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Maskin: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是值得懷疑的 - 冷萃財經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Maskin: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是值得懷疑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Maskin: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是值得懷疑的
文章摘要:新浪財經訊 10月18日消息,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於10月17日-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轉型與創新——踏上中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在對話諾獎:遏制金融脫實向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環節,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Eric S. Maskin、華夏新供給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參與對話。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Maskin: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是值得懷疑的

新浪財經訊 10月18日消息,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於10月17日-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轉型與創新——踏上中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在對話諾獎:遏制金融脫實向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環節,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Eric S. Maskin、華夏新供給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參與對話。

Eric S. Maskin表示,相對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國家貨幣也承載著同樣的功能,為什麼需要私人貨幣呢?中央銀行也可以提供數字貨幣,他們可以提供數字貨幣,如果想要做的話,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所以,我覺得比特幣這樣的私人的數字貨幣是值得懷疑的。

他建議,對私人的數字貨幣,不管它是什麼類型自,我個人覺得中央銀行可以提供一些數字化的替代方案,這一點將會把數字貨幣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我們不應該把希望寄托在私人公司上。

以下是對話實錄:

賈康:大家好,Eric S.Maskin教授非常忙,能來參加這個高峰論壇,能有這麼值得重視的討論單元,我們先進行一些討論。我們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遏制金融脫實向虛,防範劃界金融風險,這個現實意義是非常明顯的。現實問題的解決,我們作為學者非常看重理論怎麼樣分析和認識現實,有句老話叫理論密切聯繫實際。我們首先要觀察經驗的一些東西,像Maskin這樣的理論大家,一定非常關注在金融業發展中間相關的國際經驗,我想向教授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根據您的了解,在我們今天討論的金融業要注意脫實向虛這個風險的問題,本來應該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但是出現了脫實向虛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在國際經驗下您認為可以指出相關的形成原因是什麼?如果在總結國際經驗的視角上,您是不是可以談一些您自己認為值得提到的必須注重的形成原因。

Eric S.Maskin:非常高興有機會來討論這個話題,首先我想強調一下這個金融的虛擬化,是否能更加具體一些虛擬化主要指的是什麼?

賈康:在我們了解的世界範圍內有影響的一些類似的案例,最近的可以舉出的金融脫離了正常的軌道而發生泡沫的虛擬化,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再早一些當然還有舉出很多例子,比如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更早的還可以舉出一些案例。這些年中國學者討論這個問題的語境裡面,特彆強調金融本來應該把自己的出發點和歸宿落在服務於整個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上面,但是好像在這個危機裡面,人們感受到金融有一種自我循環,自我擴張的特點,比如美國的次貸危機,比如以無抵押方式取得住房貸款,比較普遍的證券化,然後又衍生工具化,最後變成鏈條的斷裂,就是脫實向虛,自我循環,自我擴張,自我膨脹,這樣的案例我相信教授一定非常重視,大概指的這樣的一些事情。

