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通識課」:比特幣就是區塊鏈嗎? | 第8講 - 冷萃財經

「區塊鏈通識課」:比特幣就是區塊鏈嗎? | 第8講

文章摘要:你好,歡迎收聽由火星財經推出的《區塊鏈通識課50問》。我們這門課程的名字是「區塊鏈通識課」,學過前面幾節課之後,可能你會有點疑惑,為什麼還沒講什麼是區塊鏈,卻偏偏要花很大篇幅,上來先講比特幣呢?

你好,歡迎收聽由火星財經推出的《區塊鏈通識課50問》。

我們這門課程的名字是「區塊鏈通識課」,學過前面幾節課之後,可能你會有點疑惑,為什麼還沒講什麼是區塊鏈,卻偏偏要花很大篇幅,上來先講比特幣呢?

或許,很多人是「先聞比特幣,再知區塊鏈」的。畢竟,比特幣早在10多年前就出現了,而區塊鏈這個新詞,是最近這幾年才被廣泛提起,新聞媒體上對比特幣的報道遠遠早於區塊鏈,如果現在打開百度搜索,你會發現,比特幣的搜索指數要遠高於區塊鏈。從大家都有所了解、有所認知的事物講起,更容易引起大家的興趣。

但更重要的一點是,也是很多業界人士形成共識的是:區塊鏈是基於比特幣而誕生的,而且區塊鏈的後期發展,也得益於社會對比特幣不斷高漲的關注。因此,有種說法是:不談比特幣,何談區塊鏈?

前面一講里,我們提到了中本聰創立比特幣所發表的白皮書,如果你仔細閱讀,會發現這篇白皮書的文字里,根本就沒有區塊鏈(Blockchain)這個詞,白皮書中提到「區塊(Block)」67次,「鏈(chain)」27次,但是提到「區塊鏈」的次數是零。在比特幣誕生時,確實還沒有區塊鏈概念。在比特幣問世以後,市面上陸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山寨比特幣系統,為了將這些系統抽象成為一個總體的概念,人們就約定俗成地造出了一個新單詞——Blockchain。

那麼,區塊鏈的核心要素,是如何在比特幣的設計和運行過程中得以體現的呢?

首先,比特幣系統設計中,有兩個機制很關鍵。一個是獎勵機制,一個是競爭機制。所有參與比特幣挖礦的人,也就是參與破解比特幣計算難題的人,理論上是都可以得到報酬的,每算出一個符合要求的數字,就相當於挖到了若干個比特幣。誰都可以去算,絕對公平,誰也作不了弊,因為演算法本質上就是一個個數字去湊,湊出一個算一個。但誰先算出來結果,誰算的最準確,也就是誰的貢獻更大,這個報酬就是誰的。

此外,比特幣系統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的設計,也非常精妙。在比特幣的系統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幣」的概念,而是一個沒有中心存儲機構的「賬本」的概念,「幣」只是在這個賬本上使用的記賬單位。所有比特幣生產和流通的信息,不是記在某一台伺服器上的,而是所有參與這個解密遊戲玩家的電腦中,一人一份,記賬最快最好的人,系統會把他記錄的內容寫到賬本,並將這段時間內賬本內容發給系統內所有的其他人進行備份,這樣系統中的每個人都有了一本完整的賬本,沒有人可以同時修改每個人的賬本,所以這個賬本在理論上幾乎是無法被篡改的。

無論是獎勵和競爭機制,還是去中心化,比特幣系統設計都為日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所以,不談比特幣,何談區塊鏈,這個說法並不為過。

如果我們用比較嚴謹的語言去試著描述區塊鏈,其本質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資料庫。它融合了密碼學、經濟學、博弈論等技術,來保證已有數據不可能被篡改,無需中心化代理,點對點直接交互,使得高效率、大規模、無中心化的信息交互方式成為可能。

但是,這裡要強調一點的是,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並不等於區塊鏈技術。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畢竟只是當初為比特幣體系而量身定製的。你可以把比特幣所運用到的區塊鏈技術,看作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子集。

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區塊鏈的作用可不僅僅只是產生比特幣那麼簡單。作為一部「製造信用的機器」,區塊鏈具有匿名性,去中心化,公開透明等特點,而且其內容不可篡改,全球聯通而且成本低。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和逐步完善,區塊鏈行業加速應用,從數字貨幣向金融和其他領域滲透,與各行各業進行著創新式的融合。

