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創造歷史,就別總拿過去的經驗預測區塊鏈? - 冷萃財經

想要創造歷史,就別總拿過去的經驗預測區塊鏈?

想要創造歷史,就別總拿過去的經驗預測區塊鏈?
文章摘要:相信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有些人經常會把自己的目標設得非常遠大,然而在向目標推進的過程中,卻經常會暴露出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按理來說這其實並沒什麼,只要改進加強就可以了。問題在於:當你跟他們指出這些缺點的時候,他們通常進行反駁的理由是:「你看~別人也這樣做了,憑什麼我就不能怎樣怎樣」。乍一聽,這個理由真是有理有據,令人信服。但問題在於,你一方面想做和別人做同樣的事情,另一方面卻又想獲得比別人更高的成就,工作的時候偷懶,你爽著了,機會來的時候吃到紅利,你又爽著了,哪有這種什麼便宜都讓你佔了的好事?想要什麼樣的回報,你就必須有什麼樣的投入。小到投資工作,大到創業治國,都是如此。

相信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有些人經常會把自己的目標設得非常遠大,然而在向目標推進的過程中,卻經常會暴露出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按理來說這其實並沒什麼,只要改進加強就可以了。問題在於:當你跟他們指出這些缺點的時候,他們通常進行反駁的理由是:「你看~別人也這樣做了,憑什麼我就不能怎樣怎樣」。乍一聽,這個理由真是有理有據,令人信服。但問題在於,你一方面想做和別人做同樣的事情,另一方面卻又想獲得比別人更高的成就,工作的時候偷懶,你爽著了,機會來的時候吃到紅利,你又爽著了,哪有這種什麼便宜都讓你佔了的好事?想要什麼樣的回報,你就必須有什麼樣的投入。小到投資工作,大到創業治國,都是如此。

正所謂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同樣的道理,用在區塊鏈行業也同樣適用,只是表現出來的形式略有不同——如果說很多人是希望僅僅通過做和別人一樣的事,來獲得超出其他人的成就;那麼很多區塊鏈從業者則是希望僅僅通過對歷史的梳理總結、進而來對區塊鏈行業的未來發展路線進行預測,典型的觀點包括根據對過往行情分析所得出的「2018年11月幣圈將會迎來一波行情」、「春節期間將會是比特幣價格低點」等等,然而有趣的是,這些人對於比特幣及區塊鏈的定位是「史上前所未有的機遇」,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你對於區塊鏈與比數字貨幣的期許是空前絕後的,那麼你怎麼能夠僅僅通過以往歷史的經驗來推測出其未來發展軌跡呢?在今天的文章中,筆者就這一問題闡述自己的看法。

 

1、事件出現了本質變化時,過去的思維模型往往便不再適用。

在繼續這個話題之前,讓我們把目光轉到另一件事情上:對於區塊鏈行業的朋友來說,各路經濟學者對於比特幣價值的誤判,是他們一直以來頗為津津樂道的事情,譬如包括郎教授在內的很多人,隔三差五就會被拎出來吊打一通,這些在傳統財經領域頗有成就、甚至是叱吒風雲的人,到了區塊鏈行業,發言怎麼突然就退化成了小學生水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是在用傳統金融標的的估值模型,對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諸多數字貨幣進行評估,比如說,在比特幣剛剛出現的時候,由於其名字裡面有「coin」這個單詞,所以很多人就用貨幣的估值模型去評估它的價值,結果臉被抽得慘不忍睹。而隨著有人提出比特幣是一種「數字黃金」,有價值儲存和避險的功能,很多人又拿著包括黃金在內的貴金屬模型又去對比特幣進行估值,但預測結果仍然不佳。因為比特幣既非貨幣也不是黃金,儘管它跟這兩者金存在可能存在一定的相近之處,但它是有自己獨特的估值模型存在的(雖然我們目前還並不清楚),如果你貿然用黃金的估值模型去對它的價值進行評估,那最後得出的結果必然是不準確的。

類似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數字貨幣的價格的評估上,也發生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應用上。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很多人都認為區塊鏈是繼蒸汽機、電力、計算機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又稱工業4.0,那麼,區塊鏈將會對社會起到什麼樣的改造作用呢?對於這個問題,這些人的解決方法是——去前三次工業革命里找答案,相關結果筆者此處不予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上網查詢一下,你會發現很多人的推理過程實際上是非常類似於小學奧數或者國家公務員考試中那種「推斷題」——比如說給你3張圖,讓你推斷第4張圖這樣的。

圖:很多人的「奧數式」推理思維:前三張圖分別是三角形,四邊形和五邊形,那第四張圖一定是六邊形

想要創造歷史,就別總拿過去的經驗預測區塊鏈? 