Eric S.Maskin:我來解釋一下,從經濟學家的角度,為什麼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了,大家應該記得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數百年之前是最近的一次主要的金融危機,所有這些金融危機有一點共同之處,就在於往往是這個槓桿率太高了,為什麼叫槓桿率特別高呢?我在這裡所講的槓桿率是指銀行,或者是其他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他們在提供貸款方面往往是把錢貸給創業者或者企業家,並不僅僅是把銀行自己的錢投到貸款過程當中,是借來的錢被貸了出去,通過這種槓桿的方式來進行放貸,這是很短的一個版本。我再解釋一下更多的細節,首先我想強調的是在現代世界,金融毫無疑問發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現代世界很大程度上的進展是由企業家、創業者推動的,他們有新的想法,他們想幫助我們不斷推進社會的進步,通過他們所投放到市場當中的產品和服務,通過這樣的方式推動整體社會的經濟進步,企業家們並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做到這一點。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金融行業非常的關鍵,我自己想說「銀行」這個詞,用「銀行」暫代所有的金融機構,就是對創業者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他們給企業家提供資金支持到這一點,也會對企業家的觀點進行一定的評估,看看哪個企業家的觀點是好的,哪些是沒有價值的想法,會給好想法的企業家進行投資,這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但是對銀行來說,他們並不總是有足夠的自有資金來去投資,把資金提供給企業家,所以對銀行來說,需要去從其他銀行那裡去拆借,從其他投資者那裡募資,通過放貸的方式給企業家提供資金支持。這就是為什麼我提到「槓桿」這個詞,其實是可以發揮良好作用的,促進經濟增長,因為可以使銀行通過槓桿的方式去放大它的能力,支持更多的企業家。同時,槓桿對銀行來說也有好處,銀行能夠放大自己的放貸能力,儘可能的追求更多的投資回報,相比於在沒有槓桿的情況下。但是槓桿也有負面的影響,我們看到銀行放貸的時候有一定的風險,在於最後這個放貸會有回報,但是有些情況下連本都收不回來,銀行應該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是如果一個銀行在放貸的時候使用的是槓桿,用借來的錢去放貸,借來的錢最後又沒有辦法收回來,不光是放貸的銀行會陷入麻煩,因為無法去償還其他銀行的這些拆借的資金,其他銀行可能也會陷入資金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會產生一個所謂的鎖鏈效應,就是最初的借款方出面了問題,借錢給這個借款方的也會出現問題。由於這個槓桿的原因,整個金融體系可能會處於危險當中,甚至對很小的實體經濟的行業,甚至給很小的實體經濟的行業來提供服務,都會出現這種風險。所以,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主要是房地產市場出了問題,由於槓桿率,我們看到房地產市場影響到了整個企業市場,最後影響到了美國經濟,從這個角度來說,當一個銀行通過槓桿方式放貸的時候,不會去考慮是否會出現體系性的風險,不僅僅是家銀行本身會處於麻煩當中,其他銀行也可能進入非常危險的境地,從一定角度來說,銀行不可能為這個影響負責任,如果想預防這種金融危機的發生,必須要有適宜的監管。

什麼是監管呢?是政府所採取的行動,把它稱之為監管,或者政府機構的規章制度,確保在這些監管措施下槓桿率不會失控,在金融危機發生以後,我們看到在美國,在歐洲,都有很多的影響,於是政府開始採取措施,嘗試去進行去槓桿。比如在美國,通過了一項富蘭克法案,為了堅持對於大體量的銀行,尤其是同其他銀行有密切業務往來的銀行,必須要能夠去證明即使貸款無法得到償還,他們仍然能維持正常的運營,這就是我認為需要在未來繼續做的,來預防未來金融危機的發生。但不幸的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好了傷疤忘了疼,總會徹底忘了監管的重要性,所以我現在也很擔憂,隨著時間不斷的演進,我們會忘掉以前非常慘痛的教訓,希望這個不會發生。當然,這是一個更長的版本回答您的問題。

賈康:教授非常清晰的給我們勾畫了認識這個問題的重要視角,金融系統在給可選擇的企業家提供融資支持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就是槓桿率,這個槓桿率必須合理,在運行可持續的這樣一個狀態上來發揮它的功能,如果這個槓桿率由於實際生活中的種種原因過高,那麼去槓桿的任務自然就要成為現實的需要,這就聯繫到了監管部門的責任。教授在這樣一個核心概念展開討論的時候,特彆強調了人類認識這個問題上是反覆吃教訓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最基本的歷史經驗,就是人類總是不能很好的吸收歷史經驗。我們希望未來在原來發生的不良事件的現實面前,能夠更好的吸收一些歷史經驗。對於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吸收這種經驗從全球視野之內,也從我們自己的經濟發展,改革開放過程中吸收的經驗,這個意義顯然是非常重要的。

在得到教授給出這樣一些解說之後,我想接著再問一下,大家都知道Maskin教授以卓越的學術貢獻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您特彆強調的做出學術貢獻的機制設計理論,當然今天沒有時間展開說,我了解到的您強調在這個理論的框架之內,要注重信息的問題,你的研究成果和我們今天討論的金融風險的防範,之間的聯繫是不是可以在這個場合給我們勾畫一下?讓我們觀眾加深一下對理論要點的認識?

