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對EOS治理提案及其爭議 - 冷萃財經

BM對EOS治理提案及其爭議

BM對EOS治理提案及其爭議
文章摘要:前言:區塊鏈治理不僅涉及到參數調整或軟體升級等,更涉及到不同參與者的利益調整。關於什麼是好的治理,永遠是有爭議的。BM近期對EOS權益質押池的提議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下面一共兩篇文章,一篇是BM的提議文章,一篇是一位社區用戶Alexli的反對文章。不同的看法背後代表了不同的利益訴求,所以,不要輕易聽從任何一方的看法,要做出自己的判斷。那麼問題來了,從持幣人的角度,從生態發展的角度,BM提案是否照顧到了多數人?未來的EOS治理會被區塊生產者主導,還是Block.one主導?他們中任何一方會真正關注持幣人的利益嗎?會真正為生態的長遠發展做出最好的治理決策嗎?普通的持幣人真正參與了治理了嗎?EOS通脹率合理嗎?為什們不能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通脹率?只是因為跟系統的安全相關嗎?......這裡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思考了。也歡迎留言探討。

前言:區塊鏈治理不僅涉及到參數調整或軟體升級等,更涉及到不同參與者的利益調整。關於什麼是好的治理,永遠是有爭議的。BM近期對EOS權益質押池的提議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下面一共兩篇文章,一篇是BM的提議文章,一篇是一位社區用戶Alexli的反對文章。不同的看法背後代表了不同的利益訴求,所以,不要輕易聽從任何一方的看法,要做出自己的判斷。那麼問題來了,從持幣人的角度,從生態發展的角度,BM提案是否照顧到了多數人?未來的EOS治理會被區塊生產者主導,還是Block.one主導?他們中任何一方會真正關注持幣人的利益嗎?會真正為生態的長遠發展做出最好的治理決策嗎?普通的持幣人真正參與了治理了嗎?EOS通脹率合理嗎?為什們不能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通脹率?只是因為跟系統的安全相關嗎?......這裡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思考了。也歡迎留言探討。

第一篇:區塊鏈治理建議

區塊鏈治理的目的是為儘可能多的人的最大利益做出決策,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一小部分人以這種方式行事的機會:犧牲社區來滿足自己。

關鍵是利益的一致,並在網路無法發揮其潛力的情況下,選擇損失最大的各方。真正的權益證明與長期利益保持一致,並將控制權交給哪些有長期承諾的人手中。

從可以客觀證明的觀點看,我們保守地假設所有投票給一個區塊生產者的賬戶都由該生產者所擁有。我們也可以將投票和「購買投票」看作是為了進入排名前列的區塊生產者的「權益租賃」。由於以無須信任的回購協議進行的租賃和售賣幾乎沒有區別,這種行為沒有什麼不道德的,試圖阻止它事實上是對所有權權利的潛在侵犯。

為了確保除長期遠景和「將自己利益押注其中」,只有哪些將代幣長期鎖定在權益合約中的持幣者才有資格投票。他們賺取的質押收益可以補償其流動性的損失,並且其收益應該與代幣鎖定的時間長度成正比。最好是基於市場確定的利率將代幣鎖定儘可能長的時間。

BM對EOS治理提案及其爭議

因此,我提議創建6個質押池:3個月、6個月、12個月、2年、5年以及10年。在一個代幣供應量為10億的網路中,每個池每年將收到500萬代幣收益(假設網路100%可靠地運行)。(藍狐筆記註:6個池,平均每個池500萬代幣收益,難么一共3000萬代幣的增發,這意味著通脹率達到3%,雖然每個池收益都是每年500萬的代幣,但由於越是長期的池,參與人越少,所以其收益也會越高。而3月期和6月期有更好的流動性,參與的人們會更多,這意味按比例獲得的收益也會越少)

用戶可以買入質押池,以按代幣比例分配池中的收益。用戶的投票權重取決於他們在每個池中的所有權的百分比總和。這表示支付給不同質押池的年通脹率為3%。

從質押池中提取資金最多每周一次。3月期質押池中的代幣可以按每周大約7%的比例提取。10年期質押池中的質押代幣可以按每周0.2%的比例提取。

權益池中的代幣從「資源」池中取出,因此,它無法借給REX,這為REX中的所有代幣增加了單個代幣的帶寬。權益質押池可以看作為債券,代幣現在從流通中撤出,並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以從通脹中獲得利息的方式重新回到流通中。

只要你的代幣保留在質押池中,它們就會有複合利息,所得收益跟在每個池中的質押總額成正比。質押代幣可以毫無延遲地從更短期的池轉移到更長期的池中。因此,代幣持有人可以隨時將其3月期池中的全部代幣轉移至10年期的池中。然而,你無法將代幣從十年期池轉移至更短期的池,只能以每周0.2%的速率提取。

