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一小點點的波動,其實對於微觀,對於我們每個生存的實體,我們的人類,我們的企業都是致命的打擊,致命的傷害。所以我們這家企業是極度關注宏觀的一家企業。--美團創始人 王興
美團創始人王興提出互聯網的下半場
宏觀有什麼一點點的波動?
先看全球化的龍頭,美國。川普上台就是一個信號,奧巴馬當選總統是另外一個默默藏在角落的信號。
感覺那裡不對呢?
從二戰以後,美國基本上就是全球的價值觀標杆,道德楷模,倡導平等、自由、包容這些理念,倡導民主、科學。現在,滿嘴放炮,政治不正確的川普當上了美國的總統。不但如此,很多機構預測這位正在被彈劾的總統不出意外,還要連任。
這在過去的美國是完全不可能的,還有很多其它的事件,這個國家過去這一年突然走了相反的方向。
回頭看看身邊,中國。比如幾年前搞什麼「生態化返」的妖股樂視,樂視上市的時候,整個互聯網圈說絕對是一個騙局。原因非常簡單,上市之前,整個主流互聯網圈沒有人知道樂視的存在。
是A股股民好騙嗎?錢從來不傻,只是你不懂。錢沒有地方可去的時候,有個人跟他講一個可能性,他都願意去掏錢。這背後的原因是傳統行業沒有可能性了,快要死亡的地方,跑都來不及,錢,是絕對不會去的。
看看金融行業,竟然出現了負利率。就是別人借給你錢花,回頭還要付給你利息。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非常怪異的現象,但這是現實,有興趣自己可以網上查資料。
這說明什麼?原來的路已經讓人絕望,亂出牌,大家是故意反著走!世界已經要告別上半場,進入下半場。
上半場,全球化的紅利、科技的紅利、人口的紅利
下半場這個概念來自互聯網行業。中國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從業者認為這個行業要進入下半場;與之對應的是,中國的產業、中國的經濟要進入下半場;放到全球,世界的經濟和政治也要進入下半場。
全球經濟體在過去這些年的紅利就是全球化分工,中美貿易戰為這個蜜月期畫上了句號。全球化讓整個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以互聯網、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科技紅利讓全球的分工合作更精密、更複雜,導致效率上升。
對中國來說,因為人口眾多,社會安定,在全球化的浪潮裡面成為一個生產工廠。同時,人口紅利推動了市場增長,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成為中國經濟的驅動引擎。
互聯網行業也是如此。互聯網的第一大紅利是網民增長,第二大紅利是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說每18個月CPU的速度上升一倍。
現在呢?網民增長到頭了,所以市場紅利全都結束了,紅利期結束。
這是整個全球經濟、中國經濟和互聯網經濟面臨的問題。
不同的藥方:美國的國家優先與中國的供給側改革
加州街頭流浪者,美國已釋放出強烈的經濟衰退信號。
製造業回歸也好,中美貿易戰也好。所謂美國優先的內在實質是美國已經無法支撐其全球霸主地位,顧不上大家,只顧自己的一圖三分地了。
從經濟微觀角度看,企業市場紅利枯竭開始從內部壓縮成本,柳傳志的形象比喻就是擰毛巾。
美國公司商業周期長,所以一個企業所有能用來競爭和發展的東西基本上都用光之後,發展就出現瓶頸了。當他們出現瓶頸的時候,就開始搞內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新服務。對外,宏觀上從國家角度,本質上也是「蚊子腿也是肉」,開始省吃儉用「擰毛巾」。
中國開什麼藥方呢?答案是「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產能轉移作為輔助。
誰是供給側?
供給側就是企業和供應商,就是商家。所以供給側改革的意思是說,過去你能靠消費者增長的路已經走到頭了。你們如果自己不變的話你們就死了。他告訴企業說你不變你就死了,產業不變你就死了,需要你們自己變。
改革,具體是做哪些變化呢?