Eric S.Maskin:是的,我做的學術研究專註於機制的設計,機制設計其實是反向的工程設計,也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其實是先是看結果,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結果,再以這個結果出發,反向的去設計相關的機制,什麼樣的機制是我們所必須要的,什麼樣的市場是我們必須要的,什麼樣的流程,制度安排是我們要先去落實的。根據我的理解,也是我們今天這個大會要討論的問題,因為中國在經濟發展方面卓有成效,已經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我們希望繼續保持強勁的勢頭。問題就是什麼樣的機制,什麼樣的機制設計,是應該在金融行業被推出的,來確保這樣的一個強勁勢頭可以繼續下去,所以簡短的回答您的問題,是的,我的理論研究,我的機制設計方面的研究,確實和今天的話題密切相關,能夠為金融行業的機制設計提供一些參考。

賈康:教授的這個認識,我想做一點點評。我和一些同道者這些年特別注重研究所謂新供給經濟學,在經濟生活中,需要和供給,雙方互動,形成經濟生活的運行中間,我們認為要特別重視在已經有的經濟學成果之上,在總量調控為主的需求管理的旁邊,還要注意優化結構的供給管理,當然涉及到非常複雜的政府怎麼樣和市場形成合理的合作分工關係的問題,就像您前面提到的,首先要有一個健全的市場,讓企業家在裡面發揮作用,企業家需要融資,融資需要得到政府和管理機構的監管。在這個視角上,我們認為中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這個總體制度安排過程中,要特別突出一個制度供給有效性的問題,這種制度供給的有效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漢語里特別願意和機制的健全完善結合在一起,比如中國的金融在改革開放初期沒有一個現代經濟特徵的,經過這40年的發展,中國的金融系統有一系列的改革,可能教授也有所了解。到了現在,中國的金融改革取得很多成績的同時,還必須緊緊抓住制度和機制的建設,這種制度和機制的建設在現實生活中是有難度的。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在明確的形成了一個框架性認識,中國要把原來的中國人民銀行提升為管理機構定位的中央銀行,這樣的一個改革後面跟著的是人民銀行剝離所有的金融服務的業務,變成管理者這樣一個化身,當時的工農中建四大銀行成為專業銀行,讓他們行使商業銀行的職能,這就是整個中國間接金融系統最開始起步的情況。間接金融機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發展了中國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取得城市的同時也有困擾我們的問題,就是機制安排是不完善的,特別突出的一個問題,回到您前面的槓桿的概念上,因為這些年我們一方面感覺現實生活中很多市場主體想得到的融資支持,苦苦不能得到,比較典型的有很多的中小微企業,有很多的科技創新企業,他們感覺應該得到的融資支持苦苦的不能他們的意願去得到。另外一方面,中國的槓桿率的概念非常高了,這些年人們討論中國金融中間的所謂脫實向虛問題,核心的指標落在您剛才提到的槓桿率的問題上,中國宏觀的槓桿率,光是把M2和GDP相比,已經在250:100,2.5倍GDP水平上。現在已經引起了中國決策層的高度重視,中國一些重要會議上都特彆強調了要去槓桿,和您前面說到的機制性健康化的問題,顯然理論聯繫到實際了。

按照這樣一個理解,請教授再討論一下,就您所觀察的中國現在的高槓桿率和去槓桿的問題,在這方面您有什麼點評和提出的建議?