這種質押系統的結果是,市場力量將會基於對權益力量和流動性需求的平衡來設定收益率曲線。更多人願意放棄3個月的流動性,因此,他們將獲得較低的收益和更少的權益力量。

一旦每個人都進行質押和投票,將按照「一代幣一票」的基礎來選擇21個區塊生產者,按照質押代幣的百分比進行加權。這些區塊生產者基於其票數多少按比例獲得報酬,而不是基於每個區塊獲得報酬。

向區塊生產者支付跟其票數線性關係之外的任何東西都會鼓勵女巫攻擊,並導致力量的集中化,而不是將力量分散到21個不同的區塊生產者上,有一人試圖控制兩個或更多個插槽時,可能只有20個或更少。(藍狐筆記註:一共只有21個插槽,如果一個人控制多個插槽,意味著其他人機會的缺失)

區塊生產者的報酬應降至每年代幣供應量的0.5%(按全球可靠性打折,這裡意思是說運行的可靠性)。最終來說,最大的代幣權益持有人將可能控制誰是區塊生產者。因此,支付給權益質押池中的收益很有可能流向哪些運行生產節點的相同一群人。

如果網路無法確保可靠地生產區塊,那麼,世界上的所有去中心化都無濟於事。因此,所有通脹都由提高到10次冪的7天平均可用性來衡量。在99%的可靠性下,總通脹率將是最大通脹率3.5%的90%。

如果區塊生產者開始錯過區塊,可靠性下降到97%,那麼每個人的收益將下降至最大年收益的73%。這意味著,如果投票者(權益持有人)不給可靠的生產者投票,他們會遭受到懲罰。

預期結果

交易所將無法用用戶的代幣進行投票,因為大多數的代幣控制權都與長期質押合約捆綁在一起。一代幣一票的模型,以及按票數比例獲得收益,這將終結兩個區塊生產者由一個主體控制的局面。

通過只有質押代幣才能投票,我們確保每個人都想要成為在其中押注了自身利益的區塊生產者,即使最低的生產者插槽也可能是可靠的。

也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結果是由此發現真正基於市場的利率和年收益產出。較小的權益質押人可以通過參與長期質押池獲得額外的影響力和更高的收益。

REX將定義最短期(3天)的質押池收益,在REX中的代幣將不再具有投票權。這些尋求收益的努力應該移至質押池。這個提議中的所有內容均供社區考慮,並且可能是許多可行的解決方案之一。

第二篇:為什麼我們不支持BM和EOS紐約的EOS主網治理提議?

EOS主網於2018年由超過15%的主網代幣持有人激活,這代表了代幣持有人的意願,它也使社區讓EOS成為EOS主網。這是在區塊鏈世界中「民治」的真實模型,DPOS的共識也由此衍生而來,這是一條由代幣持有人授權的鏈。這也使得這些側鏈無法與EOS主網相競爭。這在過去不可能,現在和未來也不可能。

因此,EOS主網的規則也被大多數代幣持有人認可。這是不可否認的。任何重大的更改的前提都應該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涉及到主網區塊生產者的報酬共識也應該在多數人同意的情況下更改。

讓我們回到問題本身。為什麼需要提出改進提議?有什麼改進?成本有多少?我們需要這種規則嗎?這些規則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

答案是不。這是不值得的,而且成本太高,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首先EOS是一個市值超過40億美元的項目。任何重大的改變都會影響到代幣持有人的權益。

首先,這兩個提案都將改變當前通脹模型。當前的通脹率是1%,也就是說,大約每年1000萬EOS會支付給區塊生產者,以維持網路的運行。這部分的價值大約是每年3000萬美元。

根據BM的提議,系統的總體通脹率將提升至每年3.5%,其中3%將分配給質押池的代幣權益持有人,一共有3個月、6個月、1年、5年以及10年的質押池,而區塊生產者的收益將減至0.5%,並取消備用區塊生產者(藍狐筆記註:BM原文中還有2年期的質押池)。這意味著什麼?通脹率為3.5%意味著,每年將增發1.1億美元價值的代幣。

這會削弱我們代幣的價值。當前的質押池中已經質押超過50%的代幣,這已經很大規模了,因此,它無法支持更多的代幣進入質押池。如果為增加代幣價格有必要鎖定代幣,那麼,這看似不太可能。取消備用區塊生產者,會讓網路更加中心化。其他「小的」有理想有雄心的區塊生產者將沒有任何機會,這是不理想的。