在這方面,筆者可以給大家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在2018年的時候,很多人都為EOS而瘋狂,認為它是區塊鏈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至於具體的原因嘛,按照當時非常流行的理論:比特幣是區塊鏈1.0的代表,以太坊是2.0,而EOS則是3.0。而他們劃分界限的標誌則是——TPS。在這裡我們姑且不說這一緯度的選取有多麼片面,其中的邏輯又有多麼漏洞百出,只提一個非常明顯的點:能夠被輕鬆猜出來的技術革命還算什麼革命?黑天鵝之所以稀有,就是因為人們根本意想不到它的出現,你用過去的思維模型或定式,是預測不出來此種現象的。果然,當EOS於萬眾矚目之中上線以後,其持有者所夢想的「三浪打完、破百指千」的目標非但並未實現,即便在相關的技術與應用之上,事實證明EOS也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不僅多項技術指標不達預期,而且相關的應用也並沒大規模落地。至筆者撰文時,業內似乎都已經好久沒提「區塊鏈3.0」這個詞了。

 

2、區塊鏈行業現有的樣本數據比較小,很難藉此來提煉出一個比較精準的模型。

通過上面的描述不難發現:如果人們真的把數字貨幣當成一款足以改變世界的資產,把區塊鏈當成是一項改變世界的技術,那麼就不能把傳統行業的預測模型拿到區塊鏈上來。而是應該將更多的目光集中到區塊鏈行業本身之上,用這個行業的歷史數據與信息來打造模型,進而推斷未來的走勢,同時根據形勢的變化進行隨時調整。但問題在於,在目前的狀況下,這個方法的可行性有多高呢?答案是很低。原因非常簡單,數據信息的匱乏,導致現有的估值模型幾乎沒有辦法建立起來。

眾所周知,比特幣誕生於2009年,迄今為止已有十年的發展歷史,然而當我們登陸包括coinmarketcap在內的數據網站時會吃驚的發現:目前為止,你所能查到的比特幣價格與交易量記錄,只有從2013年二季度開始的。至於其前半生的歷史則被一刀腰斬。而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誕生於2011年前後的萊特幣和瑞波幣身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具體看來,原因有以下幾點:

圖:目前公開渠道能找到的比特幣交易最早的數據,大多起始於2013年4月

 想要創造歷史,就別總拿過去的經驗預測區塊鏈?

1)在2009年剛誕生的近一年時間中,比特幣幾乎沒有與法定貨幣進行過交換,因此在這一段時間,比特幣的法幣價格是零。

2)在2010-2011年間,比特幣的交易雖然開始逐漸盛行,但由於當時很多交易很多都是在線下進行(譬如在論壇上開價收售),而且又經常由於流動性不暢而導致暴漲暴跌,因此具體價格幾乎無從查詢,即便查詢得到,也沒有什麼參考價值。

3)在2013年前,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數量相對來說不是很多,而且規模通常較小,很多平台因為沒有拿到融資,或是錢包內的資產遭竊,運營沒多久便關門大吉,譬如Bitcoinmarket和Mt.Gox等,由於當時並沒有像coinmarketcap這樣的市值排名網站,所以隨著這些交易所的消失,這些平台上所承載的所有交易詳細數據,也就此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了。

像比特、萊特、瑞波這樣的老牌項目尚且如此,很多新項目更是自不必說,就目前你在市場上所能見到的大多數項目來說,他們其實至多只有一兩年的數據歷史。想要通過這麼匱乏的樣本來推測未來,自然就成了是一項相當困難的任務。

 

3、目前的交易數據只覆蓋了一個完整的周期,因此很難推斷出來下一輪周期的詳細時間點。

無疑,時間較短所帶來的樣本限制固然是預測區塊鏈行業未來走勢的重要限制因素,然而嚴格來講,如果在這一段時間內,數字貨幣哪怕能走出幾個周期出來,人們在預測下一輪牛市或者熊市時也不至於完全無章可循,比如中國的太陽能光伏行業雖然跟比特幣近乎同齡,卻已經走過了三四個周期。但問題在於:區塊鏈行業本身不僅極為年輕,而且目前的數據只覆蓋了一個完整的牛熊轉換周期。而非很多人想像中的三個。為什麼這麼講?具體來看,原因有三條:

1)2013~2016年的一輪周期,目前網上的數據缺少牛市起勢的前半部分。

2)2017-至今的一輪周期,目前網上的數據缺少我們所正在經歷的、熊市結束的後半部分。

3)最重要的一點是:很多人以94事件為界,把2017年至今的大半個周期給劃分成了兩個周期。

這三點中的前兩項其實不難理解,很多朋友感到糾結的其實是第三點:為什麼94算不上是兩個周期的邊界?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其實要搞清所謂「行業周期」始終的原因。