Eric S.Maskin:我非常認同您的觀點,中國的槓桿率非常高,高到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地步,其中有一個方式能夠緩解當前的情況,或者說一個解決方案,去除高槓桿的解決方案,那就是資本化,資本化程度要更高。這樣的話不用做其他的一些變動,只是對目前的債務做一個資本化,還是同樣數量的資金,如果把這個量降下來,可能會降低企業的活力,我們不能那麼做,只能對現有的債務進行資本化,這是一套好的方案。另外,我們要擴大資本的來源,現在大部分借款來自於銀行,我們有股票市場,但是還並不是非常的成熟,並沒有在融資方面發揮出和銀行同樣大的一個作用。另外還有一個方式可以拿到資本,那就是私有領域的一些融資,比如說私募基金,如果中國能在私有市場這部分取得更長足的發展,擴大這塊發展,那麼也不不失為一個解決方案,能夠給我們的融資帶來更多的資金來源。中國目前為止是非常富有的一個國家,我們的資本非常充足,問題就是我們怎麼樣去利用好這個資本,讓它能夠產生最高的生產效率,生產力。相信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會在私有市場這塊取得更多的進展。

賈康:非常感謝教授在這方面非常睿智的建議,我作為學者,我是非常贊成您的思路,願意借這個機會再展開談一下。如果說中國在金融有所發展的情況下,相關的一些人們討論多年的資本化,比如說債轉股,現在在實際生活中還有不少的爭議和困難,這些年雖然有私募基金的發展,但是要看到在整個進行系統裡面,它所形成的比重還是相當低的,中國的股市、債市、私募基金等等合在一起,按照我所了解的信息,直接融資的部分也就是20%上下,其他的80%左右是間接融資,是銀行系統以貸款來實行融資支持經濟生活。我們看到的像比較典型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情況正好相反,美國是直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為主和間接融資為主相比之下,在槓桿率的表現上,間接融資形成重複槓桿率的計算因素累計在那兒了,如果更好的發揮直接融資作用,讓它的比重提升上來,我們特別擔心的宏觀槓桿率槓桿率過高的問題就削減了。直接融資更大的比重提升起來,更有利於激發企業家精神,讓私募基金,資本化過程中,可以讓要素能夠流動,我的觀點和您的邏輯是不是一致的?

Eric S.Maskin:完全一樣的,基本上您說的就是我的邏輯,我並不是說銀行的貸款要降低,不是這個意思,他們應該保持現有的水平。您說的直接融資的部分,或者用我的話來說,私有市場的這一塊應該要得到更大的鼓勵,應該大大的增加在未來的幾年當中,這樣才能確保中國的經濟向前發展。

賈康:中國現實問題裡面,也是引起大家關注的一個風險問題,去槓桿這當然是一個合乎邏輯的,必須控制中國金融風險的原則,但是在去槓桿操作過程中中國碰到這樣的困惑,按照去槓桿的取向,最嚴格的去控制所有的融資活動,中國的融資活動就像我剛才提到的,80%左右都是貸款的發放,大量的去槓桿就是落在了對於貸款可得性,一壓再壓。指標上看起來,體現了去槓桿的一些進展和成績,但是不是跟您說到的另外一個問題產生衝突,您剛才專門強調了,您的這個邏輯並不能引出現在整個貸款規模要壓下去,而是要讓這個規模發揮作用的時候,更多讓直接融資的這些經濟活動相關的機製成長起來,在中國現實生活中恰恰缺乏這方面的呼應,我們整個系統裡面最得心應手的就是響應中央的號召,去槓桿,控制金融風險,按照任何風險就死死的按住不許動了,當然這代表我的觀點,也有很多學者和我是類似的想法,這樣以一個看起來貫徹中央精神的去槓桿的控制風險,可能帶來新的風險。新的風險就是經濟生活中的創新要有彈性空間,這個彈性空間需要有直接融資等等承擔一定風險的試錯和成長,另外也要有原來的貸款,在發放過程中自己必須完成的一些機制的轉變,現在都死死按住,似乎這就是在防範風險,卻把創新活動的可能性一起壓低了,帶來新的風險是什麼?是中國經濟現在在階段轉化過程中,必要的一些速度並不能得到保持,會更多的體現出下行的壓力。我們想追求的活力卻不能在這個中間,在所有的去槓桿的過程中能夠有一個替代,我覺得這個問題您也可以一些看法。