比如,在檔案管理、專利保護等社會管理領域,在物品溯源、防偽等物聯網領域,以及慈善捐款等公益領域,都可以利用區塊鏈上信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對已有業務進行改造升級;在交易結算清算、數字票據、銀行徵信管理等金融服務領域,更是可以很好地發揮區塊鏈技術使用成本低、不可篡改的優勢,提高運行效率,降低安全風險。

從現有技術發展的狀況看,區塊鏈主要集中運用在三大類別的應用場景:

第一類,加密數字貨幣。加密數字貨幣主要充當了區塊鏈資產領域的"交換媒介",目前市面上除了最先發行的比特幣以外,還有以太幣、瑞波幣等多種加密數字貨幣。日本等國家已經承認加密數字貨幣的合規身份,但在我國依然處於管控限制當中。

第二類,開發平台。建立技術平台,用於滿足各種區塊鏈應用開發,可以降低在區塊鏈上開發應用的門檻,讓開發者在區塊鏈上直接發行數字資產,編寫智能合約等。最知名的案例是以太坊,2015年創立以來,以太坊擁有25萬名開發人員,截至20198月,在以太坊平台上,已經部署了超過7萬個智能合約。

第三類,應用場景。如今,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遊戲、社交、知識產權、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多個領域的應用都有了明顯增長。

舉個簡單的例子。2018年底,支付寶上線了一款保險產品「相互保」,它和市面上的保險產品最大的不同在於,「相互保」藉助區塊鏈技術,保證了每一期互助的資金、信息都會被記錄上鏈,公開且不可篡改,「相互保」每一筆資金的流動都變得透明,讓用戶的每一次費用分攤都變得有據可查。半年不到的時間,「相互寶」成員數就已經超過5000萬,很快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互助社群。

有人說,區塊鏈能像互聯網一樣改變世界,但客觀上看,區塊鏈仍然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在技術和規則上需要進一步開拓。但不可否認的是,區塊鏈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的多。區塊鏈究竟會將人類帶向何方,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好了,我們再簡單總結一下,第一,區塊鏈是比特幣原創的核心技術,在比特幣被發明之前,世界上並不存在區塊鏈的概念。第二,比特幣發明之後,很多人參考比特幣的系統設計,特別是涉及到區塊和鏈的系統設計,使用類似的技術實現了各種新的應用,這類技術統稱為區塊鏈技術。第三,藉助區塊鏈技術,不僅僅只是能夠產生比特幣,它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未來將和各行各業創新融合。

希望通過以上的介紹,能讓你更清楚地了解比特幣和區塊鏈的關係,後面的章節,我們會著重對區塊鏈技術本身做更為詳細的講解。

最後,給你留一道思考題:如果離開了比特幣,區塊鏈是不是會變得一文不值?

「區塊鏈通識課」:比特幣和騰訊的Q幣一樣嗎? | 第1講

「區塊鏈通識課」:你聽說過價值3億元的披薩嗎? | 第2講

「區塊鏈通識課」:為什麼委內瑞拉民眾爭著購買比特幣? | 第3講

「區塊鏈通識課」:藏身10多年無人知曉,比特幣創始人到底是誰? | 第4講

「區塊鏈通識課」:做一名比特幣礦工,是怎樣的體驗? | 第5講

「區塊鏈通識課」:為什麼股神巴菲特說比特幣是金融行業的「老鼠藥」? | 第6講

「區塊鏈通識課」:被宣布死刑300次之後,比特幣為什麼還沒死? | 第7講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10/31/%e3%80%8c%e5%8c%ba%e5%9d%97%e9%93%be%e9%80%9a%e8%af%86%e8%af%be%e3%80%8d%ef%bc%9a%e6%af%94%e7%89%b9%e5%b8%81%e5%b0%b1%e6%98%af%e5%8c%ba%e5%9d%97%e9%93%be%e5%90%97%ef%bc%9f-%e7%ac%ac8%e8%ae%b2/?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上幣費,我們不要!拿你的好項目來

    下一篇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區塊鏈技術傳遞啥信號?證監會原主席肖鋼這樣解讀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