簡單來講,行業周期的邊界點,往往也是行業內產品與服務供應的平衡點。供需緊張時行業牛,供需寬鬆時行業熊。而像94這樣的政策事件,它其實並沒有對供應與需求的平衡造成實質性的影響,因此並不足以充當一個周期的節點,雖然在此之前,2013年12月5日的中國央行文件被認為開啟了一輪長達數年的熊市,但它所充當的更多是一個導火索的作用:事實上,即便當時的央行文件不出台,憑藉彼時的供需形勢,數字貨幣市場很可能也是難逃熊市一劫。然而2017年9月時的形勢則不然,所以我們才看到了2017年年底的一輪大牛市。

圖:部分觀點把94事件所帶來的市場震顫誤認為是一波熊市

 想要創造歷史,就別總拿過去的經驗預測區塊鏈?

但是,2017年數字貨幣市場這種「N」型的走勢,尤其是市場在7月~12月這個回落沖高的震蕩過程,使得很多人產生了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印象——那就是數字貨幣的一輪牛熊周期,是可以在兩三個月之內完成的。彼時坊間所流傳的「幣圈一天,人間一年」,就是人們在幾個月內,目睹了這一V字型走勢之後所發出來的感嘆。按照這樣的推理,2018年的數字貨幣市場,可以經歷多達兩三個牛熊轉換,這也是為什麼N多人攜巨款來到區塊鏈行業的原因,在他們看來,就算比特幣的價格跌了也不怕,反正三個月之內肯定能漲得回來。而自己拿出一批幾個月不用的現金,這點還是不難做到的~~結果他們打死也沒想到,這一熊就是一年多的時間,問題出在哪?就是因為人們把94這樣的短期震蕩,給理解成兩個牛熊周期之間的界限節點了。

如此來看,目前人們手裡比較詳實的數據,其實只覆蓋了2014~2016年的熊市、以及2017年的牛市。以這樣的數據樣本(包括每日的價格、交易量)試圖去預測下一次牛市到來的詳細時間節點,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嚴格來說,現在數字貨幣的整個基本面(包括項目的供應量、刺激資金需求的因素等),跟2016年底那個時候已經非常不一樣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通過藉助過去的經驗,來一箭穿心般地準確預測牛市的到來,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除非你(或者你們團隊)連續預測N多次,才有可能能蒙對一下。這就好像槍法再爛的人,對著一個靶子連續突突個幾千發子彈,即便準星再不濟,應該也能命中一環。

 

4、真正的區塊鏈行業大神,可能現在還並不為人們所知。

由上面的分析其實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在技術的落地還是資產的價格上,區塊鏈行業現有的信息並不足以對以後的預測進行支撐,更罔論其他行業的經驗了。然而問題在於,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偏偏就是喜歡做這種事情,這其中不乏一些行業的知名人士。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原先的從業經歷形成了一個思維的舒適區,使得很多從業人士每當思考問題時遇阻,便會不由自主地退回到這個舒適區內,用自己以往的經驗去判斷問題,而預測的結果也是錯的一塌糊塗。

從這點來看,區塊鏈行業真正有影響力的行業領袖可能目前還沒有出現,至少不會是我們目前在公開場合所看到的這些人,即便他們的言行登上了一些媒體或者快訊也說明不了什麼,在筆者看來,真正能夠預測區塊鏈行業較準的KOL,很大可能會是目前非常年輕的數字原住民,而他們所學習和從業的經歷,也與區塊鏈相關的領域高度重合。這樣一來,當他們的年齡達到一定水平之後,無論是自身的能力,還是區塊鏈行業的信息積累,都已經達到了比較成熟的地步,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一批人才有可能對區塊鏈行業未來的走勢做出一個比較準確的預測,至於區塊鏈行業在此之前的發展嘛,就好像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你都說得清一樣,其大幾率應該會是在接二連三的意外當中,不斷刷新著那些躍躍欲試的預言者們的認知吧。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10/23/%e6%83%b3%e8%a6%81%e5%88%9b%e9%80%a0%e5%8e%86%e5%8f%b2%ef%bc%8c%e5%b0%b1%e5%88%ab%e6%80%bb%e6%8b%bf%e8%bf%87%e5%8e%bb%e7%9a%84%e7%bb%8f%e9%aa%8c%e9%a2%84%e6%b5%8b%e5%8c%ba%e5%9d%97%e9%93%be%ef%bc%9f/?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幣圈回憶:親歷2017年加密貨幣投資的黃金歲月

    下一篇

    深度聚合交易所的又一突破,LongBit投票上幣活動開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