Eric S.Maskin:我覺得其實在這個觀點上,我們也有很多所見略同之處,尤其是提到在這個未來經濟的成功,中國必須要求我們找到更多資本去支持,通過傳統的銀行系統可以做到,但是政府需要允許其他形式的融資行為的存在,包括外資也應該被允許進入到市場,現在有很多外國投資者很期盼能夠投資中國。為什麼不允許他們呢?我覺得對中國的發展是好事,不管是從經濟和政府的角度來說也都是有益的。

賈康:中國的官方管理部門,從領導人到具體的這些操作環節的官員,已經有多次的表態,而且有一系列實際的措施,最新的消息是進一步的提升了外資在中國興辦銀行和金融機構持股的比重,擴大了業務範圍,您一定也注意到了。跟您說的這個似乎形成了一個對應性,當然我們也希望聽到您再給我們提出這方面的點評和建議。

Eric S.Maskin:您剛才提供的信息比我了解的情況更為符合現實,從外界看中國,中國從傳統上一直還是比較去抵制外資進入中國的,尤其是外資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通常情況下要面臨較高的監管審批的成本,我也很好的高興聽到,中國進入到了新的階段,很多過去針對外國投資,外資企業的障礙會被逐漸的放鬆,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說,情況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發展,尤其我想提到的,因為多種原因,目前處在一個反全球化的浪潮當中,在美國可以看到,在歐洲也是如此,基本上每個角落,包括拉美都是這樣,我覺得中國毫無疑問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力量,來去抵制反全球化的情緒和浪潮,如果中國能發揮一個領導的作用,能夠去鼓勵全球化進一步的發生,能夠去鼓勵更多的外資進入中國,這將會向世界傳遞正確的信號,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賈康:對現在版權的情況作出的評論,體現了一個有深厚學養的學者,基於學理來給我們強調的人類文明提升發展中間全球化體現的是主潮流,全球化是順應著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理論上所說的生產力的發展而帶來的生產要素在整個世界範圍內更流暢的,更便捷的來做流動和調動發展的潛力和活力的客觀需要,而教授肯定了中國這方面的態度,我們作為研究者也是感覺,中國理所當然應該在認清這種反全球化只是逆流的情況下,繼續義無反顧的推進全面開放,就是中國堅定不移的擁抱全球化。當然,中國在這方面同時還有我們認為不是說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認識,中國仍然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您看到的北京、上海,直觀的面貌跟紐約、曼哈頓差不多了,但是實際上硬體迅速提升的同時,我們的軟體,科技創新水平,治理方面的內在機制,仍然是欠發達的,還是有明顯差距的。所以,在中國推進全球化過程中,我們的力量相對有限,但是可能別無選擇,中國要更多跟世界其他經濟體更多的交流,尋求一個共識,更多的在推進全球化所帶來的共贏,共榮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教授給了我們非常好的意見。

中國繼續發揮作用,有待於中國自己能夠在和平發展道路上成長起來,中國的領導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邏輯也是如此,在這個視角來講,我也注意到您作為有影響的學者,在若干場合曾經對中國相關的經濟研究,談到過您的一些看法,您提到的中國的經濟研究和中國研究相關的政策優化研究等等,還是存在著一些形式的問題,我不知道今天是不是可以給我們談談這方面的看法和認識?