因此,這個讓整個市場支付1億美元代價的提議能最終解決問題嗎?不,它不能。交易所的區塊生產者將仍然在排在前21位。

至於EOS紐約的提議,它建議完全取消區塊生產者1%的限制,並將區塊生產者收益和Rex動態聯繫起來。並且,它還建議引入選民拐點,將很多複雜演算法引入到區塊生產者的回報中。它為代幣持有人解決了什麼問題?沒有,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唯一解決的問題是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只是為了移除限制,且什麼是實際年化通脹?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可以獲得直觀的數字。有人能控制它嗎?當然是可能的,它跟Rex和投票息息相關。冒這麼大的風險來去解決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值得嗎?顯然,這不值得。

這些所謂的改進到底有什麼改進?沒有。他們想要改進的只是他們認為應該改進的。因此,這個問題無法解決,且通脹在增加。這對於代幣持有人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在熊市。市場蕭條。其他項目試圖減少通脹,例如ETH2.0,他們將適應市場環境,並降低通脹。

主網治理是否有現實的改進嗎?或者這些提議中有任何優點嗎?

當然有。例如,關於改進網路質量的部分——區塊生產者的收益跟他們的表現掛鉤。這將會對哪些丟失區塊的區塊生產者施加懲罰。此外,在當前基礎上增加讓備用區塊生產者隨機產生區塊的功能,會讓整個系統更加去中心化。

附帶說明一下,如何在熊市期間達成「為持幣人服務」的目標?問題很簡單:重視代幣持有人的利益,重視代幣持有人的意見。在法律上,Block.one肯定跟EOS主網無關。是社區啟動了主網。同意啟動主網的代幣持有人跟ERC-20的EOS代幣持有人沒有任何關係。那麼,Block.one在主網上的角色應該是什麼?值得深思。但無論如何,EOS主網的主要治理主體應該是代幣持有人和區塊生產者。

DPOS授權來自於代幣的持有人,區塊生產者基於代幣持有人的意願決定當前的模式。這是「持幣人享有」的模式。任何人不應該凌駕所有代幣持有人的意願。因此,如果提議沒有得到支持,代幣持有人要做的:很簡單,投票。支持不支持這些提議的區塊生產者。

補充更新:對於BM的提議,有個問題:

當前,Block.one有1億代幣進行10年的抵押。很明顯,B1是市場上代幣最多的主體。按照BM的提議,我們假設3月/6月/1年/5年的質押池是不同的權重,只有排名前21位的區塊生產者,且沒有備用區塊生產者。讓我們假設每個抵押池的權重不同:

  • 10年期質押池的代幣權重:10

  • 5年期質押池的代幣權重:5

  • 1年期質押池的代幣權重:1

  • 6個月期質押池的代幣權重:0.5

  • 3個月期質押池的代幣權重:0.25

Block.one有1億的選票。它選擇10年期,這意味著10的權重。這樣相乘的效果就等於10億的選票,甚至在市場上即使有9億選票選擇1年期,其選票權重也只有9億,小於B1。

即使每個權益池的權重相同,每個權益池的權重也是獨立的,並假定:

  • 10年期抵押池的投票權重為1,B1有5000萬票;

  • 5年期抵押池的投票權重為1,B1有3000萬票;

  • 1年期質押池的投票權重為1,B1有2000萬票;其他代幣持有人有2000萬票;

  • 6個月期質押池的投票權重為1,其他代幣持有人有1億票;

  • 3個月期質押池的投票權重為1,其他代幣持有人有1億票。

實踐中,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長期。當前只有B1選擇長期。通過這種配置,B1可以很輕鬆獲得10年期和5年期質押池的所有權重,以及1年期質押池的一半的權重,從而獲得總票數的50%,而其他代幣持有人只能有50%的權重。

代幣持有人總有不同的觀點。因此無論如何分配,通過質押池的加權效應,它都會導致這樣的假設,B1可以利用這些投票來控制區塊生產者,這對於去中心化來說是不利的。

(Alexli,https://medium.com/@alex.li.eos/why-should-we-not-support-bytemaster-and-eos-newyorks-eos-mainnet-governance-proposal-661f65c30461

------

風險警示:藍狐筆記所有文章都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或推薦,投資有風險,投資應該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建議對項目進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資決策。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11/01/bm%e5%af%b9eos%e6%b2%bb%e7%90%86%e6%8f%90%e6%a1%88%e5%8f%8a%e5%85%b6%e4%ba%89%e8%ae%ae/?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區塊鏈基礎概念100」:哈希值 | 007

    下一篇

    茅台集團黨委書記李保芳:要研究區塊鏈技術對茅台發展的影響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