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幣圈故事】主人公是我一位認識很久的朋友,如果讓我用一個字形容他,那就是「忙」。
他很忙,忙到這篇稿子都是在加拿大飛往加州的候機室趕出來的。
竹老闆,一個項目方的CEO,也是我見過最拼,最干實事的CEO。
有多拼?
因為人在國外,每天凌晨不睡覺親自回復社群問題,自己親自參與產品架構,有時候和我吃完晚飯,還要回辦公室改代碼。我記得最拚命的時候,上一秒還在國內應酬,下一秒就被抬上飛機,坐12H長途飛行。
今天的文章特地邀請他,以幣圈項目方的角度跟大家講述這幾年來幣圈的興衰,也許從不同的角度能得到不同的看法,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發。
文字:竹老闆
這兩年經歷了ICO狂潮到9.4事件,經歷了如雨後春筍般交易所的興起到紛紛倒閉,作為一個起始於2018年初的幣圈項目方,我最切身的體會是:如果你在2018上半年沒有把大部分的募資換成法幣,那麼到了2019年你差不多就已經死了。
回顧2018年的幣圈,可以說是幣圈最跌宕起伏的一年。
2017年末,比特幣到達了當時的價格最高點19875美元,2018年年初,以太坊價格達到了最高點1422美元,再加上「3點鐘無眠區塊鏈」微信群一夜建立後的火爆程度,讓人充分體會到什麼是「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現在想來,那大概是所有區塊鏈相關的創業公司募資最容易的日子了吧。
一月份成為萬人寵愛的現象級風口,但是募資之後的創業過程大約又是幾年來最難的。因為比起普通的創業公司,幣圈的創業公司做項目,並不是單純開發技術,做產品那麼簡單。
在幣圈,項目方如果發了幣,第一件事就是上交易所,第二件事就是上更大的交易所,然後就是燒錢的開始,需要付費給各路媒體平台、參加各種會議、市值管理,每個步驟都要錢。
然而最致命的是,這場由以太坊開啟的2018年牛市狂歡僅僅持續了半年多,隨著市場主流幣價的持續走低,以太坊的價格快速下跌,原先籌募到的預計可以花三年的錢,只能花兩年了。
市場行情最恐怖的時候,以太坊單日暴跌近20%,好不容易撐到了年底,以太坊相比年初下跌近90%,太多項目方熬不住了,只能清倉出局。
很多投資者漲了就誇項目方拉盤牛逼,不漲就罵項目方割韭菜。其實大家都高看項目方了,大家本質都是韭菜,誰也沒有比誰高貴。
在區塊鏈行業創業,比起一般的創業公司履行上市公司職責也更兇險。在幣圈,越是好好做項目的團隊往往死的越慘!甚至還不如那些不做事也不拉盤市值管理,每天就拿著私募騙來的錢吃喝玩樂的騙子團隊。
那麼到了2019年又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呢?
我可以肯定地說,截至目前,2019年幣圈的主要旋律就是交易所,而項目方就是全年被割的韭菜。
五月市場開始出現小額反彈,比特幣歷時半年,終於重新站上1萬美元,如果當時你很幸運地手上還有btc或者eth,那麼這個時候你可以考慮做點事情了。
作為一個有幸熬過了幣圈寒冬的項目方,我對現在仍存活的區塊鏈公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你需要先變現大部分的數字貨幣,募資是為了做項目,不是炒幣的(除非你的項目本來就是用來炒幣的)。
其次,你需要上個交易所,至少要有信任背書。
最後,適度做市場,減少對幣圈媒體的依賴。
做項目主要還是靠自己,設計好自己項目的節奏,做好盈利周期的計劃比任何外來的助力更重要。還有一個最難熬的點,就是在整體行情下滑的情況下,項目方的幣值也會隨之下跌,這個時候如何穩定市值和投資人信心就顯得尤其重要。
產品需要能在2年內盈利,否則會依賴下一輪融資,並且由於區塊鏈公司融資渠道相對狹窄,一旦沒有造血能力就會死的比一般創業公司快很多。
產品真的是唯一能夠讓人安心的東西,像那些模式幣和諸如拉盤砸盤等控盤方式都不是長久之計。我認為項目方也需要適時調整方向,總得來說,長期目的還是讓投資人賺錢,周期可能是一年,兩年,也可能是三年,五年。
至於如何把控風險讓企業長久存活下來,這就是2020年的主要話題了。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11/02/%e4%b8%80%e4%bd%8d%e6%8c%ba%e8%bf%87%e5%b8%81%e5%9c%88%e5%af%92%e5%86%ac%e7%9a%84%e9%a1%b9%e7%9b%ae%e6%96%b9%e6%83%b3%e8%af%b4%e7%9a%84%e8%af%9d/?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