Eric S.Maskin:我想強調一下,首先,中國目前已經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全球化的一個領軍者,在過去的40年,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國家如何能夠去通過全球化實現致富,中國出口的能力,也向我們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經濟引擎,但是這個全球化的過程主要是關注於進出口,也是真實的產品,在中國一些真實的產品,實體產品的進出口是很大的藉助到了全球化的便利,但是從金融市場的角度來說,中國沒有完全去把自己整合到全球的金融市場當中,以及中國的貨幣,並不是全球貿易體系真正的一個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所以想要去讓這個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依然是非常困難的。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未來應該有什麼發展策略,如果中國選擇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去發展,可以給其他國家,比如給美國樹立更好的榜樣,尤其是現在在美國這種反全球化的趨勢非常強。

賈康:中國吸引外資進入方面仍然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外資的進入還是有不便利的障礙因素,我認同您的判斷,在總的發展趨勢上講,還是體現著逐漸提高便利程度,因為我們作為過來人,印象很深刻,改革開放之前總體的說法叫閉關鎖國,改革開放之後在推進改革市場取向的進展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了改革是現代化的關鍵,改革需要開放對它的促進,用開放去倒逼改革,實際生活中,我們總書記說一句話的「衝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由於這種阻礙的因素,外資進入中國往往被這樣那樣的理由形成了一些比較高的摩擦係數和實際的困難,而且中國內部要構建統一市場,生產要素順暢流動也碰到了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很多領域裡面民營企業在准入這方面是碰到障礙的,所以這幾年改革過程中反覆強調,在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對於民營企業等等的發展,也要將准入,讓他們充分的來實現要素流動,發揮他們的潛力和活力的作用。所以,我們自己的改革放在全球化過程中,跟您強調的對外開放要連成一體,而且改革和開放應該互動,某些情況下要特別藉助於開放來倒逼改革。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說有了一個進一步的投資便利化的方向,我認為還是應該有一定的信心,中國在推進的過程中這個開放的大門應該還會是越開越大,而不會變成一個收緊。當然,也值得憂慮,在實際生活中,說得多,做得少,只說不做的情況確實存在,我們作為研究者也感覺很不愉快,焦慮。但是現在總體的趨勢,體現中央意圖的事情還是強烈的信號第一,在不久前最高決策層明確的說中國的海南島要建成全球最大體量的自由貿易港區,這是讓外資在自由貿易港裡面儘可能的發揮作用,在中國的珠三角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把廣東、深圳和香港、澳門開成一體化的區域,這個打造大灣區我認為內在的目標就是爭取把這個區域打造成類似於美國的紐約、舊金山和日本的東京,在全球排名最前的灣區區域,規則上顯然廣東、深圳在規則上不可能讓香港、澳門往他們已有規則上靠,而是必須把廣東和深圳的規則向香港、澳門作為國際慣例的規則去對接,對標,形成一個更有一體化特徵的大灣區增長集,都是中央非常明確的可以成為戰略部署的舉措。另外,上海自貿區也是以改革為重點,可複製,經過幾輪複製,全國有十幾個自貿區,投資的便利程度在這些區域明顯的提高起來。雖然有種種的矛盾,不同的認識和實際生活中的阻礙,但是您期盼的也是我高度贊成的,中國很多實際工作者和學者都贊成的,堅定不移的對外開放,歡迎外資進入中國更好的共同發展,我覺得這是大趨勢,而且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面,我們可以給予希望,已經有的部署可以促成更多的積極的成果。

Eric S.Maskin:這一點我也非常認同,我覺得其實中國的政府非常的明智,包括在改革開放這樣的策略上採取了逐步推進的策略,我相信大家都認同改革開放的方向是對的,出現爭議的地方可能是速度這一塊,可能有人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應該要更快,但我個人覺得,我們要時刻去調控這個速度,讓這個速度保持適中、穩定,或者是穩中有快的速度。這個策略當中我看到了很多中國政府的智慧,包括您剛才說的自貿區,中國已經有超過10個自貿區了,也是逐步的去開放,先有上海,然後是其他的地方再去複製,而不是說所有城市都一起來做這個自貿區,如果說太著急來做這些事情,可能會形成反效果,可能都做不好,所以這種逐步推進的方式是更容易把控的。

賈康:教授說得非常的中肯,中國人有句老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以您這樣有深厚學養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專家的定位,衷心感謝您在百忙當中參加今天的高峰論壇,發表了非常有價值的看法和意見,請您再說一兩句最想說的話。