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創新業務,提升用戶體驗。
過去這些年整個中國市場、中國企業的發展特別容易,所謂只要不是傻叉就能賺錢。背後的邏輯實際上企業發展啊是靠市場紅利驅動。所以,管理落後、經營粗放、技術原始。。。到處都是可以擰的濕毛巾。
那麼,我們就能理解互聯網+,工業革命4.0更多不是尋求增量的進攻而是生存壓力下的圖存。
上半場經濟學:規模化生存形成壟斷寡頭
如果我們把鏡頭拉向工業革命開始,俯撖人類歷史發展的脈絡,拐點清晰可見。
化肥、農藥,轉基因水稻等科技紅利讓人類擺脫飢餓維持生存,蒸汽機、電力、石油、化工讓我們擺脫體力的束縛生產的更多、運輸的貨物更遠進行交易,讓我們有足夠禦寒的衣服、有足夠堅固溫暖的居所抵禦惡劣的環境,互聯網、通信技術讓我們能夠遠距離的實時協作,推動了全球化分工。
除了科技,公司、資本在制度層面助力人類的生產力發展。這些,從需求視角看,都是以人類基本生存需求為生產目標。通用、無差別的人類需求,在商業競爭上必然導致規模化的壟斷。
只有規模,才能帶來成本的降低。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加速了這個進程。所以,在互聯網的上半場,一切商業競爭的核心是規模的競爭。這必然導致兼并、收購,最終形成商業寡頭。
讓人不安的是,隨著自動化技術、機器人技術,數字化技術,人工智慧的發展,規模化生產越來越不需要人了。大面積的人口失業,是規模化生產的副產品,對資本是利好,對社會是炸彈。
下半場經濟學:個性化需求重構人類經濟
最近,全球經濟衰退的信號越來越強烈,次貸危機10年之後,我們會不會又迎來一場經濟大蕭條呢?
在最新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年度會議上,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達里歐表示,經濟周期正在衰退,我們現在的世界正在走向大蕭條,現在的情形讓人想起上世紀30年代。這位全球最大對沖基金的創始人,2年前曾經以一本大熱的暢銷書《原則》被更多人所認識。達里歐將當前和30年代的大蕭條相提並論,無疑讓很多人不寒而慄。
在上半場快要結束,下半場真正啟動之間,這個過渡期,處理不好,就是大蕭條。
這個問題涉及人類的命運,我們應該嚴肅的思考一下,為什麼生產的越多,不是經濟繁榮,反而會越來越糟糕,甚至走向大蕭條??
我們做個思想實驗,如果世界只有一個工廠,這個工廠只有一個主人:比如比爾蓋茨。同時,這個工廠只有機器人,沒有員工。由於科技帶來的生產效率,這個工廠能滿足世界所有人的溫飽。那麼,根據市場規律,只有蓋茨創造了財富,其他人都失業了。
我們分析一下,由於產品標準化,所以規模化越大,成本越低,利潤越高,同時,由於科技的發展,人的參與越來越少,極端情況就是不需要人工參與了。
這就是最簡單的模型,最真實的反應了這個世界的主要矛盾。去產能、去庫存、貧富分化,一切都顯而易見了。
但我們不必悲觀,在溫飽這些通用需求解決之後,人開始追求個性化。需求是人類進步的根本驅動力,個性化的需求不能量產,這就導致了傳統規模經濟的崩塌,甚至是傳統經濟學的崩塌,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定義稀缺、重新定義財富。
區塊鏈的上半場:比特幣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個性化需求導致中心化主導的標準化規模生產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需求,那什麼樣的生產模式才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呢?
不管具體生產模式如何,如果要滿足個性化需求,必須符合下面三個特點。
第一:以個人為中心的數據集合。 不然怎麼個性化啊?
第二:多方的自主協作。個性需求的複雜性必然要求多個角色能夠自主協作,而平等的自主角色必然要求個體擺脫公司或者組織的依附關係。
第三:數字化的智能交易。多方協作的實時性和複雜性,讓傳統交易形式(合同)無法支撐,必須用機器信任支撐的智能合約自動運行,這樣足夠高效和成本低廉。
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技術,在一點點的為個性化生產時代做準備。而附著在比特幣技術之上的各種自由主義訴求,都是熱鬧的泡泡。
幸或不幸,我們大家都處在了這個人類歷史轉折的拐點。
朱嘉明是關注人類命運的著名經濟學家
推薦著名經濟學家朱嘉明的文章:2019年很可能是重大的歷史拐點。(https://www.odaily.com/post/5140157)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10/24/%e4%ba%92%e8%81%94%e7%bd%91%e7%9a%84%e4%b8%8b%e5%8d%8a%e5%9c%ba%ef%bc%8c%e5%8c%ba%e5%9d%97%e9%93%be%e7%9a%84%e4%b8%8a%e5%8d%8a%e5%9c%ba%ef%bc%9f/?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