特大陸一方。話說回來,就是比特大陸倡議了比特幣現金的硬分叉,這回是有人來攪局了。攪局的人自稱為「澳大利亞的中本聰」,人們稱呼他是「澳本聰」。 

在約定的分叉日之前,兩派人馬各自集結人手,並且聯絡了一批網路大V各自站台,在網路上進行直播辯論。 

澳本聰以先聲奪人之勢,聯絡了三家比較大的礦池,一度算力超過了60%。但就在澳本聰以為勝券在握之際,比特大陸從BTC礦池抽掉了一半的算力來助陣比特幣現金的算力。從凌晨分叉開始,不出所料,比特大陸憑藉強大的算力,從一開始領先澳本聰兩個區塊,一路領先。直到天亮,已經領先後者十六個區塊。就像游泳比賽里領先了多少個身位一樣,此時澳本聰想要扭轉頹勢已經萬萬不可能了。 

根據Coin.Dance的統計,兩方各自一天虧損400多萬,合計近千萬。

雖然比特大陸贏得了比特幣現金的算力大戰,但是後果也很嚴重。最嚴重的,就是因為臨時抽調算力,導致比特幣礦池算力驟減。並且,這種單純比拼算力的做法,也對社區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有人將2018年區塊鏈遇冷歸結為這次算力大戰,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聽過了區塊鏈的算力大戰,我猜你沒想到區塊鏈世界還存在這麼風起雲湧的事件吧,有點像武俠小說里的門派之爭。我們下一講再見!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11/03/%e3%80%8c%e5%8c%ba%e5%9d%97%e9%93%be%e9%80%9a%e8%af%86%e8%af%be%e3%80%8d%ef%bc%9a%e6%af%8f%e5%a4%a9%e7%83%a7%e6%8e%89%e4%b8%8a%e5%8d%83%e4%b8%87%e7%9a%84%e7%ae%97%e5%8a%9b%e5%a4%a7%e6%88%98%e5%88%b0/?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BTC全球均價上浮至$9325.2,主流幣多數上漲;卡達大學HBKU與IBM合作提供關於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培訓計劃 | 晨報

    下一篇

    南方都市報:中央層面首次提出數據可作為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