Eric S.Maskin:每一年我都會來中國,過去的25年中我每年都來中國,每次來我都會印象深刻,中國發生的變化,我覺得和中國的關聯非常的密切,因為有我的一些學生,他們在中國任職了,他們也成為中國的經濟學家,我感覺我也是中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也期待著中國未來的發展,我時刻關注著,我也會做出我的貢獻。

賈康:非常感謝,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從教授今天的談話中受益良多,謝謝Maskin教授。

主持人:在座的觀眾也想參與到對話當中來,我們的觀眾還有問題想要提給兩位。

提問:非常感謝,我是來自於復旦大學的老師。您剛剛提到金融危機的時候,您有說金融機構放款的時候也和外部機構有非常多的聯繫,我非常認同,我覺得如果說金融機構都這麼做,而且沒有監管方式加以制約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我要問的問題和這個不太一樣,我要問的是數字貨幣,我們都知道Libra發布了一個聲明,大家都很感興趣,我們都知道大部分和數字貨幣相關的活動在中國是沒有的所以Libra的聲明引發了非常多的討論,像臉書這樣的公司有全球的用戶,幾十億人,如果說有相關的監管框架,比如說全球的監管框架來管理這個全球數字貨幣的傳播和流通,您覺得我們最重要的是做什麼?

Eric S.Maskin:我個人其實是對私人數字貨幣持懷疑態度的人,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臉書如果要做這方面的業務,我個人覺得很失望,它不是有利於我們金融系統的。如果你不介意,我花點時間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我會這樣認為。數字貨幣,像比特幣,加密貨幣,這一類型的貨幣確實有一些潛在的價值,包括貨幣的流通,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支付,我們可以繞過銀行直接來完成,也可以是在安全的方式下,匿名的方式下來完成。但是我覺得國家貨幣也承載著同樣的功能,為什麼需要私人貨幣呢?中央銀行也可以提供數字貨幣,他們可以提供數字貨幣,如果想要做的話,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所以,我覺得比特幣這樣的私人的數字貨幣是值得懷疑的。首先,他們用的是私人的貨幣,而不是國家法定認可的貨幣,不是美元,不是人民幣。所以,政府的威懾力,或者說政府的監管能力就會相對較弱,中國的中國人民銀行,還有美國、歐洲的央行,有非常有價值的政策恐懼可以調整貨幣的流通,大簫條的時代我們可以看到中央銀行可以刺激經濟,可以印更多的鈔票,如果過熱的話,我們的央行也可以進行調整來限制印發貨幣的數量,如果大家都不用國家的貨幣了,都不用人民幣,都不用美元,只用比特幣了,中央銀行的調控能力就失去了,這是沒有監管的一項私人貨幣了。所以,這些私人的數字貨幣沒有大規模的流通,我們確實可以用比特幣,從一個點把錢轉到另一個點,但是不能買大部分的商品或者服務,這些私人的貨幣價值也出現了非常多的波動,他們被看作是一項投資,而不是流通的貨幣。所以,我個人是強烈的持懷疑態度,對私人的數字貨幣,不管它是什麼類型,我個人覺得中央銀行可以提供一些數字化的替代方案,這一點將會把數字貨幣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我們不應該把希望寄托在私人公司上。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10/19/%e8%af%ba%e8%b4%9d%e5%b0%94%e7%bb%8f%e6%b5%8e%e5%ad%a6%e5%a5%96%e8%8e%b7%e5%be%97%e8%80%85maskin%ef%bc%9a%e4%bb%a5%e6%af%94%e7%89%b9%e5%b8%81%e4%b8%ba%e4%bb%a3%e8%a1%a8%e7%9a%84%e7%a7%81%e4%ba%ba/?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BM頻頻發話, EOS可能要變天了

    下一篇

    谷燕西:Libra是現有金融市場格局的顛覆者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